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的原文内容及原文翻译

时间:2023-01-03 12:41:24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南史》的原文内容及原文翻译

  在日常的学习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史》的原文内容及原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王敬则,临淮射阳人也。性倜傥不羁,好刀剑。

  元徽二年,随齐高帝拒桂阳贼于新亭,大破贼水军。事宁,带南泰山太守、右侠毂主,转越骑校尉、安成王车骑参军。苍梧王①狂虐,左右不自安。敬则以高帝有威名,归诚奉事,每下直辄往领军府。高帝令敬则于殿内伺机。及杨玉夫将首投敬则,敬则驰谒高帝乃戎服入宫门郎疑非苍梧还敬则虑人觇见以刀环塞洼孔呼开门甚急。卫尉丞颜灵宝窥见高帝乘马在外,窃谓亲人:“今若不开内领军,天下会是乱尔。”门开,敬则随帝入殿。

  升明元年,迁辅国将军,领临淮太守。

  建元二年,迁吴兴太守。郡旧多剽掠,录得一偷,召其亲属于前鞭之。令偷身长扫街路,久之,乃令偷举旧偷自代。诸偷恐为所识,皆逃走,境内以清。

  建元中,与王俭俱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俭曰:“不意老子遂与韩非同传。”人以告敬则,敬则欣然曰:“我南沙县吏,侥幸得细铠左右,逮风云以至于此。遂与王卫军同日拜三公,王敬则复何恨。”了无恨色。朝士以此多之。

  敬则虽不大识书,而性甚警黠,临郡令省事读辞,下教判决,皆不失理。

  明帝辅政,密有废立意。隆昌元年,出敬则为会稽太守,加都督。明帝即位,为大司马。帝于旧臣既多杀害,敬则自以高、武旧臣,心怀忧惧。帝虽外厚其礼而内相疑备,数访问敬则饮食体干。闻其衰老,且以居内地,故得少安。

  永泰元年,帝疾屡经危殆,以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置兵佐,密防敬则。敬则闻之,窃曰:“东今有谁,只是欲平我耳。东亦何易可平。”

  敬则以旧将举事,百姓担篙荷锸随逐之十余万众。至武进陵口遇兴盛、山阳二柴,尽力攻之,不敌,欲退而围不开,各死战。胡松领马军突其后,白丁无器仗,皆惊散。敬则大叫索马,再上不得上,兴盛军容袁文旷斩之传首。

  敬则之来,声势甚盛,凡十日而败。时年六十四。朝廷漆其首藏在武库,至梁天监元年,其故吏夏侯亶表请收葬,许之。

  (节选自《南史齐书王敬则传》)

  注释:①苍梧王:刘旻,南朝宋第八任皇帝,后被杀,为齐高底追废为苍梧王,王敬则原为其侍卫。

  译文

  王敬则,临淮射阳人。性格潇洒不羁,喜欢刀剑。

  元徽二年,他随齐高帝在新亭抵御桂阳的贼兵,大破贼兵的水军。事情平息后,他兼任南泰山太守、右侠毂主,转任越骑校尉、安成王车骑参军。苍梧王狂虐,左右的人不能自安。王敬则因为高帝有威名,诚心归顺为他服务,常常在下朝以后就前往领军府去。高帝让王敬则在殿内探察。后来杨玉夫将要告发王敬则,王敬则驰马去见高帝,他们便穿着军服入宫。门卫怀疑不是苍梧王回来,王敬则怕让别人看见,用刀环塞住门上的小孔,叫喊开门十分紧急。卫尉丞颜灵宝窥见了高帝骑马立在门外,偷偷地对亲信说:“现在如果不开门让领军进来,天下就会由此大乱。”门开了,王敬则随着高帝进入殿中。

  升明元年,升任辅国将军,兼任临淮太守。

  建元二年,调任吴郡太守。郡中过去有很多强盗,抓到一个小偷,便把他的亲属召来站在面前看着进行鞭打。他让小偷自身长期打扫街道,时间久了,就让小偷检举过去的小偷代替自己。小偷们恐怕被认出来,都逃走了,境内因此清平。

