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安否,青眼看人万里情。
翻译
天边那团团乌云,饱含着浓浓的雨意,楼前一轮红日,把青山照得多么明丽。
古时嵩山的隐者,如今却在哪里?看重我和他心志相契,万里以外向我传达情谊。
注释
嵩阳居士:嵩阳,指今河南嵩山、少室山、颖水一带。居士,意即处士,古称有才德而不仕的人。
青眼:眼睛正视时,眼球居中,故青眼表示对人喜爱或尊重。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秋。当时,蔡襄自北苑茶园(今建瓯凤凰山)监制贡茶后,返回福州寓所。梦游洛中,见嵩阳居士留诗在屋壁上,还记得两句,于是写下此诗。
这首诗题为“梦中作”,诗人凭借梦中稍纵即逝的霎时间的清灵的感觉,结合平时的心志,自然倾吐而出,如奔泉之出山,清风之振叶。故诗境特奇,非寻常笔墨所能企及。
前半“天际乌云”两句,表面上写雨后新晴景象,实质是针对时事而发,语意双关,自然合拍,寄意深长。楼头的红日,虽然已经照亮山峰,光明满眼;但天边乌云仍重,依然含有雨意,阴晦风雨,仍然可以随时到来。作者身当北宋中期,北方的契丹(此时已称辽国),西边的夏国,虽然在宋真宗、宋仁宗两朝,先后与辽、夏达成和议,并由宋朝岁给两国大量金银和丝缯,暂得相安,但危机仍存,隐忧犹在。赂敌求和,等于饮鸩止渴,不仅削弱了宋朝的实力,更糟的是壮大了对方,形成不战自困的局势。这西边、北边两个强敌,对宋朝随时都有严重的威胁。正如天际乌云一样,一旦翻滚起来,可能乌天黑日、风雨交加,暂时的晴朗,固然也是可喜的迹象,但晴意未稳,并不足恃。过于乐观,势必铸成大错。
后半“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两句,是作者表明自己心志的活语。在诗里,这两句所表现的是跳跃的感情,作者是文士,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于时局,虽则具有敏感和远见,但是他感叹并未能补救时艰,空有拯时济世之心而无力实现,因而不无遁世高隐之情。作者想到嵩阳那里,因为那是高人逸士所居。古代的高士许由,传说曾隐居过嵩山、颍水之间;唐代的隐逸之士,更多栖身于嵩山、少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集中,就有《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送于十八落第还嵩山》、《送杨山人归嵩山》等多篇,表明向往嵩山、少室山之意,尤其是《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那一篇,更能表达李白的心境。元丹丘是位高士,李白曾称他为“丹丘生”。这篇诗的序文说:“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宕信频及,许为主人,欣然适会本意。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诗中说:“故人契嵩颖,高义炳丹雘,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自矜林端好,不羡世朝乐。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嵩山逸人,即指嵩阳居士。蔡襄诗中的后两句,正是运用了李白的诗意。元丹丘是以青眼看待李白的,所以“岩信频及,许为主人”。作者想到宋代当时,像元丹丘那样的高人绝少,而取媚邀宠的人,则到处存在,所以又有欲往无由之叹。诗句说:“篙阳居士今何在?”深致惋惜之情。诗人认为,倘若嵩阳居士仍然存在,他们必然以青眼看人,虽然相隔万里,也是令作者向往的。
全诗从感念时艰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的矛盾心情。诗人作为一个文人、一个书生,此诗情调是十分切合身份的。诗的语言明丽新警,婉而多风。陈衍认为这首诗有“神助”,是指诗的境界高远,是梦中偶有会心之作。
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2
梦中作·一捧自筑珠丘陵
一捧自筑珠丘陵,双匣犹传竺国经。
独有春风知此意,年年杜宇泣冬青。
古诗简介
《梦中作四首》是南宋末期爱国诗人林景熙的组诗作品。作品以凄怆的声调记录了埋骨的经过,抒发了作者的悲愤,并希望将来能读到他的诗的人知道,民族正气依然存在,没有随着国家的沦亡而完全消失。全诗凄怆悱恻,吞吐呜咽,代表了南宋遗民怀念旧君故国的拳拳心意。
