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于中好原文翻译及赏析1
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清代纳兰性德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译文
小小的园林一片寂静而不喧哗,稀疏的篱笆和曲折的小径都仿照着山野人家的样式。白天在这里吟唱《风流子》,到了晚上可以听到碧纱窗里传出棋子落盘的声音。
添加一些竹子和石头,来衬托山水的自然风光。隹备在这里用酒来度过年华,不要感叹会在安逸舒适的生活中无所作为,等来年春天来到时,亲自在这里种植花草。
注释
于中好:即《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也是曲牌名。
山家:山野人家。
风流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四字,仄韵。双调又名《内家娇》。
楸枰(qiū píng):棋盘,古时多用楸木制作,故名。响:棋子落盘的声音,即敲棋声。
竹石:竹与石。
烟霞:指山水自然。
樽(zūn)酒:意即杯酒。
休嗟(jīe):休叹。嗟:感叹声。髀(bì)里今生肉: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意为不要叹老嗟卑,自寻苦恼。
创作背景
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载:“性德曾在其宅中筑茅屋,词即缘此事而作。草堂落成在康熙十七年(1679年)内,词即作于堂成之际。”
赏析
上片描写了隐者消闲自适的生活情景。“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纳兰心中向往的疏篱曲径,在朱门富贵的府邸是否有安身之处。疏篱山径,本是寻常人家。这人间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却是被模仿之物。物以稀为贵,如大观园里的“杏帘在望”,“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权相明珠府邸,山家之景不过是借景取意,雅俗同乐,不得作真。而于纳兰而言,那牢笼中的疏篱曲径似植于金丝笼边的野花,纵使不能翱翔长空,尽情歌唱,至少可以用以观天,用以记忆对自由的向往,用以维持对平淡生活的渴望。“昼长吟罢风流子”,纳兰便是到了荒山村野也离不开一份诗意的栖居。“忽听楸枰响碧纱”,楸枰响碧,应是清脆的金石之音。“烟雨湖山六朝梦,英雄儿女一枰棋”,黑白子的围棋没有被现代人的游戏无情取代,而是裹挟着一个个过去的时代的黄沙,仍游走于世间。纳兰的生活中怎能没有棋,就在这一角楸枰中,纳兰悟得功名不过虚妄,悟得幽居山间的乡野之乐。
下片说如果再加以竹石和着烟霞的相伴,便是得到了人间的全福。“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与太白斗酒诗百篇不同,纳兰杯中酒难解万古愁,樽酒一杯,聊寄年华。不知纳兰是否想到苏东坡,想到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纳兰的精神家园显然不在错综复杂的井野,他需要一个单纯的地方来滋养诗情画意的灵魂,不知已入红尘的纳兰能否舍下这些繁华,小隐于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年华不再,壮志未酬,此时的纳兰已不再是那个一心考取功名的青涩少年了。十几年,纳兰经历人的生离,魂的死别,见惯了月的阴晴圆缺,人的悲欢离合。还有什么放不开的。纳兰的心早已奔波疲倦,对于那些八千里路云与月,他没有力气回头观望。倦鸟尚知还,纳兰需要的是一方余田,倚着闲窗静静地品尝着这半生交加的苦忆。花田下,一人执锄,行孤芳自赏。或学陶渊明,东皋临啸,清泉赋诗。花木成林时,等到百鸟争来,平添了几分情趣。
全词描绘了纳兰理想中的隐逸生活:竹篱、小径、饮洒、下棋,最重要的是与知心好友一起吟诗作对。这首词虽然明快,读起来却有点令人伤心,甚至会不由想到以纳兰容若所拥有的一切,要达成这样一点小小的梦想竟然也是艰难的。
于中好原文翻译及赏析2
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古诗简介
《鹧鸪天·独背残阳上小楼》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绘秋日的凄凉景象,下片慨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全词表现手法多样,词人的所见所感交错纷呈,清丽婉曲。
翻译/译文
背对夕阳,孤单地登上小楼,耳边传来不知谁家飘出的玉笛声。一行白雁飞入天际,菊花盛开,枯黄的叶子洒落一地。
