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9-18 12:33:38 古籍 我要投稿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

  梅花落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翻译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那些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一定会飘零在寒风中追逐,因为你徒有在寒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本质。

  注释

  中庭:庭院中。

  咨嗟:赞叹声。

  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

  其:指梅。

  作花:开花。

  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答。

  尔:指杂树。

  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

  赏析

  《梅花落》厉汉乐府“横吹曲。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杂树, “亦指世间悠悠者流”。即一般无节操的土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土。庭院中有各种树木,而诗人最赞赏的是梅花,观点十分鲜明。

  下面是诗人与杂树的对话。 “问君何独然?。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呢?诗人答道,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曰,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念其。之。其。,谓梅花; “念尔”之“尔”,谓杂树。全句意为,因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桂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在此,诗人将杂树拟人,并将它与梅花放在一起,用对比的方式加以描绘、说明,通过对耐寒梅花的赞美,批判了杂树的软弱动摇。两者在比较中得到鉴别,强化,可谓相得益彰。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其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照“家世贫贱。, (鲍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饱受压抑。他痛恨门阀土族制度,对刘宋王朝的统治深为不满,因此,他那质朴的诗句申明确表示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这里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陕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2

  咏红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注释

  “春妆”句:为红梅花设喻。春妆,亦即红妆之意。

  余雪,喻白梅。落霞,喻红梅。闲庭,幽静的庭院。

  泛,飘浮,乘舟。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槎,木筏。

  瑶台:仙境。瑶台种,就是说它是“阆苑仙葩”。

  注释

  “春妆”句:为红梅花设喻。春妆,亦即红妆之意。

  “闲庭”二句:通过写景含蓄地说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红梅。余雪,喻白梅。唐代戎昱《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落霞,喻红梅。宋代毛滂《木兰花·红梅》词:“酒晕晚霞春态度,认是东君偏管顾。”闲庭,幽静的庭院。

  “幽梦”句:意思是随着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声,梅花也做起幽梦来了。以“冷”、“笛”烘染梅花,以“红袖”的“红”点出花的颜色。

  “游仙”句:意思是梅花的香气使人如游仙境。乘槎游仙的传说,见《博物志》记载:银河与海隔空相望,居住在海岛的人,年年八月定期可见有木筏从水上来去。有人便带了粮食,登上木筏而去,结果碰到了牛郎和织女。泛,飘浮,乘舟。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拾遗记》:“绛河去日南十万里,波如绛色。”乘槎本当用“天河”、“银河”,而换用“绛河”,是为了点出花的红色。槎,木筏。

  瑶台:仙境。咏梅诗词多有此类比喻,如杜牧《梅》诗:“掩敛下瑶台。”瑶台种,就是说它是“阆苑仙葩”。

  “无复”句:不要因为红梅花不够艳丽而怀疑它曾是瑶台所种。

  赏析

  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梅花

  五代: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译文: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注释:

  殷(yīn)勤移植地,曲槛(jiàn)小栏边。共约重(chóng)芳日,还忧不盛妍(yán)。

  殷勤:情意恳切深厚,亦指恳切深厚的情意。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也指井栏。重:再次。妍:美,如“争妍斗艳”。”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gài)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步障: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溉:灌、浇水。花:开花。名词活用为动词。蛾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常作美女代称。这里借指周后。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赏析:

  此诗题为《梅花》,却不是一首咏物诗,而是咏叹与梅花相关的人和事。据《全唐诗》载:“后主尝与周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时,而后已殂,因成诗见意。”

  此诗首联起句“殷勤移植”语,即指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瑶光殿之西”的“曲槛小栏边”。李煜、周后(即昭惠皇后)都是极富雅趣之人,又凭着帝王皇后的特殊条件,便为自己的生活极力营造出优美的氛围。他们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丝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其外,兴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颔联写道“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意思是记得当时还曾担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颈联便接着说:“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为了给梅花“阻风”,这两位形影相随的伴侣还特意为梅花牵开了漂漂亮亮、长长宽宽的“步障”;为了给梅花浇水,也还曾不辞“乘月”披星之劳。实指望来年能观赏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块浇灌的梅花的艳美风姿。可是,又有谁能料到花开前后,这正该供夫妻共赏同乐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却不前”。尾联的这一慨叹,紧承在语流上逐层推进的前三联而发,于升至极高处的波峰浪尖,忽发哀音,跌入深潭,凄恻动人,给读者心灵以强烈冲击。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惆怅的望着梅花驿,专注的看着开有燕子花的绿洲。祥云下面有高楼大厦,可惜高楼不是用木兰木做的。想用缄帛写信可是离双鱼很遥远无从寄信,于是秋叶都红了也还没写。想借助江水寄托离愁别绪,可是江水是向东流的哪里能够流向西边呢?

