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听暮角 / 晚泊润州闻角_李涉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时间:2021-08-27 10:49:18 古籍 我要投稿

润州听暮角 / 晚泊润州闻角_李涉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润州听暮角·晚泊润州闻角

  唐代: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译文

  号角声在润州的上空回荡,江水茫茫。那号角吹的是边塞歌曲,慷慨悲凉,行人听到此曲,仿佛听到了戍边将士思乡而不得归的长长哀怨声。

  听到这哀怨的号角声,沙滩上的那群大雁像受惊似的突然飞起,排列成两三行沿海门朝远方飞去。

  注释

  润州:即今江苏镇江。角:古代军中乐器,所吹多为边塞曲,有铜角、画角等。

  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全唐诗》校:一作“孤城”。

  曲引边声:《全唐诗》校:一作“风引胡笳”。

  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镇江府志》:“焦山东北有二岛对峙,谓之海门。”

  创作背景

  唐文宗(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时,李涉曾因事流放康州(治所在今广东德庆),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贬谪途中。诗题一作《晚泊润州闻角》,与此题恰成补充,说明此诗是羁旅水途之作。

  赏析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乍读,作品好像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来写的,细细体味,字字句句都见匠心。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润州听暮角 / 晚泊润州闻角_李涉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相关文章:

《润州听暮角》李涉唐诗鉴赏11-08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原文、翻译、赏析01-07

溪晚凉_李贺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原文08-22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翻译11-29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赏析11-25

霜天晓角·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2-31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原文翻译及赏析11-11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原文、翻译及赏析08-23

古诗绝句《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译文及赏析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