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3-06-12 08:00:51 古籍 我要投稿

咏史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3篇

咏史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

  原文:

  咏史八首·其四

  魏晋:左思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译文: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京城内王侯的住宅富丽堂皇,达官显贵的冠服车盖充满道路。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朱色的车轮在长街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从早到晚,不是在金、张家,就是在许、史家。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这些贵族高官之家不是这家“击钟罄”,就是那家“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寂静的扬雄家,门前没有一辆卿相的车。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扬雄在幽静空廓的屋子里写《太玄经》,阐述玄远虚无的道理。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他模仿《论语》作《法言》,拟司马相如赋写作《长杨》《甘泉》等赋。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上,扬雄的名字闻名于四面八方。

  注释:

  济济京城内,赫(hè)赫王侯居。

  济济:形容人多。赫赫:显赫。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qú)。

  冠盖:官员穿戴的服饰和乘坐的车辆,常借指官吏。荫:遮蔽。四术:四通八达的道路。朱轮:红色车轮。汉代列侯二千石可乘朱轮的车子。竟:整个。长衢:长街。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金张:指金日磾和张汤家族。许史:许指汉宣帝许皇后的父亲,史指汉宣帝祖母史良娣的娘家。

  南邻击钟磬(qìng),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yú)。

  寂寂:寂静。扬子:指扬雄。扬雄是西汉末年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学家,是《三字经》中的五子之一。卿相:古代高级官名。舆:车。

  寥(liáo)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寥寥:稀少。玄虚:玄妙而不可捉摸。扬雄仿周易作《太玄经》十卷;仿《论语》作《法言》十三卷;拟司马相如《子虚赋》等而作赋。作者取“玄虚”二字涵盖了他讲学的内容。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nǐ)相如。

  准:水准。宣尼:指孔子(汉宣帝追谥孔子为褒城宣尼公)。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悠悠:长久、遥远。擅:超过。八区:八方,天下。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四首。《咏史八首》写于左思早年,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73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公元273年)以后。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朝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诗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其一)句。晋灭东吴,是在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咏史八首》作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以前。

咏史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2

  原文:

  咏史八首·其六

  魏晋:左思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译文: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荆轲在燕国的都市里饮酒,酒性正浓,气概则更为不凡。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相和,甚至激动得流下眼泪,旁若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虽然没有像壮士那样取得成功,但与世俗的人们比较明显不同。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荆轲高视不凡,四海尚且觉得小,那些豪门势族难道还值得一提吗?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高贵的人虽然自以为贵,我看他却像尘埃。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卑贱的人虽然自以为贱,我看他重如千钧。

  注释:

  荆轲饮燕市,酒酣(hān)气益震。

  荆轲:战国齐人,好读书击剑,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失败被杀。燕市:燕国的都市。酒酣:酒喝得痛快,兴致正浓。震:威。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bàng)无人。

  渐离:高渐离,燕人,善击筑。谓:以为。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在燕国时,和燕国的狗屠及会击筑的.高渐离是好朋友,经常一起在市中喝酒,酒喝得痛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哀歌相和,已而二人对泣,旁若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无壮士节:指刺秦王未成功。节,操守。与世殊伦:与社会上一般人不同。伦,辈。

  高眄(miǎn)邈(miǎo)四海,豪右何足陈。

  邈:小。四海:犹天下。豪右:世家大族。古时以右为上,所以称世家大族为右族。陈:陈述。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贵者:指豪右。自贵:自以为贵。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贱者,指荆轲。自贱:自以为贱。钧:量名,三十斤为一钧。这四句是说贵者像尘埃一样轻,贱者像千钧一样重。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六首。《咏史八首》写于左思早年,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73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公元273年)以后。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朝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诗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其一)句。晋灭东吴,是在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咏史八首》作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以前。

咏史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3

  原文:

  咏史

  清代: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译文: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注释: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zhǔ)名流。

