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注释:
①紫塞:即长城。南梁周兴嗣编缀的《千字文》,才巴长城称为“紫塞”。秦始皇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朝鲜,其长万里,土色皆紫,故称“紫塞”。
②冒顿(mò dú):(?—前174),匈奴单于,冒顿是人名,姓挛鞮。单于是匈奴部落联盟的首领称号。冒顿在夺取单于之位后,统一了现在的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
③乌贪:汉代西域乌贪訾离国的省称。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
④翼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爬行动物,具有独特的骨骼构造特征,这里是比喻用法,喻指异域的敌军。
翻译:
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守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赏析:
唐高宗时代在边境发动了多次战争,很多人以诗文借汉事表达思想。卢照邻这首《战城南》就是通过赞颂汉军将士讨伐匈奴的英勇顽强精神,表达诗人的爱国热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2
战城南
唐代: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城南城北都有战争,有许多人在战斗中死亡,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的口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人们连南北也分不清了。
连禾黍都不能收获你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你们这些忠诚的好战士,你们实在令人怀念:
咱们早晨还一同出去打仗,可晚上你们却未能一同回来。
「注释」
①郭:外城。野死:战死荒野。
②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人故称之为“客”。豪:通“号”,大声喊叫。
③激激:清澈的样子。冥冥:深暗的样子。
④枭骑:通“骁”,作“勇”解,指善战的骏马。驽(nú)马:劣马,此诗中指疲惫的马。
鉴赏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生活,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战城南》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的:“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读后令人神情激奋,成为诗人代表作之一。
首联以对句开起,出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挥毫泼墨抹出一个塞外广袤的背景。一个“辽”字,一个“远”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也给诗歌增加了空间感。对句切题,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排比点缀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诗人在诗歌中,选择了“幡旗”和“甲胄”两个意象,不但抓住了古代战场特色,也把描写的镜头拉近,突出了威武雄壮的气魄。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诗的主人公脉搏激剧的跳动:激动的心、自豪的情,东闯西突血肉搏杀。
颈联生死攸关之际,人的心境更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在一阵冲杀之后,感慨也随之而来。因此颈联自然地转入抒情性的叙述。“冰水寒伤马”,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饮马长城窟行》)这里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风愁杀人”,化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意,进一步直抒胸臆。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尾联以景作结,“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词语新颖,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继续驰骋疆场,报效君王。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3
战城南·躞蹀青骊马
南北朝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战城南》译文
战士骑着青黑色的战马行走在去城南的路上,欲往那里参加战争。他十分英勇,曾经五次参加作战,多次突入敌军多层的包围。他的声名可比秦国名将白起,他曾经跟随秦王作战立下了不世的功勋。为了君王,他十分注重报国立功的意气,发誓如果自己没有建立功勋一定不会归来。
《战城南》注释
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的样子。
骊马:黑马。
畿(jī):区域。
鱼丽阵:古代作战时军队布置的阵势。
九重围:形容多层的围困。
武安将:指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他曾被封为武安君。
意气重:倒装句法,即“重意气”,实际指重报国立功的意气。
《战城南》简析
《战城南》,六朝文人常用汉乐府旧题写作诗歌,往往和原作的情调不同。吴均这首诗写得较为悲壮,抒发了自己期望建功立业、立功边塞的壮志豪情。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4
战城南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古诗简介
《战城南》是初唐诗人卢照邻的一首五言律诗,生动地描绘了雁门关城南一场抗击匈奴的激烈的战斗场面,全诗表现了唐军同仇敌忾,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诗人也通过赞颂汉军将士讨伐匈奴的英勇顽强精神,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
翻译/译文
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
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
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
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地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注释
1、战城南:汉乐府《铙歌》名,内容描写战争的伤亡景象。后人以此题作诗,亦多写战争。
2、紫塞:泛言边塞。崔豹《古今注》卷上:“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3、冒顿(mò dú):即冒顿单于,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此泛指敌酋。乌贪:汉西域国名,乌贪訾离国之省称。《汉书·西域传》下:“乌贪訾离国,王治于娄谷。”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借指敌人的根据地。
4、笳喧:胡笳的弹奏声。笳:匈奴乐器,即胡笳。雁门:山名,亦关名,故址在今山西阳高县北,自古即为戍守重地。
5、阵翼:战阵的两侧。龙城:此借指敌方的首府。
6、雕弓:雕刻有花纹之弓,此代指携带雕弓的士兵。宛转:犹蜿蜒,队列行进曲折延伸的样子。
7、铁骑:披挂铁甲的精锐骑兵。驿:马脚胫参有长毫之称。参驔:检查马匹铠甲等。参,检验。对于该词组读音有两种看法,一说“cāndiàn”,另说“cāntán”。
