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的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2-09-13 08:50:06 古籍 我要投稿

孔孟论学习的原文及翻译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孟论学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孟论学习的原文及翻译

  《孔孟论学习》原文和翻译(译文)

  孔子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受迷惑,五十岁能懂得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到别人说的话,不用怎么想就能明白,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过规矩。”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

  子贡问孔子:“孔圉凭什么借谥号为‘文’?”孔子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对身份低微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圉的谥号为‘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我自己要停止!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土,继续,我自己要继续!”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是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再存活的了。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了极点而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使王的善良之心萌发呢?现在下棋作为一种技术是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地学,就不能得到收获。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着,却一心觉得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与另一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学得好。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的内容,就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的周武王征伐最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使许多血让木棒都漂浮起来了呢?”

  孔孟之间

  孔子逝世以后儒学曾有很多演变:《韩非子·显学》说“儒分为八”;秦火以后,儒家典籍损失严重,然而在《汉书·艺文志》著录的还不算少,可惜后来又大多散佚;晚清疑古思潮的冲击,仅存的一些典籍又遭到怀疑否定,于是“早期儒家的传流脉络归于暗昧”,特别是孔孟之间似若一片空白。

  其实,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后半到5世纪初年的人(-551年— -479年)。其门人即七十子,下延至5世纪前半,如曾子(-505年— -436年)。其再传即七十子弟子,是在5世纪中晚,如子思(-483年---402年)。孟子与七十子弟子又隔一世,是在4世纪中晚,如子上(子思之子)-429年— -383年。孟子是-390— -305年人。汉代人多误认孟子是子思亲授弟子,是不对的。《史记》说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是对的。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韩非子·显学》所谓“儒分为八”,“并不是并世的八个支派,而是辈分不同的八位学者,各有趋向。”不仅如此,韩非子根本没有涉及孔门的易学一派。

  思想传承

  孔子“老而好易”,为易作传(《易传》),用李学勤先生的话说就是:“孔子晚年对《周易》十分爱好,而且自己撰成了《易传》(至少其中一部分)。”

  孟子对孔子的易学思想不仅继承而且有所发展。“孔子好《易》之前所讲的‘人道’,是没有会通天地之道的礼义说教。《易传》所讲‘人道’,是指会通了天地人三才之后所体悟的人道。”孔子在其易经哲学中创立了仁、义范畴。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仁义是一对矛盾,义是对仁的节制。这是孟子大骂墨子”兼爱【泛爱(仁)】的理论依据。此其一;孟子的“性善论”来自于《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论断。孟子与易学的渊源,杭辛斋有独到认识,他说“孟子继孔子之后,七篇之首,即揭明仁义大旨,而归体于性善及经正。孔子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及继善成性之嫡系也。安见孟子之不知《易》哉!”此其二;“思孟学派”对孔子的易学思想又有发明。《易经》号称帝王之学。《易经》解决了大易的问题医国,《黄帝内经》解决了大易的医病问题,是思孟学派的“德性论五行”学说,解决了大易的医人问题。马王堆帛书《五行》和郭店简竹书《五行》的面世,正好补上了孔孟之间缺失的理论链环。这个链环就是荀子大骂的“按往旧造说”、“僻伪而无类”、“闭约而无解”的德性论五行思想。思孟学派比照元素论五行,将德性论五行概括为仁、义、礼、智、信。义和智都是对仁和礼的节度。“圣”端就是指会通天道、地道的本事。“思孟学派这种将数术引入儒门的努力,高扬‘人道’主义旗帜的表现,是企图把儒家的道德条目加以自然哲学和生命哲学化的明证。其理论勇气是巨大的,对国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甚至说其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影响都是深刻的。自此,易学真正走上了医国、医人、医病的光辉历程。孟子曾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其间隐含着终始交替意蕴。由此看来,应是思孟学派开’五德始终说‘之先河。”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是孔子《易经》革命思想的发展。民可以革去惨无人道、怙恶不逡的帝王之命。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是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的理论基础。“洛克关于‘自然权利’的理论是孟子‘革命权利’理论的变种。”

  词语注释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6]

  志:立志。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不惑:不受迷惑。惑:受迷惑

  知:懂得。

  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从:随从,顺从

  所:所以。

  欲:能够。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逾:超过。矩:规矩,法度。

  罔:迷惑。

  殆:危险,这里指劳神而无所得。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

  何以:即“以何”。以:因为。何:什么。

  谓:谥号。

  文:孔圉谥(shì)号“文”。

  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是以:因为这样。

  譬如:比如。

  为:堆积。

  篑:土筐。

  平地:填平洼地。平:填平。

  虽:即使,就算。

  覆:倾倒。

  进:前进。这里指继续干。

  往:去,这里指前进。

  无或:不值得奇怪。或:通“惑”,奇怪。

  易:容易

  生:生长

  暴:通“曝(pù)”,晒。

  寒:使动用法,使……寒冷。

  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至:极。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弈:(下)围棋。

  为:作为。

  数:技巧、技术。

  专:专门,专一

  致:用尽,极尽

  通国:全国。

  善:擅长。

  使:假使。

  诲:教。

  以为:认为。

  鸿鹄(hóng hú):天鹅。

  援:拿(起)。

  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代箭。

  俱:一起。

  弗:不。

  若:及。

  与:通“欤”,可译为“呢”“吗”。

  非然也:当然不是这样的。

  信:相信。

  策:量词,相当于“片”。

  以:凭借、依靠。

  至:极。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

  伐:讨伐。

  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此处指殷纣王。

  杵∶舂米用的长木槌。

  《书》:指《尚书》。

  《武成》:《尚书》的篇名。

  作者简介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人。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被誉为“圣人”。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孟论学习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孔孟论学习原文及翻译10-17

孔孟两章原文及翻译11-18

《贾谊论》原文及翻译01-03

《贾谊论》原文与翻译11-07

养生论原文及翻译09-14

封建论原文及翻译11-24

运命论原文、翻译及赏析01-27

贾谊论原文翻译及赏析01-31

深虑论原文,翻译,赏析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