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10-06 20:26:40 古籍 我要投稿

南山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南山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

  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

  孤撑有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

  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

  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

  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

  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坌蔽毕原陋。

  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

  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诟。

  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用,欲进不可又。

  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

  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

  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眄劳颈脰。

  时天晦大雪,泪目苦蒙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

  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睎,所瞩镵左右。

  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

  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

  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

  或乱若抽笋;或嵲若炷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

  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

  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浢譳;

  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

  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椁柩;

  或纍若盆甖;或揭若登豆;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

  或蛇若藏龙;或翼若搏鹫;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

  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

  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熺焰;或若气饙馏;

  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或赤若秃鬝;或熏若柴槱;

  或如龟坼兆;或若卦分繇;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

  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訚訚树墙垣;巘巘架库厩;

  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

  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

  厥初孰天张,僶俛谁劝侑?

  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

  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

  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齅。

  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

  译文

  我听说京城的南面,是群山聚集的地方。

  山的东西两头都延伸到海边,它的大小实在难于彻底了解清楚。

  即使是那些山经、地志的书籍记载,也都茫然而难作凭据。

  我想遣辞造句来赋诗以勾勒出终南山的大纲,但又总是担心挂一漏万而说得不全面。

  想要不写又实在欲罢不忍,因此只有粗略地叙说一下我所历、所见的景象吧。

  我曾登上高高的土丘向远处遥望,看到山峰象羊角一样聚集在一起。

  天气晴朗明了的时候,只见到处出现了山峰的棱角,一缕缕的山脉象碎分在那里的锦绣。

  山中的雾气弥漫无边,到处渗透而没有隔绝。

  虽然没有风吹,山气也到处飘洒,凝集在花草树木上成为融液而滋润着植物的成长。

  云横山间,凝聚在一个平面上,那一点一点的山峰露出在云层之上。

  远山如在天空浮挂着的长眉,又浓又绿的色泽仿佛刚刚画上去。

  独立的高峰象天柱一样支撑在大地,仿佛是海中洗浴的大鹏鸟张开了嘴巴。

  春天的阳光悄悄地照耀大地,万物焕发了生机而草木也纷纷吐秀萌芽。

  高大的山势虽然高峻雄伟,但披上了绿色的植物就象是微醺的人一般绵软温润。

  夏天的炎热中百木茂盛,浓郁的荫盖遮蔽了大地。

  山中的神灵吁气呵云,那飞腾的云雾都纷纷地织造着世界。

  秋天的霜露喜欢欺凌自然,高山也因之而清癯独立。

  瘦削的山峰重叠参差,在清肃的气势中直冲云霄。

  冬天的景象虽然阴晦幽暗,而洁白的冰雪却将终南山琢镂得美丽无瑕。

  清晨的阳光照射着高大的山峰,仿佛山形的高大和纵长都有亿丈的距离。

  终南山的晴明和昏晦没有一定之规,瞬息之间就会改变原来的气候。

  西南角上太白山峰雄伟独立,突兀而起的姿态简直没有能与它搭配的高峰。

  它作为都城的屏障与京师德运相配,占据的位置正好在秦岭之中帝都之南。

  山势逍遥越出了所处的坤位,仿佛要侵人西北的乾位。

  山高而寒意凛冽,风声飕飕令人战傈。

  山广而南面正烈日高照,北面却已大雪纷飞。

  我曾经到长安城中昆明池的北边观览,偶然一去,恰好正遇上晴天。

  联绵的山脉正好在我俯视的水面上,终南山的倒影正好都在清澈的水中浮现。

  水面上波光粼粼,可以看到仿佛有喧器的猿猴在跳跃。

  动荡的水面使我忍不住呼叫山形的破碎,但仰起头一看,却庆幸山还没有倒下来。

  我向前寻路来到了杜陵,那里灰尘蔽空,使毕原的文王、武王嘉也显得很是卑陋。

  沿着崎岖的山路逐渐走上高耸的终南山,这时候才大开眼界,而游目四顾都是美丽的风景。

  走啊走的,似乎要走到尽头了,但高大的山形还在纷繁交错地向前挺进。

  有时山形忽然象河岸一样开裂,那拥塞在一起的错误是难以宽恕的。

  传说中的山神巨灵和夸蛾,他们的神力可以为所欲为。

  但我怀疑老天的意思,是要精心专一地积蓄着力量护佑这片山形。

  力量虽然能把山推转开去,却怕遭到雷电的轰击。

  想要樊缘而上,却因陆峭而无法安置手脚,只好失道而走进山谷之中。

  茫然地从山谷中抬首而望,四面迫促使人愚惑难解。

  身处逼塞的山路中,也失去了潇洒爽然的仪态,在近处找到了新路,却在远处迷失了来路。

  因为拘于官守的职责,而有时间的限制,所以虽然找到了新路上山也无法再往前进。

  乘便去看山中的湫潭,湫水清湛,里面隐卧着蛟龙。

  水中的鱼虾俯身可得,而神灵的异兽又有谁敢去侵犯?

