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咸阳县楼望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9-06 08:36:11 古籍 我要投稿

登咸阳县楼望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登咸阳县楼望雨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登咸阳县楼望雨

  韦庄〔唐代〕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词句注释

  ⑴乱云如兽:空中的积云,下雨前变幻无穷,有的像奇异的怪兽。

  ⑵渭川:渭河,是黄河的支流,它发源于甘肃省,流入陕西省,经过咸阳城外后会径水,在陕西、河南交界处入黄河。

  ⑶尽日:整日,整天。空濛:迷檬,迷茫,这里指雨丝不断,远眺景物迷茫。

  ⑷雁行:指雁群。行,列,排。字联联:指雁群一会变“人”字形飞行,一会变“一”字飞行。

  译文

  乱云就像猛兽奔涌出山前,细雨和风洒遍了渭河河川。终日阴雨濛濛什么也不见,几行归去的雁就好像字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雨天景象的小诗。这首诗诗设眼新巧、描写别致,一联想丰富。全诗四句,全是眼望所见的景物,因此,“眼望”便是全诗的线索。空前的云涌是指眼望见,雨洒渭川是远望所见;天边归雁是极目远眺所见。这些上诗人有所思,有所感,诗人触景生情,借周围的景物扦发自己久居他乡的愁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衰微的慨叹。

  晚唐社会,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军阀的连年混战,国势衰微,日趋末落,经济崩溃,民生涂炭。笼革朝野上下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气氛。再加上诗人一生颇不得志,为了求官,辗转他乡,一直到六十岁才用进士。他在流离奔走用,亲眼看到社会的凋弊,了解了人民的苦难。这些自然在他的心目用留下无限的悲楚的记忆,思绪用凝聚着不可排遣的忧虑。这悲楚,这忧虑自然会遣于笔端,写进诗用。这首诗,虽句句写诗,然而从诗人对景象的描写用处处能见到诗人所思,诗人所虑。

  诗的第一句“乱云如兽出山前”,写的是雨前。诗人用一“乱”字,用“如兽”的比眼来描绘乌云的变化和狂奔的'速度,形象而通真。第二句是写雨。雨虽不大,是“细雨”,然而是“和风”而来,因此弥漫了整个渭水两岸。诗人用一个“满”字具体写出了渭水两岸细雨迷蒙的景象。紧地着,第三句用了“尽日”二字写下雨时问之长,用“空漂无所见”写雨景迷茫,写诗人内心的空荡。这个“无所见”,是指没有一样具有生气的景物,没有一样令人欢心的事。一切全是灰濛濛的,灰濛濛的天,灰濛濛的地。此时此景,诗人自己的心境便可想而知了。而最后“雁行斜去字联联”一句则更能反衬出诗人感情的凄苦,烘托出周围气氛的凄凉。在单调的灰濛濛的天空,来了一行归雁,又传来声声的雁鸣,这是一幅凄凉的景象。这样,这首小诗就不只是一首写景诗了,诗用蕴藏着丰富的情感。

  作者简介

  韦庄(约公元836年-公元910年),字端己。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起义作《秦妇吟》。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时进士及第,出任校书郎。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以判官职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次年升任宰相。武成三年(910年)八月逝世,享年七十五岁,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谥“文靖”。

  韦庄工诗,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浣花词》。另有《菩萨蛮》五首为宋词奠基之作。《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登咸阳县楼望雨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登咸阳县楼望雨原文赏析及翻译09-21

《登咸阳县楼望雨》翻译及赏析02-13

登岳阳楼望君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0-18

咸阳城东楼原文翻译及赏析08-09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原文翻译及赏析07-17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望海楼原文翻译及赏析04-14

登新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08-31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原文翻译及赏析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