8、驻白日:用鲁阳挥戈退日典故。鲁阳,战国时楚之县公,传说他曾挥戈使太阳退回。《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弓而挥之,日为之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于是二人继续战斗。
9、为待:为的是等待,战方酣:战斗正激烈。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拟古诗,通过描写汉初与匈奴的边境战争,歌颂了当时边防将士浴血奋战,保卫疆土的功绩,反映了唐初对外战争的某些现实。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战的单于冒顿,杀父自立,灭东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势力强盛。西汉初年,不时进一步南下侵扰,严重影响西汉王朝。这里以“冒顿”对“将军”,冒顿既已如此勇猛,那么“将军”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这里为下文的酣战作铺垫。“乌贪”与“紫塞”相对,说明是在异域的。“紫塞”是古代人们对长城的习惯称谓。紫色,象征着高贵、庄严,不可侵犯,正与乌相对。“乌”字后再加以“贪”字,更易使人产生鄙薄感。诗歌利用字词的形、义及色彩在人们心中的定势,巧妙地造成一种邪不压正的气势,既为下文作铺垫,又表现必胜的信心。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照应首句,指出“将军出紫塞”的原因。敌人如此猖狂,汉军自然要奋起抗敌。下句的“阵翼龙城南”也因此有了着落。不但正面迎击,还左右包围,两翼的战阵已达“龙城南”——直捣敌巢。足见汉军之强大,英勇抗击外敌的浩然正气充斥字里行间。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进一步描写抗敌将士的战斗生活。他们严阵以待夜不释弓,晨不离鞍,随时准备飞矢跃马,追奔逐北。比起“枕戈待旦”,“夜抱玉鞍”这样的描写新颖而有气魄。“宛转”“参驔”,既恰当地表现了前方将士紧张而又镇定自若的心情,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诗里虽没具体说明这次交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白日即将结束,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将士们等待迎接决战的胜利,因此从心底发出了呼唤:“太阳呀!请您留下来,让我们与敌军决一雌雄!”日出日落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应须驻白日”的呼唤,表面悖理而近痴,实则生动地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斗志。这是由“安得长绳系白日”诗句变化来的。结尾以“战方酣”三字,并未直说战争的胜负,但孰胜孰负已然明了,因为第二联已表明直捣敌巢——阵翼龙城南了。总体来说,这是一首裁乐府以入律的佳作。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5
战城南·去年战 唐朝 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战城南》译文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
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
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
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战城南》注释
战城南:乐府古题。《乐府诗集》中列入《鼓吹曲辞》中,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桑干源:即桑干河,为今永定河之上游。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唐时此地常与奚、契丹发生战事。
葱河道:葱河即葱岭河。今有南北两河。南名叶尔羌河,北名喀什噶尔河。俱在新疆西南部。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为塔里木河支流。
洗兵:指战斗结束后,洗兵器。条支:汉西域古国名。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此泛指西域。
天山:一名白山。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在今新疆境内北部。
”匈奴“句:此句谓匈奴以杀掠为其职业。
秦家筑城:指秦始皇筑长城以防匈奴。避:一作“备”。
汉家烽火:《后汉书·光武帝纪》:“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李贤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槔,桔槔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以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
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空尔为:即一无所获。
《战城南》鉴赏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操,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操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操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操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操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操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由”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铺排点染的笔墨。“万之”二操是此段的结语。“万之长征””,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军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一点矫情的喧呶叫嚣之感。
“匈奴”以下六操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如果说第一段从横的方面写,那么,这一段便是从纵的方面写。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说,匈奴“业在攻伐,事在射猎”,“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扞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烽仆。”以耕作为喻,生动地刻画出匈奴人的生活与习性。李白将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两操诗。耕作的结果会是禾黍盈畴,杀戮的结果却只能是白骨黄沙。语浅意深,含蓄隽永。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操。秦筑长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汉时仍然烽火高举。二操背后含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诗人深邃的观察与认识,成为诗中警策之操。没有正确的政策,争斗便不可能停息。“烽火燃不息,征”无已时!”这深沉的叹息是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背景的。
“野””以下六操为第三段,集中从”争的残枯性上揭露不义”争的罪恶。“野””二操着重勾画”场的悲凉气氛,“乌鸢”二操着重描写”场的凄惨景象,二者相互映发,交织成一幅色彩强烈的画面。”马独存犹感不足,加以号鸣思主,更增强物在人亡的悲凄;乌啄人肠犹以不足,又加以衔挂枯枝,更见出情景的残枯,都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浓重的笔墨。“士卒”二操以感叹结束此段。士卒作了无谓的牺牲,将军也只能一无所获。
