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赞》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11-16 14:40:06 王娟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孔子世家赞》原文及赏析

  《孔子世家赞》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一篇赞。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世家赞》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世家赞》原文及赏析

  孔子世家赞

  朝代:两汉

  作者:司马迁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一: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译文二:

  太史公说:《诗经—小雅—车辖》中有这样的句子:“高山吗,人人都仰望着,大路吗,个个都可通行。”虽然不能人人都能登上那高山绝顶,踏上那大路坦途,但心总是向往着它。我读着孔子的书,便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国,参观孔子的庙堂、孔子用过的车子、穿过的衣服以及祭祀器具,见到众儒生按时在他家里演习礼仪,我恭敬地徘徊留连,不肯离去。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太多了,一般都在当时荣显,死后也就完了。

  孔子是普通的百姓,传了十余代,学者仍然尊崇他。从天子、王侯起,中国讲说“六艺”的人,都以孔子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孔子,可以说是最了不起的圣人了。

  译文三: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

  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注释

  ①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一百三十篇,每篇最后都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所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论,一般称为赞。赞,文体名。本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是作者对孔子的评论。

  ②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

  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景行,大道。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④乡:通“向”。

  ⑤适:往。

  ⑥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有的版本作“低回”。

  ⑦布衣:没有官职的人。

  ⑧《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⑨折中:调和取证。

  赏析

  司马迁读孔子著作之际,在内心深处极为敬佩这位古代的圣人。在司马迁看来。孔子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人仰慕。来到孔子故居之后,他对孔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向往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他见到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见到这些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以后,好像孔子的形象就在自己的眼前。司马迁在孔子故居还见到许多儒生按时在他家中演习礼仪,儒生的习礼是那样的虔诚,可见孔子的思想有着巨大的精神魅力。此情此景,司马迁被强烈地吸引了,以至不愿离开圣人的故居。

  《孔子世家赞》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孔子原本不是王侯将相,但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世家”。他不是完全按照官本位来处理历史人物,他把孔子当做古代的圣人来看待。这说明司马迁颇具远见与卓识。

  在写作手段方面,此文为虚实结合。开篇引用《诗经》的话,抒发作者的感慨,乃是凭虚而起。中间部分叙写在孔子故居的所见与感受。结尾部分用“可谓至圣矣”来做结论。令人信服。

  创作背景

  孔子在鲁国做过司冠,后周游列国,一生主要从事于讲学和著述,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家”是《史记》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载世袭封国诸侯的事迹。孔子不是世袭封爵的王侯,但司马迁为了突出孔子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破例推崇,将其列入“世家”。

  《孔子世家赞》是司马迁为《史记·孔子世家》写的赞,列在该篇末尾。赞是司马迁在《史记》重要篇章之后,以“太史公曰”的口气议论、总结或补充的文字。此种颇似于评论的“赞”的形式,乃司马迁首创,并被后世史书所沿用。《孔子世家赞》是司马迁为表对孔子无以复加的赞誉而写,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名家点评

  【明】朱之蕃:此中语气虽有六转折,然大都雅羡孔圣,极力称道,此是太史公学识孔子世家赞高处。(《百大家评注史记》卷三)

  【清】金圣叹:赞孔子,又别作异样淋漓之笔,一若想之不尽,说之不尽也,所谓观海难言也。(《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七)

  【清】徐乾学:只“至圣”二字,千古赞孔子者何以复加!(《古文渊鉴》卷十三)

  【清】吴见思:赞语俱作虚写,流连折宕,一往不穷。(《史记论文》第四册)

  【清】林云铭:为夫子作赞,若提起道德来,请问从何处说起此惟引《诗》自述莫测高深,仅有向往之诚……忽以“至圣”两字作结而道德之尊已在内,何等省力!此极轻极松之笔。(《古文析义》卷八)

  【清】吴楚材、吴调侯:起手忽凭空极赞,而后入孔氏。既入事,而又极赞以终之。一若想之不尽,说之不尽也,所谓观海难言也。(《古文观上》卷五)

  【清】过珙:若作赞词,虽累千万言,请问从何处赞起?此只从“向往”二字上写出无限低回、无限想慕,总未道着孔子一字,而孔子之尊之极矣!人多以项羽称,而孔子及世其家为议。不知有士者,以士而世其家,有德者以德而世其家,世家之久,莫有过于孔子者。谁谓太史公为不知孔子哉!(《古文评注全集》卷四)

  【清】浦起龙:“至圣”如何下赞?只写向慕之神。一百五宇中,备虚实、纵握、案断诸能事。(《古文眉诠》卷二十二)

  【清】蔡世远:赞语数行,而无限推尊、无限神韵。他人千百言不尽者,只此了之。龙门文章冠绝百代,即此可见。太史公赞孔子、传孟子,立论皆千古巨眼。(《古文雅正》卷一)

  【清】牛运震:赞语精微远,平易中自有风神,读之令人肃然生敬云赞语称孔子处极浅近,不知正太史公笔力高妙、意思含蓄处。(《史记评注》卷五)

  【清】唐德宜:引诗词以明乡往,下分两层分说,又推开一纵,形容出“至圣”来。咏叹摇鸟,文情深至。(《古文翼》卷四)

  【清】李扶九:赞孔子,不实道一句:前半以已工写,后半以人工写乃避实击虚,全用托法也。盖夫子之道德难明,挂一或至遗万,故惟虚写一法,乃无诸弊。从来古文、时文皆祖之:古文惯用此法者昌黎时文惯用此法者,正希也。(《古文笔法百篇》卷十二)

  【清】李景星:赞语精微澹远,于平易中见风神,令人读之不觉肃然起敬。(《史记评议》卷二)

  作者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司马谈之子。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孔子世家赞》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孔子世家赞》导学案06-14

《孔子世家赞》教学设计07-21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04-03

长春版孔子世家赞教案08-11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及赏析03-23

《孔子世家》教案09-25

《孔子世家》课文教案08-17

《孔子世家》教案设计08-18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09-03

孔子世家导学案范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