  注释南柯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春宵曲》《十爱词》《南歌子》《水晶帘》《风蝶令》《宴齐山》《梧南柯》《望秦川》《碧窗梦》等,后用为词牌。双调五十二字,前后片相同。两片末句均九字,句法上二下七,与《相见欢》末句相同。梅花驿:寄送信件的驿站。语见南朝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范诗用此,意谓期盼伊人送来信息。驿:驿站,古时供官府信使中途换马和歇宿处。杜若洲:生长杜若的水中小岛。语见《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此借谓欲寄杜若给伊人以表情意。杜若:一种香草。木兰舟:用木兰做成的船。缄素:古人用帛写信,因称书信为缄素。缄:捆扎。双鱼:事见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用双鱼指代书信。题红片叶:用唐人红叶题诗事:唐宣宗时,卢渥赴京应试,在御沟中偶得一片红叶,上有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娶得一宫女,这宫女恰是当年红叶题诗之人。此以题红表示书信。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情别绪的作品。上阕从男主人公起笔,下阕则落在女主人公身上,两阕遥相呼应,如倾如诉。上阕描绘了男主人公的惆怅先是从描摹情态入手的,“怅望梅花驿”,是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的典故,说欲得伊人所寄之梅(代指信息)而久盼不至,因而满怀惆怅:“凝情杜若洲”,取《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之意,欲采杜若(香草,也指信息)以寄伊人,却也无从寄去,徒然凝情而望。来鸿不见,去雁也难,终于,他从深思回到了现实:距离阻隔了一对情人,难以相聚。四个长短不一的句子,恰如一组逐渐推近的镜头,在令人失望的结局上定了格。

  如果说男主人公的愁绪是悠长而缠绵的话,那么,女主人公的思念则显得炽热急切,字里行间,流露出思妇坐卧不宁百般无奈矛盾心理。“缄素”、“题红”两句用的是书信往来的典故,“远”、“秋”二字,巧妙地点出了她与情人之间音讯断绝的愁绪。最后,焦虑而痛苦的姑娘把唯一的希望寄托于伴着情人远行的江水,但愿它能带去她的思念,然而,那不肯回头的流水和着姑娘的失望、抱怨,最终使这段爱情以悲剧作结。不过留在读者记忆中的,不是悲悲切切的叙事,而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恋歌。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认为:“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无论是表述两人不能相见的痛苦,还是诉说那无边的思念,作者都写得含蓄蕴藉。如“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高楼”指女子居处,木兰舟代喻出游男子:“高楼”与“木兰舟”的距离点出了他们无法相见的残酷现实,“不近”一词用在这里,给人一种语尽意不尽的境界觉。全词没有一处用过“思”字,但字字句句却充满了思念之情,这表明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工底十分深厚,既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主旨,又保持了词的特点——清远空灵。

  作者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避免了平泛单调。如“梅花驿”、“杜若洲”都是虚指,但又与双方远隔,托物寄情密切相关,写女主人公无人传递书信所选用的“双鱼远”、“片叶秋”以及“江已东流”也都属虚拟,但却和她盼望与情人通信的现实十分吻合,这些虚实的统一,不仅有助于表达男女双方的真切情意,而且拓实了作品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运用典故也有创新,词中所用大多为常见的典故,但在作者笔下,别有一番情趣。如“双鱼”、“题红”两典的原意都形容书信传情,平安抵达对方手中,而作者却以“远”、“秋”二字平添了悲剧的韵味,颇有新意。

  词中虽有典故,但却一样明白,“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两句,借鉴了白居易“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如同已出,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很妥贴地体现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5

  梅花绝句二首·其一 宋朝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梅花绝句二首·其一》译文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梅花绝句二首·其一》注释

  闻道:听说。

  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坼晓风:即在晨风中开放。

  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何方:有什么办法。

  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号放翁,字务观)。

  梅花:一作梅前。

  《梅花绝句二首·其一》简析

  这首诗的首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写梅花绽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晓风”一词,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傲然情态;第二句中则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况。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这两句虽是点化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的诗意而来,但用在“雪堆遍满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贴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极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诗人78岁的高龄,面对树树姿态有异的梅山花海,一时当然不能逐个寻芳,所以化身分之赏之,自属妙想,此其一。又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平时常有“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举动惹人注目,此时他突发奇思,想学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陆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间不分高下的感觉,如今面对千万树盛开的梅花,诗人自负当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视,须化身千亿才能与之匹敌相称,方不辜负诗人对梅花的一番感情。综观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虽有借鉴之处,深入地体会实属情景相生之辞,正如当年林逋点化江为诗成梅花绝唱一样,均经过诗人的再创造,融会陶铸古人诗意而自出机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诗更富有盎然的诗意和逗人入胜的意境。

  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试在脑中拟想,能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梅花绝句二首·其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于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一月,陆游退居故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七十八岁。此时北宋灭国,陆游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当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发。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6

  梅花绝句·其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翻译

  一树梅花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阳光终年罕至,所以每年开花总是比较迟。

  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气节、优美的风度?要知道,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盖、最为严酷的寒冬时节啊!

