《卖油翁》原文和翻译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卖油翁》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卖油翁
作者:欧阳修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为便于学生理解,此句在大多数教材中都没有出现,但在原文中的确提到,在此特补)
在部分语文课本中,“陈康肃公尧咨善射”被变为“陈康肃公善射”。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
善射:擅长射箭 善:擅长,善于。
以:凭借,用。
自矜(jīn):自夸。
尝:曾经。
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释:放下。
立:站立。
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去:离开。
其:代词,指代陈尧咨。
发:把箭射出去。
矢(shǐ):箭。
但:只。
微:微微。
颔(hàn):点头
之:凑足音节。
不亦……乎:(难道)不也……吗?
熟:熟练。
忿然:气愤的样子。
知:懂得。
射:射箭的本领。
精:精湛,奥妙。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你。
安:怎么。
轻:作动词用,看轻。
酌(zhuó):舀
乃:于是,就。
取:拿出。
置:放置。
覆:覆盖。
徐:缓缓地。
杓(sháo):同“勺”,勺子。
沥(lì)之:向下灌注,沥,滴。
因:这里是“接着”的意思。
唯:只,不过。
遣:打发 。
遣之:打发。
湿;沾湿
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解牛斫轮:指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
文学赏析
该文叙卖油翁以纯熟的酌油技术折服了自命不凡的善射手陈尧咨。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作品由始至终没有一句夸赞卖油翁的话,但卖油翁那纯朴厚直、怀技而谦谨的形象已随着他的言行举止充分地展现出来。
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看射箭。文章一开始用极简洁的语言交代了陈尧咨善射,而“自矜”、“善射”、“当世无双”突出了他射箭技术的熟练;“以此自矜”又写出他沾沾自喜韵骄矜态度。卖油翁“释担”、“久而不去”,表明他被陈尧咨射箭所吸引,想看个究竟。看见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睨之”、“微颔”神态的描述,准确而传神。既表示对陈尧咨熟练的射箭技术的肯定,又写出他尚有不满意的静观神情。一个是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一个是看了半天,没有一句赞扬和捧场的话,表现出颇不以为意的神态。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初步揭示了这两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对待射箭技术的不同态度,这就构成了矛盾并使读者产生了悬念,由此,引出了进一步的叙述。
第二段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段一开始,通过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两组对话,进一步对照地写出两人对射箭技术的不同看法,不同态度。“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陈尧咨连着发出两旬问话,显得盛气凌人,并流露出对卖油翁轻视的态度;而卖油翁的回答却是淡然一句:“无他,但手熟尔”,语气平静,表现出卖油翁的从容和自信。卖油翁的神情和语气激怒了陈尧咨,陈气呼呼地斥责卖油翁“尔安敢轻吾射”,这就进一步表现出陈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老翁却仍然是坦然沉着,用冷静的语气回答:“以我酌油知之。”接着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沉着镇静,从容不迫的度态。有这样的高超和熟练的技术,却仍然毫不夸饰地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和陈尧咨的自矜态度相对照,卖油翁朴实、谦逊、毫不骄矜的品德不是跃然如在眼前。“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是文章画龙点睛之笔,作者两次点这句活,强调和突出了本文叙事的主旨所在,亦即强调和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最后,用一句话交代了陈尧咨态度的转变和事情的结束。一个“笑”字,也是传神之笔,无须多加笔墨,就表示出陈尧咨从卖油翁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笑而遣之”,这样处置,也符合陈尧咨的身份。这个结尾简洁、含蓄、发人深省。
衬托手法的运用是该文写作的特点。这篇文章记了两件事,一件是陈尧咨射箭,一件是卖油翁沥油;这两件事在文章中不是并列的,而是有轻重、主次之分的。卖油翁沥油是主体部分,陈尧咨射箭是次要部分,是陪衬。写陈尧咨善射“十中八九”,更加突出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高超、精湛的技艺。写陈尧咨稍有成绩就自夸自傲起来,就反衬了卖油翁谦虚朴实的美德。写陈尧咨气势逼人,就映衬了卖油翁从容不迫的态度。由于有陈尧咨射箭这一段作有力的铺垫和衬托,就把主体部分充分地凸现出来了。写陈尧咨射箭作者用“十中八九”简括地加以叙述,而对于卖油翁沥油,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将其过程较详细地写出来。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更加突出了文章的重点。总之,衬托手法的运用,使得这篇一百三十五个字的短文叙述疏密相间,又重点突出;明白晓畅,又委婉生动;主题思想表达得鲜明突出,又引人深思,富有启发意义。
感悟:
常听人说:“书法要生,画画要熟。”这句话让我不由想起少时爱读的一篇古文《卖油翁》中“唯手熟耳”的卖油翁。的确,不论干什么工作。“手熟”是一定要做到的。如果手不熟,卖油翁的油就不会那么准确地倒进瓶子里:如果手不熟,画家手中的线条就不会形成准确的形象。
如果从另一方面探究,《卖油翁》中的“手熟”应该也指“手感”,即手上的感觉。对于绘画的人来说,用笔的轻重、快慢、节奏等全在于“手感”,这“手感”就如语文教学中的“语感”。是在反反复复的练习中靠心灵的感应形成的,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是自悟的产物,而非老师耳提面授所能给予。
记得多年前《新美术》杂志上曾登载一对师生的辩论文章。老师强调“画圆先画方”,就素描技巧来讲,曲线应通过许多直线“削出来”,这样的技法才是正确的,而学生则提出“能画圆为什么要先画方”的疑问。最后,这场辩论不了了之,因为谁都有自己的理论。谁也不可能说服谁。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没错,目的都是要训练手上功夫,而手上功夫的好坏,取决于有没有把“手感”练出来。有没有达到像卖油翁那样“手熟”的程度。“手感”不好,未到熟练的程度,不管你是先画方还是直接画圆。都画不出好画。
在美术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让学生用直线塑造物象,教学效果不太明显,而让学生直接用曲线塑造物象,效果却都很理想。经过仔细的分析,笔者发现:由于自然界(除了人为因素的作用之外)大多是以曲线形式存在的,因此学生对运用曲线塑造物象更感兴趣。“手感”也更容易被训练出来。由此可见,“手感”又与生活密切相关,与大千世界的自然存在有关。卖油翁的“手感”不是靠机械的操练练出来的,而是一种生存动机驱使他日复一日地练出来的。
