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韩三·张丑之合齐楚讲于魏》原文翻译

时间:2024-04-25 19:30:52 雪桃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战国策·韩三·张丑之合齐楚讲于魏》原文翻译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战国策·韩三·张丑之合齐楚讲于魏》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张丑之合齐、楚讲于魏也,谓韩公仲曰:“今公疾攻魏之运,魏急,则必以地和于齐、楚,故公不如勿攻也。魏缓则必战。战胜,攻运而取之易矣。战不胜,则魏且内之。”公仲曰:“诺。”张丑因谓齐、楚曰:“韩已与魏矣。以为不然,则盖观公仲之攻也。”公仲不攻,齐、楚恐,因讲于魏,而不告韩。

  【译文】

  张丑联合齐、楚两国同魏国讲和,对韩国公仲说:“现在您猛攻魏国的郓邑,魏国情况危急,就一定会割让土地与齐、楚两国求和,所以您不如不攻打魏国。魏国形势得到缓和一定会同齐、楚两国交战,如果魏国打胜了,你们乘魏兵疲敝攻取郓邑,就容易了。如果魏国打败了,魏国就会把郓邑送给韩国。”

  公仲说:“好吧。”

  张丑于是对齐、楚两国说:“韩国已经同魏国联合了,如果你们认为不是这样,那么何不看一看公仲是否还攻打郓邑。”公仲没有攻打郓邑,齐、楚两国非常恐慌,于是同魏国讲和,并且没有告诉韩国。

  内容简析:

  这段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韩国谋臣张丑在齐、楚两国与魏国交涉时所采取的外交策略。张丑建议韩公仲暂时不要急于攻打魏国的“运”(可能指某战略要地或城市),理由如下:

  避免魏国割地求和:如果韩国猛烈攻击魏国,魏国在情急之下可能会割让土地与齐、楚两国议和,这对韩国并无益处。因此,韩国不如暂不发动攻势,以免促使魏国与齐、楚结盟并付出领土代价。

  观察形势伺机而动:如果韩国按兵不动,魏国局势缓和后可能会选择应战。这时,无论魏国胜败,对韩国都有利:

  若魏国战胜齐、楚,其国力消耗之后,韩国再攻打“运”,相对容易取得胜利并占领该地。

  若魏国战败,其国力受损,可能内部动荡,韩国同样可以乘机图之。

  张丑在说服韩公仲接受这一策略后,又对齐、楚两国宣称韩国已经与魏国达成协议,如果齐、楚对此有所怀疑,可以观察韩公仲是否发起攻击作为验证。结果韩公仲听从了张丑的建议,未发动攻击,导致齐、楚两国因担忧被孤立而直接与魏国议和,且在过程中未告知韩国。

  策略意义赏析:

  张丑的策略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智慧:

  a)深度博弈与信息操纵:

  张丑准确洞察到各国间利益关系的微妙平衡,通过引导韩公仲暂停军事行动,巧妙地阻止了魏国可能因压力过大而向齐、楚割地求和,从而避免了韩国利益受损。

  张丑进一步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韩国与魏国已达成协议的假象,以此来影响齐、楚两国的决策。这种信息操纵手段,成功地使齐、楚两国在未核实信息真伪的情况下,出于对被孤立的恐惧,迅速与魏国讲和。

  b)长远规划与时机把握:

  张丑的建议着眼于长远利益,认为暂时的不作为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出击。他预见到了魏国无论胜败都将削弱自身实力,届时韩国可以抓住有利时机,以较小的代价实现战略目标。

  张丑精准把握了外交与军事行动的时机,既避免了立即进攻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又通过适时的信息传递,加速了齐、楚与魏之间的快速媾和,达到了分化敌对阵营、为自己创造有利态势的目的。

  c)以静制动与灵活应对:

  张丑倡导的“勿攻”策略展示了“以静制动”的智慧,即在复杂国际局势中,有时保持克制与观望,等待对手露出破绽或外部条件变化,比盲目行动更为明智。

  面对齐、楚可能的联合行动,张丑灵活运用外交手段,通过制造假象和心理压力,促使两国做出符合韩国利益的选择,展现了高超的外交技巧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战国策·韩三·张丑之合齐楚讲于魏》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战国策·魏一·韩赵相难》原文及翻译12-07

《张仪欲以魏合于秦韩》的原文及翻译10-02

《战国策楚三·楚王逐张仪于魏》原文及翻译09-24

战国策魏二原文及翻译10-02

《战国策·韩三·韩珉相齐》原文及翻译09-24

《战国策·韩一》原文及翻译12-08

战国策·魏一·苏秦拘于魏原文及翻译04-12

《战国策·韩三·客卿为韩谓秦王》原文及翻译10-02

战国策·楚一·齐楚构难原文和翻译11-18

战国策·韩三·赵魏攻华阳原文附译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