  注释

  幽谷:深幽的山谷。

  北枝:北向不朝阳的树枝。

  自分:自己料定。

  著花:开花。

  高标逸韵:高尚的气格,俊逸的风韵。标,标格,风度、气概之意。

  创作背景

  嘉泰二年(1202)一月,陆游退居故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七十八岁。作者已被罢官归园田居十二年陆游爱花,特别喜爱梅花。此时北宋灭国,陆游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资历不高,又力主北伐,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当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发。

  赏析

  这实际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武双全,年轻时意气风发,曾有一首词自赞:“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北宋灭国,是陆游一生中永远的痛,他一怀忠贞,念念不忘北伐,但一直得不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直至死去,中国人都熟悉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的诗句,这首诗所表达的情绪也是相通的,反应的是在诗人特有的政治处境下,心念复国,若有所待,非常幽微,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

  从诗比较明朗的格调上看,这应是陆游中年时期的作品,当时的政治空气应该是,偏安势力牢牢控制政局,北伐派的处境至为严酷。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说的是诗人自忖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资历不高,又力主北伐,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是自然的事。

  但是,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年复一年的等待并没让他感觉到绝望,“自分”二字准确地传达出了他的这种心态。

  要知道,在当时的氛围中,能保持这样比较舒解,比较积极的心态并不容易!

  就像这眼前大雪覆盖,依然含苞待放的梅花一样——你可能理解到,那雪中咏诗之人的高标逸韵?

  浓烈的诗情画意,夹杂着无法言说的身世之感,虚实相照,浑然一体,烘托出一种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惯有风格,也是我们的祖先奉献给世界文学宝库的一份独到财产。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7

  原文:

  梅花

  明代:宸濠翠妃

  锈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

  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

  译文:

  锈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

  用绣花针刺破纸糊的窗户,引入梅花的一线清香。

  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

  蚂蚁也知道春色正好,倒拖着梅花花瓣上了东墙。

  注释:

  锈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

  蝼(lóu)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

  蝼蚁:蚂蚁。

  赏析:

  翠妃的这一首咏梅花诗很有名气,古来咏梅之作不计其数,而这篇咏梅诗,别出心裁。

  诗人在室内窗前从捅破的窗纸的孔洞观看梅花,并且先是细腻地描写梅花的香味缕缕如线,真是未见梅花,先闻其香。

  后面又写到蝼蚁拖着梅花瓣儿,爬上东墙,这个细节令人觉得充满生活情趣,从而透露出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对于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

  “刺破””“引透”“倒拖”几字,恰似一个个小小细腻的片段,把春色之浓之妩媚,以及对春的向往,表达的淋漓尽致。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8

  梅花

  陈亮〔宋代〕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译文

  稀稀落落地梅树枝条歪歪轻斜地挂满那洁白如玉的雪花,使得枝条上一朵又一朵的梅花花萼泛着斑斑点点的雪花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晶莹的光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绽开放了,这使得想要在春天竞吐芳香的种种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要想把春天悄然而来的信息传递出去,又怎么会害怕被厚厚的积雪所深深埋藏呢!请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令人伤感的古曲《梅花三弄》了,让主宰春天的神东君为梅花留住春天,不要让开在早春的梅花因一支悲伤曲调而过早地凋谢。

  注释

  疏:稀疏,稀落。玉瘦:点:闪着,泛着。休:莫,不要。三弄:指古曲《梅花三弄》,全曲主调出现三次,故称三弄。东君:司春之神。主张:当令,作主,主宰春天。

  赏析

  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花萼上点缀着颗颗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呀,要把春天到来的信息传递,又哪怕那雪压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复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为春神正在主宰着人间。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颂扬了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诗人以颂赞梅花的口吻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思想。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伤感的“梅花三弄”曲调了,春神就要来到人间,主宰大地。表达了诗人爱梅、惜梅之情,请东君为梅花作主,让玉笛不要再吹“三弄”了,留住春天,不要让梅花凋谢。

  陈亮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梅花》一诗,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志,对抗金的胜利、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诗是诗人情感发展的产物,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挡不了在春天阳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壮成长,那么,投降派的种种苟且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呢?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陈亮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9

  原文:

