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原文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川端康成《父母的心》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原文
诸位,把眼睛闭上五分钟,然后平心静气地想想父亲或者母亲试试看。
你们的父母是如何深深地爱着你们,怀念子女的父母之心是多么温暖、多么广阔,直到现在不是依然使大家感慨万千、激动不已的么?啊,用不着闭上眼睛,你们大家无论早晚不是深深地感到双亲之恩么?
这个故事,肯定也是让你们知道父母之心是多么伟大的故事之一。
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海港开往遥远的北海道幽馆的船上。
船出了濑户内海,航行在广阔的志摩附近海面的时候。聚集在甲板上的人们之中,有一位风度极佳,引人注目,年纪40左右的高贵妇女。女佣和打杂儿的片刻不离左右。
与此成对照的是,也有一位40岁上下的男人,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也引人注目。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男孩七八岁。孩子们长相都很聪明可爱,但是孩子们的衣服却相当的脏。
那位高贵的夫人早就频频地注视这贫穷的父亲和孩子们,最后她和女佣耳语了一阵之后,那女仆来到那父亲和孩子们跟前说:
“孩子这么多,真有福气呵!”
“谢谢。他们下边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哪。像我们这样的穷人,因为有孩子日子就更苦。说起来怪难为情的,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扶养这四个孩子了。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为了孩子们,现在我一家6口这就去北海道找活干哪。”
“方才你说的如果确实是实际情况,我就想跟你说说相求的事了。——我的东家是幽馆的财主,在某大公司当总经理。日子过得很富足,但是只有一件事不如人意:年过40没有孩子。我家太太方才跟我说,从你家的孩子之中能不能匀出一个给她,你去说说看看。到了她家的孩子,当然是继承财主的家业啦,孩子也享了福。作为酬谢,敬赠100元。”
“这可得谢谢啦……”这位父亲本想立刻表示同意,但是一想这样不妥,便说反正这事得和孩子妈妈商量之后才能决定。
那天傍晚,轮船已经航行在相模滩的海面上了。那男人和他的妻子一起,带着他们的长子来到那位妇人的房间。他们说:
“那就请你把这小家伙收下吧!”
结果自然是按口头约定,对方付了100元钱。那是很久以前的100元,相当于现在的1000元。该是父母和儿子分手的时候了,这对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地走出了舱房。
但是到了第二天早晨,船在绕着房总半岛转的时候,不知什么缘故,那位父亲领着5岁的二儿子的手,无精打彩地走进那财主的太太的客舱。他说:
“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不论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况且,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如果可能,能不能同意用老二换下老大?”
“当然行!”财主的太太高高兴兴地同意了。
可是,当天傍晚,孩子母亲带着3岁的女儿来了,她很不好意思地说:
“简直没法跟您说,今天早晨给你送来的二小子,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噪门,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我就实话跟您说吧,我这心里呀,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样不好受,再说也对不起我们当家的。况且,他已5岁了,我觉得他一定会永远地记着我们,想到这儿觉得他可怜得不得了。能不能答应我用这个最小的女孩子把他换下来?”
那财主的太太一听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了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第二天上午,船快要到北海了,这回是两口子一齐来到那位财主奶奶的舱房。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
“怎么啦?”对方这么问。
“实在难为情极了。”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又哭了。问了几次,那男人才哭着说:
“本来是不应该这么随便说话的。昨晚上我们两口子本来是商量好,说得一妥百妥,决不留恋孩子啦,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冷酷无情。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退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6口饿死在一起好。”
有钱的妇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跟着悲伤起来,禁不住落泪。
“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作为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你就拿它作为在北海道干下去的资本。”
于是,那位父亲由于那位有钱的妇女帮忙,受雇于函馆的某公司,一家6口过上了好日子。
赏析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小说字里行间既表现了浓浓的爱心,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充分展示了文学作品情感复杂多样的艺术魅力。川端康成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在这里,无论多么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扶养这四个孩子了。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没有豪言壮语,却也掷地有声,只因为有亲情的力量、爱的力量!川端康成无论是泼墨描写浓浓的亲情,还是轻点丹青流露淡淡的哀怨,总能扣动读者的情弦,引起强烈的共鸣,展示其大手笔的魅力。“父母”的“心”的含义至少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对长辈的孝心;对晚辈的爱心。
小说中,第一次送走孩子的是父亲,送的是长子。尤其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眼光来审视,这是极其不合常 理的。因为,一般来说,将孩子送人,应该是母亲的行为,而且送的对象绝不会是长子。而川端却偏偏作这样的安排,是川端对日本文化的误解所致还是另有用意?