  树林中偶然有落叶飘零,将要堕地时忽有鸟儿掠过救起。

  它衔起落叶回翔而起,然后又急急地抛弃而去哺食出壳的雏鸟。

  在我回归的道路中曾回顾山中,那高大的山峰依旧还在面前。

  啊呀!真奇怪,那稳固的山形竟然能不断地变化万千。

  前年我遭到贬谪,在南去的路途中又与终南山不期而遇。

  开始是从蓝田进人山中,山势之高,使人顾盼之间颈疫头疼。

  这时正好遇上了阴晦的.天气而大雪纷飞,我流泪的眼睛正苦于朦胧不清。

  险峻的路途拖着冰冻,从上而下冰如溜滑而下。

  我挽起了衣服,一步步推着马前行进进退退困难地向前走着。

  行色苍皇急促,而忘了向远处浏览,眼睛所关心的,也只是前后左右的路途。

  路旁的杉树和竹篁矜夸着各自长矛一般的月亮,那些光亮集中起来如甲胄一般糶眼。

  那时候只顾专心致志地想着赶快走上平坦的山路,能够脱离险境比避开恶臭还来得急迫。

  昨天恰好遇到了一个清明霁和的天气,游历终南山的宿愿才得以实现。

  我登上了峥嵘的山顶,脚边不时地倏忽闪过跑跳的鼯鼬。

  山前低下的开阔之处豁然开朗,远远分散地堆积着,象褶皱的波纹

  有的山互相连接,如同人与人一个个跟随着。

  有的山迫促聚集在一起,如同人与人在互相搏斗。

  有的山静止着象低首俯伏,有的山竦立象受惊的山鸡。

  有的山分散着如同瓦解了一般,有的山集汇象车轮中辐条集中的毅一样。

  有的山翩而行象摇荡着的游船,有的山急迫匆促,象马在奔跑。

  有的山相背象互相讨厌对方一样 ,有的山相向又象互相辅助一样。

  有的山丛杂乱生象春笋冒出,有的山高耸挺立象炷灸燃烧。

  有的山交错缤纷,象画的图一样,有的山围绕在一起,如同写的篆籀字体。

  有的山罗列着难以计数,象天上的星星,有的山聚集在一起,象云彩片片浮在空中。

  有的山浮在远处如同波浪翻滚,有的山碎裂象经过锄耨的田地。

  有的山象古代的大力士孟贲和夏育之流,只要有了为赌胜败而设的奖赏,就勇往直前了。

  跑在前边的一个劲儿向前跑,跑在后面的似乎要发怒却又说不出话来。

  有的山又象帝王一样尊严耸立,山下其他丛集的小山就象朝觐的贱幼大小官员。

  帝王所看到的即使是自己的亲戚,也不因此而特别狎亵亲昵,即使是远房的子侄也不因此而不理不睬。

  有的山象进食时的木盘,各种各样的食品堆积纷陈。

  有的山象士大夫的九原坟地,坟墓当中是死者的棺椁。

  有的山重叠着象盆器累积,有的山分立着象登豆并列。

  有的山覆盖地上象曝晒的鳖壳,有的山寝卧象睡着了的野兽。

  有的山蜿蜓而行象藏龙宛曲,有的山张开翅膀象猛鹫捕食。

  有的山整齐排列,象朋友聚会,有的山前后相随,象先后站立的人。

  有的山进发象泉水落下,有的山回顾象等待后继。

  有的山暴戾乖张,好象仇人相见,有的山亲密温柔,象结为姻好的夫妻。

  有的山庄严象绅土戴着的高冠,有的山翻转象舞女的长袖。

  有的山屹然不动象摆在沙场的战阵,有的山四周相围象在狩猎。

  有的山象倒下一样向东趋走,有的山也象倒下一样却向北趋走。

  有的山象火一样放出光芒 ,有的山象雾气一样蒸腾直上。

  有的山象行走匆匆而不停留,有的山象遗失了什么一样却不去捡拾。

  有的山象斜倾而没有倚靠一样,有的山象弯弓松驰而不张开。

  有的山光秃秃地象脱落了头发,有的山又象被火烧过一样。

  有的山象龟甲坼裂显出的征兆,有的山象卜卦分出的卦交。

  有的山象剥卦一样山形前横,有的山象姤)卦一样山形后断。

  有的山看上去很长,中间断离又重新连上,有的山刚毅地背叛过去,可不久又相遇在一起。

  有的山象浮鱼喁喁细语地闯入萍中,有的山大小疏落象月亮行经二十八宿一样。

  有的山高大象建筑得高墙,有的山高大象库房和马厩。

  有的山细长得象剑戟一般,有的山光彩照人象衔着美玉。

  有的山四面铺陈象花萼满枝,有的山下投象快倒下来的屋檐。

  有的山悠然舒畅而安居,有的山兀然狂奔如走兽。

  有的山跳跃而出就象仍在奔跑,有的山蠢蠢欲动但又象不肯勉力向前一样。

  壮观的终南山啊,立于天地之间,安排得象人体的生理结构一样协调。

  不知当初是谁开创了这座山脉?又是谁在劝勉着一直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

  创造这样大而巧的山,需要多大的团结和忍受多大的劳苦?

  开辟者用的是斧斤呢?还是要凭借诅咒的力量来成就?

  鸿荒时代的开创历史竟然没有流传下来,但那伟大的功绩是不能用物来计算报酬的。

  注释

  南山:即终南山,古称中南、地肺、太一、周南,指长安城南群山,秦岭山脉之一部。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去六百里。

  兹:此,指终南山。维:或作“惟”,语词。群山囿(yòu):谓群山汇聚之处。囿,园圃,引申为事物萃集之处。

  “东西”句:谓东、西方均连接海洋,此为夸饰语。

  山经: 记录山脉的舆地书。地志:舆地图书。指《山海经》《汉书·地理志》之类的书籍。茫昧:不明白、不清楚。非受授:不是亲自得古人传授,无法流传告知后世。

  团辞:结撰文辞。提挈(qiè):提纲挈领。念:恐。

  休:止,指停止写作。谅:信,实在。

  经觏(gòu):经行亲见。觏,同“遘”、“逅”,遇见。

  戢戢(jí):众峰聚集貌。相凑:相聚。

  蒸岚:蒸腾的山气。岚,雾气。

  澒(hòng)洞:弥漫无际貌。

  通透:显露。

  飘簸(bǒ):飘荡。簸,播扬。

  融液:雾气凝成的水。煦:阳光温暖。

  平凝:平展而凝止不动。

  脩(xiū)眉:长眉。《西京杂记》卷二形容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此“倒喻”为远山如眉。浓绿:指山上青绿色的草木。画新就:有如眉黛刚刚画好。

