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卷珠箔》张元干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时间:2022-04-12 13:33:56 古籍 我要投稿

《兰陵王·卷珠箔》张元干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兰陵王·卷珠箔》是宋代词人张元干所写的一首词。此词描写了春日的迷人景色和对美好故国生活的回忆,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对沧桑之变的感慨,抒发感怀故国的“黍离”之悲。

《兰陵王·卷珠箔》张元干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原文

  兰陵王

  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怯杯勺。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

  寂寞,念行乐。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琼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作品注释

  1:箔(bó):竹帘。

  2:轻阴:天稍微有些阴。

  3:乍阁(zhà ɡé):初停。阁:同“搁”,停止。

  4:阑干(lán gān):同上文“箔”,竹帘。

  5:烟柳:像烟一样的柳树。

  6:侵(qīn)阶:指草长上了台阶。

  7:东风妒花恶:东风因为妒忌花而变得坏恶。

  8:嫩萼(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9:沉水倦熏(xūn):沉香因为疲倦而懒得再熏。沉香,香料名。

  10:中酒:醉酒。

  11:杯勺:盛酒之器,这里代指酒。

  12:旧京洛:洛阳,这里指北宋皇城汴京。

  13:迷著(zhù):非常迷人。著,非常。

  14:障泥:挂在马腹两边,用来庶挡尘土的马具,这里指代马。油壁:原指车上油饰之壁,这里代指车。

  15:催梳掠:催着梳子略过头发。

  16:驰道:秦代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这里指代表京城的大道。

  17:上林:秦、汉时苑名,专供帝王行猎的场所,这里泛指京都园林。

  18:灯夜:元宵夜。

  19:争信飘泊(bó):不想会有今日,到处漂泊孤单。

  20:念:思念。

  21:衣襟(jīn):衣服打开的地方。

  22:弦索:泛指弦乐器。

  23:琼枝璧月:喻美好生活。

  24:华表: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

  作品译文

  轻雨绵绵,柳条随风轻拂,仿佛在迎接春天。芳草的碧色映着新开的芍药花,衬托得更加鲜红。可恶的东风嫉妒花朵,一阵无情的风将梢头上娇嫩花叶吹落。我把屏风紧掩,沉水香也懒得再熏。因喝酒会醉,总是怕看见酒盅。

  回想从前在汴京,正是少年时代,时常纵情欢乐,也曾迷恋于歌舞表演者。常常准备好华丽的车马,催促美人快些出发游玩。曾经同乘一辆车奔驰在宽广的大街上,也曾携手在上林苑里一起开怀。刚刚玩完热闹的元宵佳节,又早早约定佳期再见。不想会有今日,到处漂泊孤单如浮萍?

  寂寞啊寂寞,更加思念当日相依相伴的情人。恐怕她衣上的香粉已经消淡,琴弦上也久不弹奏。自从和她分别之后,至今没有音信,也不知她的面容,是否还和以前一样冠压群芳。怅恨分别之后,一切都在变化,万事如过眼烟云,不知何时能化作一只仙鹤,飞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我的相思之情无法忘却,只能在酒醉的时候,才能暂时忘却。

  创作背景

  此词为词人壮年迁居临安时所作。靖康之难后北宋王朝灭亡,词人在亲身经历战火之后来到江南。这首《兰陵王》即为词人在一次登楼赏景后怀念故国而写。

  作品鉴赏

  上片开头“卷珠箔”二句,点出了雨后阴天的环境,化用了王维《书事》“轻阴阁小雨”诗意。“阑干外”以下写从楼上眺望的种种景象,如烟的柳条在晴光中摇曳,阶下青草映衬着芍药,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春意。刻画了一副诗情画意的“柳弄晴”图景,并非专门咏柳,目的是挑起词人的情思——折柳送别。紧接“东风”二句陡转,出现另一种物景。强劲的东风把刚长出来的花吹落了,烘托出一种凄然伤神的气氛。“屏山掩”三句,与上文的'所见相回应,寓情于景,实写词人当时的心境。“怯杯勺”写出词人怕饮酒的心理状态,暗示词人平日借酒缓解悲伤的细节。