《梦中作·一捧自筑珠丘陵》为第二首。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公元1284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江南总摄番僧杨琏真珈(札木杨喇勒智)发掘宋帝陵寝。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事,南宋遗民无不痛心疾首。事后,林景熙与郑宗仁、谢翱等一同暗中将宋帝的骸骨搜集、埋葬起来。宋高宗、宋孝宗的骸骨埋在会稽兰亭,后来又找到宋理宗的骸骨,合埋在一起。这组诗就是为此而写。因为当时元朝统治者实行高压政策,作者担心写得太明显招来横祸,所以隐约其辞,托言梦中所作。
作品鉴赏
第二首是想象先朝皇帝在九泉之下的哀伤。“一捧自筑珠丘陵”化用了一个古代神话。相传舜帝埋葬在苍梧之野,许多神鸟嘴里含着青沙珠飞来,在葬处积成一个堆,称珠丘。这里作者把兰亭的宋帝新葬处比成舜陵,将埋骨诸人比作神鸟。“珠丘”里葬着宋帝的两盒骸骨,却不敢明说,只能托言盒中装的是佛经,而佛经来自天竺国(印度),所以此云“双匣犹传竺国经”。这里的秘密独有春风知道,除了春风可以毫无顾忌地年年来这里祭扫凭吊外,谁也不敢冒此风险。身后如此孤独寂寞、凄凉萧索,身在九泉之下的先朝皇帝不能不哭泣悲伤。“杜宇”是用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含泪啼血、飞回江南的传说,以此比作宋帝。冬青是宋宫中常栽的树木,重葬遗骨后也用此树作为标记。九泉之下的先朝皇帝,只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眼泪来浇灌冬青树了。
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3
好事近·梦中作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古诗简介
《好事近·梦中作》是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此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作者的一次梦中之游的经过。词的上片先写他梦魂缥缈,在一条山路上漫游。下片是写词人的醉酒,写梦中仰望碧空,看到“飞云”涌动,如龙蛇飞舞,变幻莫,不禁为之神往,以至于忘乎所以,进入不知南北、物我两忘的仙境之中。全词着笔浓淡相宜,意兴飞扬,雨光花色,春山古藤,皆可入画,构思新妙,造语奇警,不似寻常手笔。
翻译/译文
一场春雨,给山路上增添了许多鲜花,鲜花在风中摆动,又给满山带来了盎然春色。我走到小溪深处,无数黄鹂飞跃啼鸣。
天空中飞动的云彩在眼前干变万化宛如奔腾的龙蛇,在碧空中屈伸舒展,十分自如。这时,我正醉卧古藤阴下,朦胧迷离,全然不知南北东西。
注释
1.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秦刷子、翠圆枝等。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2.黄鹂:乌名,鸣声婉转。亦称黄莺、黄鸟。
3.龙蛇:似龙若蛇,形容快速移行的云彩。
5.空碧:碧空。
6.了:完全,全然。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春天,秦观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时。如词题所示,系写梦境。因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欲在梦中寻求解脱,故有此词。
赏析/鉴赏
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
此词名扬于时。苏轼有题跋云:“供奉官莫君沔官湖南,喜从迁客游……诵少游事甚详,为予道此词至流涕。乃录本使藏之。”黄庭坚跋此词云:“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全词题为“梦中作”,系写梦境,先写出中漫游,再写飞云空中变幻和醉卧出藤阴下。整首词出语奇警,意境幽绝。
