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5篇【荐】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
原文: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十四
魏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译文: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死了,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
注释:
息徒兰圃(pǔ),秣(mò)马华山。
兰圃:有兰草的野地。秣马:饲马。
流磻(bō)平皋(gāo),垂纶(lún)长川。
磻: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皋:水边地。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纶:指钓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太玄:就是大道。“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嘉彼钓叟(sǒu),得鱼忘筌(quán)。
筌:捕鱼竹器名。
郢(yǐng)人逝矣,谁与尽言?
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
赏析: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最后诗人用《庄子》中“匠石斫垩”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嵇喜从军远去的惋惜心情。此诗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二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句。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2
原文: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唐代:柳宗元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译文: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你处在临蒸,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秋天到来时还有几行大雁到你那里栖息。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真正的南方,像林邑,曲折的山势像剑戟般高耸;像牂牁,南流的水像开水一样滚烫。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正是淅沥的芦苇含着秋雾的时候,也正是玲珑的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之际。
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我虽然不是江南白苹洲般的游客,仍然寄上这首诗,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你的遥远祝福。
注释: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临蒸:衡阳旧名,县城东傍湘江,北背蒸水。炎方:南方炎热之地。雁几行:衡阳有回雁峰,相传每年秋天大雁南飞至此不再南去,到第二年春天再往北飞。这里一则劝慰卢衡州莫叹南方之炎热,一则询问秋来大雁来衡的景况。
林邑(yì)东回山似戟(jǐ),牂(zāng)牁(kē)南下水如汤。
林邑:古地名,治所北临骥州,在今越南境内。戟:古兵嚣的一种,长杆顶端装有月牙形的.利刃。牂牁:古郡名,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又,水名,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汤:热水。
蒹(jiān)葭(jiā)淅(xī)沥(lì)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蒹葭:一名荻,即芦苇。淅沥:风吹芦苇的声响。柚:橘类果木,即柚子。
非是白蘋(pín)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柳恽字文畅,河东人,工诗善琴,后贬吴兴太守。潇湘:湖南境内的两条水名,这里代指在湖南为官的卢衡州。
赏析:
首联点出友人在之前的来信中讲了很多有关衡阳这个地方不好的牢骚话,表示难以忍受衡阳这个地方。诗人回信后告诉他不要这样悲观地想。秋来雁至,正好可借雁寄语。
颔联写出柳州地形复杂,气候炎热,若拿柳州与衡阳相比,环境更难以忍受,然而诗人自己都已经适应了,那么友人就不应该再有不满的情绪了。
颈联写衡阳一带美好的景色,对偶工整,色泽明丽,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尾联诗人引用典故,劝勉友人,回应了前文,让人顿感诗意浑成。
此诗内含悲情而意悠境远,首联的“为报秋亲雁几行”和尾联的“还将远意问潇湘”,均有高朗舒畅、风情摇曳之致。前四句是接来书后对柳州居地的“报”,后四句是因思念友人而对衡州一地的“问”,一“报”一“问”,正好将全诗绾合起来,最能见出作者的作意及其在句法、结构安排上的技巧。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3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
唐代:李贺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译文: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勇士双重围绕的腰带犹如燕尾,风度翩翩威武雄壮,腰间佩着鱼肠名剑。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想要寻求千里马帮助建立功业,先要把马眼中的光彩识辨识辨。
注释: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重围:指双重围绕的腰带。燕尾:指拖垂的带头之末端犹如燕尾的分叉。鱼肠:宝剑名。一谓极小之匕首,可藏置于鱼腹中者;一谓剑之文理屈曲若鱼肠者。观李贺诗意,当指后一种。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千里脚:指日行千里之骏马。犹言“千里足”。眼中光:据《伯乐相马经》和《齐民要术》载,能在马的目瞳中映出人的头和足的',闪着紫艳光的是千里马。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十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814),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4
原文:
劝学诗
宋代: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译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想要让家庭富裕不需要买肥沃的土地,读书就可以获得许多稻米。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想要生活安定,不需要建造高大堂皇的房子,书中就有黄金打造的房子。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出门不要怕没有人跟随,读书做了官就能享受车马的簇拥。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娶妻不要害怕没说媒,考取功名后自然能拥有美人。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男人如果想实现平生志向,就赶紧勤奋地在窗前读书吧。
注释: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sù)。
千钟:极言粮多。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安居:安定地生活。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赏析:
“黄金屋”指代荣华富贵的生活,“颜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其实列举这两者只是一种借代的说法,它们是一朝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获,这里也就代指出人头地。古代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求的就是一个出人头地。所以人们也就常用这句话鼓励别人或子女读书。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5