  梅花

  宋代: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译文: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走到荒林的尽头,只见一条布满青苔的小路,通向竹林深处,那里数枝梅花傲然开放。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尽管花色洁白,它却羞于与向阳的白雪为伍。它本想与春风结伴,迎风展瓣又耻于自我为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长在野桥旁边的梅花呵,你好像只愿意接受月光的恩惠。寒谷中,只要根还在,到了春天你依然会抽枝吐蕊。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我酒醉之后,不忍心睡在庭前梅树之下,是害怕春风突然吹落花瓣,让我触目伤怀洒泪。

  注释: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径:狭窄的道路。苔:苔藓植物,绿色,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绝知南雪羞(xiū)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恐:害怕。

  赏析:

  诗人着意突出梅花之品节,而不是突出其形之美。梅花不慕盛春之荣华,不畏霜雪,也不步他花之后尘,独自在冰天雪地之中傲然开放。

  诗歌为突出梅的高尚品节,从三层意义上进行对比描写:

  一是开放于“竹梢深处”,荒林、苔藓之类更烘托出梅之清高风格;

  二是与南雪相比,与桃杏众花相比,南雪易于消融,而梅花却不易凋谢,梅花也不像桃杏众花那样,轻易委身于东风;

  三是以其生长环境之恶劣、冷寞烘托其品节,即使在野桥边、寒谷中,它也能显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此诗托物寓志,借梅花抒发自己真实情感。在张道洽的所有梅花诗中,确为上乘之作。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0

  原文:

  春近寒虽转。

  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

  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

  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

  向晚判胜朝。

  译文

  春天临近,天气虽然转暖,梅花开放,雪花却还飘着。

  随风还一起零落,太阳照着,却与雪不一起融化。

  枝叶招展,梅影更多更密,花儿许多,梅枝显得更重。

  现在渐渐与昨日不同,时间临近傍晚分明胜于早晨。

  注释

  转:意谓转暖。

  舒:开放。

  销:消失、融化。

  足影:梅影更多更密。

  重条:梅枝显得更重。

  异昨:与昨日不同。

  向晚:时间临近傍晚。判:分明。胜朝:胜于早晨。

  赏析: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胜朝”或解为“前朝”,可能作于作者由梁入陈之时。从诗意上看,当是作者见雪中梅花盛开的赞赏之作。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1

  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注释

  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昭华:即玉管。

  古调: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注释

  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擫:用手按捺。昭华:即玉管。古调: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赏析

  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下片写忽听《梅花落》,不禁梦绕清都,是虚景。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虽婉约名家亦不能过;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2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3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诗简介

  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翻译/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

  3.知:知道

  4.为:因为。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鉴赏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4

  原文:

  梅花落

  唐代:卢照邻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译文: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的雪还没有融化。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有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也还无从知晓。

  注释: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赏析: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诗人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笔锋一转,描写塞外征人,升华了诗的主旨。

  卢照邻此诗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态颜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这一简单的比喻构成了两个白色世界的奇异混淆,读来既新颖又奇特,描绘了一幅美丽奇妙的画卷。

  虽说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却是对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区和婉约柔美的中原地区。

  诗中的“开”字也起到了双关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开”,“开”指“开花”,也指“开化”,即谓匈奴的边塞地区处于较落后的境地,还没有得到中华文明的开化。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5

  原文:

  梅花绝句二首·其一

  宋代: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译文: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放,远远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树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样。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自己变化成数亿身影呢?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注释:

  闻道梅花坼(chè)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闻道:听说。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坼晓风:即在晨风中开放。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何方:有什么办法。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号放翁,字务观)。梅前:一作“梅花”。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写梅花绽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晓风”一词,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傲然情态;第二句中则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况。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这两句虽是点化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的诗意而来,但用在“雪堆遍满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贴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极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诗人78岁的高龄,面对树树姿态有异的梅山花海,一时当然不能逐个寻芳,所以化身分之赏之,自属妙想,此其一。又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平时常有“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举动惹人注目,此时他突发奇思,想学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陆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间不分高下的感觉,如今面对千万树盛开的梅花,诗人自负当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视,须化身千亿才能与之匹敌相称,方不辜负诗人对梅花的一番感情。综观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虽有借鉴之处,深入地体会实属情景相生之辞,正如当年林逋点化江为诗成梅花绝唱一样,均经过诗人的再创造,融会陶铸古人诗意而自出机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诗更富有盎然的诗意和逗人入胜的意境。

  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试在脑中拟想,能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梅花原文、翻译、赏析10-13

《梅花》原文及翻译赏析07-03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06-23

梅花绝句原文翻译赏析07-06

梅花落原文翻译及赏析07-06

梅花落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梅花梅原文翻译及赏析02-05

梅花 / 梅原文翻译及赏析05-28

《梅花 / 梅》原文、翻译、赏析10-16

梅花/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