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涛阁集序》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3-12-08 09:55:57 偲颖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雪涛阁集序》原文及译文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雪涛阁集序》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雪涛阁集序①

  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②。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③,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旨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俚近俳,何也?”

  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注: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②鞓红鹤翎,指牡丹花中“鞓红”和“鹤翎”等品种,经过改良可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③驺子:掌管车马的仆役。

  15.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务为牵合勉强相合

  B.摭腐滥之辞拾取

  C.务矫今代蹈袭之风模拟抄袭

  D.以取世嗤哉指责

  16.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盖可知矣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有以俚而传者旦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D.而石公袁子为之叙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先从正面立论,用类比的方式,以美丑的标准随着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观念而改变,来指出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

  B.作者认为近代文人提倡复古,这是对的,但把抄袭当复古,拾取前人牙慧,屈服于旧的体式,这种做法足以使人感到羞耻。

  C.作者认为江进之的散文高超脱俗、清爽明朗,只是有一两句语言过于通俗,进之这样做未免矫枉过正。

  D.作者批驳了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文章结构严谨而又不拘俗套,独抒性灵,阐明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观点。

  18.用“/”给文中部分断句。(3分)

  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

  19.把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3分)

  (2)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俚近俳。(4分)

  参考答案:

  15.D嗤:讥笑

  16.B(盖:大概/连接上下句,表原因推测;以:因为;之:这/代词,指死;而:承接/但)

  17.C

  18.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错一处扣0.5分)

  19.(1)聪明人被这种习气牵制,愚笨的人喜欢这种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亿万人响应。(“牵于习”被动句1分;“乐”,喜欢,以……为乐,1分;“和”,响应,1分)

  (2)他的诗极力创新和变化,所写事物都能完全地表达出它们的情状,但是其中有时有一两句话接近于平易、俚俗和滑稽。(“穷、极”,极尽,1分;无遁,能完全地表达,1分;俳,滑稽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文章不能不发生由古代到当代的变化,是时代发展使它这样的。它的美好或丑恶的品质的形成,不是由于追随少数人的眼光,而是由于追随时势的变化。所以即使没有情感的花草树木也要有所变异,牡丹花中的鞓红和鹤翎等品种,就不能不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只有认清时势的人,才能像防止河堤溃毁那样防止文章衰败,从而懂得文章变化的规律。古代有古代的时势,当代有当代的时势,模仿古人说话的样子来冒充高古,这就像是在严寒的冬天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

  近代的文人,开始提倡用复古的理论来超过前人。复古是对的,但是他们已经到了把抄袭当做复古的地步,模拟前人字句,追求与古人勉强相合,放弃眼前景物不写,而去拾取前人陈腐失真的文辞。有才能的人被旧的体式所屈服,不敢施展自己的才能;没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拾取一二句不切实际的话语,拼凑成诗。聪明人被这种习气牵制,愚笨的人喜欢这种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亿万人响应,连优伶和侍从这样的俗人,也一起谈论风雅的志趣。唉,诗歌创作到了这种地步,就使人感到羞耻啊!那么从诗歌创作到散文创作所产生的弊病,大概可以看出来了。

  我和进之自从在吴县交往以来,每次相聚一定用诗文互相勉励,意图纠正现在模拟抄袭的风气。进之才能突出见识高远,信笔所写信口所说,都形成一定的规则,他所说的都是现在人不能说的和不敢说的。有人说:进之的散文高超脱俗清爽明朗,语言切实音节悠长,在这方面他无疑属于当代有才能的人。他的诗极力创新和变化,所写事物都能完全地表达出它们的情状,但是其中有时有一两句话接近于平易、俚俗和滑稽,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是进之纠正不良习气的作品,他认为不这样不足以纠正浮浅的弊病,并且开阔当时人的眼界。不过在古代也有这样的诗句,有因为平易而流传的,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俚俗而流传的,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滑稽而流传的,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就是这样的。古代和现代文人,被诗歌创作所困扰,所以超凡脱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现,是为了摆脱诗歌创作中的约束和解除其中的束缚。要不是这样,古代有才能的人有什么不能写的,为什么要选择一二句浅显的话语,不能自行割舍,以至于招来世人的讥笑呢?拿这种观点来看进之的诗,他无疑是诗的大家了。此集中诗歌若干卷,散文若干卷。此集编成,进之自己起名为《雪涛阁集》。石公袁子为此集作序。

  赏析:

  文章开始,作者并没有急于评介《雪涛阁集》,而是花了大量的笔墨阐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作者认为,“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即文学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时代在变化,人事、物态、语言都在变化,文学创作当然也应当变化。作者不同意复古派所谓《三百篇》降而为《骚》,《骚》降而为汉,汉降而为魏,魏降而为六朝,六朝降而为唐,诗之格以代而降的文学倒退主张。他认为每个历史时代都有新变的文学,各有其特色与成就,不能因为它与前代有所不同,便低估它的价值。相反,假若时代变了,却仍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那才是真的“不识时务”,就像时令已进入严冬而仍然穿着夏天的葛麻之衣一样可笑。就此而言,《古诗十九首》在音节、体制上虽与《离骚》迥异,但却是真正的《离骚》;相反,那些不顾时代差异而在体式上亦步亦趋地模仿《离骚》的作品,就只能是蹩脚的仿制品。

  序文还从文学作品内部探索了文学发展的规律:“夫法因于敝而成于过者也。”这表明,袁宏道已经十分朴素地意识到,文学的发展是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新文学与旧文学对立,却又孕育于旧文学之中。新文学克服了旧文学的弊病并取而代之。新文学兴起之后,又暴露出新的矛盾,又有新的对立面与之斗争而渐被扬弃,新文学是从旧文学的内部发展起来的。袁宏道认为,诗发展到宋以后,“其弊至以文为诗,流而为理学,流而为歌诀,流而为偈诵,诗之弊又有不可胜言者矣”。在这个意义上讲,袁宏道对“近代文人”提出“复古”以疗救宋诗之弊表示一定程序的理解。但是,他认为,“复古”应当是对古人活的精神进行恢复,而绝不是“句比字拟、务为牵合”的抄袭。正因为前后七子不懂这些,才使得诗发展到了“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的邪路,并由一种高雅的艺术降格而为“优人驺从”的可怜地步。

  “复古”已走到了绝路,要改变当时以拟古为能事的诗歌创作倾向,就必须有“隄其隤而通其所必变”的“识时之士”。至此,作者才将《雪涛阁集》的作者江进之推至前台:江进之正是这样一位以矫“今之蹈袭之风”为己任的“识时之士”。

  一篇统共才一千一百多字的序文,在写了近七、八百字之后,才将笔墨移到自己为之作序的《雪涛阁集》及其作者身上,这是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呢?当然不是。首先,作者以自己独到的文学见解提出了衡量作品的标准,以之评价《雪涛阁集》,既无徇私之情,更无虚美之嫌。另外,作者将其批评标准贯穿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并特别关注对文坛现状的分析,就使《雪涛阁集》获得了鲜明的现实意义和准确的历史定位。

【《雪涛阁集序》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12-01

滕王阁序原文与译文12-08

《滕王阁序》原文与译文12-02

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05-30

《滕王阁序》原文译文08-17

《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04-15

《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解析11-18

《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04-13

滕王阁序原文及白话译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