  孤撑(chēng):孤峰独立。撑,同“撑”。

  巉(chán)绝:巉岩绝壁。巉,峻。

  海浴褰(qiān)鹏噣(zhòu):形容山如大鹏从海中出浴,张开其喙。褰,提起,举头貌。喝,鸟嘴。

  沮洳(rù):土地低湿处。

  濯濯(zhuó):光明貌。

  嵂(lǜ)崒(zú):高峻貌。

  含酎(zhòu):酒醉。酎,经过两次以上复酿的醇酒。

  荫郁:草木枝叶茂盛。

  埋覆:掩藏覆盖。

  歊歔(xiāo xū):热气上升。结构:联结。

  刻轹(lì):刻剥凌践。轹,敲打。

  磔(zhé)卓:卓然挺立。磔,截裂肢体。

  癯(qú)瘦:形容瘦骨嶙峋的山峰。

  琢镂:雕,刻,修饰。

  高袤: 崇高广大。

  雄太白:雄峙着太白山。太白山是终南山峰之一,在陕西省武功县南,西连武功山,冬夏积雪,望之皓然,故称“太白”。

  莫间簉(zào):没有相匹配的。间,近。簉,副贰。

  藩都:屏卫都城。配德运:唐为土德,故以太白山藩垣帝都为配合德运。德运,秦、汉间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来配合王朝存灭,是为德运。分宅:分占位置,谓终南山自太白山分出来。占丁戊:以天干配五方,丁为南,戊为中,太白山在帝都之南,居秦岭之中,故为占丁戊。

  坤位:指西南方。

  诋讦(jié):谓凌暴。乾窦:乾位的地穴。乾指西北方,窦谓地穴。

  空虚:天空。兢兢:本义为戒惧战栗,此处形容严寒。风气:指风。较搜漱:谓疾风:一阵阵更猛烈。搜漱,犹“飕飕”。

  朱维:南方,此指山南。烧日:日光如烧,赤日炎炎。

  阴霰(xiàn):山背面的霰雪。阴,山北。霰,雪珠。

  纵腾糅(róu):恣意腾飞。糅,纷杂。

  昆明大池:在长安西南,汉武帝时为习水战而凿,周围四十里,唐德宗时又加修浚,引交水、澧水入池。去觌(dí):前去观看。觌,相见。偶晴昼:正好遇上晴天。

  困清沤(ōu):谓山影映现池水中,影像被池岸所限,故曰“困”。清沤,干净的池水。沤,水泡。

  躁:急。

  猱狖(náo yòu):猕猴和长尾猿。

  呀不仆:惊叹不倒下。仆,同“扑”。

  径杜墅: 取路杜墅,欲由此登山。径,通“经”。杜墅即杜陵,在今西安市南,古昆明池东北,本周之杜柏国,汉宣帝陵在此,因号杜陵。

  坌(bèn)蔽:尘埃遮掩。坌,灰尘。毕原:在今西安市西南,为咸阳附近渭水南的高地,以西周毕公高封于此得名,武王、周公及汉诸陵并在其上。陋:言其卑小不可见。

  轩昂:高峻貌,此指高山。

  岭陆: 山岭与高地。高平之地日陆。烦互走:指多有交错。互走,走向交错。

  勃然:忽然。

  思坼(chè)裂:希望山岭间裂开一条通道。坼裂,裂缝。

  拥掩:壅蔽,阻塞,指山势阻碍。

  恕宥:宽恕。

  巨灵:古代神话中擘开华山的河神。

  夸蛾:传说中的大力神。

  远贾(gǔ):远来推销。

  固护:牢固。蓄精祐:蓄积神明福佑。

  排斡:排除。斡,运转。呵诟:呵斥辱骂。

  蹭蹬:困顿失路。

  抵积甃(zhòu):掉到如深井的谷底。甃,井壁。

  茫如:茫然。矫首:抬头。

  堛(bì)塞:土块堵塞。墙,土块。

  怐(mào)诟:怨愁的样子。威容: 端庄的仪容。萧爽:潇洒。

  拘官:束身于官职本分,不可旷日游山。不可又:不可复,此谓不可深入群山之中。

  因缘:顺道。

  湫(qiū): 深潭,此指南山炭谷湫,韩愈有《题炭谷湫祠》诗。

  凝湛: 谓深水如凝。

  閟(bì)阴兽:谓禁闭水中蛟。閟,潜藏,关闭。

  神物:指鱼虾为神灵养护之物。寇:侵犯,碰取。

  林柯: 树枝。

  弯环:犹言回旋,作弧线飞行,此状鸟之盘旋。

  哺鷇(kòu):母鸟喂幼鸟。鷇,雏鸟,待母哺食的幼鸟。

  旋归:返回。

  回睨(nì):回头看。睨,斜视。

  达枿(niè):指林木凸出枝丫的样子。枿,同“蘖”,树木重发新生的枝条。壮复奏:茁壮而又繁密。奏,通“凑”,聚集。

  峙质:不可变的本性,指冈峦。化贸:变化。贸,变易。

  得邂逅:谓得机会登山。

  蓝田:蓝田山,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为骊山之南阜,山南有蓝田关,唐时此为自长安南下襄阳的通道。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蓝田县:秦岭在县东南,即南山别出之岭。凡入商洛、汉中者,必越岭而后达。

