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12-31 11:49:59 登绮 古籍 我要投稿

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

  赏析是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释:

  ①洛城:今河南洛阳。

  ②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④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⑤闻:听;听见。

  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⑦故园:指故乡,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736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发思乡之情。

  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07-07

《春夜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07-19

《春夜洛城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09-12

《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10-31

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11-12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原文翻译赏析09-29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03-03

春夜闻笛原文及赏析02-27

春夜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2篇03-21

月下笛原文翻译及赏析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