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赠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6-17 17:54:49 古籍 我要投稿

重赠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重赠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重赠吴国宾

  [明代]边贡

  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赏析:

  重赠者,再作一诗相赠也,这首诗,还是送别诗。

  汉江,流经陕豫鄂,经过作者的好友吴国宾的家乡,吴国宾来到南京,现在就要回乡,只身踏上万里归途,汉江的明月会一路相送,回家后,不要轻易把身上的衣服洗掉,因为衣上沾着了帝京的灰尘。

  “此中犹有帝京尘”,一句,包含了作者对吴国宾的殷切期望:不要灰心,只要努力,还有希望博取功名,同时,还语重心长地告诉客人,回乡后,不要忘记了我们这些在南京的友人。

  边贡的这首诗,用“休把客衣轻浣濯”,来比喻相互之间的长久友谊,可谓饱含深情,用语独到,意味深长。

重赠原文翻译及赏析2

  重赠卢谌

  朝代:魏晋

  作者:刘琨

  原文: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未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胸中的才德似悬黎玉璧,名门出身如荆山产的美玉。那个文王的知遇贤臣姜尚,从前不过是渭水边一个钓鱼的老人。为什么邓禹不远千里奋起追随光武帝,知刘秀识贤才从南阳渡黄河直奔邺城投明主。白登山困高祖陈平用奇计解围,鸿门宴杀刘邦张良施筹谋脱险。重耳流亡时多亏了五位贤臣相助,小白用管仲做丞相不计较射钩前嫌。假如能像晋文齐桓兴王室襄夷狄建功业,谁还会计较同党还是仇敌?半夜里拍着枕头感慨叹息,希望我们能像上述诸人一样建功立业。也许是我早已衰老经不住打击,为什么久久地梦不见周公先贤。谁说是圣人通达不拘于小的礼节,乐天知命而不会忧郁?当西狩获麟时仲尼感伤不合时宜,对奇兽孔子摸着眼泪涕泣。功业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人就像夕阳一样将要落下山去,时光不会停滞不前等待我们完成事业,它消失的如浮云飘过一样迅疾。红熟的果子在凛冽的寒风中坠地,繁茂的花儿在霜降的秋天里飘落。世途险恶在狭路上翻了车辆,折断了车辕惊骇了驾车的宝马。怎么也不会想到百炼的钢铁梁子,如今变成可以在指头上缠绕的柔丝。

  注释

  ⑴卢谌,字子谅,是刘琨的僚属。和刘琨屡有诗篇赠答。本篇自述怀抱,抒写幽愤,隐含激励卢谌的意思。

  ⑵悬璧:用悬黎制成的璧。悬黎是美玉名。璆(qiú):玉。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楚国卞和曾在此得璞玉。以上二句以璆璧比卢谌寸质之美。

  ⑶大公望:姜尚年老隐于渭水滨。周文王姬昌出猎时遇见他,谈得十分契膈,姬昌高兴道:“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太公望”。

  ⑷邓生:指东汉邓禹,他从南阳北渡黄河,追到邺城投奔东汉光武帝刘秀。感激:感动奋发。

  ⑸白登:山名,在山西省大同县东。汉高祖刘邦曾在此被匈奴所围,用陈平的奇计脱险。陈平封曲逆侯。

  ⑹鸿门: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项羽曾在此宴刘邦,范增使项庄舞剑,要乘机杀刘邦。项伯也起来舞剑将身体遮护刘邦使项庄不得下手。留侯张良事先结交了项伯,所以这时得项泊之助。

  ⑺五贤:指狐偃、赵衰、颜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五人辅佐晋文公重耳有功。

  ⑻射钩:射钩者的省语,指管仲。管初事齐公子纠,公子纠和齐桓公小白争立为君,管仲射中小白的带钓,后来小白用管仲为相。

  ⑼二伯:指重耳和小白。

  ⑽党:指五贤,五贤都是重耳未即位时的旧属。雠:指管仲,管仲与小白有射钓之雠。

  ⑾数子:指大公望以至管仲等。作者历举诸人,表示想慕,有希望卢谌与此诸人相比,和自己同建功业的意思。

  ⑿以上二句述孔皇语。《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⒀达节:犹言知分。“圣达节”这是成语,见《左传·成公十五年》。“知命”句也是用成恶语中伤。《商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以上二句言孔丘虽然达节知命还是不免于忧。下二句举孔丘忧悲的实事。