四季更替的速度让人吃惊,人生的浮沉也让人惊叹,美好的时光像梦一样随水东流不见了,人间的一件件往事都是如此惆怅,就不要向横塘路上询问从前游玩过的地方在何处了。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于中好”、“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等。《乐章集》注“平调”,《太和正音谱》注“大石调”,《九宫谱目》入仙吕引子。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玉笛:玉制的笛子,笛子的美称,这里指笛声。幽:形容笛声低沉清细又悠长,有凄清感。
白雁:侯鸟。体色纯白,似雁而小。
黄花:菊花。
节序:节气时令,农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词中当已是霜降前后。
沉浮:比喻盛衰、消长、起伏。
秾(nóng)华:繁华的样子,比喻指花木景象,也比喻人的青春岁月、女子青春美貌。
所事:事事,一件件往事。
横塘:古堤名,一为三国吴大帝时于建业(今南京)南淮水(今秦淮河)南岸修筑,亦为百姓聚居之地;另一处在江苏省昊西南。诗词中常以此堤与情事相连。旧游:从前游玩过的地方。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有人说这首词是登高感伤之作,也有人指出横塘在江南,这是一首登高怀人之作,怀念的是沈宛或是江南的友人,莫衷一是。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词上片一开篇就展现出一幅凄凉的画面:在一个秋日的黄昏,词人孤单地登上小楼,夕阳将他的影子一点点地拉长,就像他的心性一样,在时光的磨砺中消磨殆尽。登上小楼之后,词人耳边传来幽咽的笛声,其中似乎还夹杂着些许的感伤。远处,一行白雁飞人天际;近处,枯黄的叶子落了一地。至此,词人用残阳、小楼、笛声、大雁、黄花等繁复的意象点染出了秋天的神韵,又通过上小楼、听觉、抬头远望和低头俯视全面感受秋天,登高感怀。
下片,词人开始慨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惊节序,叹沉浮,辕华如梦水东流”,四季更替,人生浮沉,美好的时光像梦一样随着流水消失不见了。节序的变换让词人惊心动魄,因为这意味着衰老将至;而自然界的消长更喻示了人生的起伏变化,似水东流。至此,词人的惆怅之情已显而易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与词人的《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中的“我是人间惆怅客”所描述的是不同的季节,却有相同的意境,虽然时光飞逝,但惆怅的心情却如影相随。
全词表现手法多样,写景上远近结合,视听结合,有心理活动,也有秉怀直呼,词人的所见所感交错纷呈,身世之感与眼前景致互融,收放自如,清丽婉曲。
名家点评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淑丽:本词表面伤感,实际有一种无悔的人生自信与刚强蕴藏其间,堪称纳兰词中的佳品。(《古词名家诵读本 纳兰性德》)
于中好原文翻译及赏析3
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译文
秋风正浓,大雁迫不及待,匆促南飞,惟恐落后。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风扑面而来。
离人杳无踪迹,佳人愁思依依,再无心情寻芳弄草,整日待在深闺中,任凭月落乌啼。无聊之极,随手闲拂窗前月光,想起这月光也正落在离人身上。
译文
于中好: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帖:即贴,靠近,贴近。
次第:依次。
鬓(bìn):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杳杳(yǎo):渺无音讯的样子。
依依:恋恋不舍。
扫黛(dài):扫眉,即画眉。古代女子以黛描画,这里指闺中妻子。
赏析
纳兰性德的这首《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具体写于何时,尚待考证,但是从内容来看,应当是词人在出行途中所写的思归之作。
创作背景
该词转进层深,深婉动人。“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深秋季节,北雁南飞,排成行列,总是怨恨归去太迟。而大雁能够自由南飞,出使边塞的人却不能回家。“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马是瘦马,道路不是坦途,而是关山道,季节是萧瑟的秋天。词人这是在堆积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词的上片,前二句云秋深而北雁南飞,犹怨归迟,一层;雁可南归而人却难归,一层;后二句再翻进,人已难归,偏又逢瘦马关山,西风扑鬓,又为一层。词的下片明写愁思,一层;而偏于杳杏依依之日闻乌鸦之啼声,一层;最后抬头同望一轮明月,又将思乡情感推进一步,又一层。
该词手法向称巧妙,层层递进翻转,最后以月牵和,相思深处,婉转动人。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于中好原文翻译及赏析4
