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别韦司士》高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夜别韦司士》是盛唐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开头写夜中饯行场面,用客馆内的热烈气氛与客馆外的凄凉夜色烘托出话别时间之久、友情之深。
《夜别韦司士》高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1
作品简介
《夜别韦司士》是盛唐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开头写夜中饯行场面,用客馆内的热烈气氛与客馆外的凄凉夜色烘托出话别时间之久、友情之深。次写预想中的沿途景物,以渲染朋友的旅途劳顿。最后以朋友声名在外,会处处有人接待这点来加以安慰。全诗感情浓烈,景象开阔,而又一气贯注,别具风致。
作品原文
夜别韦司士
[唐]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作品注释
①司士:官名。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
②张灯:摆设灯火。清:指酒的清醇。
③雁归声:指雁归飞时的叫声。
④啼鸟堪求侣:《诗经·小雅·伐术》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作者即用此意。堪:能。求侣:呼唤同伴。
⑤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⑥黄河曲:黄河湾。
⑦白马津:古代黄河津渡名,在今天河南省滑县东北。
⑧逢迎:迎接的意思。
作品译文
高大的客馆里灯火通明酒也清,直饮至夜钟响归雁鸣的月落时分。
只说是啼鸟要求友朋,无奈那春风里要为您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黄河岸,白马津边柳向白马城。
不要为他乡离别而难过,知道您到处会有人逢迎。
创作背景
从诗中所写的情况看,韦司士当是路经滑州,渡黄河北去,诗人与州郡中官吏夜间设宴为书送行。宴席上分韵赋诗送别,诗人拈得“城”字,韦司士与诗人就是这次宴会上所结识的新交。此首送友诗仍作于滑州,时间大约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
作品鉴赏
首联写馆舍夜宴。首句点高馆张灯夜宴,酒清香洌,见待客之殷勤,次句连用“夜钟”“残月”“雁归声”三个与夜间及别离相关的意象,既显示时间之推移与宴席时间之长,又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三种意象,或诉之视觉,或诉之听觉,但都带有凄清、寂寥的色彩韵味。
次联明点送别。上句用典,“啼鸟堪求侣”,是说庆幸自己能够结识韦司士这样的才士为新交。“啼鸟”虽非实写,却关合春天的季候,与下句“春风”,一虚一实,正成对应。下句实指韦司士在这美好的春天将要离此继续前行。不说朋辈送别,而言“春风欲送行”,将“春风”人格化,写出了朋友送别的温煦情意,设想新颖,诗味浓郁。妙在上下两句的开头,分别用“只言”“无那”两个虚词相勾连,既突出渲染了“乐莫乐兮新相知”的喜悦和乍会旋别的无奈,又构成了一气旋折的意致韵味,在流利俊逸的语调中蕴含着浓郁的人情味。吟诵品味这行云流水般的诗联,眼前会鲜明地浮现出诗人风流俊赏、神采清逸的自我形象。
腹联是对韦司士行程所经的想象。唐时滑州州治白马城在黄河南岸。韦司士离此北去,头一站便是黄河岸边的白马津渡,故别后行程首先便写到“黄河曲”“白马津”。这一联写景,只用淡笔轻点,不施浓墨重彩,不加渲染刻画,但却显现出一种天然的风韵。评家或讥其景中无情,实则诗人此处并没有着意寓情于景,他只是要通过轻描淡写来构成一种摇曳生姿的情致。黄培芳说它是“盛唐高调”,倒是比较准确地道出了它的浑成自然而不刻露的韵致。
尾联是对被送对象前路的祝愿,反结“别”字。“他乡暂离别”、“到处有逢迎”,说明韦司士此次在滑州是途中暂时停留,前路尚有逢迎与离别,就像在滑州有短暂的聚会与别离一样。但诗人却以体贴对方感情的口吻说:“希望韦司士不要因他乡的这次暂别而怨怅,因为前路方长,我深知你的为人和才名,你到处都会受到当地主人的热情接待与欢迎。”这就不但将伤别化解为对前路处处有逢迎的热情祝愿和乐观展望,而且对韦司士的为人作了热情的赞颂。这样的结尾,充满了乐观的情调,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
作品点评
清代文学家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六:“起二句叙‘夜’,为‘别’字传神,亦用攒字设色。三句垫,四句点‘别’。五六别后情事,收世情而已。”
清代藏书家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下:“起手不平亦不生。(中四句)盛唐高调,收亦侭熟,尚不至滑。”
清代文学家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十:“前解写不忍别,后解因以慰之。(知君到处有逢迎)以君才名,人所共慕,故到处有逢迎之者,可慰寂寞,所以莫须怨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此意同。”
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夜别韦司士》高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2