  金粉:古代妇女化妆用的铅粉。这里指景象繁华。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地区。恩怨:指情侣夫妻间的恩爱悲怨之情。属:表结交。名流:知名之士。这里指当时社会上沽名钓誉的头面人物。

  牢盆狎(xiá)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jù)上游。

  “牢盆”两句:意谓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得操胜算,全很得意。牢盆:古代煮盐器具。这里借指盐商。狎客: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的清客。团扇:圆扇,古代宫妃、歌妓常手执白绢团扇。才人:宫中女官。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踞上游:指占居高位。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为表示恭敬或畏惧离席而起。文字狱:指清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故意在作者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康熙、雍正、乾隆几代文字狱尤为厉害。为稻粱谋:为生活打算。原指鸟类寻觅食物,转指人们为衣食奔走。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列侯:爵位名。汉制,王子封侯,称诸侯;异姓功臣受封,称列侯。

  赏析:

  题为《咏史》,实则伤时,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庸俗苟安之状。他们或依附权门,窃踞要职,或明哲保身,埋头著书。结句才接触史事,以田横抗汉的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知识分子的用心。借古讽今,含意深邃,深刻而又辛辣地把对“名流”的揭露提高到对清王朝统治的批判上,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首联写在繁华的东南地区,那些依附权贵、沽名钓誉的所谓“名流”,都是从个人利害出发互相勾结和倾轧,造成了无穷无尽的恩怨,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作者客居昆山,俯仰东南士风,感慨颇多,所以在诗中着重讽刺了江南一带“社会名流”争名逐利的卑劣品行以及官场为小人所把持的现状。

  颔联中说“名流”中之官场,既有手柄大权、铜气熏天之“牢盆狎客”,亦多团扇麈尾、高谈阔论而百无一能之贵介子弟,那些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即所谓的“名流”,在当时的社会操纵全局、窃据高位。诗句中虽未具体揭示“名流”们祸国殃民的罪恶,也没直接描写老百姓遭受欺压的苦难;但整个社会被这样一批狐群狗党所统治,不难想见这表面上繁华绮丽的金粉世界是怎样的乌烟瘴气,二者共同酿就的恶浊之风深为作者所厌憎。一“操”字、一“踞”字本无褒贬,此处却写得极富动感、极冷峻,鞭挞之意鲜明自见。

  颈联反映了士人在文字狱高压政策下的处境和苟安态度。诗句中既表现了诗人对清政府利用文字狱镇压士人的愤恨,也对那些不顾国家利益、只醉心于个人名利的士人表示了不满和慨叹,对现实的另一端、与官场相对照的“士林”心态予以揭皮见骨的描摹,痛下针砭。表示了作者对高压下的知识群体的柔媚、怯懦充满愤懑与同情,从而引出结尾两句。

  尾联作者锋芒所向是玩弄士人于股掌之间的最高统治层。从刘邦假惺惺的不可能兑现的封侯许诺,到李世民“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的'洋洋得意,再到朱元璋“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即“自外其教”,应“诛其身而没其家”的酷法,再到清初以来不绝如缕的文字狱案,谙熟史事的龚自珍深悉底里,于是借田横的故事告诫世人不要轻信清政府的怀柔政策。借这一历史故事,揭露了清政府对士人采取的思想压制和笼络政策的欺骗性。他们才是造就这些“黑幕”的总后台。作者真正可贵的思考蕴藏在最后这一问中。

  这首诗的特点在于一是表现为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二是表现为政治思想与艺术概括的统一;三是全诗层次清晰,笔锋犀利,用典贴切,叙议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造语凝重端方,属对严谨工整,音调铿锵悦耳,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咏史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咏史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6-12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06-25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03-08

咏史/和蕃原文翻译及赏析12-10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2篇)05-27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1篇)05-27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04-21

咏史和蕃原文翻译及赏析07-25

《咏史/和蕃》原文翻译及赏析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