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边草 一作:边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译文
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注释
南北驱驰: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宼的侵扰,又曾镇守北方边关。
主:指明朝皇帝。
边月:边塞的月亮。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
江花边草:南方江边和北方边塞的花草树木。
横戈:手里握着兵器。
全文赏析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从福建、广东到蓟州,可说一在天南,一在地北。“南北驱驰”四字,概尽戚继光一生大节。“报主情”,并非不喜欢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怀天下,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万里奔波。全句表现出一种崇高的襟怀。而次句一“笑”字更是意极浑含,写尽了抗倭名将的豪迈气概。为了抗倭事业,一生中到过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过波涛汹涌的山东海防,行色匆匆间,总无暇顾及周围美好的景色。作者说:江畔紫嫣红的鲜花和江防皎洁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赏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这两句是“平生”、“南北驱驰”的更具体的说明。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形像跃然纸上,他是紧紧与战马与横戈联在一起,不能须臾分离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读似乎是一个凑句,其实很有妙用。它出现在“都是横戈马上行”的点睛之笔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读者感到,一日横戈马上英勇奋战并不难,难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难的是年年如此,“平生”如此。
这首诗平易自然,琅琅上口。而作者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更让人钦佩。
创作背景
戚继光是抗倭民族英雄,至今不少地方尚有他的遗迹。戚继光先在台州、福建、广东等地屡次击败从海上来犯的倭寇,解除东南沿海边患。随后又被调到北方,镇守蓟州(今北京一带),防卫得到了加强,驻军十六年,边寇不敢侵扰。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戚继光在蓟门戍边,奔波于南北之间,感慨之余,挥笔写下《马上作》这首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马上作》是戚继光的诗歌代表作。诗人并非有意为诗,而是灵感一来,倾泻而出,顺口成章,因而不见雕饰,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气势豪壮。
此诗只有四句,却概括了名将兼诗人的平生行踪和思想。起句“南北驱驰报主情”,统领全诗,点明主题。戚继光在浙江时曾到义乌县募兵,并对这支新军进行严格训练,军纪严明,官兵同甘共苦,对百姓秋毫无犯,使军队的战斗力大振,终于在台州给侵犯的倭寇以毁灭性的打击,威慑敌胆,功勋卓著。此后,又南下,先在福建肃清境内倭寇,后入广东,平定倭乱。接着,被调北方,镇守蓟州一带十六年,边境整肃,平靖无事。这就是“南北驱驰”的具体内容。而“报主情”的“主”,自然是指君主。但在封建社会,皇帝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代表着国家因而这里既表现了戚继光存有忠君思想,又表现了他爱国的深厚感情。
第二句的“江花”代指南方,“边月”代指北方,是“南北驱驰”的进一步形象化描写。而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活却以一“笑”字置之,这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平生经历的回顾而产生的复杂心绪——有对自己舍身卫国而感到宽慰的自豪感:“神工特为东南缺,砥柱巍然立海陬”(《督兵援闽游雁山戏集为诗》;有对功名淡泊的崇高感:“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韬铃深处》);有对朝廷媚外妥协的愤激感:“君王计在弭强胡,非干错画丹青图。胡儿得意跨马去,烽火依然暗边树”(《明妃曲》);有对权奸只顾荒淫享乐的蔑视感:“回首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和”(《登舍身台》)。因而这一“笑”字隐含着甜、酸、苦、辣的诸多内容。诗的前两句是以空间来表现地域之广,展示其到处奔波之苦。
第三句“一年三百六十日”则以时间来表现日子之长,以示其征战不息、意志不泯。这句以口语入诗,显得平易自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指出:“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戚继光这句诗,正是他平生生活经历的真实概括和崇高感情的高度的凝聚,因而就具有了由“巧”“浓”而致“朴”“淡”的特点。加上它与前面诗句配合,空间与时间互衬,显出得体自然的效果,这就不能视为普通日常口语了。
结句“多是横戈马上行”,总括全诗,前面的“江花”“边月”,南北奔波,累月经年的坚持不懈,都是在为祖国驰骋疆场中度过的。结句与起句呼应,形象完整,感情深挚,颇具感染力。这首诗平易自然,琅琅上口,而作者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更让人钦佩。诗需要感情,明代焦竑在《雅娱阁集序》中说:“诗非他人之性灵之所寄也。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惊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指出“感至”才能“情深”。南宋张戒的《岁寒堂诗话》说“其情真其味长,其气盛”才能到“卓然天成”。由此综观《马上作》,正是有意深情真味长的特点,故能“行远”而不衰。
名家点评
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周啸天《历代绝句鉴赏大辞典》:“‘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读似乎是一个凑句,其实很有妙用。它出现在‘都是横戈马上行’的点睛之笔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读者感到,日横戈马上英勇奋战并不难,难的是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一个身不离鞍马的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
蓬莱人民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张翼飞《快乐的追者——浅论戚继光乐观、务实的性格》:“我们读完该诗,在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气氛中感觉到一种快乐,只一个‘笑’字,就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戚大将军的飒爽英姿和乐观自信。”(《明代蓟镇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
戚继光(1528—1587),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十七岁继承父业,袭世职登州卫(今山东蓬莱)指挥佥事;旋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后因在浙、闽一带抗倭有功,升任总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战、颇有建树。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戍要略》《止止堂集》等。
【《马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马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12-10
马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01-31
马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12-10
马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4-15
马上作全诗翻译赏析03-06
梦中作原文赏析及翻译12-20
天作原文翻译及赏析06-07
田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02-07
《归嵩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