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春夜阑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11-13 12:01:45 古籍 我要投稿

更漏子·春夜阑原文及赏析

  原文: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译文

  春的深夜静静的,春的思愁绵绵不绝,花丛外杜鹃鸟的声声啼叫,似在挽留西去的残月。相思的人不见踪影,相思的梦也难成,我那孤独的心,如红纱罩里的一点残灯。

  最恨的是这时分别,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阶下的丁香花繁叶茂,每一朵都似同心结。夜雾渐渐地飘散,朝霞在天边灿烂,梁间呢喃着亲亲的细语,飞来了一双春天的燕。

  注释

  ⑴春夜阑:春夜将尽。阑,尽。

  ⑵春恨:春日的思愁。切:急切,这里有绵绵不觉之意。

  ⑶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⑷难凭:无所依托。

  ⑸芳节:百花盛开时节,犹言春天时节。

  ⑹丁香千结:此处谓固结不开,犹人之愁固结不解。千,一作“半”。

  ⑺宵雾:夜雾。

  ⑻晖:光辉灿烂,一作“辉”。

  赏析

  毛文锡擅写闺情,词语艳丽,这首词是一首艺术性较高的闺思之作。

  闺中少妇,思念远别的亲人,通宵不寐,直待天明。以其爱之甚切,故恨之亦切;以其思之甚深,故怨之亦深。这一怀思绪,主要通过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烘托和表现。

  词中的景物,不仅是作为春天一般景物用以渲染春天的气氛,同时还作为一种意象,借以表达离情别绪和春思春愁。

  “花外子规啼月”,思妇在静夜里听到鸟声,本来就容易勾起孤寂之感。以鸟声烘托岑寂,是以动写静。而这鸟声又是子规的啼叫声,便包含着更深一层的意思。子规的叫声近似“不如归去”。杜牧诗云:“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这首词里所写花外子规,也具有思归的意象,但不是用以表示游子思归,而是用以表现思妇切盼情人归来。

  “红纱一点灯”,思妇独守空闺,孤寂之中,对着红纱笼罩的的孤灯凝思,此景此情,都带点凄凉之感。“孤灯”在这里是烘托思妇孤寂的一种意象。思妇夜里思念情人,不能入寐,梦也难成,空对着一点寒灯。在寒灯的映照下,益显出思妇心情的孤寂。

  “庭下丁香千结”,写室外之景。丁香结蕾,唐宋诗人多用一比喻愁思固结不解。如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首词描写庭下丁香花蕾千结,同样暗寓思妇愁肠千结,表现了思妇的离愁和春愁。

  “梁间双燕飞”,双燕飞于梁间,最容易引起思妇的春思和春愁。本来成双成对的燕子绕梁而飞,是一种很和谐的景物,可以唤起欢愉的'情绪,然而当对着这景物的主人公心境十分孤寂的时候,这一和谐景物与孤寂的心境恰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当词中的思妇彻夜不眠,送走宵雾,迎来晓霞,看到双燕在晨曦中绕梁而飞的时候,不是解除了夜间相思之苦,而是更增添了一种孤寂之感,更无法排遣心中的春情和春思、春愁和春恨。

  词中子规、纱灯、丁香、双燕这四种景象,是实景,又不是单纯的实景,可以说是“实中有虚”,也就是说既具体又抽象,因为它们已经成了引发愁情的触媒,甚至称了这无形无质的情思的表象。这首词对于这些意象的运用是很成功的。

【更漏子·春夜阑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更漏子·春夜阑》阅读答案及全词简析12-29

《更漏子·星斗稀》原文及赏析08-18

更漏子·柳丝长原文及赏析08-18

更漏子·钟鼓寒原文及赏析07-16

更漏子·雪藏梅原文及赏析07-16

更漏子·星斗稀原文及赏析04-17

更漏子·柳丝长原文及赏析10-08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原文及赏析10-15

更漏子·柳丝长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