“手感”也好。“手熟”也罢,看似一个技巧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境界,一种熟能生巧、笔随意到的境界,是用心感悟、动手操作、日积月累的结果。
名家点评
中国训诂学会陈汝法《蠡测集》: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论道、记事、诗意,似乎兼而有之。
全国中专语文课程组蒋家骧:短文风格朴质流畅,文字简洁生动,内容充实有趣,体现了欧阳修散文的特色。
《卖油翁》简介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这篇文章入选了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位于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
创作背景
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
陈尧咨父亲陈省华,四川人,任济源县令,陈尧咨兄弟三人随父来河南济源。一日在龙潭寺读书学习,练习骑马射箭时遇到一名卖油翁,从老翁身上领悟了一个道理:倒油的本领是长期练出来的,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从此,发奋学习,刻苦练武。21岁时考上进士第一名,后来当了宋代的吏部尚书,当时欧阳修采访了陈尧咨的成长经历,并到济源考查,写了千古绝唱《卖油翁》的故事,成了流传至今的名篇佳作。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在出知亳州时作该文,记载了关于陈尧咨的一个故事。欧阳修想通过这件小事,表达熟能生巧的道理。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生于四川绵阳,籍贯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公集》。
《卖油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理解文言虚词。
2、能力: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培养掌握学习技巧的能力。
3、情感: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解决办法: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2、难点: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决办法:学生自读、讨论、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本册第六单元中,已经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散文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进一步加深这方面的体会。《卖油翁》用淡淡的笔墨,揭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同学们想知道这个人生道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
1、初读
①播放朗读视频
②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③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④分角色朗读(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⑤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2、解读
通过阅读环节,学生已初步理解了课文。怎样朗读得更好?学生已明白,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正确朗读。由此,开始解读文章内容。
①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
②学生质疑,师生解答。
③教师针对字、句理解质疑,学生回答,巩固基础知识。
④翻译全文。
3、品析
1、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的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卖油翁》一文,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虚心,不能恃才自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本着这种精神,去探索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板书设计
卖油翁
陈尧咨—自矜—忿然—笑遣
熟能生巧
卖油翁—微颔—笑答—酌油
《卖油翁》教学反思
《卖油翁》是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较易理解。
《卖油翁》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比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案的设计方向定为:文言词句知识积累——整体感知——结构梳理——形象分析——感悟文意。每个环节之中,教师只是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们在轻快愉悦的氛围中体悟文章主旨,享受学习的乐趣。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略过。 本篇故事虽短,但记述简洁生动,情趣盎然,人物形象鲜明,哲理深入浅出,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浅易文言文,增强文言语感的经典文言小品文。所以本教学设计首先注重落实字词基础;然后用抢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以人物为核心,细读课文,通过表演的方式,抓住重点实词、虚词,揣摩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了解文言语言简洁精练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通过质疑探究,走进文本背后,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文言故事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卖油翁》一文,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虚心,不能恃才自傲,不仅如此,同学们还不敢于怀疑前人的文章,提出了不少有见解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本着这种精神,去探索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卖油翁》原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卖油翁翻译和原文09-21
卖油翁原文及翻译09-20
卖油翁的原文及翻译04-21
卖油翁原文和翻译注释09-27
卖油翁原文和翻译介绍02-02
卖油翁翻译及原文赏析03-19
卖油翁原文、翻译及赏析03-22
卖油翁原文以及翻译08-29
卖油翁原文及翻译赏析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