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
纳兰性德〔清代〕
别绪如丝梦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译文
别后的相思之情绵绵不绝,如丝般纷乱,睡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更何况好不容易入睡后,竟然还梦到了家乡,使人越发感伤。起来倾听那边塞半夜的`雨声,却回忆起在家中小楼上我们挑灯夜话的情景。认真地书写,一你的思念格外分明,天生的多愁善感使自己变得多情。起身用嘴中的热气暖手,将家书封好,偏偏看到“鸳鸯”二字时,心痛又被触动,手又僵了起来。
注释
于中好:即《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一仗。也是曲牌名。如丝:形容绵绵不绝。孤枕:独眠。边城:临近边界的城市。紫塞:边塞.长城。红楼:指绘有艳丽彩画的楼阁。这里代指家中的楼阁。“天将”句:事实是多情酿愁味。倒转其辞,益见愁浓,亦合平仄。呵手:用嘴中热气暖手。封题:物品封装妥当后,在封口处题签,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引申为书札的代称。鸳鸯(yuān yāng):伴侣、情侣的意象。冰:此谓冰结,手僵不能动,意为触动心病,伤感之至。
赏析
上片写词人对家人的怀念。首句“别绪如丝分不成满,情意坦诚,多情公子这时正在塞上,分离后的思念令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而“那堪孤枕梦边城满一句就更进一步地表明了纳向的愁思之深。一般说来,“梦边城满应当解释为“梦见边城满,可是联系上下文,应该解释成“梦于边城满。孤枕难眠,所以纳向索性披衣起床,去倾听那夜半塞外的冷雨声。但邢夜雨声就像伤心人拨弄琴瑟的弦声,悲凄彻骨,每一声都敲打着纳向那颗满是悲愁的心,也更加引发了他的思念,令他不由想起了家里的妻子,心想这时的她会不会也正在想念着自己。
下片从书信落笔,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相思情怀。这时的思念之情好像春天的杂草似的,疯狂生长,所以纳向拿起了笔,铺开纸笺,写下了一首抒发自己离愁别绪的书信寄给妻子。词中的“书郑重,恨分明满显得语义不清,令人疑惑,谁又能明白当时的纳向要表达什么意思。“天将愁味酿多情满一句将纳向的思念和悲愁推向高潮,意思是说:就连上天都在用滴滴答答的绵密雨声来酝酿自己的悲苦。这个“酿满字,可谓是全词的词眼。“偏到鸳鸯两字冰满意为一想到我们天各一方,相见遥遥,又不禁彻骨寒心了。塞外苦寒,纳向好不容易写鸯信,呵着冰冷的双手粘好了信封,在为信封签押时,笔尖却被冻住了,四周一片冰冷的寒意。情深意重笔轻,落下“鸳鸯满二字时,心中更凄楚。从“天将愁味酿多情满、“偏到鸳鸯两字冰满来看,颇含悠然不尽之意,“鸳鸯两字冰满,化虚为实,深刻地表达了相思的愁苦。
全词对爱侣的萦思写得回环婉曲,意韵别生。“偏到鸳鸯两字冰满的描画,意味悠长,既渲染出边塞的严寒景象,也折射出心中的清冷景况,亦摹写出这份苦寒对恩爱伴侣儿女情长的阻隔,多重意蕴缭绕字里行间,情韵悠远。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于中好原文翻译及赏析5
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翻译
秋风正浓,大雁迫不及待,匆促南飞,惟恐落后。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风扑面而来。
离人杳无踪迹,佳人愁思依依,再无心情寻芳弄草,整日待在深闺中,任凭月落乌啼。无聊之极,随手闲拂窗前月光,想起这月光也正落在离人身上。
注释
帖:即贴,靠近,贴近。
次第:依次。
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杳杳:渺无音讯的样子。
依依:恋恋不舍。
扫黛:扫眉,即画眉。古代女子以黛描画,这里指闺中妻子。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的这首《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具体写于何时,尚待考证,但是从内容来看,应当是词人在出行途中所写的思归之作。
赏析
该词转进层深,深婉动人。“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深秋季节,北雁南飞,排成行列,总是怨恨归去太迟。而大雁能够自由南飞,出使边塞的人却不能回家。“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马是瘦马,道路不是坦途,而是关山道,季节是萧瑟的秋天。词人这是在堆积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词的上片,前二句云秋深而北雁南飞,犹怨归迟,一层;雁可南归而人却难归,一层;后二句再翻进,人已难归,偏又逢瘦马关山,西风扑鬓,又为一层。词的下片明写愁思,一层;而偏于杳杏依依之日闻乌鸦之啼声,一层;最后抬头同望一轮明月,又将思乡情感推进一步,又一层。