  顾眄(miàn):左顾右盼。还视为顾,邪视为眄。脰(dòu):颈项。

  晦:阴晦。

  蒙瞀(mào):眼睛看不清楚的样子。瞀,眼睛昏花。

  悬溜:瀑布。

  褰(qiān)衣:拉起衣襟。步:步行。

  颠蹶:跌倒。倒仆日颠,失足日蹶。

  苍黄:同“仓皇”,急迫匆忙。

  遐睎(xī):远望。

  杉篁(huáng):杉树与篁竹。篁,竹的通称。

  咤蒲苏:夸耀其生长繁茂。咤,通“诧”,夸耀。蒲苏,犹“扶疏",繁茂分披貌。

  杲耀:辉耀。杲,光明。攒介胄:谓杉竹披上冰雪如攒集的甲胄。介,通“甲”,铠甲。

  清霁(jì):雨过云散的晴朗天气。

  忻(xīn)始副:心喜游山的夙愿方能达成。忻,通“欣”。始副,始实现。

  峥嵘:高峻貌。跻(jī)冢顶:登上山顶。跻,登上。

  倏闪:忽然闪现。

  杂鼯鼬(wú yòu):交杂有飞鼠和鼬鼠。鼯,飞鼠。鼬,又名胜,俗称黄鼠狼。

  划开阔:忽开阔。划,忽然,豁然。

  烂漫:散乱貌。

  堆众皱:从高处看群山如皱纹堆聚。

  蹙(cù):接近。

  妥:安稳。弭伏:驯顺地趴下。竦(sǒng):通“悚”,惊惧。

  惊雊(gòu):被惊吓到的野鸡。

  辐辏:状车轮条辐集中于轴心。辏,车辐集中于轮毂。

  翩:犹“翩翩”,轻疾貌。决: 快疾,疾驰。骤:奔驰。

  嵲(niè):突兀特立貌。

  炷(zhù)灸:点燃的艾卷,可以治病。炷,点燃。灸,灸艾。

  缭:缭绕。篆籀:篆书与籀书,篆指小篆,籀指大篆。

  离:众多。

  蓊(wěng):聚集。云逗:云彩停驻凝滞。

  锄耨(nòu):耕田锄草。

  贲育伦:古代传说的猛士孟贲、夏育之徒。赌胜:竞争胜负。勇前购:谓勇往直前以求恩赏。

  钝:鲁钝。

  嗔浢譳(dòu ròu):谓嗔怒不能言。浢譳,言语迟钝。

  丛集:聚集。朝:朝拜。

  贱幼:百官尊卑长幼不等。

  肴核: 肴核分指肉、果类食品。

  饤饾(dìng dòu):谓食品纷杂堆积。饤饾,食品堆积。

  九原:墓地。本为地名,在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为春秋晋国卿大夫埋葬处。

  椁(guǒ) 柩:棺材。椁谓外棺,柩谓敛尸之棺。

  盆甖(yīng):盆,古酒器。甖,小口大腹的陶瓶。揭:高耸。

  登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亦用于祭祀。木制的称为豆,瓦制的称为登。

  曝鳖:鱼鳖晒背。颓:仰面向上。

  翼:振翼,飞翔。搏鹫:拼搏的鹫鹰。

  迸:迸散。顾: 顾念留恋。

  宿留:逗留。

  俨: 庄重貌。峨冠:高的礼帽。

  围:包围。蒐(sōu)狩:打猎。

  靡然: 倾倒貌。东注:东流,状山势东向。偃然:倒卧貌。北首:北向。

  熺(xī)焰:熺,同“熹”,火焰光亮。

  饙(fēn)馏:一蒸曰饙,二蒸曰馏。

  弛: 射箭。不彀(gòu):不拉满弓弩。

  赤:空无。鬝(qiān):鬓发脱落貌。

  柴槱(yǒu);积柴烧火。槱,聚集木柴以备燃烧。

  坼兆:古代灼龟卜筮,烧裂纹理以验吉凶。

  卦分繇(zhòu):《周易》每卦有卦辞叫作繇,每卦分六爻,故曰“分繇”。

  前横若剥:形容山形像《易》的剥卦卦象,坤下艮上,上有一阳,作重,故曰“前横”。 后断若姤(gòu):形容山形像《易》的始卦卦象,巽下乾上,下有一阴,作拿,故曰“后姤”。

  延延:绵长貌。离又属:分离又连接。属,接续,连接。

  夬夬(guài):刚决貌。叛还遘:离开又遇合。遘,遭遇,相遇。

  喁喁:群鱼张口向上浮出水面貌。落落:稀疏貌。

  訚訚(yán):同“言言”,高大貌。 巘巘(yǎn):崇高宽广貌。库厩:仓库和牲口棚。

  参参:修长貌。

  焕焕:光彩辉煌貌。

  衔莹琇:含藏晶莹的美石。琇,石之似玉者。

  敷敷:花开貌。

  披萼:挂满枝萼。

  闟闟(xì):物坠地声。

  屋摧霤(liù):屋檐水落地。霤,屋檐上流下来的水。兀兀:不安貌。狂以狃:狂乱而又骄横。狃,兽以足蹂地,这里是性骄横的意思。

  超超:奔跳貌。骇不懋(mào):起动而不勉力。

  经纪:经营料理,使天地事物条理有序。

  营腠(còu):营卫腠理。营卫,同“荣卫”,中医学上指经络血气。腠理,皮下肌肉组织的空隙、皮肤的纹路。

  僶俛(mǐn fǔ):努力。劝侑:规劝。

  戮力:勉力,并力。忍劳疚:忍受辛苦。疚,久病。

  得非、无乃:皆诘问之词,难道不是之意。假:借。

  鸿荒:太古蛮荒之世,混沌初开之时。

  酬僦(jiù):酬其功值。僦,租赁、雇佣之费。

  祠官:指终南山庙的庙祝。

  芬苾(bì):形容祭品的芳香。苾,香气。

  降歆齅(xiù):谓神灵降临接受祭祀。歆,享,食。齅,用鼻闻味,指祭祀前神先享用祭品的香气。

  斐然:形容文章有文采。赞报酭(yòu):谓赞助报谢神明之功。

  报酭(yòu),报谢。酭,通“侑”,酬答。

  赏析:

  南山就是终南山,也称中南山。它是长安南郊的名山。

  韩愈好游奇山,务必穷其形胜而不顾性命(《国史补·卷中》)。所以,他笔下的《南山》诗雄奇恣肆,卓荦不凡。不仅如摄影家运用广角镜头,从各个方位、季节,摄取了南山种种奇景,而且能勾出山之神态,渗入诗人的遭遇、心情、意趣。

