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储光羲不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11-14 19:19:55 嘉璇 古籍 我要投稿

《待储光羲不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待储光羲不至》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前四句描写诗人苦等朋友,起来又坐下,听着不断经过的车声,却始终没有听见朋友的佩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待储光羲不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待储光羲不至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译文

  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

  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原来自己弄错了;

  晚钟响在皇家的园林里,细雨从春城的上空轻轻拂过;

  已经明白他顾不上过来,是自己太过急切想要见到他。

  鉴赏

  诗人很渴望和友人见面。重重门户从清早就打开,这样还不够,还要坐着,想听听载着友人到来的马车发出的声音,这一个细节,写活了抽象的友情。当然,光听见车声还不行,还要等到友人身上的玉佩因步行而发出的清脆的撞击声时,才是出户迎接的绝好时机。首联写动作,颔联写心情,其实都是写渴望,和渴望中些微的焦急,在这一切的核心,是爱。颈联一转,从写心情转移到写景。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跳跃。有等待经验的都知道。在等人的时候,为了避免焦虑,会自然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即便是最枯燥的风景,也看得津津有味。颈联表达恰好表达出了等待者久候人不至的心情。时间已经不早,晚钟已经响起,诗人已经等待了一天,但是友人未至,而且又下起小雨。可以想象自然的光线已逐渐暗下去,雨在若有若无地降落,在这种阴郁,潮湿,幽暗而又寂静的环境和氛围中,愁绪在以喷泉的速度生长。尾联十字,一声长叹。

  王维此诗颈联侧重于听觉,陈与义的《春雨》里也有相似的句子:“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其实细较之下,也可以觉出很大的不同。王维的两句,晚钟鸣响,用耳朵听,自不必说,雨过春城,当然也是用听,两句都是表现一个感官所攫到的效果。反观陈与义的诗,莺啼是听觉,而雨湿高城,却与王维的雨过高城不同。过,只写雨的一种状态,运动的状态,但是湿,却写出了雨过所产生的效果。这大概也是王安石把春风又到,又过,最终改为又绿的原因吧。但是读者不能把王维的这两句从原诗中孤立出来。但因为颈联的“晚钟”是和首联的“朝已启”相照应的,而“过”字,也许也可以这样解释:春雨都来了,你还不来!

  同样是待人不至,在南宋的赵师秀的笔下,又呈现出另一种况味。宋朝是一个文人化的社会,赵师秀的《约客》写的就是一种文人化的等待。此诗清绝可人,体现出典型的永嘉四灵的诗歌风貌。

  注释

  ①要欲:好像。

  ②了自:已经明了。

  ③空复情:自作多情。

  ④储光羲:王维友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王维同为唐代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

  ⑤重门:指一层层的门,此处代指宫门。

  ⑥方将:将要,正要。

  ⑦晚钟:傍晚的钟声。上苑:皇家的园林,皇帝的宫苑。

  古诗简介

  《待储光羲不至》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动作,盼望友人的车声;颔联写心情,想象一听到声音就准备出门迎接;颈联一转,从写心情转移到写景,表示最后的期盼;尾联为一声长叹,久候友人不至的遗憾之情萦绕在怀。全诗笔法细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早朝时等待好友而不至的心情。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左右。储光羲生活于开元天宝间,与王维友好,二人常有诗唱达。作此诗时王维和储光羲同在朝廷任职。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待储光羲不至》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待储光羲不至原文翻译及赏析05-12

待储光羲不至原文及赏析03-03

王维《待储光羲不至》译文及注释07-29

储光羲《咏山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6-14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09-29

《客至》原文及翻译赏析05-10

八至原文翻译及赏析10-26

客至原文翻译及赏析03-17

《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及赏析05-22

《待储光羲不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待储光羲不至》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前四句描写诗人苦等朋友,起来又坐下,听着不断经过的车声,却始终没有听见朋友的佩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待储光羲不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待储光羲不至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译文

  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

  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原来自己弄错了;

  晚钟响在皇家的园林里,细雨从春城的上空轻轻拂过;

  已经明白他顾不上过来,是自己太过急切想要见到他。

  鉴赏

  诗人很渴望和友人见面。重重门户从清早就打开,这样还不够,还要坐着,想听听载着友人到来的马车发出的声音,这一个细节,写活了抽象的友情。当然,光听见车声还不行,还要等到友人身上的玉佩因步行而发出的清脆的撞击声时,才是出户迎接的绝好时机。首联写动作,颔联写心情,其实都是写渴望,和渴望中些微的焦急,在这一切的核心,是爱。颈联一转,从写心情转移到写景。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跳跃。有等待经验的都知道。在等人的时候,为了避免焦虑,会自然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即便是最枯燥的风景,也看得津津有味。颈联表达恰好表达出了等待者久候人不至的心情。时间已经不早,晚钟已经响起,诗人已经等待了一天,但是友人未至,而且又下起小雨。可以想象自然的光线已逐渐暗下去,雨在若有若无地降落,在这种阴郁,潮湿,幽暗而又寂静的环境和氛围中,愁绪在以喷泉的速度生长。尾联十字,一声长叹。

  王维此诗颈联侧重于听觉,陈与义的《春雨》里也有相似的句子:“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其实细较之下,也可以觉出很大的不同。王维的两句,晚钟鸣响,用耳朵听,自不必说,雨过春城,当然也是用听,两句都是表现一个感官所攫到的效果。反观陈与义的诗,莺啼是听觉,而雨湿高城,却与王维的雨过高城不同。过,只写雨的一种状态,运动的状态,但是湿,却写出了雨过所产生的效果。这大概也是王安石把春风又到,又过,最终改为又绿的原因吧。但是读者不能把王维的这两句从原诗中孤立出来。但因为颈联的“晚钟”是和首联的“朝已启”相照应的,而“过”字,也许也可以这样解释:春雨都来了,你还不来!

  同样是待人不至,在南宋的赵师秀的笔下,又呈现出另一种况味。宋朝是一个文人化的社会,赵师秀的《约客》写的就是一种文人化的等待。此诗清绝可人,体现出典型的永嘉四灵的诗歌风貌。

  注释

  ①要欲:好像。

  ②了自:已经明了。

  ③空复情:自作多情。

  ④储光羲:王维友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王维同为唐代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

  ⑤重门:指一层层的门,此处代指宫门。

  ⑥方将:将要,正要。

  ⑦晚钟:傍晚的钟声。上苑:皇家的园林,皇帝的宫苑。

  古诗简介

  《待储光羲不至》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动作,盼望友人的车声;颔联写心情,想象一听到声音就准备出门迎接;颈联一转,从写心情转移到写景,表示最后的期盼;尾联为一声长叹,久候友人不至的遗憾之情萦绕在怀。全诗笔法细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早朝时等待好友而不至的心情。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左右。储光羲生活于开元天宝间,与王维友好,二人常有诗唱达。作此诗时王维和储光羲同在朝廷任职。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待储光羲不至》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待储光羲不至原文翻译及赏析05-12

待储光羲不至原文及赏析03-03

王维《待储光羲不至》译文及注释07-29

储光羲《咏山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6-14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09-29

《客至》原文及翻译赏析05-10

八至原文翻译及赏析10-26

客至原文翻译及赏析03-17

《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及赏析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