该词手法向称巧妙,层层递进翻转,最后以月牵和,相思深处,婉转动人。
于中好原文翻译及赏析6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清代纳兰性德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译文
是谁说阴山之路无法行走呢?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万人庆祝。松树梢上的露珠沾湿了拴鹰的绳索,芦苇深的都没过了马鞍。
靠着树休息,映衬着林子看着。众人围着用黄羊庆祝。霜风吹着,晚上都是寒冷的,拥有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却怨着冬天来的比较早。
注释
于中好: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风毛雨血:指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景。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鹰绁(xiè):拴鹰的绳索。
马鞍(ān):马具之一,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
黄羊:一种野羊。
簇(cù):众人围聚。
貂裘(diāo qiú):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创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九月(公元1678年),康熙巡行至遵化及景忠山,词人亲自陪同,这首《于中好》就是词人在狩猎途中所写的。
赏析
上片描绘塞上自然风光,前二句说阴山道上并非“行路难”,而是别有一番情趣滋味。显然这是仿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接着二句写塞上特异的风光,进一步烘托了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体会。
下片写行旅中的生活情景,前二句描绘途中的休憩和欢宴,后二句转而描述了异域的风俗异味,此中的“怨早寒”并非真的哀怨,而是表达了一种惊异的心理感受。
这首词气势豪迈,格调激越,细致生动地描摹了塞上风光。通过对狩猎途中所遇到的事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射猎后的宴饮场面和特有的塞外风情和惊奇的感受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豪迈之情。
于中好原文翻译及赏析7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古诗简介
《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上片写室内,写亡妻逝去后的尘帘飘带、妆奁翠翘等遗痕遗物,由此触发了对亡妻的深深的悼念。下片又扩展到室外,用室外之景进一步烘托出难耐的愁情。全词亦景亦情,交织浑融,凄凉孤寂,情真意切,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
翻译/译文
窗帘上落满了灰尘,素带飘飞,我在凄凉的心境里不知不觉度过了这个悲凉的夜晚。好几次偷偷地流下眼泪,猛然间看到你用过的妆奁翠翘。
心中唯有幽怨,对一切都兴味索然。天已五更,又是一个残花飘落的早晨,颓败的杨柳已经落尽了树叶。凄风冷雨抽打着画桥,怎能不令人愁思满怀。
注释
①于中好:即《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也是曲牌名。
②疏帘:指稀疏的竹制窗帘。素带:白色的带子,服丧用。
③真成:真个。的确。暗度:不知不觉地过去。
④青衫: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书生。
⑤犀奁(xī lián):以犀角制做饰物的妆奁。翠翘:古代妇人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这里指亡妻遗物。
⑥冷雨西风:形容恶劣的天气或悲惨凄凉的处境。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创作背景