  ⒁宣尼:即孔丘,汉平帝追谥孔丘为褒成宣尼公。西狩:《春秋》记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西,指鲁国之西。狩,冬猎。《公羊传》载孔丘听到获麟的事“反袂拭面,涕沾袍。曰:‘吾道穷矣。’”这两句同指一事。

  ⒂若云浮:言疾速。

  ⒃辀:车辕。以上四句比人生遭遇艰险挫折。

  ⒄末二句自叹经历破败,从坚刚变为柔弱。

  (18)握中:指手中,悬璧:即美玉

  赏析:

  作者:佚名

  诗歌采用以实带虚的笔法,其口气明是直陈胸臆,又暗中照应着“赠卢”,在吐露心曲的同时对友人进行劝勉,责己劝人,句句双关。这就使诗歌具有寓意深长、婉而有味的特点。此诗多用典故。诗的开头即一连用了姜大公垂钓渭水、邓禹投奔刘秀等六个典故,用历代名臣含辛茹苦辅佐国君兴王图霸的史实来表白自己没身报国、兴复晋室的志向。又如“吾衰久矣夫”以下六句,也连用三个典故,委婉曲折地吐露自己对国事日非、前途凶吉莫测的无限感慨。这些典故都用得妥贴精当,能准确地表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活动,收到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

  尽管刘琨在这首诗中一再申述自己扶助晋室的抱负,写下了大义感人的诗句:“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但是他又痛苦地意识到壮志难酬,无可奈何地唱出最后的悲歌:“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慷慨激昂的韵调中透出无限凄凉的意绪,蒋英雄失路的百端感慨表达得感人至深。

  刘琨乃西晋之英杰,为东晋名士之楷模,大权臣桓温是刘琨的忠实粉丝,《晋书.列传六十八》王敦桓温传记载:初,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有以其比王敦者,意甚不平。及是征还,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访之,乃琨伎女也,一见温,便潸然而泣。温问其故,答曰:“公甚似刘司空。”温大悦,出外整理衣冠,又呼婢问。婢云:“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温于是褫冠解带,昏然而睡,不怡者数日。