  此为五言古诗,计一百另二韵,分三段。第一段至“阴霰纵腾糅”,言远眺中的南山,千姿万态,瞬息异状,惹人游兴,炽烈。此段分三层。首层至“茫昧非受授”,写终南山的地理位置。自“团辞试提挈”至“顷刻异状候”为第二层,总状遥望中的终南山。诗人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凑”、“出”、“碎”、“蒸”、“通透”、“飘簸”、“融”、“凝”、“露”、“浮”、“褰”,挥写云山变幻之态。日出云散,始睹峰峦脉纹如缕,密布若绣;云岚 * ,山踪忽隐,但见“澒洞一片,山岘岚渐稀,忽能透霭见山;流云时而“飘簸”,时而“平凝”,山峦也随之忽露忽沉,忽静忽动;岚卷峦“浮”,形如“脩眉”新绿;云消峰竖,似鹏喙浴海。诗人运用浮云在山间舒卷给人造成的错觉,使静谧之山跃跃欲“浮”,跃跃欲“褰”。其中“缕脉碎分绣”句工细,“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句雄奇,“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句清新,’孤木掌有绝,海浴褰鹏噣”句奇恣。此后,分写四季山景:春山草木“吐深秀”,沁芬芳,即使“嵂崒”的岩峦,也“软弱”似醉;夏山被“荫郁”的丛林“埋覆”,能见的只是“夏云多奇峰”;秋天,草木凋零,“癯瘦”的峰锷直刺“宇宙”;冬季,冰雪“琢镂”“危峨”,在“新曦”映照下,山色分外妖娆。诗人以瘦硬之语句,勾勒南山季节性的特征,从中还可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坚硬的岩石,也会显得“软弱”;横亘半空的名山也难免被“埋覆”;代表冬季的颜色是“幽墨”,但装扮它的却是洁白的冰雪等等。“西南雄太白”以下写太白山是第三层。太白也称太乙,是终南山的主峰。写太白就是写终南。其中“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句与王维《终南山》“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作用相近,但风格迥异。韩愈写得飞扬雄奇,王维之句则雄浑平和。

  自“昆明大池北”至“脱险逾避臭”是第二段。可分四层。首层至“始得观览富”。其中“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六句,写诗人取道昆明池,往游终南,一路俯瞰水中山影,不肯稍瞬;称山影“困”于池而不能尽见;嫌周围四十里的昆明池,小如“清沤”,均委婉透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一往深情。“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言风吹波起,山影破碎,状若猿猱躁跃:想象奇特,造句瘦劲,乃韩愈的当行本色。“仰喜呀不仆”,写出行近终南,仰观南山时的心情,语平直而意深邃,其气直贯“崎岖上轩昂”二句。第二层至“欲进不可又”,写诗人中途迷路,未能遂登山之愿。其中“行行将遂穷”以下九句,描摹诗人爬山时的心理,相当出色。他在岭阜之间奔走,寻觅登山之路,恨不得将南山周围的峰峦全都搬走;甚至想请神话中的夸蛾、巨灵移山,又怕违拗造化本意,为雷电呵诟。诗以此数句,作一顿挫,盘旋蓄势,逗出“攀缘脱手足”以下七句,明写攀山之艰,暗示诗人游兴之浓。自“因缘窥其湫”至“峙质能化贸”为第三层,着重写游湫。其中“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以“弯环飞”,状群鸟贴湖回翔,能传其神情;而“救”、“争衔”、“投弃”数词,与前“阴兽”“神物”相应,为此幽靓之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它与前层相映:一苦一乐,一张一弛,有相反相生之妙;而神话的运用和渲染,则为结句作诗酬神之意埋一伏笔。末四句,言诗人于归途“回睨”,不能忘情南山,逗出二次游山。自“前年遭谴谪”以下为第四层。言诗人于谴谪途中,再次游南山,终因冰雪封路,沿途杉篁披冰,枝若“蒲苏(刀剑)”,干如“介胄”,只得怅而返。

  “昨来逢清霁”起,至“蠢蠢骇不懋”为第三段前层。诗人于贬谪遐方之后,擢任京官,乘兴往游,直登峰巅,视野顿然开阔。往昔视为畏途的峻岭大阜,尽伏眼底,只如五色斑斓的带“皱”石堆。此后,即用五十一个“或”字句,十四个叠句,形容千山万壑的诸种态势。对此,历来赞扬者多,批评者少。批评集中在“味短”“辞费”上。其实,韩愈作此诗目的在于状南山胜景,在于“体物”。因此,吸收了《子虚》、《上林》赋的手法入诗,抓住山壑峰峦小异之处,尽力铺张雕绘。这,决不是“味短”、“辞费”,而是按照题材,选择诗体(方世举称《南山》是赋体)的结果,是“以文为诗”的范例。其中连用“或”字,远绍《小雅·北山》(有十二个“或”字句),近承陆机《文赋》(连用八个“或”字句),加以参差变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诗风。句中多用骈字、时杂拗句,复以险韵出之,如“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之类即是。诗以一句一喻为主,其间错落地杂以四句一喻和二句一喻,连用排比,仍富变化。句式多变,有“或×若××”式,也有“或××若×”、“或若×××”及“或××××”,多种句式交互使用。形象中时寓议论,如“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末二句包孕着人际关系的哲理。又如“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以卦象状山:剥卦“ ”,为“地下山上”之象,有“不利有所往”的象征。在形容山态时,言己目前身在峰顶的处境,隐寓处世之道。就全诗章法而言,第一段由远眺而逗游兴,第二段言二次游山,历尽艰危而游兴不减,经层层盘旋作势,引满待发之后,至此,连用五十一个排比句和十四叠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经上游山峡壅阻之后,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就笔法而言,最初自山下眺望,两次往游:一系俯视水中倒影,一乃近瞩山径风光;此则绝顶鸟瞰,角度不一,写法迥异。山本静物,但在韩愈笔下均具动态,且原因各不相同:第一段是云岚舒卷而造成山“动”的错觉,第二段是风吹水动,引起山影破碎躁动;此段则是诗人游目四骋而造成的错觉。撰如此长诗,而能一笔不复,尤见韩愈才力之雄。自“大哉立天地”以下为后层。言终南山奇神灵,故诗人作诗以酬。

  程学恂说:“读《南山诗》,当如观《清明上河图》,须以静心闲眼,逐一审谛之,方识其尽物类之妙。又如食五侯鲭,须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极百味之变。”此评极是。

南山诗原文翻译及赏析2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翻译

  原野空旷,平林漠漠,戏马台一片荒凉;深山古寺,夕阳返照,钟声报告已是黄昏时光。

  人事变幻,每逢重阳,便有万千思绪;年年岁岁,菊花开放,依旧阵阵寒香。

  头巾倾斜,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语言佳妙,并不碍诗人的铁石心肠。

  放眼望,落木萧萧,长江滚滚流淌;谁知道,今日里,为政务还得繁忙!

