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梅》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忆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
忆梅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译文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注释
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2、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3、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4、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5、恨:怅恨,遗憾。
6、去年花:指早梅。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鉴赏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忆梅》原文、翻译及赏析2
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古诗简介
《忆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绝,为诗人在梓州幕府生活时所写。此诗通过描写春日游玩,不见梅花这件事情,来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流离辗转而感到的愤懑颓唐的思想感情。全诗浑然天成,一意贯串,并无刻意雕镂,枝蔓曲折,显得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翻译/译文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物华。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注释
⑴定定:滞留不动。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住:一作“任”。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⑵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⑶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堪恨:可恨。恨:怅恨,遗憾。
⑷长:经常,老是。去年花:指早梅。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赏析/鉴赏
这是李商隐任职于梓州柳仲郢幕府后期之作。此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在作诗之时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此诗是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物诗。
首先是一句“定定住天涯”,可看得出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而是因为滞留异乡而苦。梓州(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这句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即是“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评此句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但依旧怀才不遇,紧接着的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这首《忆梅》,意极曲折,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一来,便显得此诗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忆梅》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译文: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注释:
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2、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3、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4、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5、恨:怅恨,遗憾。
6、去年花:指早梅。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赏析:
此诗是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物诗。
首先是一句“定定住天涯”,可看得出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而是因为滞留异乡而苦。梓州(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这句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即是“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评此句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但依旧怀才不遇,紧接着的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全诗看来,这首五言绝句,贵在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并无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一来,便显得此诗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忆梅》原文、翻译及赏析4
江梅引·忆江梅 宋朝
洪皓
岁在壬戌,甫临长至,张总侍御邀饮。众宾皆退,独留少款。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又闻本朝使命将至,感慨久之。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语,虽甚奇,经前人用者众,嫌其一律,故辄略之。卒押吹字,非风即笛,不可易也。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旧注:阙一首。此录示乡人者,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
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江梅引·忆江梅》鉴赏
这是一阙不同于一般的咏梅词!作者并不着眼于梅花傲霜斗寒的使性、芬芳高洁的气骨,在他笔下,梅花是故国家乡的象征物。
作为出使金国被羁押的宋臣,他坚贞不屈,但心中的痛苦又向谁去倾诉?闻说南宋使者将来,听到歌手唱《江梅引梅“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不禁思绪万千,他想问使者江南梅花开几枝?京城临安有何佳音?他想得到故国梅花,但千里捎梅,花朵想必零落,他只能想像自己已回到故乡摘梅花,弹一段《梅花三弄梅悠然销魂,听一曲胡笳然泪落。他希望头插梅花,梦想成真,他又怕风吹花谢,一切成空。这层层思绪,词人写来就如抽丝剥茧般真切动人,无怪当时人们“争传写焉”。(《容斋五笔梅说它:“每首有一”笑“字,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梅,争传写焉。”在当时是起了传播爱国思想作用的'。 )
而在词中,笑和吹堪称句眼。笑写出家中佳人的 美丽纯情,更表现了他的思念;吹字,当沉迷在想象中时,现实又吹破了自己的一切幻想,真是肝肠寸断啊 !
【《忆梅》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忆梅原文翻译及赏析08-16
忆梅原文,翻译,赏析03-08
忆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0-20
《忆梅》原文、翻译及赏析05-19
忆梅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26
忆梅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06-22
忆梅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06-22
忆梅原文,翻译,赏析4篇03-08
忆梅原文及赏析08-20
忆梅原文及赏析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