日本文化自古以来就一直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的民族心理和中国的民族心理十分 相似。生于日本,长于日本的川端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应该有深刻的领悟,况且川端曾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生活了近8个月。因此,可以断定,这样的情节安排肯定是川端的匠心别具。川端经历过日本决定性的败仗——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心中十分清楚,日本要复兴,必须要有进取精神、生产力和劳动力。作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川端来讲,他别无它法,只有靠写作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沉稳的笔致呼吁:为了新的日本,必须维护一些古老日本的美与个性。因此,在第一次送走孩子的情节中,川端首先让父亲出场。无论是从中国的民族心理还是日本的传统文化来看,父亲总是代表着整个家庭,父亲的出场意味着“正式”与“责任”。
当女佣提出“东家”想向穷人要一个孩子时,“到了他家的孩子,不仅能够过好日子,而且可以继承财主的家业。另外,我家太太还要赠送你们一百元,作为酬谢”,三个优厚的条件一清二楚,这对于“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也引人注目”穷人来说,具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呀!但这位父亲的表情“却十分犹豫”,要与孩子的妈妈“商量之后才能决定”。“犹豫”的究竟是什么,川端在此处没有直接写明,但不难读出,“犹豫”的焦点在于送哪个孩子。首先是性别,其次是大小。因为对方是“财主”,需要一个孩子继承家业,所以夫妻商定之后,决定将大儿子送走。这一决定完全是为对方着想的:性别上选择男性,年龄上选择大的。也就是给对方要“有用”。川端在此处要表达的就是这位“父亲”对“财主”家庭的责任心。
理智告诉父亲,答应女佣的要求,因为这样既能使儿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还可以解决家庭的实际困难,以免“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可“对子女的一颗至亲至诚的爱心”却一再地反对这样做。理智与感情之间斗争的结果,最终还是舍不下这份亲情。所以,穷人夫妇把七岁的大儿子给财主太太后,分手时,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这时,浓浓的亲情已经打动了穷人夫妇,他们其实已经开始后悔了。 “第二天早晨”,“那位父亲领着5岁的二儿子的手,无精打采地走进那财主的太太的客舱”要求用二儿子把大儿子换回去,理由是长子是“我们家的接班人”。“无精打采”一词内涵丰富,父亲可能因为思念大儿子彻夜未眠,甚至与母亲整晚讨论怎样换回大儿子,总之,一个“无精打采”把亲子之爱写得动人肺腑。紧接着,当天傍晚母亲又要用三岁的小女儿来换二儿子,理由似乎很可笑,二儿子“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嗓门,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如果把二儿子给了人,“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样不好受”。这个理由其实是谈的孝顺父母的话题,是与上一代的亲情不断的一个侧面体现。
在第二次换孩子的情节中,出场的人物是母亲,就在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的当天傍晚,她就带着三岁的女儿去换二儿子了。川端为什么要安排母亲出场呢?川端在此究竟想表达什么呢?当母亲用三岁的女儿来换次子的时候,说道:“今天早晨给你送来的二儿子,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嗓子,都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这个理由表面上似乎很可笑,实质上却是孝顺父母的问题。而孝顺父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日本有这样的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表达孝心难道就一定要母亲出场吗?父亲出场难道就不可以表达孝心吗?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更为深层的话题——婆媳关系。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婆媳关系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川端在此想用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人物——母亲来为天下的媳妇作表率,用无声的文字反映社会的价值取向,藉此来展现古老日本的美——孝心无价。这就是川端安排母亲出场的理由了。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穷人夫妇的后悔之情达到顶点了,“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先声夺人,以哭感人,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财主的太太莫名其妙,两口子边哭边诉衷肠,“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冷酷无情。……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语言平淡朴实、真诚感人,连财主夫人也深受感染,“不由得跟着悲伤起来,禁不住落泪”,“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至此,亲情战胜了物质,战胜了“理智”。川端康成父母早逝,他的作品大多是淡紫色的,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父母的心》同样具有种风格特征。 故事的结尾尽管写“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但仍使读者为这一家六口担心,他们能否度过这艰难的岁月呢?他们是不是真的会“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总觉得有一缕哀怨的情调,产生一种伤感的情绪。
在第三次要回孩子的情 节中,出场的人物是父亲和母亲,可见两口子的思想是一致的,这次来见财主夫人,非同寻常。爱孩子——这是作为能够影响他人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至此,对晚辈的爱心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但川端觉得还不够,于是他又通过财主夫人从侧面作了有力的烘托,文章最后一小节写道:“有钱的妇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跟着悲伤起来,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由此可见,财主夫人也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这说明对晚辈的爱心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再来看看川端的经历:2岁,父亲病逝,迁至母亲娘家;3岁,母亲仙驾,与祖父母相濡以沫;7岁,祖母离世,与盲祖父相依为命;15岁,祖父辞世,成为彻底的孤儿。川端的童年经历培育出一种“孤儿的感情”,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川端 曾 在《十六岁的日记》 中写道:“我自己太不幸,天地将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了!”他的孤儿体验,因失去祖父而达到了极点。童年没有幸福,没有欢乐,没有人间的温暖。父母的爱,亲人的爱,对他来说只是“幼稚的朦胧的”愿望。在第三次要回孩子的情节中,川端让父亲和母亲同时出场,正是这一愿望的强烈表达。
《父母的心》 虽篇幅不长,但涵义博大,责任心、孝心、爱心三“心”共同铸就了父母的“心”。它以一种充满技巧的敏锐,表达了最具民族性的日本灵魂。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艺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以及《睡美人》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原文】相关文章: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06-17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06-14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06-14
《父母的心》川端康成06-14
父母的心原文全文08-17
《父母的心》原文全文阅读06-19
川端康成经典语录12-13
川端康成语录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