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06-12 13:17:32 赛赛 古籍 我要投稿

《端午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端午日》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写端午节的热闹场面,衬出诗人对人生易老、年华易逝的悲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翻译

  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注释

  少年:年轻。

  艾符:艾草和驱邪符。

  祈:祈望。

  鬓丝:鬓发。

  榴:石榴花。

  贤愚:圣贤,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湮没:淹没,消失,毁灭。

  鉴赏

  这是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年华易逝。选取特定的一个时间——端午节来说事,可见那时的端午节是非常热闹,很有节日气氛: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参与,感到很泄气。诗的品质不是很好,也难寻一两句醒目的佳句。

  作者简介

  殷尧藩(780年—855年),浙江嘉兴人。唐代诗人。唐元和九年(814年)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文学成就

  著有《忆江南》30首,被白居易赞为“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现在这组诗已不存。殷尧藩早年贫困失意,后来为官又做隐士,其诗既有个人遭际的牢骚,也有从军建功立业的企望。其中写羁旅生活较为深切。《全唐诗》存其诗1卷。

  人物生平

  一、早年经历与文学才华

  殷尧藩自幼聪慧,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性简静,美风姿,工诗文,尤其喜好山水。他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这种对山水的热爱,也体现在他的诗文中,使他的诗作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清新之气。

  元和九年(814年),殷尧藩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中得进士,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他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后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最终官至侍御史。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二、文学成就与诗友交往

  殷尧藩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他著有《忆江南》30首,被白居易赞为“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这组诗虽已不存,但从这一赞誉中,我们可以想象出他的诗作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他的诗歌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文学上,殷尧藩与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等人结为诗友,他们互相酬唱,交流心得,共同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发展。此外,他还与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文学巨匠有着密切的往来,这种交流不仅丰富了他的文学素养,也使他的诗歌创作更加成熟和深刻。

  三、政治生涯与清廉自守

  殷尧藩在政治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他勤政爱民,为官清廉自守,深受百姓爱戴。他历任多地官职,每到一处都能为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他治理有方,政绩卓著,赢得了朝廷的认可和赞誉。

  然而,殷尧藩并不满足于官场的繁华和喧嚣。他深知官场的险恶和黑暗,因此他在为官之余,常常选择隐居山林,寄情山水之间。这种生活方式使他能够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不受世俗的干扰和诱惑,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和修身养性。

  四、晚年生活与文学遗产

  晚年的殷尧藩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继续创作诗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传诵,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遗产被后人珍视和传承,成为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端午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06-26

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04-27

《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05-17

端午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6-02

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08-14

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08-14

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04-27

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04-27

端午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26

《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