  两晋适逢乱世,是一个英雄辈出与鼠辈横生的时代,刘琨与祖逖并为统治阶层中的弱势群体,以偏师弱旅做出了不朽功业,因此《晋书》将他们并列一传。

  刘琨于并州失利后,投奔鲜卑人段匹磾,与段匹磾歃血为盟共辅西晋王室。不料因儿子刘群得罪段匹磾,遂陷缧绁。囚禁中他写了这篇《重赠卢谌》的诗。这是一首悲壮凄凉的英雄失路志士受困的述志诗.诗中多借典故向友人倾诉了胸怀大志而无法实现的遗憾和忧愤,揭示了个体生命在绝境中的悲哀与求生欲望。主旨是激励卢谌设法施救,与自己共建大业。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出”,“悬璧”指“悬黎璧”,是美玉名。荆山璆,“璆”也是美玉。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得璞玉,世称和氏璧。美玉象征良才,荆山美玉表示绝代良才。《论语·子罕》篇中说:“子贡问孔子:‘现在有块美玉,你是把它藏在盒子里还是等个好价钱卖掉?’孔子说:‘卖掉它!卖掉它!我在等个好价钱。’”这两句诗,内含三层意思:一是赞美卢谌出身名门素有才德。二是暗喻自己和卢谌都是被晋室重用的名门贤才。三是激励卢谌表示我们都是名门出身有盖世奇才的国家栋梁,要联手相惜建功立业,不能让美才荒废。卢谌曾为刘琨的主簿,转从事中郎,后为段匹磾的别驾。刘琨在被段匹磾拘禁后,知道鲜卑人要置他于死地,写诗希望卢谌设法劝说段匹磾,眷念同仇敌忾的知遇之情,饶他一死,共建功业。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姜尚老年在渭水边钓鱼,周文王姬昌出外打猎遇见他,聊得很投缘,姬昌说:“我的先君太公对我说:圣人到西周来时,就是西周的强盛之时,你是真正的圣人啊,我的先君盼你好多年了!”姜太公非明主不事,姬昌明主识贤才,他们共建了周王朝的兴盛。这里寓意卢谌转告段匹磾,希望段匹磾能够不杀他,与他共佐王室。“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邓生指东汉邓禹,邓禹十三岁在长安游学,当时刘秀也在长安游学,邓禹看出刘秀是非常之人,便跟随了刘秀,几年后才回到家中。刘玄称帝后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派刘秀到河北镇抚州郡,邓禹闻讯策马北渡黄河,追到邺城与刘秀相见。刘秀留邓禹同宿,彻夜长谈。邓禹劝刘秀说:“守边辅佐刘玄,不如延揽英雄,收买人心,重建高祖之业。”刘秀很欣赏邓禹的建议,每遇大事都要和邓禹商量。后来刘秀即帝位后封邓禹为大将军并说:“邓禹一贯忠孝,和我筹谋帷幄,决胜千里。”刘琨希望卢谌转告段匹磾,他在并州失利后千里投奔段匹磾,也是报着对段匹磾的敬仰和信任而来的,他深信段匹磾明智识才。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上,七日没有吃饭,后用了曲逆侯陈平的奇计才得以脱险。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范增指使项庄舞剑谋杀刘邦,全靠留侯张良事先结交项伯,才使得刘邦脱险。刘琨希望卢谌像陈平张良一样设法营救自己。“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重耳流亡时,全凭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五人辅佐,才使他复国定霸。小白即齐桓公,管仲本来是辅佐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的,公子纠与小白争立为君,管仲为了公子纠曾拉弓射小白,幸亏只射中了小白的衣钩,对于这欲以致命的一箭之仇,齐桓公没有计较,用管仲为相,于是才有了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的霸主功业。刘琨希望卢谌以此典劝说段匹磾不要因为私人恩怨误了功业大事,同时也也表明自己不会因为被拘禁而计较段匹磾。

  刘琨以历代贤臣明主兴王图霸的六个典故,说明自己投身报国兴复晋室的意愿,姜尚和邓禹的故事说明英明的君主都善于用人;陈平和张良的故事说明,明君需要贤臣的辅佐,重耳和小白的故事强调只要有才能的人辅佐明君就能成就霸业。以此激励卢谌劝诫感化段匹磾能够不计前嫌放他一马与他共建大业。

  “吾衰久矣乎,何其不梦周?”典出《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是鲁国的始封君,周武王死后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制礼作乐,对国家的安定强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所以孔子把周公作为周文化的代表,把梦见周公视为盛世有望的吉兆,同时把梦见周公和个人命运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刘琨在这里以惭愧自省的方式对卢谌说:难道是我经不住打击已经被击垮了吗?为什么不再有梦见周公的兴国之心呢?这里的“衰”明指年纪衰老,暗含着并州失利的挫折和投奔段匹磾寄人篱下的艰难以及被囚禁的心身摧残。诗人在这里正说反问,坚定地说明自己不会被击垮,匡扶晋国复兴之心依然强烈。但他清楚身陷牢狱凶多吉少的现实处境,必将促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周公梦。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圣达节”典出《左传》“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知命不忧”典出《易经·系辞》原意所启示的是天的法则,即懂得自然变化过程中的机遇,就会明白命运演变的必然规律,就能愉快坦然地接受现实不会忧愁。刘琨在经受生死考验的现实磨难中,深深感悟到即使是看透了世界,通达事理的古今圣人也避免不了忧愁。并引证了“西狩获麟”的典故进一步说明,圣人也也免不了心生忧患。“宣尼”即孔子,汉成帝追封孔子“褒成宣尼公”的谥号。“西狩获麟”典出《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听说有人在鲁国西部,打猎捕获到麒麟后,认为麒麟此时出没不合时宜,是国家有难的象征。因此孔子痛哭流涕,他摸着眼泪唉声叹气地说:我们无路可走了!刘琨借孔子对鲁国命运的感叹,抒发了自己面对死亡威胁的焦虑,这焦虑并不是常人不明智的怕死,而是对国家风雨飘摇前程未卜命运的眷顾与忧心。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兴复晋室的功业没有完成,自己的生命却像夕阳一样进入倒计时。“夕阳忽西流”明指人到暮年,暗含着随时被杀的.危机。“时哉不我与,去乎若浮云”,诗人这里感叹的不只是时不等人的美人迟暮,更是时不再来机不可得的悔悟。一切都晚了,无法退回到从前了。身陷牢笼,想飞也飞不出去,失去自由的人,生命脆弱的像天边的浮云,随时都可能无声无息的消失。刘琨一代名将,在四面楚歌的西晋末年,他盘踞并州十载,抗击匈奴多年,被后人元好问在诗中与曹操刘备相提并论的盖世英雄,铁骨铮铮而发出这样的悲音,可叹啊。