  建元中,与王俭一同在本官上面加封开府仪同三司。王俭说:“没想到老子与韩非同在一篇传记当中。”有人把这话告诉了王敬则,王敬则高兴地说:“我本是南沙县的一个小吏,侥幸当上宫中将官,卷入政局才有今天,于是与王卫军同日封为三公,王敬则还有什么怨恨!”没有一点怨恨的神态。朝士们因此对他十分称赞。

  王敬则虽然不大懂得书本,但是性格十分机警,到郡上让办事人员宣读诉讼词,训示判决,都不失情理。

  明帝辅佐政治,暗中有废除皇帝另立别人的意思。隆昌元年,把王敬则派出京城去做会稽太守,并担任都督。明帝即位,担任大司马,明帝即位对旧臣杀了很多,王敬则自己因为是高帝、武帝的旧臣,心中怀着忧虑和恐惧。明帝虽然外表对他很注重礼节,而内心却非常猜疑,加以防备,多次打听王敬则的饮食、健康。听说他已经衰老,而且又是住在内地,所以才感到稍微安定一些。

  永泰元年,皇上的疾病多次遇到危险,他派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配置兵士和属官,暗中防备王敬则。王敬则听说了,私下说:“东面现在有谁,就是要平我罢了。东面又哪里那么容易可平。”

  王敬则依靠旧将领举事,老百姓担着篙背着锹跟随的人有十几万。到了武进陵的山口遇到了左兴盛、山阳两座营寨,尽力攻打。抵挡不住,企图撤退而冲不出包围圈,各自拚死战斗。胡松率领骑兵冲杀他们的后部,未入兵籍的民丁没有武器,都被惊散。王敬则大叫找马,但上了两次都没有上去,左兴盛的军容袁文旷杀了他并且把人头传到京城。

  王敬则军队开来,声势浩大,总共十天就失败了。当时六十四岁。朝廷把他的头涂上油漆存放在武器仓库中,到了梁朝的天监元年,他过去的部下夏侯亶上表请求把他收葬,得到了允许。

  撰写背景

  当李大师开始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南齐书》、魏收的《魏书》已经流传很久,魏澹的《魏书》和王劭的《齐志》等也已成书。而当李延寿继续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史的'编纂工作也正在进行或定稿。既然关于南北朝的史书已有多种,那么,李氏父子为什么还要另外编写这一时期的历史著作呢?李延寿的自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他的父亲“常以宋、齐、梁、陈、魏、北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于是发奋成就《南史》与《北史》。

  《南史》以《宋书》、《南齐书》、《梁书》及《陈书》为蓝本,共566卷,又参考“杂史”千余卷,删繁就简,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删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但无表、志。显然,在隋、唐全国统一的局面形成后,人们很需要综合叙述南北各朝历史的新著。同时,分裂的封建政权互相敌视的用语如“索虏”、“岛夷”之类,已与全国统一后南北各民族大融合的形势不相适应比李延寿时代稍后的刘知几也强烈反对这种称谓。所以李氏父子打破了朝代的断限,通叙南北各朝历史,又在书中删改了一些不利于统一的提法,正是反映了当时历史的要求。这也是南北史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史》有本纪和列传,无表、志。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共八十卷。其编撰方法按朝代顺序、帝王在位先后,排列各朝帝王、宗室、诸王、大臣等纪传。

  本纪中有《宋本纪》三卷,《齐本纪》二卷,《梁本纪》三卷,《陈本纪》二卷。列传中除专传外,列“类传”九种。

【《南史》的原文内容及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南史萧摩诃传原文及翻译07-13

《南史孔范传》原文及翻译03-16

《南史·周颙传》原文及翻译06-14

南史选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6-15

《杨公则传南史》原文及翻译06-14

《南史·王规传》原文及翻译04-07

《南史萧颖胄传》原文及翻译06-26

《南史陈庆之传》原文及翻译12-06

《南史·吕僧珍传》原文及翻译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