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时间:2023-05-09 12:03:56 秀雯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送柴侍御》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柴侍御》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柴侍御》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柴侍御》作品介绍

  《送柴侍御》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

  《送柴侍御》原文

  送柴侍御

  作者: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注释

  ①流:《万首唐人绝句》作“沅”。

  《送柴侍御》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送柴侍御》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古诗原文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翻译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注释解释

  侍御:官职名。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

  诗文赏析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王昌龄

  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送柴侍御》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相关文章:

送柴侍御原文及赏析08-27

送柴侍御原文及赏析09-01

送柴侍御原文翻译及赏析08-30

送柴侍御原文翻译赏析10-13

送柴侍御原文翻译及赏析10-11

《送陆侍御还越》的原文及作者介绍06-14

《送柴侍御》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送柴侍御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8-30

送柴侍御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