原文:
牧童诗
宋代: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横吹隔陇闻。(吹笛横吹一作:短笛风斜)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译文: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横吹隔陇闻。
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注释: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横吹隔陇(lǒng)闻。
陇:通“垄”,田垄。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长安:唐代京城。机关用尽:用尽心机。
赏析:
这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警世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描写牧童自在自得的神情,悠然牛背上,短笛信口吹,宛然如画。牧童骑着牛儿,从前村慢慢走过;吹着笛儿,笛声在田间随风飘悠。“骑牛”与“吹笛”,生动地描摹出牧童洒脱的形象、悠闲的心情:同时,诗人把牧童放在“村”与“岸”的背景上,使画面境界外阔,显得“野”味浓郁。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即事论理,拉出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名利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同时也在赞美牧童。
该《牧童诗》与《红楼梦》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悠闲自得,吹笛牛背,早出晚归,不愁食衣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自然既飘逸而又理想,可惜在黑暗的制度下,只不过是文人学士们的“空想”之一。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6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九
唐代:李贺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译文: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佛寺里那匹驮经的骏马,原来是从天竺佛国归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它只知以清净慈悲为怀,哪晓得奔走在章台官街。
注释:
萧寺驮(tuó)经马,元从竺(zhú)国来。
萧寺:即佛寺。相传梁武帝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寺”,后因称佛寺为萧寺。驮经马:汉孝明帝夜梦金人,傅毅说这金人就是“佛”,明帝乃派人去天竺国,以白马驮经而归,并立白马寺于洛阳雍门西。元:“原”的'本字,即本来、原来之意。竺国:即天竺国,印度的别称。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善相:即佛家所说的清净慈悲的妙相。章台:街道名。在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隅。汉代京兆尹张敞罢朝会,曾走马过章台街。这里代指官场。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十九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814),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7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
唐代:李贺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译文: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亭长载着骏马急忙划桨横渡乌江,神马乌骓在向着寒风悲泣。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王啊今天已经解剑自刎身死,我到哪里再去寻找盖世英雄!
注释:
催榜渡乌江,神骓(zhuī)泣向风。
榜:船桨。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项羽自刎于此。一作“江东”。神骓(zhuī):神骑的乌骓马,项羽的坐骑。骓,毛色黑白相杂的马。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君王:一作“吾王”。
赏析: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这两句,写的是兵败后的项羽把乌骓送与他人,而乌骓马却依恋故主,故而“泣向风。”这两句给全诗笼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自古以来,一直是骏马配英雄,但项羽此时已经是英雄末路,因而他才要将乌骓马送人。这就说明了英雄与骏马也始终不能长久相伴。“泣向风”既写出了乌骓马对故主的眷恋,也写出了对项羽英雄末路的境遇的悲怜。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这两句表达了对乌骓马今后状况的同情。是作者代替马说出辛酸的话,充满着无限悲情。英雄已逝,乌骓马失去了知己,充满无处依托的迷茫。而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呢。李贺一直自诩为“唐诸王孙”,觉得自己应当担当起护国安民的重任,而且,他十分聪慧,少年得志,自负甚高,但科举和仕途却十分坎坷,得不到重用。这是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实际也是写他自己。作者有如乌骓马的才华,但却苦于没有像项羽这样的英雄来发现自己,重用自己。作者是英雄,却找不到能重用自己的明主,表达了李贺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感。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8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
唐代:李贺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译文: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李唐将领挥剑斩了隋朝的大公,骏马拳毛騧归属英主唐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不要嫌自己披挂的铠甲沉重,飞驰时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风。
注释:
唐剑斩隋(suí)公,拳毛属太宗。
唐剑:唐朝的宝剑,这里喻指灭隋战争中以李世民为首的军事武装。隋公:原是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时的.爵号,这里代指骑过骏马“拳毛”的隋朝高级将领。拳毛:指拳毛騧,唐太宗李世民在灭隋战争中所获的骏马。此马后被雕刻成石像,成为著名的“昭陵六骏”之一。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xuàn)风。
金甲:指披在战马身上的铠甲。飘风:迅疾的旋风。王琦注:“《说文》:飘风,回风也。盖风之回旋至疾速者。捉飘风即追风之意。”颴(xuàn)风:迅疾的旋风。颴,一作“飘”,一作“飙”。王琦注:“《说文》:飘风,回风也。盖风之回旋至疾速者。捉飘风即追风之意。”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六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9
原文: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
唐代:陈子昂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译文: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苍苍茫茫的丁零族要塞,从古至今道路荒僻遥远。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岗楼哨所多么颓败孤立,将士们暴尸荒野没有完整躯干。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漫天黄沙起于大漠之南,灿烂的太阳隐没在西边。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汉王朝曾派遣了三十万士卒,来到此地与匈奴族战斗。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只见他们纷纷战死沙场,有谁来怜悯边疆孤独无依的老人和孩子?