词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月初四,第二天就是亡妻卢氏的生日,这引发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遂赋此词以寄哀思。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上片写室内,亡妻逝去后的尘帘飘带、妆奁翠翘等遗痕遗物,由此触发了对亡妻的深深的悼念,致使通宵不眠,清泪偷弹。“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夜已深沉,窗帘上落满尘土,风儿静静地吹了进来,只见素带飘动——这是惟一的“动”,除此之外,世界一片死寂。这个夜晚,难道真的就要这样伤痛地度过。初四之夜,不但是个“可怜宵”,还要“暗度”,自是凄凉孤寂之意。想纳兰性德和卢氏此时,也正是风流年纪,而本是最当珍重的一个晚上却只有纳兰性德一人孤单度过了,又该是怎样一番感触。“疏帘”“灰尘”“素带”这几个意象整体给人营造出来的感觉是: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往事尘封。“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纳兰性德在这个寂寥的夜晚,好几次想起妻子,总要偷偷地抹上几回眼泪。忽然看见妻子的梳妆盒旁边躺着一支翠翘,更不由得睹物思人。在这个场景里,纳兰性德是一个人夜不能寐。但他不睡,别人未必都陪着他不睡。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沉思往事,所以流泪也就流泪了,犯不上“偷偷地抹去眼泪”,又没人看,词中就是虚笔了,“偷”作为一个符号意象,所传达的一个意思是:情何以堪
下片又扩展到室外,用室外之景进一步烘托出难耐的愁情。“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夜不能寐,转眼已是五更天,马上就要天亮了。“落花朝”即落花时节的早晨。十月初五不是落花时节,五月才是。卢氏之死正在五月。纳兰性德由妻子的生辰想到忌日,“依旧”二字无限悲伤:说到底,妻子也不可能死而复生,失去的便永远也回不来了,以后的每一天都是一个落花朝呀。“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最后两句以景语作结,强化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室外景象依然,同样的“落花朝”,同样的“画桥”,但却生死殊途,物是人非了,故而今日只有长恨复长恨,痛苦难消,百无聊赖。
这首悼亡词写得尤为低落惨淡,此时的纳兰已经英雄气短,唯有儿女情长,他失去了一生的红颜知己,虽然还有很多好友还陪伴在他的身边,但是妻子是他们所不能代替的,因此纳兰不会再有幸福,他甚至还在这首词中流露出对人生的厌倦。
于中好原文翻译及赏析8
原文: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
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
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译文:
秋风正浓,大雁迫不及待,匆促南飞,惟恐落后。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风扑面而来。
离人杳无踪迹,佳人愁思依依,再无心情寻芳弄草,整日待在深闺中,任凭月落乌啼。无聊之极,随手闲拂窗前月光,想起这月光也正落在离人身上。
注释:
(1)于中好: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2)帖:即贴,靠近,贴近。
(3)次第:依次。刘禹锡《秋江晚泊》:“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4)鬓(bìn):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5)杳杳(yǎo):渺无音讯的样子。
(6)依依:恋恋不舍。
(7)扫黛(dài):扫眉,即画眉。古代女子以黛描画,这里指闺中妻子。
赏析:
该词转进层深,深婉动人。“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深秋季节,北雁南飞,排成行列,总是怨恨归去太迟。而大雁能够自由南飞,出使边塞的人却不能回家。“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马是瘦马,道路不是坦途,而是关山道,季节是萧瑟的秋天。词人这是在堆积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词的上片,前二句云秋深而北雁南飞,犹怨归迟,一层;雁可南归而人却难归,一层;后二句再翻进,人已难归,偏又逢瘦马关山,西风扑鬓,又为一层。词的下片明写愁思,一层;而偏于杳杏依依之日闻乌鸦之啼声,一层;最后抬头同望一轮明月,又将思乡情感推进一步,又一层。
该词手法向称巧妙,层层递进翻转,最后以月牵和,相思深处,婉转动人。
于中好原文翻译及赏析9
于中好
清代 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译文
在秋风中执手送顾贞观南归,恋恋不舍,想到一年来与好友多次分别,不由得泪流满面。这一年来我们经常分离。遥想你在家乡独坐灯前,听着窗外淅沥的秋雨,无人可以相伴;转念一想,你我曾经同在雪后看山,也可稍解别后独处的寂寞孤独。凭借“我”的殷勤话语,你要努力加餐饭,别让身体瘦损。咱们约定,等到明年桂花开放的时候你要再回来。你的画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
注释