  注释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广野:广阔的原野。

  骑台:指戏马台。

  山寺:即云龙山上的台头寺。

  人事:人世上各种事情。

  自生:自然生发出。

  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怀远执意。

  寒花:指菊花。

  巾欹:头巾倾斜。

  石作肠:铁石心肠。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此日:重九节这一日。

  更须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诗人在重九这一日,更是携朋邀侣登高赋诗忙个正欢。这是一种很风趣的说法。

  赏析

  这首诗是重阳登高即景抒怀之作,作者从戏马台的荒废,夕阳晚照联想到老境将至,好景不常,自警应该抓紧时间玩赏风光,多作好诗,不须汲汲于世俗之事。

  诗的开头两句写景:“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诗句中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时间,语意闲雅。戏马台有典故。东晋末年刘裕北伐归来为宋公,驻守彭城,曾因饯送孔令辞官还乡,大会宾僚于戏马台,一时文士如谢灵运、谢宣远都有诗咏。回首过往,往日的热闹更显现今的荒凉,首句的重点就在“荒”字上,有咏怀古迹之意,见出人事代谢之感。这一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平林”句见人事代谢之感,“山寺’’句则寓时节相催之意,这种象外之意,直透三、四两句,加强了诗句之间意趣的融合。

  第三四两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时节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阳。每逢佳节,人们便有思亲之感;而菊花却依旧开放,还是和去年一样,送来阵阵的寒香。诗句中含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感慨。自然的规律,总是如此。

  五六两句,记节日清游的情况:头巾被风吹得歪斜了,诗人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巾欹更觉霜侵鬓”这一句暗用了“孟嘉落帽”的故事。所谓暗用,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完全是一个清空无碍的叙事句,写的都像是当下即刻的事,但实际上已经暗用了某个典故。这方面杜甫做得很成功,陈师道学杜,也成功地吸取了他的这个方法。这里不但是暗用,而且是活用,也就是能从原典中翻出一种新意,别具一种风流。孟嘉落帽而不自觉,是其通脱忘怀之处,陈师道这里却“巾欹更觉霜侵鬓”,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老去的感受更强了,也更深切地感觉到时节相催。从孟嘉的帽落不觉到陈师道的“巾欹更觉”,原典的意思完全被翻转过来。下句又用了“石作肠”的`典故,诗歌的语言佳妙,也有“清便富丽”的高致,就像宋广平写《梅花赋》,措词婉媚,并不碍其铁石心肠一样。另外,此联用两个典故来暗写登高赋诗,妙在隐而不露。

  结尾两句:“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性。”抒发游赏以后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汇滚滚来”句意,写傍晚登览所见的远近景象。“此身”句感叹节物如此可念,登临清赏的机会正不应放弃,而此日此身,还须忙于世务,很难得有时间,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瘦劲浑厚、清淡高致、内涵深蕴。

  应酬节物之意,从宋人的创作观念来看,是一种比较成熟和时俗的题材,所以欧、梅、苏、黄等大诗人多不经意于此,这大概也是宋诗人去熟忌俗之旨。但陈师道的重阳诗,扫除陈言熟语,着力翻新。于前贤未到之处立意取象,却能轧轧独出,于平淡中见奇峻,可以与王维、杜甫等大家的重阳节诗咏争一日之长,此亦江西诗派“以故为新”的一种表现。

南山诗原文翻译及赏析3

  小雅·信南山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翻译

  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

  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可奉献神尸款待宾朋,愿神灵保佑赐我长生。

  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去奉献给伟大的先祖。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都是依赖上天的赐福。

  祭坛上满杯清酒倾倒,再供奉公牛色红如枣,先祖灵前将祭品献好。操起缀有金铃的鸾刀,剥开牺牲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于是进行冬祭献祭品,它们散发出阵阵芳香。仪式庄重而有条不紊,列祖列宗们驾临徜徉。愿神灵赐以宏福无量,子孙们享福万寿无疆。

  注释

  信:即“伸”,延伸。

  南山:即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

  维:是。

  禹:大禹。

  甸:治理。

  畇:平整田地。畇畇,土地经垦辟后的平展整齐貌。

  原隰:泛指全部田地。原,广平或高平之地;隰,低湿之地。

  曾孙:后代子孙。

  田:垦治田地。

  疆:田界,此处用作动词,划田界。

  理:田中的沟陇,此处亦用作动词。疆指划定大的田界,理则细分其地亩。

  南东:用作动词,指将田陇开辟成南北向或东西向。

  上天:冬季的天空。

  同云:天空布满阴云,浑然一色。

  雨雪:下雪,“雨”作动词,降落。

  雰雰:纷纷。

  益:加上。

  霢霂:小雨。

  优:充足。

  渥:湿润。

  沾:沾湿。

  埸:田界。

  翼翼:整齐貌。

  彧彧:同“郁郁”,茂盛貌。

  穑:收获庄稼。

  畀:给予。

  庐:草庐,房屋。一说“芦”之假借,即芦菔,今称萝卜。

  菹:腌菜。

  皇祖:先祖之美称。

  祜:福。

  清酒:清澄的酒,祭祀时用。

  骍:赤黄色(栗色)的牲畜。

  牡:雄性兽,此指公牛。

  鸾刀:带铃的刀。

  膋:脂膏,此指牛油。

  烝:冬祭。

  享:祭献,上供。或以为“烝”,即蒸煮之“蒸”。享,即“烹”,煮。

  苾:浓香。

  鉴赏

  此诗首章写开疆拓土,开篇言:“信彼南山,维禹甸之。”诗人是在描述周代的京畿地区。在诗人看来,这畿内的大片土地就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开辟出来的。毛传训“甸”为治,而郑笺则落实为:“禹治而丘甸之。”“丘甸”即指田地划分中的两个等级。《周礼·地官·小司徒》云:“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因而郑笺等于坐实井田制起源于夏代。孔疏承郑笺之说,谓“是则三王之初而有井甸田里之法也”,“是则丘甸之法,禹之所为”。尽管有的学者认为大禹治水“未及丘甸其田也。且井邑丘甸出调法,虞夏之制未有闻焉”(孔疏引孙毓说),但郑、孔之说也不无参考意义。