注释: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miǎn)荒途。
苍苍:旷远迷茫的'样子。丁零:古代北方种族名,曾属匈奴。塞:边疆要害之处。
亭堠(hòu)何摧兀(wù),暴骨无全躯。
亭堠:指北方戍兵居住守望的堡垒。摧兀:颓败孤立的样子。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yú)。
西隅:西边。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上:一作“下”。孤:指孤独无依的老人和孩子。
赏析:
本诗是《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第三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其中其三、其三十五作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其二十九作于垂拱三年(公元687年)。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0
原文: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唐代: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译文: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浑浑莽莽万山重叠,孤独的秦州城处于石谷之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地面无风,天云却飘出塞外,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临关隘。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外出的使臣迟迟未能归来,效法傅介子之壮举可能是遇到了障碍。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久久地望着烟尘弥漫的天边,衰飒的秋景正在摧残我的.容颜。
注释:
莽(mǎng)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shǔ)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属国:即典属国,秦汉时官名,掌少数民族事务。此处指赴吐蕃之使臣。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汉昭帝时,楼兰与匈奴和好,不亲汉朝。傅介子至楼兰,斩其王首。此以楼兰代指与唐为敌的吐蕃。
烟尘独长望,衰飒(sà)正摧颜。
赏析: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七首。《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1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唐代:李贺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译文: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骏马赤兔没人用,只有吕布能乘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听说矮小果下马,蛮儿都可任驾驭。
注释: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lǚ)布骑。
赤兔:骏马名。吕布的坐骑。吕布:勇将名。字奉先,东汉末期人。
吾闻果下马,羁(jī)策任蛮(mán)儿。
果下马:一种非常矮小的马,骑之可行于果树下。羁策:驾驭,驱使。蛮儿: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赏析: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2
原文: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近现代:毛泽东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译文: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吴起镇山高路远地势险峻,红军骑马纵横其间奋勇杀敌。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有谁敢手持武器,纵马驰骋,在我看来只有彭大将军。
注释: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六言诗:旧体诗的一种格式,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数和平仄都不像律诗那样严格。坑深:地势险峻。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唯我彭大将军:大战胜利毛泽东写诗赠于,首句即用电文句,但改“沟深”为“坑深”。彭德怀收到这首诗后,将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彭德怀(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赏析:
毛泽东的这首诗,廿四字,刻画了一位英勇无敌的大将军形象。与汉高祖刘邦廿三字的《大风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塑造的艺术形象,颇有些他曾熟读的中张飞收缰勒马、在长坂桥喝退百万曹兵的雄风。“横刀立马”当然只是一个艺术的真实,而不是历史的真实,因彭德怀指挥作战时并未骑在马上,而是隐藏在壕沟里。他使用的枪也不是短距离格斗的.大刀长矛一类的古代兵器,而是能够较远距离射击的近代武器“盒子炮”。但该句确实刻画了一个挺身拒敌、勇猛无比的彭大将军形象。