于中好: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年来句:纳兰为侍卫之臣,扈驾出巡是经常的事,仅清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年(1680—1681年),纳兰即先后随从皇帝巡幸巩华城、遵化、雄县等地,故云与好友“多在别离间”。
凭:凭借。
约重还:约定重阳节的时候回来。
沉香:中药名。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赏析
“握手西风泪不干”,劈头便是一派依依惜别景象,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握手、西风、泪不干,每个词都带着萧瑟的意境,组合在一起便营造出了极强的感染力。这里的“握手”不是西方的礼节,而是离别时真情流露的动作,同义的词是“执手”。
如果说“握手西风泪不干”通过描写送别的画面,奠定了这首词的基调,那么“年来多在别离间”一句就是通过纳兰容若的怨恨,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伤。每个人都会经历离别,偶尔的分别尚可接受,但是“年来多在别离间”,知心之人难以聚首。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这两句描绘出了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离别后,在风雨之夜不能成眠,独坐灯前,且听一窗冷雨;忆曾经,两人雪后初晴兴致盎然,携手同游,共赏一山银装。“遥知”已是人海茫茫,“转亿”便成往事随风;“独听”听尽凄凉寂寞,“同看”看遍良辰好景。昔日的相聚合乐.与今后一个人郁郁寡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愈欢乐,也就愈痛苦。
纳兰容若想象分别之后友人“独听灯前雨”,似乎是在写他的孤独,其实这是容若的孤独。这是诗词中的一种写法,能够确定远方的友人深深地思念自己,这需要勇气和自信。因为彼此相知,所以知道在想着他的时候,他也一定在想我,所以才敢说的这样毫不犹豫。
恨离别,无限伤感之中,仍然念念不忘关心友人,反复叮嘱着:“多吃些饭。”“凭寄语,劝加餐”,这句化自王次回“欲寄语,加餐饭。难嘱咐,鱼和雁”。“劝加餐”真的是个很熟悉的情景。想来知己送别,一定会有很多话嘱咐,而纳兰容若偏偏选了“多吃饭”这句最朴素的话,未经雕琢,却质朴感人。读来平淡之中感受到浓浓的温暖。
“桂花时节约重还”,这是容若与顾贞观相约,在桂花开放的时节.知己再重聚京华.互诉衷肠。约定,似乎是送别时一个不变的情节。因为不舍,也为了给彼此一个慰藉。而约在“桂花时节”,首先想到的便是中秋节,这个月圆人圆的日子,于是便又多了一层期盼。在桂花飘香的时候,希望能与你团圆,共品桂花酒、赏月吟诗。
最后两句“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与“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的题目切合,也是全词最动人的两句,尤其是“一片伤心欲画难”一句,算得上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刚刚画好的小像笼罩在袅袅升起的淡淡香烟之中.纳兰容若细细观察许久,却还是不满意,妙手丹青仍然画不出我的离伤与思念。
该词上片想到一年来聚少离多,更增添了此次送别的悲伤。三、四两句遥想别后情景,希望彼此能以相聚时的欢乐战胜别后的孤独寂寞,有情有景,情景相生。过片殷勤叮咛,相约重还的时间。结句写自己独对好友小像以慰相思,从中却看到满面风霜,感受到“一片伤心”,表达了对好友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和深切理解。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于中好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苛政猛于虎原文翻译及赏析01-24
《三衢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02-21
《客中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02-11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01-21
《襄邑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02-06
《桑茶坑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02-01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0-18
小至原文翻译及赏析01-29
卖炭翁原文翻译及赏析01-29
所见原文翻译及赏析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