起首二句,写春路、春雨、春花、春山、春色,环环相扣,宛转相生。春路上下了一场春雨,给人以浥尽轻尘的快感;春雨过后,春花盛开,给人以无比绚烂的印象;而春花一动,整个山间又出现一片明媚的春光,遂使人目迷五色,如入仙境。作者仅用寥寥十一字就写出了一个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奇特境界,为全词定下了基调。三、四两句,紧承前意。“行到”一句,与首句“春路”相应,点明方才的一切乃词人的梦魂春路上行走所见,而这条春路,傍临小溪,曲径通幽,越走越深,境界越是奇丽。“有黄鹂千百”,则把这种奇丽的景象充分地渲染出来。“小溪深处”,应是一个静谧的所在,黄鹂或许正树上栖息。词人的突然来到,打破了一片岑寂,无数黄鹂立刻喧腾起来。上有黄鹂飞鸣,下有溪水潺湲,再加上满山鲜花烘托,境界何其优美。
过片二句,镜头移向天空,只见飞云变幻着各种形态,竟象龙蛇一样,碧空中飞舞。“夭矫”二字,写出龙蛇盘曲而又伸展的动态,极富于形象性。“空碧”即碧空,因押韵而句法倒装。碧空万里,龙蛇飞舞,这个景象煞是壮观。它象征着词人梦境中获得了一刹那的精神解放。对作者用语和造境之奇特,清人陆云龙评曰“奇峭”(《词菁》卷二),陈廷焯评曰“笔势飞舞”(《词则。别调集》)。所谓“奇峭”者,当是指景象奇伟,格调峻峭,非一般绮靡之作可比,也与少游其他作品不同。所谓“笔势飞舞”,是形容词笔纵横捭阖,笔端带有感情,落纸如龙蛇飞动,奔逸超迈,运转自如。
“醉卧”二句,由动至静,静的状态中,创造了一种无我之境,反映出词人消极出世的思想。古藤浓阴的覆盖下,词人酣然入睡,置一切于不顾,似乎很超脱,达到了无我之境,实际上这是对黑暗现实一种消极的反抗,亦即明人沈际飞所云“白眼看世之态”(《草堂诗余续集》卷上)。此处写得静谧幽绝,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妙。《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冷斋夜话》云:“秦少游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据此,此词当为秦观于绍圣二年春所作,离去世有五年之久。因结语有“醉卧古藤阴下”之句,后人遂以为其死于藤州之谶,实属一种迷信说法。
全词所写,皆淡语、景语、致语、丽语、奇语,景致奇丽,意境深微,借优丽的梦境,隐托痛绝的情怀,确乎“如鬼如仙”,“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
上片写梦中雨后出游。沿路山花烂漫,色彩缤纷,春光一派明媚。“春路”两句,写景兼点时令,采用白描手法写活了一个春天。其妙处在于两个动词,一个是“添”字,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一场春雨滋润了万物,促使含苞的山花绽开,于是花儿多了起来;另一方面,春雨来得及时,山花开得迅速,词人在不知不觉中突然感受到雨露的滋润、春天的美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另一个是“动”字,它将春花与春色有机地融为一体。春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代表性的景物,当满山鲜花盛开、争奇斗妍,就能呈现出一个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春天。“动”字抓住了这层含义,用得恰到好处。“行到”两句,进一步描写构成明媚春光的千百只黄鹂。这黄鹂不仅是视觉形象,同时又在听觉上给人以音响。在这春气浮动、姹紫嫣红的深山里,群乌荟集,戏嬉喧闹,交相和鸣,加上小溪的潺潺声,真的美妙动人。
下片是写词人的醉酒,写梦中“醉卧古藤阴下”,仰望碧空,看到“飞云”涌动,如龙蛇飞舞,变幻莫测。作者不禁为之神往,以至于忘乎所以,进入不知南北、物我两忘的仙境之中。“飞云”二句传神地描写了天空由阴沉多云转为澄澈蔚蓝,进一步说明春天的多姿多彩。云在眼前飞,变幻成龙成蛇,一屈一伸,怪状迭出;不久,这些奇形的云块又慢慢地淡化,最终完全消失,而晴朗、明丽的天光普照四方。这既是指天色而言,又是心情的流露。醉卧二句,是说面对这美好的春光,词人禁不住狂饮起来,以至于醉了,美酒和春色已完全融化在醉得不省人事的作者身上了。这是一种醉倒春光、身与物化的人生境界:不图名利,恬淡自适,神游万物之表,与天地山水共存。
在虚无恬淡的词句下,掩藏着的正是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抑郁。因词人后来死于藤州,人们在谈论这首词结语两句时,往往视为词人之死的预兆。从潜意识的深度心理来分析,这两句确是词人不胜现实痛苦,企求以死为最终解脱的本能流露,这种物我一体的人生境界,是词人人生遭遇的曲折反映。现实中无法排遣的压抑和苦闷,在词人假托的有花香和鸟语的美妙梦境中得到了完全的解脱。他是很无拘无束和无忧无虑的,他的醉酒也不同于以往的借酒浇愁,而是放开心怀痛饮,是和愁伤从此了结的豪饮。
