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桐》古诗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4-11-29 11:01:34 毅霖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孤桐》古诗原文及译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孤桐》古诗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孤桐》古诗原文及译文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荫。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译文

  孙长江

  孤桐啊,天生就有着森森的资质,孤高自傲拔地而起几百寻。高入云霄,它始终不会让自己屈服;根扎大地虚怀若谷。虽然年事已高,但它的根更强壮,夏日里的阳光越是猛烈,它的树阴就更加浓郁。清明时节,孤桐老是想着解脱一切愠怒,哪怕被砍斫成一把五弦琴,它也心甘情愿。

  百字赏析文

  孙长江

  诗人以孤桐自况,明咏物,暗抒情。“孤高”——写心志,“凌霄”——述追求:“岁老”——歌老当益壮情,“解愠”——咏宽容豁达怀。“愿斫五弦琴”一句,更将诗情推向了极致:“孤桐”,高而且大,壮而且强,但却甘愿被砍斫为五弦琴一把,颂奏清明之乐音,真把个老臣坚强不屈、老而弥坚、甘于奉献之情之心之意,抒发得淋漓酣畅!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着。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着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孤桐》古诗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画》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01-21

古诗春日的原文及译文赏析12-06

《饮酒》原文、译文、赏析古诗10-03

春日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01-20

古诗《金谷园》原文译文及赏析09-08

古诗《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07-30

《画》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10-20

小池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09-29

王安石的《孤桐》阅读答案06-25

「渔家傲」古诗原文及译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