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颜氏家训》原文与译文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颜氏家训》原文与译文,欢迎阅读!
原文: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亲焉,故於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已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於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译文:
有了人群然后才有夫妻,有了夫妻然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然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里的亲人,就有这三种关系。由此类推,直推到九族,都是原本於这三种亲属关系,所以这三种关系在人伦中极为重要,不能不认真对待。
兄弟,是形体虽分而气质相连的人。当他们幼小的时候,父母左手牵右手携,拉前襟扯后裙,吃饭同桌,衣服递穿,学习用同一册课本,游玩去同一处地方,即使有荒谬胡乱来的,也不可能不相友爱。等到进入壮年时期,兄弟各娶妻,各生子,即使是诚实厚道的,感情上也不可能不减弱。至於妯娌比起兄弟来,就更疏远而欠亲密了。如今让这种疏远欠亲密的人,来掌握亲厚不亲厚的节制度量,就好比那方的底座要加个圆盖,必然是合不拢了。这种情况只有十分敬爱兄长和仁爱兄弟,不被妻子所动摇才能避免出现啊!
双亲已经去世,留下兄弟相对,应当既像形和影,又像声和响,爱护先人的遗体,顾惜自身的分气,除了兄弟还能挂念谁呢?兄弟之间,与他人可不一样,要求高就容易产生埋怨,而关系录就容易消除隔阂。譬如住的房屋,出现了一个漏洞就堵塞,出现了一条细缝就填补,那就不会有倒塌的危险;假如有了雀鼠也不忧虑,刮风下雨也不防御,那么就会墙壁倒塌,楹柱摧折,无从挽回了。仆妾比那雀鼠,妻子比那风雨,怕还更厉害些吧!
兄弟要是不和睦,子侄就不相爱;子侄要是不相爱,族里的子侄辈就疏远欠亲密;族里的子侄辈疏远不亲密,那僮仆就成仇敌了。如果这样,即使走在路上的陌生人都踏他的脸踩他的心,那还有谁来救他呢?世人中有能结交天下之士并做到欢爱、却对兄长不尊敬的人存在,怎么能做到待多和睦而不能待少啊;世人中又有能统率几万大军并得其死力、却对弟弟不恩爱的,这又怎么能疏而不能做到对弟亲呢!
妯娌之间,纠纷最多。即使是亲姐妹成为妯娌,也不如住的距离远一点,好感受霜露而相思,等待日子来相会。何况本如走在路上的陌生人,却处在多纠纷之地,能做到不生嫌隙的实在太少了。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办的是大家庭的公事,却都要顾自己的私利,担子虽重却少讲道义。如果能使自己宽恕原谅对方,把对方的孩子像自己的那样爱抚,那这类灾祸就不会发生了。
人在侍奉兄长时,不应等同于侍奉父亲,那为什么埋怨兄长爱弟弟时不如爱儿子呢?这就是没有把这两件事对照起来看明白啊!
作品鉴赏
1、儒佛思想
颜之推不但日常深信因果、礼拜佛陀,还对奉佛及其所产生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观点,在《颜氏家训·归心》篇里,他对此作了充分论说。
在颜之推看来,首先佛教高于儒教,儒学虽然知识渊深,教人仁、义、礼、智、信的修身之道,但不论从它知识的广博而言,还是就它所传导的从善内涵来说,它的精髓都已被包含在佛学之内,即佛教的知识和教义“明非尧舜、周孔所及也”。其次,佛教的济世情怀和救人功德远远超迈儒教的治世功能。颜之推认为,儒学提倡的“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不过是“治家者欲一家之厌,治国者欲一国之良”;而佛教虽是自我修行,却不仅能修炼自己、脱除自身罪孽,更能通过“修道”感化、影响更多的人从善,帮助他们脱离苦海、进入福地,并使他们的家人、亲属等也脱除前世罪业。佛教有利于国家的治理,应积极提倡,而不能因为其存在某些不当的现象就予以否定。颜之推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如同世人对儒学的学习和践行一般,并不是读了《诗》、《书》、《礼》,并记住其内容就一定会那样去做,即使是朝廷上那些儒学优秀者也多是“略无全行者”,因而对于普通的僧侣而言,他们就是有一些过错,也没有必要去求全责备。而且在颜之推看来,“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之本旨也。”即使有这种现象也是管理者没有尽到职责去很好控制的缘故,非是佛法传播之宗旨。
作为出身于世以儒学传承家族的士大夫,颜之推无法抹去儒家文化的浸润,所以在信仰佛教的同时又不能不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故而论佛时他便不时援儒入佛,认为儒学、佛教都立足于劝人为善、济世益物,儒学的“五常”和佛教的“五禁”基本一致,所谓:“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认为儒、佛二者目的相同、所起到的社会功用相同,所谓:“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积为异,深浅不同。”因此作为儒者的颜之推便能坦然奉佛,虔诚奉佛的他也能从容言儒。
2、教育思想
作为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师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两朝,颜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断,尤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的人钦羡不已。
从总体上看,《颜氏家训》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不失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围(乱世)中所表现出的明哲思辨,对后人有着宝贵的认识价值。
正由于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他对南北社会风俗、政治得失、学风特点有透彻的了解。入隋以后,便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不少见解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他鄙视和讽刺南朝士族的腐化无能,认为那些贵游子弟大多没有学术,只会讲求衣履服饰,一旦遭了乱离,除转死沟壑,别无他路可走。对于北朝士族的腆颜媚敌,他也深致不满。且往往通过插叙自身见闻,寥寥数语,便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特别是士族社会的谄媚风气,写得淋漓尽致。如《教子》篇云:“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语言朴实而生动,一时士大夫的心态跃然纸上。
3、文学价值
《颜氏家训》中《书证》篇考据名物,讨论语词训诂,《音辞》篇辨析声韵,“斟酌古今,掎摭利病”,都颇具精义,反映出颜氏广博的学识和较深的造诣。《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自成书以来,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被作为家教范本,广为流布,经久不衰。究其原由,主要是书中内容基本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儒士们教育子孙立身、处世的需要,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主张,以及培养人才力主“治国有方、营家有道”之实用型新观念等,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以“明人伦”为宗旨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教育思想。
正由于此,历代统治者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被后世广为征引,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可见《颜氏家训》影响之大。
【《颜氏家训》原文与译文】相关文章:
颜氏家训的原文及翻译11-14
《卜居》原文及译文10-27
过秦论原文及译文11-21
《咏雪》原文及译文08-02
《郢书燕说》原文及译文12-20
《师说》的原文及译文07-20
《月夜》原文及译文05-11
《乌衣巷》原文及译文12-19
《寒食》原文及译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