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宁陵》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02-20 11:23:23 红萍 古籍 我要投稿

《夜泊宁陵》原文、翻译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简单来说,就是这首古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想必很多人提起古诗词鉴赏依旧是非常苦恼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夜泊宁陵》古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夜泊宁陵

  宋代·韩驹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作者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文学创作

  韩驹早年的诗,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称其诗“超轶绝尘”。大文学家苏辙在《题韩驹秀才诗卷》绝句中称赞“恍然重见储光羲,后来的诗,刘克庄说他“有磨淬剪裁之功,终身改窜不已,有已写寄人数年,而追取更易一两字者,故所作少而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五)。

  韩驹诗的特点是讲究“字字有来历”,讲究锤字炼句,气格流动朗畅。韩驹生活于动乱之际,有的诗作流露出旧京之思,如《送子文待制归蜀》、《次韵吉父曾园梅花》等,感情较为真挚深沉。他善于用典,很少堆砌,如《夜泊宁陵》、《登赤壁矶》、《送张右丞赴召》等都是锻造精练的作品。他的诗“密栗以幽,意味老淡,直欲别作一家。紫微(吕本中)引之入江西派,驹不乐也”(《宋诗钞·陵阳诗钞》)。周芝兰说:“大抵子苍之诗极似张文潜,淡泊而有思致,奇丽而不雕刻,未可一言尽也。”

  诗歌方面,韩驹主张:“诗言志,当先正其心志,则道德仁义之语,高雅淳厚之义自具。”义主张:“学诗如学禅,诗道如佛法。”还强调:“诗作必先命意,意正则诗生。”尤注重“诗歌首尾的联属和语言的锤炼”。近代诗人朱自清也说:“韩驹诗言志……的主张是中国历代诗论的纲领。”

  著有《陵阳先生诗》4卷,有宣统庚戌(1910)姚埭沈氏《江西诗派韩饶二集》本。

  翻译

  汴水奔流,日驰三百里,我的船儿向东顺流而下,还张起了白帆。

  清晨时离开杞国,刮着微微的北风;晚上泊舟宁陵,月亮正照着南边的舷窗。

  一棵老树满带着清霜,凉风吹来,窣窣作响;花儿上凝聚着寒露,慢慢滴落,连绵不断。

  我只觉得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身在何处,眼前的水色与天光都是蔚蓝。

  注释

  宁陵:今河南宁陵县。

  汴水:即汴河,在今河南境内,流入黄河。

  扁舟:小船。

  旦辞:清晨辞别。

  杞国:古国名,今河南杞县。

  窣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

  寒花:寒冷时节开放的花。多指菊花。

  垂露:露珠下滴。

  毵毵:细长的样子。亦作“毶毶”。

  茫然:犹惘然。失意的样子。

  不悟:不知道。

  赏析

  韩驹是江西诗派中的一员干将。江西诗派诗以布局严谨著称,这首诗是《陵阳集》中的名作,被宋吕居仁等人作为样板,认为“可作学诗之法”(《诗林广记》引《小园解后录》)。

  诗题写夜泊,便以夜泊为中心,这就是所谓擒题。但如果一味扣住诗题,诗便会死板呆滞,必须不即不离,眼睛觑定中心,然而不直接接触中心,在旁衬上做文章。这首诗前两联便不写夜泊,先写夜泊以前,船走得飞快,衬映出诗人的心情,以动、行来为下面的静、泊作陪。第三联写夜泊,以景为主,第四联转而写情,使诗有余味。在搭配上,前两联尽量蓄势,苍劲快捷,自然流畅,景色变化幅度很大,把动态写足;后两联转入凝重平缓,情致悠然,景色固定不动,把静态写足。写动态时,又配合其快,写流水、北风、明月等粗线条的大环境中的景物,间以地名,形成跳跃;写静态时,写老树、寒花、微小的声音与下垂的露水等小景。这样,全诗以意相贯,以气相接,浑然精到,把自己夜泊前后的景物、心情都反映了出来。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评这诗的章法说:“如梨园按乐,排比得伦。”很形象地作了总结。清代王士祯、纪昀等人也对这首诗交口称赞。

  除布局外,这首诗在描写场景及遣词造句上也很得熔炼之功。如第一句“汴水日驰三百里”,气势很磅礴,可与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类诗比靠。次句“扁舟东下更开帆”,加一倍写快,方回评说:“此是诗家合当下的句,只一句中有进步,犹云‘同是行人更分首’也。”“旦辞杞国”一联则写得很圆活,似山谷诗法。

  值得一赞的是,诗尾联融情于景,由苍茫的夜色产生迷惘沉醉的感觉,遂以“水光山色”寄托难以表达的情思,得含蓄不尽之意。但是宋曾季狸《艇斋诗话》挑剔说结处“汴水黄浊,安得蔚蓝也?”落实了说,就失去了诗的趣味了。再说,夜间船泊水上,月光明照,蓝天映入水中,自可蔚蓝;这时要分辨汴水是否黄浊,倒反而不是件容易的事。

  参考资料:

  宋吕居仁《诗林广记》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宋曾季狸《艇斋诗话》。

【《夜泊宁陵》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夜泊宁陵原文翻译及赏析07-09

枫桥夜泊原文与翻译及赏析04-24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03-29

夜泊水村原文,翻译,赏析02-28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05-16

枫桥夜泊原文与翻译11-25

枫桥夜泊原文及翻译11-25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5篇05-16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5篇)05-16

夜原文翻译及赏析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