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三百二十四》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允则,字垂范。少以材略闻,荫补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累迁供备库副使、知潭州。将行,真宗谓曰:“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属卿。”湖湘多山田,可以艺粟,而民惰不耕。乃下令月所给马刍,皆输本色,繇是山田悉垦。湖南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执不可,允则曰:“须报逾月,则饥者无及矣。”明年荐饥,复欲先赈,转运使又执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因募饥民堪役者隶军籍,得万人。转运使请发所募兵御邵州蛮,允则曰:“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且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乃奏罢之。陈尧叟安抚湖南,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召还,连对三日,帝曰:“毕士安不谬知人者。”迁洛苑副使、知沧州。允则巡视州境,浚浮阳湖,葺营垒,官舍间穿井。未几,契丹来攻,老幼皆入保而水不乏,斫冰代炮,契丹遂解去。真宗复召谓曰:“顷有言卿浚井葺屋为劳民者,及契丹至,始见善为备也。”尝宴军中,而甲仗库火。允则作乐行酒不辍,副使请救,不答。少顷火熄,命悉瘗所焚物,密遣吏持檄瀛州,以茗笼运器甲。不浃旬,兵数已完,人无知者。枢密院请劾不救火状,真宗曰:“允则必有谓,姑诘之。”对曰:“兵械所藏,儆火甚严,方宴而焚,必奸人所为。舍宴而救,事或不测。”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讼至,无大小面讯立断。善抚士卒,皆得其用。盗发辄获,人亦莫知所由。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晚年居京师,有自契丹亡归者,皆命舍允则家。允则死,始寓枢密院大程官营。
(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湖湘多山田,可以艺粟
艺:种植
B.葺营垒,官舍间穿井
穿:凿通
C.允则必有谓,姑诘之
谓:缘由,说法
D.讼至,无大小面讯立断
讯:询问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允则爱民的一组是(3分) (
)
①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
②募饥民堪役者隶军籍
③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
④老幼皆入保而水不乏
⑤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
⑥有自契丹亡归者,皆命舍允则家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允则年轻时因材略出名,并靠祖上功德做了官;宋真宗从毕士安那里对允则的家世有所了解,因而将湖南交给他管理,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B.在主政沧州期间,李允则“浚井葺屋”,被有些人称为劳民,直到契丹来攻,斫冰代炮,打退来犯之敌,人们才发现他善于早作准备。
C.兵器库失火,李允则照样饮酒作乐不停;而后将被火烧的东西掩埋,并补充兵器。在遭到枢密院的弹劾后,允则道出了自己不救火的原因。
D.李允则不摆官架子,有时徒步出行,故能“洞察人情”,因而在任用官员、审理案情、甚至在抓获小偷、处理上下级关系上都能得心应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转运使又执不可,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4分)
(2)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3分)
(3)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 (3分)
参考答案
1.D(讯,审问,审讯)
2.B(③是允则爱民带来的结果;④允则善于早作准备的结果;⑤是说允则“洞知人情”的原因;)
3.D(“处理上下级关系上能得心应手”文中无据)
4.(1)转运使又控制着不答应,允则请求用自家的资产作抵押品,才能够拨发公家仓库的粮食便宜地卖给(灾民)。(得分点:执,掌握,控制;以……为质,用……作抵押品;乃,才;廪,官仓;各1分)(2)现在边境的百姓不骚扰,没有名目却增加戍守的'士兵,这是增长边境的祸患。(得分点:蛮,少数民族,这里指边民;益戍,增加戍守的士兵;是……也,判断句,译成,这是……;各1分;)(3)身上没有同样的两种衣服,吃饭没有两种以上的美味,不积累资产。(得分点:兼,两样以上;重羞,两种以上的美味;畜,积蓄;各1分)
参考译文
李允则,字垂范。小时候就因其才气和谋略而闻名,后来以其祖荫被补授为衙内指挥使,又改为左班殿直。多次升迁为供备库副使、潭州知州。将要动身,真宗对他说:“朕在开封时(宋时称开封府之官署为南衙),毕士安曾对我说起你的家世,所以现在把湖南交给你去掌管。”湖南一带大多是山田,可以种植粟米,但山民由于懒惰而不愿耕种。于是李允则命令农户每月供给官府马匹的草料,都要交纳真正的马草料,不得用其他财物折算顶替,于是山田全都得到了开垦。湖南发生饥荒,李允则想先发放官仓里的粮食去赈灾然后再奏报朝廷,转运使坚决(执:持有某种主张。坚执,犹坚持。如“固执己见”。掌握?控制?)不同意。李允则说:“报批最少得一个多月,灾民可等不及。”第二年仍是灾年,李允则又想发放官粮先赈灾后上奏,转运使仍是坚持不答应,李允则请求用自家的财产作为抵押,才得以开仓贱价卖粮赈济灾民。于是招募能够服役的饥民隶属于军队,共计得一万人。转运使要求将新招募的这些士兵派去抵御邵州蛮夷,李允则说:“现今蛮族并没有兴兵来扰乱,没有名目增加戍守的士兵,这样做是滋长边患。况且这些士兵都是新招募来的,由于饥饿,身体瘦弱不堪,故不能担任出戍的任务。”于是奏请免除。陈尧叟任湖南安抚使,百姓列举李允则治理情状请求让其留任,陈尧叟将此事上奏朝廷。皇上将李允则召回京师,与他接连应对讨论了三天,最后皇帝说:“毕士安不愧为知人者。”后又迁任洛苑副使、沧州知州。上任后李允则巡视州境,整治疏通浮阳湖,修葺营垒,并在官舍间开挖水井。不久。契丹兴兵来犯,老老少少都进入了小城而用水却不缺乏,并凿冰代替炮石攻击敌人,契丹因而退兵。真宗又召李允则回京廷对并对他说:“以前有人说你浚湖凿井修房屋都是劳民伤财的事,等到契丹来犯,才见得你是善于防备啊。”曾在军中饮宴,这时军械库着了火。李允则仍然不停地喝酒作乐,副使请求去救火,李允则不回答。不久火熄灭了,李允则命令将焚烧掉的物资全部埋掉,又暗中派人拿着文书到瀛州,用装茶叶的笼子装运武器甲胄。不到十天,兵械都已如数运达完毕,并无人知晓。枢密院请求弹劾他不救火的罪状,真宗说:“允则对此一定有话要说(必有说法),不妨先问一问他。”李允则回答说:“兵械所藏,禁火甚严(兵械库一向戒备甚严),宴席方开而火起,必定是奸人所为。如果离开宴席去救火,恐怕会有所不测。”李允则不讲究做官的威仪(没有什么官架子),间或步行外出,遇到可交谈的人,就请坐下来交谈,因此能洞悉民情。有诉讼来,案件无论大小,他都当面讯问并当场判决。他很善于安抚士兵,使他们很好地发挥作用(物尽其用)。盗案一发生,随即就被破获,人们都不知道原因所在。他身上穿的没有两件以上的衣服(没有多重衣服),桌上吃的没有两种以上的美味,从不蓄积财产。晚年定居京城,有从契丹逃来归顺的人,朝廷都让他们住在李允则家里。李允则死后,才让他们住到枢密院大程官营。
【《宋史卷三百二十四》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宋史卷三百六》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08-09
《宋史》卷四二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8-10
《宋史》的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08-11
《宋史卷三百六》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08-08
《宋史》卷二阅读答案及翻译12-28
《宋史(节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8-14
宋史·列传·卷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07-15
《宋史沈括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8-09
《宋史·狄青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