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4
梦中作·珠亡忽震蛟龙睡
珠亡忽震蛟龙睡,轩敝宁忘犬马情。
亲拾寒琼出幽草,四山风雨鬼神惊。
古诗简介
《梦中作四首》是南宋末期爱国诗人林景熙的组诗作品。作品以凄怆的声调记录了埋骨的经过,抒发了作者的悲愤,并希望将来能读到他的诗的人知道,民族正气依然存在,没有随着国家的沦亡而完全消失。全诗凄怆悱恻,吞吐呜咽,代表了南宋遗民怀念旧君故国的拳拳心意。
《梦中作·珠亡忽震蛟龙睡》为第一首。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公元1284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江南总摄番僧杨琏真珈(札木杨喇勒智)发掘宋帝陵寝。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事,南宋遗民无不痛心疾首。事后,林景熙与郑宗仁、谢翱等一同暗中将宋帝的骸骨搜集、埋葬起来。宋高宗、宋孝宗的骸骨埋在会稽兰亭,后来又找到宋理宗的骸骨,合埋在一起。这组诗就是为此而写。因为当时元朝统治者实行高压政策,作者担心写得太明显招来横祸,所以隐约其辞,托言梦中所作。
作品鉴赏
本诗是记叙皇陵被掘,作者等人搜集之情形。相传深渊里的骊龙颔下的宝珠须待骊龙睡熟后才能去摘取,作者用“珠亡忽震蛟龙睡”来影射皇陵被掘,而群情为之震动。“珠亡”即指殉葬珠宝被劫;“龙睡”即指宋帝死后长眠。国破家亡,臣民不能不感到痛苦;而现在竟然皇帝的陵墓也被发掘,其痛苦更是无以复加。即便车敝,拉车的犬马也难以忘情,何况是宗国覆灭,先帝尸骨被辱,作者前朝的臣民不可能袖手旁观。作者等人扮成乞丐,背着竹箩,带着竹夹,暗中贿赂那些曾参与掘墓的人,将高宗、孝宗的骸骨装成两盒,悄悄运走。“亲拾寒琼出幽草”就是记叙这件事,“寒琼”是对诸帝骸骨的美称。这一壮烈义举使天地鬼神都为之感动,最后一句“四山风雨鬼神惊”实则包含了这两重意思。
【注释】:
原题注:元兵破宋,河西僧杨胜吉祥军有功,因得於杭置江淮诸路释教都总统,所以管辖诸路僧人,时号杨总统。尽发越上宋诸帝山陵,取其骨,取其骨,渡浙江筑塔于宋内朝旧址。其余骸骨弃草莽中,人莫敢收。适先生与同舍生郑朴翁等数在越上,痛愤乃不能已,遂相率为采药者至陵上,以草囊拾而收之。又闻理宗颅骨为北军投湖水中,因以钱购渔者求之,幸一网而得,乃盛二函,托言佛经葬于越山,且种冬青树识之。在元时作诗,不敢明言事,但以梦中作为题。下篇冬青花亦此意也。
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5
原文: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译文
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人。
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也不知过去多少年了;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
注释
千山:极言山多。唐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棋罢”句:暗用王质的故事。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等一盘棋结束,童子催他回去,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回家后,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
酒阑:谓酒筵将尽。
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此诗乃记述梦中之所见。
首句写静夜景色。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千山月”三字,意境空阔,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
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隽永,对下二句起了烘托作用。
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这里运用了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