  本诗上述对卢谌说的话都是假设期望,既是一种心理安慰,更是一种绝望的求救,他明知必死无疑,却身不由己的做了最后的活命力争。他力争的是匡扶晋室的历史使命,而不是苟且偷安的延年益寿。

  “朱实陨劲风,繁华落素秋”这里像《离骚》一样渗透着春生秋杀草木零落,生命将尽壮志未酬的悲凉。红熟透香的果实被无情的秋风扫落,浓艳的花儿被严霜打残。一个大有希望功成名就的天下英雄,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击毙,人生的无常是多么的可怕。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在神州陆沉,北方沦陷,刘琨独立并州,坚守了北方仅存的一方土地,深得人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失算之灾。当石勒出兵并州,刘琨全军尽出中了埋伏,在无路可退之时,不得不只身投奔鲜卑人段匹磾,偏偏又遇上鲜卑内斗,祸及刘琨。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诸多因素把刘琨逼上车翻马仰的狭路,虽然并州失利在策略上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投奔鲜卑确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权宜选择。刘琨本意是想暂时利用段匹磾,伺机东山再起,重建功业。让他料想不到的是护送段匹磾奔丧的世子刘群,不幸被段匹磾的仇敌从弟段末波利用,惹来灭门祸殃。在这冤家路窄的狭路上,不但断送了他的事业,而且还搭上了自己以及他的儿子侄子四人的性命。

  “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为什么久经沙场叱咤风云的铁骨英雄,变得如此的软弱无能呢?只有经过失路多难的人,才能够有这种切身的感悟。不管你有多么强大,在死亡的绝路上委软如泥。声震百兽的老虎一旦掉入陷阱,喘气都是柔弱的。古人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这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哀鸣,是令人心酸的踏上人生绝路的哀鸣。

  本诗极力铺陈,篇目点题,寓意双关,以实带虚,以史咏怀,意旨贴切,语意慷慨,抒情悲凉 。

重赠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译文

  不要让歌伎玲珑来唱我的诗,我的诗大多是与你的离别词。

  明天早上你我又要江边告别,月儿西落潮水涨平便是别时。

  注释

  重(chóng):再一次。赠:赠别。原诗题下自注:“乐人商玲珑能歌,歌予数十诗”。

  休遣:不要让。休,莫,别。遣,差遣。玲珑:指唐代歌妓商玲珑。唐白居易《醉歌》:“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别:一作“寄”。

  明朝(zhāo):明天。江头:江边,江岸。

  潮平:谓潮水涨至最高水位。又叫满潮。去:离开。

  赏析: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凡情无奇而自佳者,景不丽而自妙者,韵使之然也。”有些抒情诗,看起来情景平常,手法也似无过人处,但回肠荡气,经久不忘,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回环往复的音乐节奏,及由此产生的“韵”或韵味。《重赠》就是这样的一首抒情诗。首句提到唱诗,就引人进入离筵的环境之中。

  此句用“休遣玲珑唱我诗”作呼告起,发端奇突。唐代七绝重风调,常以否定、疑问等语势作波澜,如“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这类呼告语气容易造成动人的风韵。不过一般只用于三、四句。此句以“休遣”云云发端,劈头喝起,颇有先声夺人之感。

  好朋友难得重逢,分手之际同饮几杯美酒,听名歌手演唱几支歌曲,本是很愉快的事,问题是何以要说“休唱”,次句就像是补充解释。原来,筵上唱离歌本已添人别恨,何况玲珑演唱的大多是作者与对面的友人向来赠别之词,那不免令诗人从眼前情景回忆到往日情景,百感交集,难乎为情。呼告的第二人称语气,以及“君”字与“我”字同现句中,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上句以“我诗”结,此句以“我诗”起,就使得全诗起虽突兀而款接从容,音情有一弛一张之妙。句中点出“多”“别”,已暗逗后文的“又”“别”。