  中片追忆过去游乐的情景。开头“寻思旧京洛”,承上启下,从现在的伤春伤别,回想起过去在汴京的游乐情景。由思念故国,表现爱国之情。此词的写法含蓄婉转,一个“旧”字,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念。“正年少疏狂”三句,词人回忆当年在汴京逍遥的生活。“曾驰道同载”三句,专写游赏,但不专注一时一事。同载、携手、共约,情事如见,都是“年少疏狂”的事。至此,一笔写来,都是热闹欢快的气氛。紧接着“又争信飘泊”,突然结束了上面的回忆,似断又续,极尽顿挫之妙。从梦幻回到现实,感情起伏,透露作者的感伤之情。曾经歌舞升平商业繁华的汴京,已落到金兵的手中,而词人又过着逃难的飘泊生活。这种悲哀从上面的欢快和畅的景象中对比显露出来,以欢愉的情调映衬离别后的孤寂,更显凄楚。

  下片从回忆转写别后思念之情,主要抒写离恨之情。“寂寞,念行乐”以下,紧承上文的“疏狂”到“飘泊”而来,注入了对旧人的深切怀念之情。“甚粉淡衣襟”三句,是想像她已摆脱了歌女生涯,而美貌依然。“琼枝璧月春如昨”一句,化用为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三句,怀念旧人,同时也是怀念故都,写得迷离惝恍,爱国之情寓意其中。以下转入别恨与相思。“怅别后华表”二句,采用了用典的手法,抒发人间沦桑之变,好景不长的深慨。此二句用“怅”字领起,寄意深刻,语言明了而又委婉含蓄。结末“相思除是”二句,用口语写情,感情委婉真挚。“向醉里、暂忘却”,犹如众流归海,不仅感情深厚,而且“辞尽意不尽”,言外之意为眷念故国的无穷隐痛。这与李清照《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情意相近,异曲同工。

  这首抒发爱国思想的词作,情韵兼胜,委婉真切。在艺术技巧上显示出结构的严谨。全词上、中、下三片,从眼前伤春到追忆往昔,再转入现实相思,有铺排,有转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并用“别恨”一气贯穿。过片处意脉连贯,情致婉转曲折。其次是寓别恨之情于清旷的境界之中,使整首词的词境显得既沉郁又婉丽。

  词牌简介

  兰陵王,词牌名之一。《碧鸡漫志》卷四引《北齐史》及《隋唐嘉话》称:“齐文襄之子恭,封兰陵王。与周师战,……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武士共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阵曲》。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遗声也”。《清真集》正入“越调”。毛开《樵隐笔录》:“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三段一百三十字或一百三十一字。第一段七仄韵,次段五仄韵,末段六仄韵,宜入声韵。

  作品格律

  ⊙平仄(韵)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句)

  平仄⊙平(句)

  ⊙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韵)

  平仄(韵)

  ⊙平⊙仄(韵)

  ⊙平仄(句)

  ⊙仄⊙平(句)

  ⊙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平仄(韵)

  仄⊙仄平⊙(句)

  ⊙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句)

  ⊙平⊙仄(句)

  平平⊙⊙仄⊙仄(韵)

  ⊙⊙仄⊙仄(韵)

  平仄(韵)

  仄平仄(韵)

  仄⊙仄⊙⊙(句)

  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句)

  ⊙⊙平仄(韵)

  平平⊙仄(句)

  仄⊙仄(句)

  仄仄仄(韵)

  作者简介

  张元干(1090一约1170),宋代(两宋之交)词人。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芦川老隐,福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徽宗时为太学上舍生。金兵入侵,宰相李纲任亲征行营使,张元干曾为其幕僚。因不满秦桧专权误国,弃官归隐。后因赋词对李纲、胡铨表示同情和支持,被投入监狱,削除官籍。著有《芦川归来集》十卷和《芦川词》两卷。

【《兰陵王·卷珠箔》张元干宋词注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10-17

《望海潮·洛阳怀古》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7-19

秦观《江城子》宋词精选赏析及注释翻译11-02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10-22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7-19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11-02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7-19

张元干《菩萨蛮》阅读练习及答案11-01

卷珠帘/蝶恋花(宋 魏夫人)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07-21

《满江红》宋词原文注释与赏析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