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的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2-04-14 16:39:37 古籍 我要投稿

《雨霖铃》的原文及翻译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雨霖铃

  柳永 北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帐饮:设帐饯行

  ②兰舟:木兰舟,相传鲁班曾刻木兰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③凝噎:喉咙气塞声阻,因悲伤过度而说不出话来。

  ④去去:去而又去,一程又一程地远去

  ⑤清秋节:清秋时节。

  ⑥经年:年复一年。

  ⑦风情:风流情意,这里指爱情。

  【译文】:

  寒蝉的叫声哀婉凄切,黄昏时分,长亭外刚刚下过一场急雨。在这都门送别的酒宴上,我无心饮酒,因为不想与你分离。正当此时,兰舟鸣起响笛,催促我出发。你我紧拉着手相对流泪对视,一时间竟无话可说,只是一阵哽咽。多情的人自古以来就怕离别,更何况在这冷落的清秋。今天晚上只须醉酒沉睡,待醒来时,当晨风吹拂,杨柳在河岸上的微风中轻轻摇摆,天空上挂着一弯残月。如此好的良辰美景,因你我不在一起,变得毫无意义,纵然有再多情意,能告诉谁呢?

  【赏析】:

  本词是柳永代表作之一。写其离开汴京与亦人的惜别之情。上片写别时之场景,情意缱绻,下片设想别后之凄凉,深情绵邈。开头三句叙事,点明时地与气候特点,渲染气氛。时当初秋,满目萧瑟。又值傍晚,暮色阴沉,更兼急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悲鸣。所见所闻,无不凄凉。“都门”三句以传神之笔刻画典型环境中的特殊心境。正在难舍难分之时,船偏要出发。“执手”二句写难舍之情与激动之至,纯用白描手法,形象逼真生动,如在目前。结二句设想别后的征程。“千里”写其遥远,“暮霭沉沉”状其惨淡,“楚天阔”衬其孤单。境界开阔而情思悠远。换头用推进累加手法抒写别情之难堪,别离已令人伤怀,深秋时别离又推进一层。“今宵”三句是承上句,暗应上片“都门帐饮”句,意谓别后只有借酒昏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几句在有情人中传唱不息。“今宵“三句是承上句、暗应上片“都门帐饮”句,意谓别后只有借酒昏睡。待醒来时所见只能是“杨柳岸,晓风残月”了。境界开阔清幽,游子落寞凄凉之情怀具在画面之中,情与景会,遂成千古之名句。

  后世影响

  《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影响很大,是宋元时期广泛流传的'“宋金十大曲”之一。宋元笔记里记载了有关这首词的种种传说。金元杂剧、散曲引用词中句子或运用其语意的非常多。董西厢“长亭送别”一段,写张生、莺莺在清秋季节里离别,以及张生别后酒醒梦回时的凄凉情景,艺术构思上可以看出这首词对它的影响。

  【拓展】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一百零三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王安石“孜孜矻矻”词正与此同。若王词、黄词之句读小异,乃变格也。 按王安石词前段第四句“浮名浮利何济”,下“浮”字平声。

  变体一,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以王庭圭《雨霖铃·琼楼玉宇》为代表。此与柳词同,惟前段第二、三句作八字一句异。

  变体二,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以黄裳《雨霖铃·天南游客》为代表。此词与王词校,前段第六句四字,第七句、第八句、结句俱作上三下四七字句异。

  词牌沿革

  雨霖铃,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始见于宋柳永《乐章集》。《乐章集》入双调(夹钟商)。“雨霖铃”曾载入唐崔令钦《教坊记》曲名。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云:“《雨霖铃》者,因唐明皇驾回至骆谷,闻雨淋銮铃,因令张野狐撰为曲名。”唐郑处诲《明皇杂录》:“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人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弟子善吹觜篥者张野狐,惟此人从至蜀。上因以其曲授野狐。洎至德中,车驾复幸华清官,从官嫔御多非旧人。上于望京楼下命野狐奏《雨霖铃》曲,未半,上四顾凄凉,不觉流涕。左右感动,与之欺欷。其曲今传于法部。”据此可知,此曲是唐玄宗安史之乱后奔蜀途中所作,由于在“马嵬之变”中处死了杨贵妃,玄宗作此曲以寄思念之情、死别之恨。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曾引唐代罗隐、杜牧、张祜诗,详作考证。罗隐诗“细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感雨淋铃”,言闻铃之地在四川梓桐。杜牧诗“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写返京后奏曲情景。张祜诗“雨霖铃夜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言明皇入蜀时作此曲,至归秦后,犹是张野狐向来新曲。中唐时,元稹作《琵琶歌》,中有“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可知此曲之悲伤幽怨。王灼并云:“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宋人借旧曲之名,另倚新声。柳永词抒写离情别绪,词情哀怨,与调情相符。宋人用此调亦多写离情。王安石晚年佞佛,为词论以以阐明所感悟之禅理,其词云:“孜孜石乞砣。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祗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但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王词是以柳词之声韵格律为准而填制的,其模拟之痕迹可见,但却完全与此调之哀怨声情相背离。凡用此调者当以柳词为准。此调为换头曲,前后段句式组合全异。前段起三个四字句,继一个六字句,两个四字句,故迂缓沉滞;结句为两个七字句而使调情流畅。后段起两个七字句,继为六字句与七字句,故调情在过变后再呈奔放之势,但结为上三下四之七字句和五字句,则使调势归于收敛。

【《雨霖铃》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10-31

雨霖铃柳永翻译原文10-21

柳永雨霖铃原文及译文11-10

柳永雨霖铃原文及赏析11-08

雨霖铃柳永原文及鉴赏03-25

雨霖铃柳永全文及翻译03-25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02-15

柳永雨霖铃的原文及赏析10-27

雨霖铃柳永原文11-06

柳永《雨霖铃》翻译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