  三句从眼前想象“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别”字贯串上下,诗意转折自然。四句则是诗人想象中分手时的情景。因为别“向江头”,要潮水稍退之后才能开船;而潮水涨落与月的运行有关,诗中写清晨落月,当近望日,潮水最大,所以“月落潮平是去时”的想象具体入微。诗以景结情,余韵不尽。

  从艺术特色上看,此诗只说到就要分手(“明朝又向江头别”)和分手的时间(“月落潮平是去时”)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却有无穷余味,能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因为该诗虽内容单纯,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萦回不已的音韵。它存在于“休遣”的呼告语势之中,存在于一、二句间“顶针”的修辞格中,也存在于“多”“别”与“又”“别”的反复和呼应之中,处处构成微妙的唱叹之致,传达出细腻的情感:与故人多别之后重逢,本不愿再分开;但不得已又别,恋恋难舍。更加上诗人想象出在熹微的晨色中,潮平时刻的大江烟波浩渺,自己将别友而去的情景,更流露出无限的惋惜和惆怅。多别难得聚,刚聚又得别,这种人生聚散的情景,借助回环往复的音乐律感,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里,音乐性对抒情性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重赠原文翻译及赏析4

  重赠吴国宾 明朝 边贡

  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重赠吴国宾》译文

  汉江上,明月的清光照着归来的人;秋风中,一叶扁舟载着身世如树叶一样飘泊不定的人在水上前行。

  你不要把作客在外时穿的衣服轻易洗涤,因为上面沾有帝都的尘土,而帝都的尘土是我们友谊的见证。

  《重赠吴国宾》注释

  重(chóng)赠:再赠。吴国宾:生平不详,由诗中看,当为湖北人。

  汉江:一称汉水,长江的支流,源出陕西西南部,流经湖北,在武汉市入长江。

  万里秋风一叶身:比喻身世飘零,如秋风中的落叶,到处飘荡。一叶身,指吴国宾身世飘零如同一叶。

  休把:莫把。客衣:作客时穿的衣服。浣濯(huàn zhuó):洗涤。

  帝京:京城。

  《重赠吴国宾》赏析

  诗的首二句直抒旨畅,将按贯常结撰本应是第二句的“汉江明月照归人”作为第一句,把游子对故土风月的渴望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切很好地突现了出来。同时,由于诗人运用双关的手法而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每个词都表现着一定的内容:“汉江”点出友人的归处;“明月”暗点出友人归心似箭,所以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万里”表现归途之遥;“秋风”既点明了友人归来的季节,还描写了友人在秋风中的飘零,渲染了萧瑟之感;“一叶身”则具有双重的意义,既说归来的友人如秋叶之颗零,也暗点出他是乘一叶之舟而归,与首句点出的“汉江”相互照应。所以开首二句,用语虽极平稳,其蕴情却厚,极尽委曲之能事,且委曲之间,不断折进,写友人而兼及自己,写自己而兼及友人,使怀旧念远这一古老题材有了不落凡俗的新意。

  诗的末二句是诗人对故友的叮嘱之辞,字面上是劝挚友且勿洗去帝京客衣的尘土,实际上是希望他珍重自己的友情,诗句含蓄而真挚,遣词造句委婉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其中,休把”一语可以强化语气和增强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形成一种唱叹的韵味;“轻”字用得十分婉转;“犹”字则强调出对帝京情谊的无限顾惜。

  此诗作法新颖,命意委婉,不采用直接抒情的形式,而是在指陈和叙述中寄托诗人的情感,以诗人内心之真情作底里,再辅之以诗人一贯的婉约风格,思念之意,关切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全诗篇幅虽短,情谊偏长。

  《重赠吴国宾》简析

  重赠者,再作一诗相赠也,这首诗,还是送别诗。

  汉江,流经陕豫鄂,经过作者的好友吴国宾的家乡,吴国宾来到南京,现在就要回乡,只身踏上万里归途,汉江的明月会一路相送,回家后,不要轻易把身上的衣服洗掉,因为衣上沾着了帝京的灰尘。

