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翻译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前言】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安详的一面。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此诗作为边塞诗,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注释】
1、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诗题一作“塞上闻笛”
2、楼:防卫的城楼
3、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翻译】
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根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所载,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
【鉴赏】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此诗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王七:指诗人王之涣。玉门关: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即小方盘城。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
⑵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⑶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海:一作“明”。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⑷借问:犹询问。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凡几:共计多少。
⑸从风:随风。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⑹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⑺雪净:冰雪消融。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⑻借问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作者简介
高适像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12-06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原文及赏析10-16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1-06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的原文及赏析10-26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_高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27
塞上听吹笛翻译及赏析08-17
塞上听吹笛原文赏析及翻译04-25
塞上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04-16
塞上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