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吴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志吴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国志吴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1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就拜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杨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县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于是封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枭其将军尹卢。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十二年卒。
(《三国志·吴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 征召
B.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 通“资”,钱财
C.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 息,止
D.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同“邀”,求,求取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全琮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
②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
③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
④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⑤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
⑥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琮从桂阳运几千斛大米到吴地做买卖,当看到吴地危急时,就把大米救济当地士人;回桂阳后他又倾其所有,救济几百个逃难的中州士人。
B.全琮在魏军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作干扰时,按兵不动,伺候吕范,一刻没有休息,等几千魏军出现在长江中心时,才出击攻打,大获全胜。
C.全琮统率军队征讨六安时,老百姓全都逃散了,许多将领要分兵抓捕百姓(回头),全琮认为这一举动有得有失,不是维护国家大局的行为。
D.全琮认为珠崖夷州等地水土潮湿有瘴气,人们到那里会得疾病,军队不可前往。孙权不听他的话,结果出兵一年后,十分之八九的士兵得病而死。
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3分)
(2)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3分)
(3)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4分)
参考答案
5.B 携带、带
6.D
7.B“伺候吕范,一刻没有休息”错。
8.(1)你先前陈奏征讨关羽的计策,我虽然没有答复你,今天的胜利,也还是你的功劳啊!(“陈”“虽”“相答”各1分)
(2)即使有所捕获,还不足以削弱敌人来符合国家的威望。(“纵”“弱”“副”各1分)(3)全琮被亲近器重之后,朝廷的赏赐累计达千金,(他)还是谦逊待人,脸上从不流露出骄傲的神情。(“亲重”“累”“接士”“貌”各1分)
【参考译文】
全琮字子璜,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全柔,汉灵帝被推举为孝廉,补授为尚书右丞,董卓作乱,全柔弃官归乡,州府征召为别驾从事,皇帝下诏让他做东部都尉。孙策到吴,全柔首先率兵归附,孙策上表推荐全柔任丹阳都尉。孙权做车骑将军时,任命全柔为长史,后被调往桂阳太守。全柔曾经派全琮带了几千斛米到吴交易。全琮到了以后,都分而散之,空船而回。全柔大怒,全琮叩头下拜说:“我认为交易并不是着急的事,可是士大夫处境困苦危急,所以趁便赈济,来不及禀报。”全柔改变了态度感到他非同一般。这时,中州士人避乱南逃,归依全琮而居住的有几百人,全琮倾尽家产供给接济,与他们同甘共苦,于是远近扬名。之后孙权让全琮做奋威校尉,给了全琮几千人马,让他征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率领关羽包围樊、襄阳,全琮上疏陈奏可以征讨关羽可讨的计策,当时孙权已经暗中与吕蒙商议袭击关羽,怕事情泄露,所以搁下全琮的奏章不予答复。等到擒获关羽,孙权在公安置办酒宴,对全琮说:“你先前陈奏征讨关羽的计策,我虽然没有答复你,今天的胜利,也算是你的功劳啊!”于是封全琮为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率领水师大出洞口,孙权派吕范督率诸将抵抗魏军,两军军营相望。在魏军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作干扰时,全琮常常身披铠甲手执兵器,守候观望不停。不久,几千敌军在江中出现,全琮攻击并打败了魏军,砍下了魏将军尹卢的头。
嘉禾二年,全琮督率五万步兵和骑兵征讨六安,六安百姓都四散逃走,诸将想要分兵抓捕他们。全琮说:“冒险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采取行动不能做到百无一失,不是从国家大局考虑的。现在分兵抓捕民众,得失各半,难道可以说是百无一失吗?即使有所捕获,还不足以削弱敌人来符合国家的威望。如果有意外,损失不小,与其获罪,全琮宁愿亲自承担罪责,不敢求功而辜负国家啊。”
当初,孙权将要围攻珠崖和夷州时,都先向全琮询问,全琮说:“凭我们吴国的威势,攻向哪儿,哪儿不被攻克?然而远方异域,水土潮湿有瘴气,自古就有,军民进出,一定会生病,去的人都害怕不能活着返回,攻克所获又怎能多得?我还是有所担心的。”孙权没有听从他的建议。部队出征一年后,因疾病瘟疫而亡的士卒十有八九,孙权大为悔恨。后来说到这件事时,全琮回答道:“在这个时候, 群臣中有不敢直言进谏的,我认为(他们)是不忠的。”
全琮被亲近器重之后,朝廷的赏赐累计达千金,他还是谦逊待人,从不在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十二年去世。
《三国志吴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2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乃“民”字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召是仪,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告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告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 见:受到,被
B.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
C.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免罪,释放
D.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过:拜访,看望
6.下列句子中的“以”意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权尝责仪以不言事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王好战,请以战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本姓“氏”,因为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为“是”。
B.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是仪坚持正直回答讯问,最终刁嘉获释。
C.是仪作为王傅,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不经营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是仪解释说不想干扰孙权。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3分)
(2)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3分)
(3)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4分)
参考答案:
5.(3分)D(过:过失,过错)
6.(3分)B(表目的“来”;其余均为“用、拿”)
7.(3分)A(A他心中无百姓错,文中“民字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
8.(1)(3分)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征询是仪的意见,这样以后才实施。(敬、然后,句意各1分)
(2)(3分)孙权听说这些后,到是仪的家中去,要求看看饭菜,并且亲自品尝饭菜。(幸,舍,句意各1分)
(3)(4分)等到(是仪)卧病时留下遗嘱说,死后使用未漆过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来装殓,务必采取简省节约(的办法)。(遗、状语后置句式、务、句意各1分)
是仪传《三国志·吴书》翻译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他最初姓“氏”,起初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北海国政府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没有上面的部分,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了。
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管理机密文书,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是仪坚持推辞没有接受。
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军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军,进入皇宫内掌管尚书职权。对外总领众官,兼管诉讼事务,孙权又叫他教众公子读书学习。
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并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征询是仪的意见,这样以后才实施。此后是仪进封都乡侯。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管理众官事务,仍旧兼任诉讼管理。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非常严厉,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回答说:“现在的刀锯已架在我脖子上,我怎敢替刁嘉隐瞒,自取灭亡,落个不忠诚的死鬼呢?只是认为听到了刁嘉诽谤国家政事的话,就该有听到的原委详情。”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为上司服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厉。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节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孙权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慨叹息,立即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惠当作忧心的事。
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臣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是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未有任何过失。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哪里还用得着法律条令呢!” 等到(是仪)卧病时留下遗嘱说,死后使用未漆过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来装殓,务必采取简省节约(的办法)。他八十一岁去世。
【《三国志吴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10-12
吴渊《沁园春梅》原文阅读练习及答案12-26
三国志吴书文言文也读答案及翻译08-10
《章亨书绝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7-16
《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2-26
王安石答段缝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0-27
《廉颇思赵》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7-16
《富不易妻》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7-16
《曾巩集》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