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逊《清平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洛①,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注释】①巩洛:河南洛阳一带,此处代指京城。
(1)请简析“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在诗中的作用。(4分)
(2)“尔情深巩洛,予念返渔樵”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①点明因远望而生忧思,寒江寂寥,又倍增羁旅落寂之感;(2分)②此联情景相映,诗篇后四句的归隐之叹由此生发而出,是前四句写景过渡到后四句抒情的桥梁。(2分)
(2)“尔情”和“予念”形成鲜明对照,(1分)鲜明地表现了诸君一意干求功名,追求富贵,(1分)而诗人却无留恋之意,一心归隐,(1分)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1分)
赏析:
诗的前四句为写景,后四句为抒情,五、六两句情景相合,挽结上下,章法井然。首联即从擒题入手,写“夕望”所见之景。夕阳西下,飞鸟归巢,残霞半消,一派日暮景象。诗以景语导入,赋而兼有比兴意味,情感在景物的晕染中流露出来。羁旅怀乡、忧谗畏讥之情,都弥漫于这鸟飞云散的苍茫暮色之中了。王粲客居荆州时曾咏过“方舟溯大江,日暮愁吾心”,“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七哀诗》);“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登楼赋》)。陶渊明则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情调虽异,其景物意象及其所表现的归隐之思,与此诗则有相通之处。诗人的视线由高而下,由远而近,遂于次联写出风吹篁竹、水映长桥的景色。此联的句法颇有出奇之处。“动密竹”者当为“风”,而中间夹以“声”字;同样,“漾长桥”者为“水”,而其间缀以“影”字。如以普通的主谓宾句式来理解,则将扞格不通。实际是风动竹而有声,水漾桥而见影,风声、水影都是动与漾的结果。他另有《望廨前水竹答崔录事》诗,中有句云:“水漾檀栾影。”用的是通常句法。而此诗则句法夭矫,不同凡响。唐人亦有用此法的,何逊则早已着其先鞭。沈括指出:“盖欲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耳。杜子美诗:‘红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此亦语反而意合。”(《梦溪笔谈》卷十五)李东阳《麓堂诗话》谓:“诗用倒字倒句法,乃觉劲健,如杜诗:‘风帘自上钩’,‘风窗展书卷’,‘风鸳藏近渚’,风字皆倒用。至‘风江飒飒乱帆秋’,尤为警策。”此联也堪称全篇之警策。那摇曳的竹林发出沙沙之声,那长流的江水泛着波光桥影,整个画面显得动荡不宁,让人感受到诗人骚屑不安的内心世界。但是此处景中之情仍比较含蓄浑沦,不像王粲笔下那样刻露。
“旅人”一联点明远望而生忧思,寒江寂寥,倍增羁旅落寞之感。此联情景相映,后半的归隐之叹由这旅人忧思生发而出,故此联实为由上半的写景过渡到下半的抒情的桥梁。
“尔情深巩洛”,写三人对京都眷恋情深。西晋潘岳有《在怀县作》诗二首,其二云:“信美非吾土,祗搅怀归志。眷然顾巩洛,山川邈离异。愿言旋旧乡,畏此简书忌。”潘诗抒发了对首都洛阳的怀恋之情。而何逊此诗中的.“巩洛”实指梁朝的首都建康。南朝人虽偏安江左一隅,但仍喜以中原的地名来称呼其地,更何况南方还设立了不少北方的侨置州郡。如东晋时号荆州为“陕西”,刺荆州曰“分陕”(参见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陕西》)。何逊诗中这类例子也不少。如《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昼悲在异县,夜梦还洛汭。洛汭何悠悠,起望登西楼。”《赠江长史别》诗:“安得生羽毛,从君入宛许。”《初发新林》诗:“回首泣亲宾,中天望宛许。帝城犹隐约,家国无处所。”洛汭、宛许这些中原地名在何逊诗中都用来指建康一带的京畿地区。又其《赠族人秣陵兄弟》诗云:“洛令初解巾。”题下注:“何思澄为秣陵令。”诗人径以“洛(阳)令”代指“秣陵令”。《范广州宅联句》诗中范云诗云:“洛阳城东西,却作经年别。”也是以洛阳指京都建康。联系诗题可以推想,此诗当作于建康,题中三人也都是供职于建康者。诗人此处的言外之意是:诸君宦情不薄,而我却毫无恋栈之意,一心归隐江湖。“尔情”和“予念”适成鲜明对照,形成反衬。何逊诗中发抒怀归之思的诗句触目即是,如《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伊余本羁客,重睽复心赏。望乡虽一路,怀归成二想。”《赠诸游旧》诗:“望乡空引领,极目泪沾衣。旅客长憔悴,春物自芳菲。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时见睥睨荣利、耿介自守之意,是即梁武帝所谓“何逊不逊”。最后一联以陈述对归隐的向往作结。怎样才有机会得遂志愿,分道扬镳,摆脱这游宦羁旅的生涯?这一问题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渴望。
【何逊《清平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何逊《慈姥矶》阅读答案及赏析10-11
宋之逊告密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06-18
边城思_何逊的诗原文赏析08-04
《何远》阅读答案及答案07-06
漫成沈约怜何逊翻译赏析02-23
何岳阅读答案03-13
边城思(何逊)11-03
李弥逊《春日即事》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