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后汉书何敞传》原文及翻译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后汉书何敞传》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后汉书何敞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曰:“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
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曰:“赏赉无度,至于空竭帑
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振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由不能用。
窦宪为车骑将军,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曰:“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
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曰:“昔郑武姜之幸叔段,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成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鲷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三》,有删改)
译文:
何敞字文高,是扶风平陵人。何敞生性公正,认为自己取舍不合时务,每次召请他,他都说有病而不去。元和中,被征召到太尉宋由府中,宋由用特殊礼仪对待他。司徒袁安也很敬重他。当时京城和四方多处出现奇异的鸟兽草木,议事的人认为是吉祥的征兆。何敞通晓经传,心里很讨厌这种说法。于是向宋、袁二公说:“吉祥的征兆随美德而到,灾异现象因为政事恶劣而产生。现在奇异的鸟在殿屋飞翔,怪异的草在庭院生长,不能不明察。”宋由、袁安害怕,不敢回答。过了不久,肃宗就驾崩了。
当时窦氏专权,外戚奢侈,赏赐超过规定。何敞上书给宋由说:“赏赐没有限度,致使国库空竭,国资损耗。推究公家的花费,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明君赏赐,应该有品级规范,忠臣受赏,也应有限度。现在明公地位高责任重,应该先使自己身正来给群下做表率,送回所得到的赏赐物品,趁机陈述其中的得失。上奏折请求皇上让王侯回到各自的封国,节省多余的开支,救济困窘孤苦之人,恩泽施与百姓,百姓就会高兴,上天听见看到,一定会很快感应。”宋由没有采纳。
窦宪任车骑将军,他的弟弟窦笃、窦景一起大造府第,征调劳役,百姓愁苦。何敞上书劝谏说:“我虽然是才识短浅的人,实在私下感到奇怪,认为窦笃、窦景是亲近贵臣,应当做百官的表率。现在百姓愁苦,朝廷没有救助措施,反而突然大造府第,崇尚玩物,喜好奢侈,不是用来体现美好品德的行为啊。应当遣归工匠,体恤人们的困苦。”书递上了却没有人看。
后来担任尚书,又上书劝谏说:“过去郑武姜宠爱共叔段,宠爱却不教育,最终使共叔段成为凶狠暴戾之人。由此看来,像这样爱儿子,好比在他饥饿时拿有毒的食物给他吃,恰恰是用这种方法来害他啊。窦宪掌握三军的重任,窦笃、窦景总管宫中护卫的大权,而残虐使用百姓,过分奢侈,诛杀无罪的人。现在人们议论纷纷,都说共叔段又在汉室再生了。虽然知道劝谏一定会有杀身之祸,但是我还要冒死进谏,说完我的意见的原因是实在不忍心亲眼看见他们有祸患却沉默以苟且保全自己。”
何敞多次极力劝谏,诉说窦氏诸人的罪过,窦宪等人深深怨恨他。当时济南王刘康地位尊贵非常骄横,窦宪就奏请让何敞出京担任济南王的太傅。一年多后升任汝南太守。何敞痛恨文官俗吏用苛刻之政谋求当时名誉,所以在太守任上以宽和为政。每到勘察冤狱疑案,就用《春秋》之义判断。因此郡中的人没有怨言,百姓被他的恩遇礼待感化。那些与父母别居的人,都回去赡养他们的父母,相互推让财物的有二百多人。又整修治理鲖阳旧渠,百姓靠它获得好处,开垦的田地增加三万余顷。官吏百姓一起刻碑,歌颂何敞的功德。
作者简介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
范晔出身顺阳范氏,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刘义康)长史,迁秘书丞、新蔡太守;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开始撰写《后汉书》,加号宁朔将军。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徐州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拥戴彭城王刘义康即位,事败被杀,时年四十八岁。
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范晔出生于士族家庭(顺阳范氏家族),曾祖范汪,东晋安北将军,撰有《尚书大事》《范东阳方》等,进爵武兴县侯,传至伯父范弘之;祖父范宁,东晋临淮太守、豫章太守、经学大家,著有《春秋谷梁传集解》;父亲范泰,东晋中书侍郎,后得刘裕信任,屡被升迁,亦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
范晔虽出身名门,但由于是妾生的庶子,地位并不高。 据传范晔为母亲入厕时所生,因额头被砖磕破,遂得小名"砖"。范晔出生后,因伯父无子,就被过继给范弘之,因而得袭爵位,封武兴县五等侯。
范晔自幼酷爱读书,幼年即博览家中藏书,善文,能作隶书,并通晓音律。义熙十年(414年),州郡征召为主簿,被范晔拒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冠军将军刘义康长史,后迁为秘书丞,因父丧离职。元嘉七年(430年),范晔服丧期满,担任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新蔡太守。时北魏鲜卑军队围攻青州,檀道济奉命出师解围,范晔随军北伐,升任尚书郎中。