“山高路远坑深”,此句确实是当地地貌的真实写照。成仿吾在《长征回忆录》中,曾描写红军过六盘山后在白杨城出发的情景:“一出城就要过沟,队伍集结在东门外,等待下沟……队伍继续下沟,一直下到三四十丈的沟底,才又上行二三里路,离开了沟。”“过完了这道沟,又上了山,接着又过了三道深沟,直到半夜才到达杨家园子,已经走了百多里路。我们夜行军的经验是丰富的,但是黑夜过深沟的经验以前还没有过。沟越深,越阴暗,看不清道路,而路又很窄,稍不注意,就很危险。”确实,由于水土流失,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吴起镇一带多是高山深沟险壑。只是红军在越过陕甘宁三省交界的老爷山后往东走时,地势逐渐低落,正是谓“山高路远坑深”。
依据《彭德怀自述》的版本来分析,“骑兵任你纵横”,是谓看你们这些骑兵还能横行几时。“纵横”,强横无忌、奔行无阻之意,是写敌骑气焰嚣张。该句体现了毛泽东及所率领的红军将士志在歼敌、胜利在握的从容镇定和对骄横之敌骑的藐视。“谁敢横枪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塑造的艺术形象与古时战场的勇猛战将重叠在一起,令人景仰。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3
原文:
春别诗四首·其三
南北朝: 萧子显
江东大道日华春,垂杨挂柳扫清尘。
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
译文:
江东大道日华春,垂杨挂柳扫清尘。
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
注释:
江东大道日华春,垂(chuí)杨挂柳扫清尘。
江东:自汉至隋唐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两岸地区为江东。垂杨挂柳:垂挂着枝条的杨树柳树。 清尘:轻盈的尘土。清,一作轻。日华:太阳的光辉。
淇(qí)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
淇水:即淇河。红妆:妇女的红色装饰。宿昔:亦作“夙昔”。从前,旧日。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热恋中的男士回忆昨日与恋人难得一聚时的愉快和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二句景中寓情,透过所写美景,我们可以读出这对恋人的`昨日相聚是多么惬意和珍贵。末二句以“淇水”这一古代恋情诗中常用的“阻滞”意象,寓含着这对恋人相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昨日依依惜别的情景仍浮现在眼前,并充满着对恋人的思念和想象。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4
原文: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
唐代:杜甫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译文: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南使的统辖之地适宜牧养良马,牧养的数量总在万匹以上。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然而邺城一仗那成群的骏马与阵同没,空留下秋草遍山高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听说此处的骏马群中,仍然剩有老驌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它悲鸣着渴望去战斗,向苍天挺起坚强的脊梁。
注释: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南使:唐代掌管陇右养牧马匹工作的官职名。南使的辖区在秦州北部。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sù)骦(shuāng)。
龙种:指骏马。古传骏马为龙所生。《开山图》云: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驌(sù)驦(shuāng):骏马名。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赏析: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五首。《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5
原文:
北芒客舍诗
魏晋:刘伶
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
寒鸡思天曙,振翅吹长音。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
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
缊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
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
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
译文:
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
月亮被云层遮住昏暗不明,漆黑夜晚黝黑阴森。
寒鸡思天曙,振翅吹长音。
半夜时分啼叫的鸡以为天将亮,煽动翅膀发出长长的鸡啼声。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
蚊虫聚集在茂密草丛中,枯叶散落在寂静冷落的树林。
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
喝下陈年的甜酒让憔悴的面容泛起红晕,心中畅怀高歌巴渝。
缊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
在乱麻做的被子中迟迟等不到天亮,悲叹实在让人难以承受。
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
如何才能排遣心中满腹的愁怀,唯有抚琴弹瑟,一抒衷肠。
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
在半夜吹奏起长笛,听到此乐音让自己心情渐渐的平复。
注释:
泱(yāng)漭(mǎng)望舒隐,黮()黤()玄夜阴。