《六韬》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全诗以此语意作结,点明主题。这一断语属于理语的范围,而非形象的描写。运用不当,易生抽象之弊。这之不同。有了前三段的具体描写,这个断语是从历史和现实的惨痛经验中提炼出来,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全诗意旨豁然。有人怀疑这一操是批注语误入正文,可备一说,实际未必然。
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两操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汉《”城南》古辞主要是写”争的残枯,相当于李白这首诗的第三段。李白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内容上发展出一、二两段,使”争性质一目了然,又以全诗结语表明自己的主张。艺术上则揉合唐诗发展的成就,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如古辞“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斗死,驽马徘徊鸣”和“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此诗锤炼为两组整齐的对称操,显得更加凝炼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的独特风格。
《战城南》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根据新旧唐书记载,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宗宗严酷的事实,汇聚到诗人胸中,同他忧国悯民的情怀产生激烈的矛盾。他沉思,悲愤,内心的呼喊倾泻而出,铸成这一名篇。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6
战城南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译文
城南城北都有战争,有许多人在战斗中死亡,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的口逃掉呢?”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勇敢的骑兵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但早已疲惫的马仍在战士身旁徘徊。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南北两岸的人民如何交往?连禾黍都不能收获你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怀念你们这些忠诚的好战士,你们实在令人怀念:咱们早晨还一同出去打仗,可晚上你们却未能一同回来。
注释
①郭:外城。野死:战死荒野。②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人故称之为“客”。豪:通“号”,号哭。③激激:清澈的样子。冥冥:深暗的样子。④枭骑:勇健的骑兵战士。驽(nú)马:劣马,此诗中指疲惫的马。
赏析:
此诗属汉《铙歌十八曲》之一,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者而作,作者借助战士之口描写战争的残酷,反对并诅咒战争,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的牺牲品。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开头三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带进了一场激烈的战争之中。城南、郭北,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进行战争,到处都有流血和死亡。战争过后,大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成群的乌鸦,“呀呀”地叫着,争啄着这些无人掩埋的战士。面对这样的惨状,谁都不能不惊心动魄。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清人陈本礼《汉诗统笺》说这几句的意思是:“客固不惜一己殪之尸,但我为国捐躯,首虽离兮心不惩,耿耿孤忠,豪气未泯,乌其少缓我须臾之食焉。”这种解释,似乎是把这首诗歌理解成了为忠心耿耿报效朝廷而战死的将士所唱的赞歌,恐怕与诗歌的原旨不相合。这里,“豪”当同“嚎”,是大声哭叫的意思。“且为客豪”,是诗人请求乌鸦在啄食之前,先为这些惨死的战士大声恸哭。“严杀尽兮弃原野”(《楚辞·国殇》)。诗人意思是:死难战士的尸体得不到埋葬,那腐烂的肉体,难道还能逃离啄食的命运吗?你们何不先为他们恸哭一番呢?
“水深激激,薄苇冥冥”两句,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似乎在向人们哭诉着战争的灾难。“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突然,一声战马的长嘶,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它身受重伤,已经不中用了,但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鸣着不肯离去。表面上,是对战场上的景物作客观叙写,但这些景物,却是经过诗人严格挑选了的典型画面,无一不寄托着诗人深沉的感情在内。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这里,不只是对眼前战场的情景进行描述,而是把眼光移向了整个社会:战争不仅驻把无数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生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诗人愤怒地质问: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南北两岸的人民如何交往?劳动生产怎么能够正常进行?没有收成,君王你将吃什么?将士们饥乏无力,如何去打仗?
最后四句,诗人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意谓:怀念你们这些战死疆场的人!你们实在令人怀念!“子”和“良臣”在这里是同位语,指那些牺牲了的战士。诗人饱含感情,用一个“诚”字,倾吐了自己内心的悲痛。“朝行出攻,暮不夜归。”两句是说:早晨发起攻击之时,你们个个都还是那样生龙活虎,怎么到了夜晚,却见不到归来的身影子呢?语句极其沉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结尾两句同开头勇士战死遥相呼应,使全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这首歌辞中死人居然说话了,这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例证。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02-25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04-17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07-22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03-01
战城南原文、翻译、赏析03-16
战城南·去年战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07-22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07-22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03-29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