著史立说
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下葬当晚,刘义康召集同僚旧友料理丧事,聚会于东府。时范晔的弟弟范广渊为司徒府祭酒,范晔就和王深、王广于范广渊处饮酒,开北窗欣赏挽歌为乐。刘义康大怒,降范晔为宣城太守。
范晔因被贬职,郁郁不得志,就在任内整理各家关于后汉的史籍,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企图以此排解痛苦。通过研究史事,范晔打开了眼界,凭着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一腔热情,范晔终于写出了他的历史名作《后汉书》。《后汉书》为文简明周详,叙事生动,书成后遂取代了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孤高疏狂
元嘉十五年(438年),范晔任满,调任长沙王刘义欣镇军长史,加封宁朔将军。次年,嫡母(父范泰正室)去世,按礼数范晔应立即赴丧,但范晔以患病为由,过了好久才动身,并携带妓妾同往。御史中丞刘损上表检举范晔一系列的违礼行为,宋文帝欣赏范晔的才华,并未将他治罪。
元嘉十七年(440年),服丧期满,范晔投靠兴王刘浚,任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刘浚任扬州刺史后,不问政事,一应事务全部委托范晔。因此范晔仕途畅达,不久升为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范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学识渊博、善于为文外,还精通音乐,长于书法。但范晔为人傲岸不羁,不肯曲意逢迎。他的琵琶弹得很好,并能创作新曲。宋文帝很想听听,屡次加以暗示,范晔故作不知,始终不肯为皇帝弹奏。一次文帝宴请大臣,对范晔说:"我想唱歌,请你为我弹琴。"范晔只得奉旨弹奏,文帝歌一唱完,范晔马上停止弹奏,不肯多弹一曲。
范晔虽然不曲意逢迎皇帝,对同僚却以诚相待。时沈演之为右卫将军,与范晔(左卫将军)对掌禁旅,同参机密。每次朝见皇帝时,范晔若先到,必等沈演之到来一起进去,而沈演之入朝向来没有等范晔的习惯。范晔为人不藏心机,遂作《和香方》,对他们进行讥讪。根据同僚的特点,范晔把庾炳之比作是"多忌"的麝香、沈演之比作"昏钝"的"枣膏"等等,而范晔则以"沈实易和"自喻。《和香方》一出,范晔更为同僚所不容。
召祸之由
元嘉十七年(440年),因彭城王刘义康长期执政,威权日重,宋文帝猜忌心起,遂以"合党连群,阴谋潜计"的罪名解除了刘义康的宰辅职务,贬为江州刺史。孔熙先因刘义康有恩于其父,便联络朝臣,密谋反叛,更立刘义康为帝。
范晔掌握禁军,有盛名,又多年在刘义康的部下为官,所以在网罗党羽时候,成了孔熙先首先留意的对象。孔熙先首先结交范晔的外甥谢综,谢综为报答孔熙先,就把他引荐给了范晔。 孔熙先认识范晔后,倾全力伺候范晔,并拉拢范晔赌博,故意输钱。范晔贪心钱财,又欣赏孔熙先的才干,于是二人关系越来越好。 孔熙先见时机成熟,就尝试怂恿范晔参与谋反,被范晔拒绝。孔熙先又用朝廷拒绝联姻一事相激,刘义康也为宣城之贬向范晔频致歉意 ,范晔终于参加进来,决心反叛朝廷。
叛乱始末
孔熙先精通天文,就派尼姑法静南下论道,宣扬江州将出天子(即江州刺史刘义康) ;为增加谋反成功率,孔熙先又命僧人法略改名孙景玄,到臧质军中任宁远参军 ,并联络许耀(法静的妹夫,时任台城队长,在宫中值班),以为内应。 孔熙先又勾结大将军府史仲承祖 ,仲承祖便将谋反计划告诉了丹阳尹徐湛之。
徐湛之告诉范晔,臧质非常赞成他们的行动,必定会邀请萧思话一同举事,不用担心兵力不够,只须坐等良辰到来。 于是他们互相设置官职:徐湛之为抚军将军、扬州刺史,范晔为中军将军、南徐州刺史,孔熙先为右卫将军等,凡是他们一贯讨厌或不附从刘义康的,又另抄一本,以便将这些人处死。
孔熙先见事情进展顺利,命其弟孔休先草拟檄文,并要求范晔起草政变宣言。于是,范晔以刘义康的名义作书给徐湛之,勉励各部"同心协力,族灭奸党,争为创业元勋,再创宋朝"。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九月,征北将军衡阳王刘义季、右将军南平王刘铄外出边镇就任,范晔等人便约定在这天举事,但由于没有约好,政变未能如期举行。
身死事哀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徐湛之上疏文帝,告密范晔是政变的主谋,并呈报参与政变的名单和相关书信证据 ,文帝随即诏书"马上逮捕,依法穷诘"。 当夜,文帝遣人秘密收捕谢综、孔熙先,又诏朝臣会聚东阁,质问范晔为何谋反。范晔在仓猝之际非常恐惧,慌忙否认。文帝告知其谢综、徐湛之、孔熙先等都已供认,又摆出书信证物,范晔遂承认谋反事实,表示"有负于国、罪行深重,愿被处死。"
第二天,范晔被送入狱,询问徐湛之关押何处,才得知告密者正是徐湛之。 于是,范晔称病请求更换狱所,得以和谢综等人成为隔壁。范晔告诉他们告密者是徐湛之,并作诗感叹:"在生已可知,来缘画无识。好丑共一丘,何足异枉直。" 范晔入狱后,以为自己会被即刻处死,不料因文帝追查案情,二十多天未见结果,范晔以为尚有生存希望。孔熙先讥讽范晔怕死,范晔感喟地说:"可惜!满腹经纶,葬身此地。"
十二月,范晔被押赴刑场,时年四十八岁。其子范蔼、范遥、范叔委等皆被株连,唯有孙子范鲁连幸免于难。
【《后汉书何敞传》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后汉书丁鸿传》的原文及翻译07-19
《后汉书·丁鸿传》原文及翻译06-27
《后汉书·孔僖传》原文和翻译12-27
《后汉书班超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1-03
文言文《后汉书·徐稚传》原文及翻译11-08
《后汉书·张奂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1-28
《后汉书·乐恢传》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08-16
张敞传文言文翻译12-09
詹何钓鱼原文及翻译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