  “此中犹有帝京尘”,一句,包含了作者对吴国宾的殷切期望:不要灰心,只要努力,还有希望博取功名,同时,还语重心长地告诉客人,回乡后,不要忘记了我们这些在南京的友人。

  边贡的这首诗,用“休把客衣轻浣濯”,来比喻相互之间的长久友谊,可谓饱含深情,用语独到,意味深长。

重赠原文翻译及赏析5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翻译

  忽听得天上降下将军,在边塞再次纵横驰骋。

  刚刚从楼兰之国归来,马上又奔向朔方边城。

  战马披挂上黄金铠甲,白羽旗下召集了神兵。

  按星月分布摆开天阵,据山川形势排列地营。

  晚风吹来军中的号角,春光耀眼军旗在飞动。

  哪里知道定远侯班超,他原来还是一介书生。

  注释

  天上将:形容将领用兵神奇。

  横行:比喻所向无敌。

  楼兰国:汉代西域的一个国家,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若羌县一带,后改名鄯善。

  还:迅速。

  朔方:汉武帝时置郡,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

  白羽:指白旄,一作用白旄牛尾装饰竿顶的旗。

  “星月”二句:赞美这位将军精通兵法,能够根据天象以及地形布置阵营。

  画角:古代军中号角。

  飞旌:即飘扬的军旗。

  班定远:东汉班超,本是书生,明帝时投笔从戎,出使西域,留滞三十一年,使西域五十多国归属汉朝,以功封定远侯。《后汉书》有传。

  赏析

  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唱和之作。有位将军再度出塞,姓陆的县令写诗赠别,诗人遵循该诗原韵,运用描写、想象、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段,热烈颂扬了将军的爱国精神。

  诗人一落笔就以“忽闻”两字表达了意想不到的惊叹,同时,又用“天上将”盛赞了将军的神武智勇。为下文写他再次驰骋疆场的壮举作了铺垫。三、四句,紧承第二句,以“始返”与“还向”相呼应,简洁流畅地表现了将军的西征北战,奔驰不息。他刚从遥远的“楼兰国”返回,现在又要奔赴数千里之外的“朔方城”。但是为了安邦御敌,这个以赫赫战功赢得天将之称的将军急国家之所急,不贪图安逸享乐,品德非常高尚。

  “黄金装战马”以下六句,是设想将军再度出塞后的战斗生活,诗中没有表现军旅的艰辛,也没有渲染战斗的激烈悲壮,而是突出表现了将军的指挥才能,刻划了一个威仪堂堂、谙熟六韬,足智多谋、善于用兵的统帅形象。他骑着黄金装饰的战马,挥动系有白旄牛尾的令旗,调集威武神勇的士兵,排列成像星空一样壮观神秘的军阵,又借山川之便巧妙地安置了营寨。接着,诗人又以“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暗示征战的必胜。嘹亮的号角声和军旗上闪耀的春色透露,全军士气十分高昂,大捷在望。将军的神武,也借这两句氛围描写得到了渲染烘托。在这六句中,诗人分别使用了“装”、“集”、“开”、“列”、“吹”、“耀”六个动词,把战马、令旗、神兵、星月、山川、画角、军旗、晚风、春色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再现了英勇雄壮、声势震天的军阵场景,大大增强了全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末二句:“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借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寇立功,封定远侯的事例,肯定书生出身的将军定会建立名垂青史的功业。诗人先用反诘词“宁知”领起,于后又以“犹是释疑”,避免了平铺直叙,表达了对将军的殷切期望。

  此诗气势激昂雄健,体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初唐气象。诗中多处用典,或暗或明,羚羊挂角,纵横开阖,语出自然,浑然一体,实为大家手笔。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称陈子昂“实是首起八代之衰者”,由此诗观之,此言并不为过。

【重赠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重赠原文、翻译及赏析02-15

重赠原文翻译及赏析06-17

重赠_元稹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26

重赠吴国宾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赠柳原文赏析及翻译08-13

《赠少年》原文翻译及赏析06-01

赠内人原文翻译及赏析12-07

赠人原文翻译及赏析05-24

赠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