《夜别韦司士》原文
唐代: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大的客馆里灯火通明酒也清,直饮至夜钟响归雁鸣的月落时分。
只说是啼鸟要求友朋,无奈那春风里要为您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黄河岸,白马津边柳向白马城。
不要为他乡离别而难过,知道您到处会有人逢迎。
注释
司士:官名。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
张灯:摆设灯火。清:指酒的清醇。
雁归声:指雁归飞时的叫声。
啼鸟堪求侣:《诗经·小雅·伐术》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作者即用此意。堪:能。求侣:呼唤同伴。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黄河曲:黄河湾。
白马津:古代黄河津渡名,在今天河南省滑县东北。
逢迎:迎接的意思。
赏析
首联写馆舍夜宴。首句点高馆张灯夜宴,酒清香洌,见待客之殷勤,次句连用“夜钟”“残月”“雁归声”三个与夜间及别离相关的意象,既显示时间之推移与宴席时间之长,又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三种意象,或诉之视觉,或诉之听觉,但都带有凄清、寂寥的色彩韵味。
次联明点送别。上句用典,“啼鸟堪求侣”,是说庆幸自己能够结识韦司士这样的才士为新交。“啼鸟”虽非实写,却关合春天的季候,与下句“春风”,一虚一实,正成对应。下句实指韦司士在这美好的春天将要离此继续前行。不说朋辈送别,而言“春风欲送行”,将“春风”人格化,写出了朋友送别的温煦情意,设想新颖,诗味浓郁。妙在上下两句的开头,分别用“只言”“无那”两个虚词相勾连,既突出渲染了“乐莫乐兮新相知”的喜悦和乍会旋别的无奈,又构成了一气旋折的意致韵味,在流利俊逸的语调中蕴含着浓郁的人情味。吟诵品味这行云流水般的诗联,眼前会鲜明地浮现出诗人风流俊赏、神采清逸的自我形象。
腹联是对韦司士行程所经的想象。唐时滑州州治白马城在黄河南岸。韦司士离此北去,头一站便是黄河岸边的白马津渡,故别后行程首先便写到“黄河曲”“白马津”。这一联写景,只用淡笔轻点,不施浓墨重彩,不加渲染刻画,但却显现出一种天然的风韵。评家或讥其景中无情,实则诗人此处并没有着意寓情于景,他只是要通过轻描淡写来构成一种摇曳生姿的情致。黄培芳说它是“盛唐高调”,倒是比较准确地道出了它的浑成自然而不刻露的韵致。
尾联是对被送对象前路的祝愿,反结“别”字。“他乡暂离别”、“到处有逢迎”,说明韦司士此次在滑州是途中暂时停留,前路尚有逢迎与离别,就像在滑州有短暂的聚会与别离一样。但诗人却以体贴对方感情的口吻说:“希望韦司士不要因他乡的这次暂别而怨怅,因为前路方长,我深知你的为人和才名,你到处都会受到当地主人的热情接待与欢迎。”这就不但将伤别化解为对前路处处有逢迎的热情祝愿和乐观展望,而且对韦司士的为人作了热情的赞颂。这样的结尾,充满了乐观的情调,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
《夜别韦司士》高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3
原文: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译文
高大的客馆里灯火通明酒也清,直饮至夜钟响归雁鸣的月落时分。
只说是啼鸟要求友朋,无奈那春风里要为您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黄河岸,白马津边柳向白马城。
不要为他乡离别而难过,知道您到处会有人逢迎。
注释
司士:官名。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
张灯:摆设灯火。清:指酒的清醇。
雁归声:指雁归飞时的叫声。
啼鸟堪求侣:《诗经·小雅·伐术》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作者即用此意。堪:能。求侣:呼唤同伴。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黄河曲:黄河湾。
白马津:古代黄河津渡名,在今天河南省滑县东北。
逢迎:迎接的意思。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十四,应作于达夫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时。从诗意看,作者与韦司士初交,是应酬之作。
高适和岑参一样,为边塞大家,七古见长,七律只有九首。这首诗格律属仄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八庚。平仄规范,对仗工稳。司士,县衙署官,掌管工役,九品。首联出句写饯行酒宴,张灯,以写夜,对句写环境,寄托友情,雁归声以写惜别。颔联展开,写新交而离别。出句寓意,只说是像鸟啼寻求伴侣那样,可以把韦司士当作朋友进一步交往。对句表遗憾:没有办法呀,春天来了,韦司士要去高就,只能送行了。颈联转折,设想韦司士一路经过的地方。出发的地方在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治所,沿着河西走廊向东,经过荒凉的河曲,走到河南(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东),看来是去东都洛阳。言外之意是韦司士境遇将有所改善。尾联安慰:不要为暂时离别而遗憾吧,韦司士走到哪里都有朋友的。