  首章末二句云:“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也值得注意。疆理田土也是古代井田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孟子·滕文公上》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可见古人对经理田界是非常重视的。毛传释此诗云:“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有的学者解释得更为具体,如王安石说:“疆者,为之大界;理者,衡从(横纵)其沟涂。”(《吕氏家塾读诗记》引)吕氏又引长乐刘氏说云:“疆谓有夫、有畛、有涂、有道、有路,以经界之也。理谓有遂、有沟、有洫、有浍、有川,以疏导之也。”刘氏之说当是依据《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这里所谓“南东其亩”也与井田制有关。此句指顺应地形、水势而治田,南指其田陇为南北向者,东则为东西向者,此即《齐风·南山》所云“衡从其亩”。郑笺释曰:“‘衡’即训为横。韩诗云:东西耕曰‘横’。‘从’……韩诗作‘由’,云:南北耕曰‘由’。”《左传·成公二年》载:晋郤克伐齐,齐顷公使上卿国佐求和于晋营,晋人要求“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也就是使齐国的陇亩全部改为东西向,这样晋国一旦向齐国进兵,就可长驱直入。国佐回答晋人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国佐引此篇为据,说明先王当初定田土之疆界是根据不同的地势因地制宜的,既有南北向,也有东西向的田陇,如今晋国为了军事上的.便利而强令齐国改变田陇的走向,是违反了先王之道。此事又见诸其他典籍,但情节上有些出入。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晋文公伐卫,东其亩。”《吕氏春秋·简选)云:“晋文公东卫之亩。”郭沫若引成公二年事云:“这也正好是井田的一种证明。因为亩道系以国都为中心,故有南北纵走与东西横贯的两种大道。南北纵走的是南亩,东西横贯的就是东亩。《诗》上所说的‘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就是这个事实。……这些资料好像与井田制并无直接关系,而其实它们正是绝好的证明。”(《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评》)

  第二章写风调雨顺。天上彤云密布,瑞雪纷纷,加之小雨如酥,润泽大地,五谷丰登。

  第三章写酒食祭祖。地界整齐,庄稼茂盛,曾孙收获,酿造美酒,敬祭神主,厚待宾客,静享清福,万寿无疆。

  第四章写瓜菹献祭。田中有庐,地畔种瓜,剥削干净,腌渍上供,敬献先祖。曾孙长命百岁,都是受上天佑护。

  第四章中的“中田有庐”,说者也以为与井田有关。《吕氏家塾读诗记》引邱氏说云:“公田百亩内,除二十亩为八家治田之庐。”又引董氏曰:“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每家庐舍二亩半。”按《孟子·公孙丑上》述井田云:“方里而井,井凡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榖梁传·宣公十五年》称:“古者三百步为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范宁注:“此除公田八十亩,余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除二十亩,家合二亩半为庐舍”,“八家共居”。《韩诗外传》载:“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八家为邻,家得百亩。余夫各得二十五亩。家为公田十亩,余二十亩共为庐舍,各得二亩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足以其民和亲而相好。《诗》曰:‘中田有庐,疆埸有瓜。’”以上诸说大同小异,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公田中有八家共居的庐舍二十亩。说诗者多从其说,但笺疏别有所解。郑笺云:“中田,田中也。农人作庐焉以便其田事。”孔疏云:“古者宅在都邑,田于外野,农时则出而就田,须有庐舍,于田中种谷,于畔上种瓜,所以便地也。”按笺疏之说,田中的庐舍成了农民在地里干活时的临时住所了。到了郭沫若,干脆推翻旧说,以为庐与瓜为对文,庐也当为植物,故庐为芦之假借,正如“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台、莱、瓜、壶均为植物一样。郭氏别出心裁,也可聊备一说(参见《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

  第五章写清酒牺牲。先以清酒祭献,继之以红色雄牛作牲,一并敬献先祖享受。曾孙作为主祭之人,手执带鸾铃之刀,剥开皮毛,取出血脂,干干净净敬献先祖。

  第六章写祭典礼成。冬祭进享,祭品芬芳。祭祀隆重,先祖光彩。回报子孙大福大贵,万寿无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与《小雅·楚茨》同属周王室祭祖祈福的乐歌。此篇单言“是烝是享”,则仅写岁末之冬祭。《毛诗序》称:“《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

南山诗原文翻译及赏析4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翻译

  北斗星挂在长安城边,终南山好像依靠在蓬莱三殿前。

  山上华丽的宫殿耸入云端,精美的楼阁在树梢上高悬。

  半山腰漂浮着清新的瑞气,山峰中环绕着祥瑞的云烟。

  小臣我持酒向皇帝祝寿,愿永远生活在太平盛世中间。

  注释

  蓬莱三殿:唐人皇宫里的大明宫内有紫宸、蓬莱、合元三殿,统称蓬莱三殿。

  侍宴:陪侍皇帝宴乐。宴,酒席,以酒食款待宾客的宴会。奉敕(chì):奉皇帝之命。敕,帝王诏令。

  终南山:也称秦岭,是中国南方和北方、长江和黄河的分界,位于陜西长安城南。主峰太白山,积雪六月天,为长安八景之一,山高约3767公尺,是中国内地的第一高山。唐时吕洞宾曾修道于终南山,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北斗:七颗星在北天排列,状似舀酒的斗,又称北斗七星。今属大熊星座一部分。

  南山:指终南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亏损、毁坏)不崩。”后世用以象征长寿。

  云标:云端。标,本为树梢,此指云层表面。

  金阙:天子居住的宫殿。阙,宫门前供瞭望的塔楼。

  迥:远。

  杪:树梢;树枝末端。

  玉堂:此为宫殿的美称,指终南山上精美的.建筑。

  悬:挂、系。

  佳气:指吉祥的气象。

  瑞烟:祥瑞的云气。瑞,吉祥的。

  小臣:诗人对自己的谦称。

  持献寿:指以终南山向皇帝祝寿。用《诗经·小雅·天保》中“如南山之寿”句意。

  戴尧天:头顶尧帝之天,比喻生活在圣王统治之下。《论语·泰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尧,黄帝传帝位给尧,国号唐。

