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原文、翻译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樵夫》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介绍
《樵夫》是宋代诗人萧德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写山中樵夫的生活,每天砍上一担柴,卖后便够了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磨快了斧头,准备第二天再去砍柴。诗构思细微,诗意后世有不同解读。
原文
樵夫
一担干柴古渡头,
盘缠①一日颇优游②。
归来涧底磨刀斧,
又作全家明日谋③。
词句注释
① 盘缠:本意指路费,这里作开销解。
②优游:悠闲。这里是宽裕的意思。
③谋:筹划。
白话译文
挑上了一担干柴到古渡头去卖,换了钱足够一天的开销,便心满意快。他回到家中又在山涧边磨快刀斧,为筹集明天的生活费用做好准备。
鉴赏
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说他每天砍上一担柴,卖后便够了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磨快了斧头,准备第二天再去砍柴。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诗人写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的呢?这点可以根据对诗的不同的理解来推敲解释。如果着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谋”,则可如此解说:诗人认为樵夫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远远地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钱只够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又忙着磨快斧头,为明天的生活考虑。再进一步扩大思维,如果樵夫病了,或者刮风下雪,他的“明日谋”岂不是要落空,家中便要挨饿了。因此,诗人表现的是对樵夫辛勤劳累仍不能保证温饱寄予同情,“颇优游”三字是有意调侃,发泄心中的不平。如果着眼于“盘缠一日颇优游”一句来推论,结果便完全不同了。中国古代诗人对隐居山中、水边的自食其力逍遥容与的樵夫、渔翁一直抱赞赏企羡的态度,认为他们远离扰乱红尘,友麋鹿,伴烟霞,是最令人赏心适意的生活。《西游记》第九回开场时,有一大段渔樵问答,对各自的逍遥自在,大肆夸耀,就很能说明问题。萧德藻正是从此出发,说樵夫隐居深山,远离人间是非;他每天打了柴,行歌古渡,易米市菜,只要够了当天的用费,便不再烦心。回到家中,面对青山绿水,悠闲地磨着斧子。这样的生活,大有“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般无忧无虑的心态,也是历来文人始终向往而难以拥有的生活境界。因此,诗人写深山樵夫,正是对他毫无争竞、自得其乐的生活作出歌颂。“诗无达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诗,只要不离题太远,或带着偏见去钻牛角尖。
作者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曾从曾几学诗,为姜夔之师。著有《千岩择稿》七卷,死后由杨万里作序刊行。
解读
樵夫,是上山砍柴的人。在文人笔下,樵夫和“渔父”一样,代表了文人墨客对世外高人的美化。这时,他们不是底层的劳动人民,而是隐士一样的高人。他们站在超脱的立场,观看凡尘俗世的种种变化。南宋诗人萧德藻以此为题,写了一首诗名为《樵夫》。
萧德藻和杨万里是好朋友,有人夸张杨万里写诗好,杨万里说,萧德藻的作品比他好。宋末元初有个叫方回的评论家说,“萧德藻去世很早,否则他在诗坛上的地位可以超越杨万里。”既然有人夸他写诗好,那就好好品一品这首《樵夫》。
樵夫挑着一担干柴前往古渡口,古渡口人来人往,方便卖柴。樵夫用一担柴可以换取一天的生活盘缠。“优游”一语双关,有两层意思。卖柴的钱,足够一天的花销。一天砍一担柴就可以养活自己,这样的生活十分悠闲。从后面两句诗看,萧德藻更想表达生活悠闲。
卖完柴,回家的路上,樵夫在山涧里磨斧子。把斧子打磨锋利,明天又是富足洒脱的一天。看看樵夫的生活,是不是特别让人羡慕,一担柴换来衣食无忧。情况真的如此吗?南宋时期,朝廷受到外敌威胁,百姓生活相当贫苦。陆游写过,“身老啸歌悲永夜,家贫撑拄过凶年”。很明显萧德藻在美化生活,故此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原因。
根据史书记载,萧德藻这个人生性淡泊,对名利没有什么兴趣。杨万里推荐他当官,他推脱自己身体不好。结合萧德藻性格特点就可以相想明白,他在写《樵夫》的时候,并没有采取写实的手法。樵夫,只是他作品中的文学意象,他通过塑造理想中的樵夫,表达自己对物欲没有过多要求。他保持着超然物外的立场,旁观现实生活。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萧德藻写这首诗是不是有些消极。同时代的陆游经常流露出忧思悲愤,萧德藻好像什么也不关心,似乎缺少了文人身上的担当。
这一点,要站在萧德藻的立场上理解,对于他而言,并没直接说,樵夫生活得很幸福。只是人们通过他的描写,会联想到美好的一面。也就是说,当樵夫成为一个文学形象后,已经和现实生活中的樵夫脱离了关系。始终要记得,萧德藻只是借用樵夫的形象,描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弄清楚这一点,就读懂了整首诗。
一首诗可以有多种解读,古人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诗无达诂”。诗的美感,诗的意境,诗的表现力,不同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
【《樵夫》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樵夫原文翻译及赏析02-21
樵夫原文翻译及赏析04-14
樵夫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7-23
樵夫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11-22
樵夫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11-22
《樵夫》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5-25
樵夫原文翻译09-28
樵夫原文及赏析07-23
《樵夫》萧德藻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