《夜别韦司士》高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4
作品原文
夜别韦司士
[唐]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作品注释
①司士:官名。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
②张灯:摆设灯火。清:指酒的清醇。
③雁归声:指雁归飞时的.叫声。
④啼鸟堪求侣:《诗经·小雅·伐术》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作者即用此意。堪:能。求侣:呼唤同伴。
⑤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⑥黄河曲:黄河湾。
⑦白马津:古代黄河津渡名,在今天河南省滑县东北。
⑧逢迎:迎接的意思。
作品译文
高大的客馆里灯火通明酒也清,直饮至夜钟响归雁鸣的月落时分。
只说是啼鸟要求友朋,无奈那春风里要为您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黄河岸,白马津边柳向白马城。
不要为他乡离别而难过,知道您到处会有人逢迎。
创作背景
从诗中所写的情况看,韦司士当是路经滑州,渡黄河北去,诗人与州郡中官吏夜间设宴为书送行。宴席上分韵赋诗送别,诗人拈得“城”字,韦司士与诗人就是这次宴会上所结识的新交。此首送友诗仍作于滑州,时间大约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
作品鉴赏
首联写馆舍夜宴。首句点高馆张灯夜宴,酒清香洌,见待客之殷勤,次句连用“夜钟”“残月”“雁归声”三个与夜间及别离相关的意象,既显示时间之推移与宴席时间之长,又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三种意象,或诉之视觉,或诉之听觉,但都带有凄清、寂寥的色彩韵味。
次联明点送别。上句用典,“啼鸟堪求侣”,是说庆幸自己能够结识韦司士这样的才士为新交。“啼鸟”虽非实写,却关合春天的季候,与下句“春风”,一虚一实,正成对应。下句实指韦司士在这美好的春天将要离此继续前行。不说朋辈送别,而言“春风欲送行”,将“春风”人格化,写出了朋友送别的温煦情意,设想新颖,诗味浓郁。妙在上下两句的开头,分别用“只言”“无那”两个虚词相勾连,既突出渲染了“乐莫乐兮新相知”的喜悦和乍会旋别的无奈,又构成了一气旋折的意致韵味,在流利俊逸的语调中蕴含着浓郁的人情味。吟诵品味这行云流水般的诗联,眼前会鲜明地浮现出诗人风流俊赏、神采清逸的自我形象。
腹联是对韦司士行程所经的想象。唐时滑州州治白马城在黄河南岸。韦司士离此北去,头一站便是黄河岸边的白马津渡,故别后行程首先便写到“黄河曲”“白马津”。这一联写景,只用淡笔轻点,不施浓墨重彩,不加渲染刻画,但却显现出一种天然的风韵。评家或讥其景中无情,实则诗人此处并没有着意寓情于景,他只是要通过轻描淡写来构成一种摇曳生姿的情致。黄培芳说它是“盛唐高调”,倒是比较准确地道出了它的浑成自然而不刻露的韵致。
尾联是对被送对象前路的祝愿,反结“别”字。“他乡暂离别”、“到处有逢迎”,说明韦司士此次在滑州是途中暂时停留,前路尚有逢迎与离别,就像在滑州有短暂的聚会与别离一样。但诗人却以体贴对方感情的口吻说:“希望韦司士不要因他乡的这次暂别而怨怅,因为前路方长,我深知你的为人和才名,你到处都会受到当地主人的热情接待与欢迎。”这就不但将伤别化解为对前路处处有逢迎的热情祝愿和乐观展望,而且对韦司士的为人作了热情的赞颂。这样的结尾,充满了乐观的情调,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
作品点评
清代文学家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六:“起二句叙‘夜’,为‘别’字传神,亦用攒字设色。三句垫,四句点‘别’。五六别后情事,收世情而已。”
清代藏书家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下:“起手不平亦不生。(中四句)盛唐高调,收亦侭熟,尚不至滑。”
清代文学家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十:“前解写不忍别,后解因以慰之。(知君到处有逢迎)以君才名,人所共慕,故到处有逢迎之者,可慰寂寞,所以莫须怨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此意同。”
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夜别韦司士》高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夜别韦司士》原文翻译及赏析05-13
夜别韦司士原文翻译及赏析01-15
夜别韦司士原文及赏析08-24
《除夜作》高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3
《别董大二首》高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燕歌行·并序》高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三别》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别韦少府》唐诗原文及注释11-12
《台城》韦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