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12-09 08:59:28 志彬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代]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译文

  廓之你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参加考试的情景,你将与其他考生们一道在考场里专心致志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回廊里沙沙有声。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不仅如此,连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时像鱼跃龙门一样考试得中的会试也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虽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上阕点明时令和环境。“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微凉、被送者的衣着——白苎新袍;“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虚实结合。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此词用典也很突出,“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而“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郄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借喻高中状元。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祝愿他金榜题名。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因为是送人参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别诗般抒写离情别绪,而侧重于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合情合理。

  创作背景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当时范廓之(即范开)作为辛弃疾的学生,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中的秋试,辛弃疾为了表达对他的送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从而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于1140年,逝世于1207年.其生平经历丰富,具有以下特点:

  早年经历坎坷:出生时,中原已被金兵所占。其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心怀恢复中原之志,并常带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使他青少年时代就立下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起义反金归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后方的汉族人民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参与其中,不久后归南宋.

  仕途起起落落:归宋后,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但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文学成就卓越: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词题材广阔,既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谴责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其词风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且善化用前人典故.

  作品特色

  表现手法虚实相生:上阕中“白苎新袍入嫩凉”实写送别的初秋季节、微凉天气以及范廓之穿着白苎新袍的情景;“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则是虚写,想象范廓之参加秋试的场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实中有虚,以鹏、凤等豪迈意象喻指范廓之登程赴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则完全是虚写,畅想范廓之连中两试后的轻松愉快。通过虚实结合,丰富了词的意境,增强了情感表达.

  意象运用豪迈开阔:词中选取大鹏、丹凤、北海、朝阳、路茫茫等意象,如“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大鹏从北海展翅翱翔至南海,凤凰飞向朝阳,展现出宏大的气势与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辛词豪放的特点,也显示出范廓之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表达了对他的鼓励与期许.

  用典巧妙自然:全词多处用典,如“春蚕食叶”出自欧阳修诗,“禹门”“桃花浪”典出《三秦记》,“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鹏北海”源自《庄子·逍遥游》,“凤朝阳”出自《诗经·大雅·卷阿》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含蓄地表达了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还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原文及赏析08-05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诗词翻译及赏析11-05

辛弃疾《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赏析11-25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07-26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08-09

辛弃疾的古诗《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全文赏析10-03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全文及鉴赏07-26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08-26

鹧鸪天送廓之辛弃疾10-08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原文翻译及赏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