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溪·弭桌凌奔壑》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4-08-22 10:50:50 晓凤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泥溪·弭桌凌奔壑》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泥溪·弭桌凌奔壑》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泥溪·弭桌凌奔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弭桌凌奔壑,低鞭蹑峻岐。

  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

  溜急船文乱,岩斜骑影移。

  水烟笼翠渚,山照落丹崖。

  风生苹浦叶,露泣竹潭枝。

  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

  【前言】

  《泥溪》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该作主要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并对劳动人民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作者看到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的这一极不合理的现实,并用诗的形式把它如实地反映出来。

  【注释】

  ①弭桌:停船

  ②凌:渡过

  ③奔壑:奔腾的壑流

  ④低鞭:低垂下马鞭,不敢扬鞭催马

  ⑤蹑:这里是小心攀登的意思

  ⑥峻岐:险峻的山间小路

  ⑦峰磴:通往山顶的石阶

  ⑧溜急:水流湍急。

  ⑨船文:即船纹,航船划开的水纹

  ⑩翠渚:草木葱绿的小岛

  【翻译】

  渡过奔腾的溪流,停下船来换乘马匹,低垂着马鞭小心翼翼地攀登在险峻的山间小路上。回首俯视,山下的江涛像要冲出江岸一样,令人觉得那样惊险;举目仰望,通往山顶的石阶一直没入云彩里,又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山下的水流湍急,航船划开的水波马上就变得紊乱了,山上的岩石横斜陡竖,身下座骑的影子飘忽不定。水流激起的雾霭笼罩着翠绿的江渚,山中的斜阳映照着色彩绮丽的崖壁。微风从水边浮萍的叶子上生起,露珠从水潭边的竹子的枝叶上一滴滴地滑落。

  【赏析】

  王勃在诗歌创作中对劳动人民的疾苦常有涉及。他这首五言排律《泥溪》就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对劳动人民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诗写作者牵马登上高山的岔道,面对江涛、峰磴、水纹、州渚、露珠等,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坐船在江上飘荡、骑马在山中游玩虽是美事,但船工、马夫所唱的又累又饿的悲歌没有谁能够理解。诗人自愧的心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为劳动人民的苦难鸣不平的思想都从这两句诗中毫无保留地表现了出来。这里对劳动人民苦难的描写虽是停留在表面上,但在初唐初步繁荣的社会中,作者看到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的这一极不合理的现实,并用诗的形式把它如实地反映出来,恰恰证明了王勃的高人之处。这正是诗人眼蜻向下,笔触伸向下层人民的典型范例。

  创作背景

  《泥谿》当作于王勃被逐出长安、南下入蜀之后,时间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前后,大约与《麻平晚行》作于同一时期。

  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泥溪·弭桌凌奔壑》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溪居原文翻译及注释03-01

泛溪原文翻译注释09-24

溪居原文、翻译及赏析09-09

《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09-10

《东溪》原文及翻译赏析10-18

琅琊溪原文翻译及赏析09-24

桃花溪原文、翻译及赏析10-06

《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05-28

东溪原文翻译赏析11-07

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