末句写酒兴意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表明诗人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
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暗寓诗人既想超脱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矛盾思想。
“诗言志”,全诗至结尾,寓意就逐渐明朗了。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作此诗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这种意在言外的手法,要仔细体察才能明其究竟。
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6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译文及注释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lí)千百。
春天的雨水让路旁的花儿竞相开放,轻轻拂过,山花随风摇曳,整个山间涌动着明媚的春光。沿着山路来到小溪尽头,惊起无数只黄莺在溪头林间纷飞啼鸣。
黄鹂:鸟名,鸣声婉转。亦称黄莺、黄鸟。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téng)阴下,了不知南北。
天空中飞动的云彩在山风吹拂下,千变万化,如龙似蛇,在碧空中屈伸舒展,十分自如。这时,我正醉卧古藤阴下,朦胧迷离,全然忘却了纷繁复杂的尘世。
龙蛇:似龙若蛇,形容快速移行的云彩。夭矫:屈伸自如的样子。空碧:碧空。了:完全,全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雨水让路旁的花儿竞相开放,轻轻拂过,山花随风摇曳,整个山间涌动着明媚的.春光。沿着山路来到小溪尽头,惊起无数只黄莺在溪头林间纷飞啼鸣。
天空中飞动的云彩在山风吹拂下,千变万化,如龙似蛇,在碧空中屈伸舒展,十分自如。这时,我正醉卧古藤阴下,朦胧迷离,全然忘却了纷繁复杂的尘世。
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鱼笛、倚秋千。
黄鹂:鸟名,鸣声婉转。亦称黄莺、黄鸟。
龙蛇:似龙若蛇,形容快速移行的云彩。
夭矫:屈伸自如的样子。
空碧:碧空。
了:完全,全然。
创作背景
《好事近·梦中作》这首词相传为公元1095年(宋哲宗绍圣二年)秦观被贬监处州盐税时梦中所作。
赏析
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
此词名扬于时。苏轼有题跋云:“供奉官莫君沔官湖南,喜从迁客游……诵少游事甚详,为予道此词至流涕。乃录本使藏之。”黄庭坚跋此词云:“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全词题为“梦中作”,系写梦境,先写出中漫游,再写飞云空中变幻和醉卧出藤阴下。整首词出语奇警,意境幽绝。
起首二句,写春路、春雨、春花、春山、春色,环环相扣,宛转相生。春路上下了一场春雨,给人以浥尽轻尘的快感;春雨过后,春花盛开,给人以无比绚烂的印象;而春花一动,整个山间又出现一片明媚的春光,遂使人目迷五色,如入仙境。作者仅用寥寥十一字就写出了一个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奇特境界,为全词定下了基调。三、四两句,紧承前意。“行到”一句,与首句“春路”相应,点明方才的一切乃词人的梦魂春路上行走所见,而这条春路,傍临小溪,曲径通幽,越走越深,境界越是奇丽。“有黄鹂千百”,则把这种奇丽的景象充分地渲染出来。“小溪深处”,应是一个静谧的所在,黄鹂或许正树上栖息。词人的突然来到,打破了一片岑寂,无数黄鹂立刻喧腾起来。上有黄鹂飞鸣,下有溪水潺湲,再加上满山鲜花烘托,境界何其优美。
过片二句,镜头移向天空,只见飞云变幻着各种形态,竟象龙蛇一样,碧空中飞舞。“夭矫”二字,写出龙蛇盘曲而又伸展的动态,极富于形象性。“空碧”即碧空,因押韵而句法倒装。碧空万里,龙蛇飞舞,这个景象煞是壮观。它象征着词人梦境中获得了一刹那的精神解放。对作者用语和造境之奇特,清人陆云龙评曰“奇峭”(《词菁》卷二),陈廷焯评曰“笔势飞舞”(《词则。别调集》)。所谓“奇峭”者,当是指景象奇伟,格调峻峭,非一般绮靡之作可比,也与少游其他作品不同。所谓“笔势飞舞”,是形容词笔纵横捭阖,笔端带有感情,落纸如龙蛇飞动,奔逸超迈,运转自如。