北芒:即“北邙”,山名,在今河南洛阳北,是洛阳北御黄河的重要屏障,东汉、魏、晋时达官贵族死后多葬于此。客舍:犹言“客居”、“寄居”。泱漭:不明的样子。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后常代指月亮。黮(dàn)黤(yǎn):昏暗的样子。玄夜:黑夜。《八代诗揆》“黮黤”作“黤黮”,义同。
寒鸡思天曙(shǔ),振翅吹长音。
寒鸡:指在半夜时分不按一定时间啼叫的荒鸡。古时迷信认为半夜鸡鸣为不祥的恶声。吹:这里指鸣叫。吹长音,拉长声音啼鸣。
蚊蚋(ruì)归丰草,枯叶散萧林。
蚋:一种似蚊的昆虫,头小,色黑,吸人畜血液。丰草:丰茂的草。散:飘散。萧林:清静冷落的.树林。树叶落后是秋冬之季,树林更少生气,故称“萧林”。
陈醴(lǐ)发悴颜,巴歈(yú)畅真心。
醴:甜酒。陈醴,陈酒。发:发动,焕发。悴颜:憔悴的面容。巴歈:亦作巴渝,歌舞名,《晋书·乐志》记载为“巴渝舞”。
缊(yùn)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
缊被:用乱麻做成的被子。不晓:到不了早晨。因“缊被”不暖,难过寒夜,故说“缊被终不晓”。斯叹:此叹,指“缊被终不晓”之叹。信:确实,的确。任:担当,承受。
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
斯叹:代指胸中满腹的愁怀。瑟琴:两种乐器,同时演奏,其音谐和,每以此比喻事物之和于心。
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jīn)。
长笛:长笛,乐器名,汉武帝时丘仲因羌之制截竹为之,名羌笛。本为四孔,后加一孔,以备五音,谓之长笛。中夕:半夜。消:消除。胸襟:胸,指胸中;襟,指衣襟。襟当胸,故说胸而并及襟。胸襟,引申为指某种心情,志趣或抱负。
赏析:
此诗是一篇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通过对寒夜、荒鸡、蚊蚋、枯叶、萧林等寒秋萧索景物以及陈醴、巴歈、缊被的描写,抒写了作者远行客居中的困顿心境以及思乡之情。全诗共十四句,前六句主要是写景,后八句则重在感怀。
诗一开头描写一个浓云盖月的寒夜,天宇阴暗,夜幕低垂:“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这两句给全诗涂上了一层黯淡的色彩。
接下来六句写景,都是些凄凉之景:广漠空寂,黯淡无光;荒鸡长鸣,恶声传不祥之兆;残叶飘零,寒林呈萧飒之状。如此寒夜,如此景况,独宿孤舍,情何以堪。于是借酒浇愁,自我宽解;故作旷达,歌舞畅怀:“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痛饮陈年老酒,使原本憔悴的面容泛起红颜;酒酣歌舞,一畅心怀。作者生性嗜酒,所著《酒德颂》中有辞曰:“有大人先生,……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正是作者自己耽酒生活的真切写照。而这种于醉乡之中“其乐陶陶”的情景,正是他在醒时的现实生活中心情悲痛欲绝的表现。这种因酒力而激发起来的兴奋,和因酒酣而一畅真心的狂舞,都是短暂的,很快,“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再接下来四句:“缊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是写在以乱麻破絮缝制而成的衾被里,度时如年地盼望天亮,如此沉重的悲叹,实在是人难以担荷的。怎样才能排遣掉那满腹的愁怀,唯有抚琴弹瑟,一抒衷肠。
最后两句“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半夜里听到长笛鸣响,使得心中悲愤之情渐渐地平息下来。这八句言情,表现出作者感情上的起伏跌宕。以酒浇愁,陈醴酡颜,歌舞尽情,是一扬;叹息难任,将心事付于琴瑟,是一抑。最后闻长笛而胸襟消释,似乎抚平了心中激愤的浪谷,但实际上不过是表面上的平静,内心深处的愤慨之情并没有真正消失,不过是在无可奈何中暂时歇息下来罢了。
这首诗前面写黯淡之景,后面抒哀痛之情。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因理想和现实矛盾而激发起来的阵阵悲雾愁云。《晋书·本传》记载,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在如此放浪形骸、肆意恣情的言行背后,正隐藏着一个极端痛苦的灵魂。
这是一篇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夜半昏黑,星月无光,作者寓居北芒山麓的简陋客店,心绪重重,难以入睡。户外寒鸡孤鸣,落叶萧索,更加重了作者的苦闷。由近及远,自然会联想到附近山中埋葬的王侯公卿,人生当有一搏的念头油然而生。于是借酒壮志,想象着在巴渝武乐的激励下建功立业。然而,现实窘迫的境况又使他心灰意冷,忧叹不已。这时,传来涤邪纳正的悠扬笛声,作者的心情方稍有缓解。全诗思路曲折而细腻,流露出浓郁的压抑与忧愁。愁从何来,作者没有明说,但从诗中可以品味出,是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作者积极进取的志向之间的矛盾。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29
(经典)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29
劝学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1-24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12-24
杂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5-28
杂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11
劝学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0-11
《明日诗》文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3
《木兰诗》木兰辞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4
杂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8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