  创作背景

  这是借咏终南山来歌颂皇帝的应制诗。唐中宗李显诞辰,于内殿宴请群臣,命以终南山为题咏诗助兴。杜审言因作此诗。

  赏析

  此诗一开始就气度不凡。首联以北斗星高挂宫城边,巍峨的终南山都倚立在蓬莱三殿之前来映衬皇宫的宏伟高峻。这是借北斗、南山来歌颂长安城的壮观。“北斗挂城”还有一层隐意。据《三辅黄图》卷一记载,汉高祖修长安城,“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隋唐长安城虽然对秦汉都城的设计作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但是使宫城、皇城和郭城三重相依,由北向南同用一道北城垣这一点并没有变。这样就突出了皇帝所居之处,宫城象征北极星周围的紫薇垣,皇城则象征着地平线上以北极星为圆心的天象,而郭城则象征着周天之内。这种以群星环拱北极星的设计思想,是皇权和专制思想在建筑学上的形象反映。所以,作者说“北斗挂城边”不仅是一个夸张性的描写,而且也是对长安城形制的一个象征性说明。

  中间两联接着说,皇宫高耸,穿破云层,整个终南山中都缭绕着祥云瑞烟。颔联正面写终南山的宫观殿宇高入云表的壮观。颈联以终南山瑞云缭绕,和朝廷的兴旺之气相通,进一步以终南山景物来加以歌颂。

  尾联直接颂扬皇帝寿比南山,治国有如尧舜。有了前面的描写,最后的称颂赞美就水到渠成。这一联连用两个典故,但从文意上看都很贴切,没有生硬拉扯的感觉。

  诗人以北斗、南山、金阙、玉堂写宫殿的高峻雄伟、金玉满堂,以终南山的瑞气、祥云,如在仙境,形容皇宫有如天上宫阙,最后祝圣上寿比南山,愿永受圣王统治。诗人的这种赞颂,在战乱频仍、祸患不绝、人命危浅的古代社会实际上是一种很善良的愿望。而作者所生活的唐代前期,国力强大,声威远播,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理想。但是,这种颂歌自古迄今几被所有的文人唱过,已成为陈套陋习,近于套话、门面话,凝定为一个迄今仍被沿用的歌颂模式,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杜审言写出这样虽富丽堂皇而无真挚个性的作品,实是功力和才情的一种浪费。

南山诗原文翻译及赏析5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翻译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注释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

  明主:圣明的国君。

  多病:一作“卧病”。

  故人:老朋友。

  疏:疏远。

  老:一作“去”。

  青阳:指春天。

  逼:催迫。

  岁除:年终。

  永怀:悠悠的思怀。

  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

  寐:一作“寝”。

  虚:空寂。一作“堂”。

  鉴赏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令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蕴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封建社会抑制人才的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创作背景

  约在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孟浩然在长安落第后,诗人王维曾经邀请他到自己供职的翰林院见面,谁知不久唐玄宗驾到了。孟浩然一时紧张躲到了床下,王维不敢欺君,道出实情。唐玄宗也没有生气,还命孟浩然出来作诗。孟浩然便吟咏了这首《岁暮归南山》。

  赏析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南山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

  原文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翻译

  走出家门,抬起头就可以望见城外的终南山了,翘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无穷的意绪和美妙的怀想。

  那里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难以名状,那苍翠葱茏的景色日日都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多么的美妙惬意啊。

  只见那儿的天空上方不时飘浮起朵朵白云,它们在天际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

  看着这样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旷神怡,意兴盎然。

  什么时候我能够去造访那个居住在山中的隐士呢?到那时我也要和他一样遁迹于人世,自由自在地栖身在那紫阁峰上。

  注释

  引领:伸长脖子去看,这里指翘首而望。

  难为名:难以称呼,难以说清楚,指山中景色气象一派壮丽,无法用语言表达。

  与之然:与这一派景象浑然一体,不辨物我。是说我心与自然融合而为一体。

  造:访问,拜访。

  幽人:隐居者,这里即指紫阁隐者。

  灭迹:离开纷乱的人世红尘。

  绝撇:高耸的山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一说是天宝五年)。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李白离开长安,在洛阳遇到了杜甫,两人结伴出游。第二年秋天,二人又相会于东鲁。不久二人又再次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则东游吴越。这首诗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于沙丘寓所时所作。

  赏析

  仰望山岳抒发感慨是许多诗人都写过,李白也不止一次写过的题材。但是,所望的山岳不同,诗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内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这首诗写终南山,又是送给一位隐居者的,所以诗的.主旨紧紧围绕着脱俗返真来抒情状物。终南山在唐代是隐居者最喜欢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刹,也有道教洞天,还是距关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岭,李白就从远望终南山时的感受写起。终南山与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诗意境。前两句说见到终南山,抬头仰望,感慨和触动很深,三四句就说这触动是因为山中浑然的秀美景色带来的,却无法理清说透这景色的特点和细节,只是看到葱葱茏茏的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别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只写景色和组成景色的要素:阳光、翠岭,而不直接告诉人们他的感受,无形之中,人们被引进了欣赏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体会了。

  接着诗人说山中自云随风飘浮卷舒自在,无碍无束,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得让人与精神的轻松自由联系起来,于是不但李白“与之然”,读者也在心中与这大好景象合而为一了。诗写到这里,都与陶诗“结庐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于告诉人们山中景色的恬静优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态,但接下来的结尾,则直叙心声,说一定要去拜访居于山中的这位隐者,相伴隐于林下,远离尘世。原来,全诗所写的那种幽静自然的景象是为了赞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隐者朋友,是说他的精神恰恰与这山林融为一体,是此境中人。那么,“心中与之然”就不仅是与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与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诗景中有情,以景语代替情语,不露痕迹而心境却表现得十分明白。

【南山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南山诗原文翻译及赏析08-07

南山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05-08

《终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04-23

信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03-27

《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09-18

《节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0-25

诗原文翻译及赏析05-01

还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2-19

《岁暮归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