“醉卧”二句,由动至静,静的状态中,创造了一种无我之境,反映出词人消极出世的思想。古藤浓阴的覆盖下,词人酣然入睡,置一切于不顾,似乎很超脱,达到了无我之境,实际上这是对黑暗现实一种消极的反抗,亦即明人沈际飞所云“白眼看世之态”(《草堂诗余续集》卷上)。此处写得静谧幽绝,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妙。《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冷斋夜话》云:“秦少游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据此,此词当为秦观于绍圣二年春所作,离去世有五年之久。因结语有“醉卧古藤阴下”之句,后人遂以为其死于藤州之谶,实属一种迷信说法。
全词所写,皆淡语、景语、致语、丽语、奇语,景致奇丽,意境深微,借优丽的梦境,隐托痛绝的情怀,确乎“如鬼如仙”,“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充满浪漫、奇诡的色彩。
赏析二
此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作者的一次梦中之游的经过。词的上片先写他梦魂缥缈,在一条山路上漫游。下片是写词人的醉酒,写梦中仰望碧空,看到“飞云”涌动,如龙蛇飞舞,变幻莫,不禁为之神往,以至于忘乎所以,进入不知南北、物我两忘的仙境之中。全词着笔浓淡相宜,意兴飞扬,雨光花色,春山古藤,皆可入画,构思新妙,造语奇警,不似寻常手笔。
上片是写词人梦中看到的美景。“春路”两句,写景兼点时令,采用白描手法写活了一个春天。其妙处在于两个动词,一个是“添”字,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一场春雨滋润了万物,促使含苞的山花绽开,于是花儿多了起来;另一方面,春雨来得及时,山花开得迅速,词人在不知不觉中突然感受到雨露的滋润、春天的美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另一个是“动”字,它将春花与春色有机地融为一体。春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代表性的景物,当满山鲜花盛开、争奇斗妍,就能呈现出一个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春天。“动”字抓住了这层含义,用得恰到好处。
“行到”两句,进一步描写构成明媚春光的千百只黄鹂。这黄鹂不仅是视觉形象,同时又在听觉上给人以音响。在这春气浮动、姹紫嫣红的深山里,群乌荟集,戏嬉喧闹,交相和鸣,加上小溪的潺潺声,真的美妙动人。
下片是写词人的醉酒。“飞云”二句传神地描写了天空由阴沉多云转为澄澈蔚蓝,进一步说明春天的多姿多彩。云在眼前飞,变幻成龙成蛇,一屈一伸,怪状迭出;不久,这些奇形的云块又慢慢地淡化,最终完全消失,而晴朗、明丽的天光普照四方。这既是指天色而言,又是心情的流露。
醉卧二句,是说面对这美好的春光,词人禁不住狂饮起来,以至于醉了,美酒和春色已完全融化在醉得不省人事的作者身上了。这是一种醉倒春光、身与物化的人生境界:不图名利,恬淡自适,神游万物之表,与天地山水共存。
这种物我一体的人生境界,是词人人生遭遇的曲折反映。现实中无法排遣的压抑和苦闷,在词人假托的有花香和鸟语的美妙梦境中得到了完全的解脱。他是很无拘无束和无忧无虑的,他的醉酒也不同于以往的借酒浇愁,而是放开心怀痛饮,是和愁伤从此了结的豪饮。
【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06-14
好事近·梦中作原文赏析及翻译08-13
好事近·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03-25
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06-14
《好事近·梦中作》原文翻译以及赏析09-27
好事近·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3-25
好事近·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5-14
好事近·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6-10
梦中作_欧阳修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