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的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07-28 14:38:34 古籍 我要投稿

社日的原文及赏析

  社日

  唐王驾

  原文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译文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半掩。西斜的太阳将桑柘树林拉出长长影子,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去。

  注释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不但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以开展娱乐。

  鹅湖:在江西省铅山县,一年两稻,故方仲春社日,稻梁已肥。稻梁肥: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粱:古代对粟的优良品种的通称。

  “豚栅”句:猪归圈,鸡归巢,家家户户的门还关着,村民们祭社聚宴还没回来。豚栅(tún zhà),小猪猪圈。鸡栖(qī),鸡舍。对,相对。扉,门。

  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

  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

  春社散:春设的聚宴已经散了。

  醉人:喝醉酒的人。

  创作背景

  王驾进士及第之后,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此诗作于其归隐之后,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赏析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此诗写了鹅湖山下的一个村庄社日里的欢乐景象,描绘出一幅富庶、兴旺的江南农村风俗画。全诗虽没有一字正面描写社日的情景,却表达出了社日的热闹欢快,角度巧妙,匠心独运。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诗的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这地名本身很诱人,湖的名字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田里庄稼丰收在望,村外风光如此迷人,而村内到处是一片富裕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描绘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这个细节描写是极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参加社日,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将晚。古代习惯,祭社之处必植树。所谓“故园乔木”,即指社树,它象征乡里,故受人崇拜。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为社树的树种。此诗的“桑柘”紧扣社日,即此之谓,可见笔无旁鹜。同时,村里植有“桑柘”,说明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

  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诗未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像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农民的赞赏与热爱之情。

【社日的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社日原文及赏析09-17

社日原文赏析及翻译04-25

社日原文翻译及赏析04-01

[热门]社日原文及赏析08-03

社日原文赏析及翻译3篇04-25

社日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9-18

社日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6-18

社日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6-18

《社日》翻译及赏析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