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4-06-27 14:28:18 林惜 古籍 我要投稿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1

  蝶恋花·欲过清明烟雨细

  欲过清明烟雨细①。小槛临窗②,点点残花坠③。梁燕语多惊晓睡。银屏一半堆香被④。

  新岁风光如旧岁。所恨征轮⑤,渐渐程迢递⑥。纵有远情难写寄。何妨解有相思泪。

  【注释】

  ①清明:清明节,原为二十四节气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中的第五个节气,后来兼并了寒食的习俗。

  ②小槛(jiàn):精巧的栏杆。

  ③残花:枝头尚未落尽的花。

  ④银屏:古代放在床上的小屏风。香被:香薰锦被。

  ⑤征轮:借指远行人所乘坐的车。

  ⑥渐渐程:一程又一程。迢递(tiáo dì):形容遥远的样子,远去之貌。

  【译文】

  清明节将要过去了,这里依旧烟雨霏霏的天气。精巧的小栏杆临窗而立,但见枝头点点残花摇曳,随风飞旋乱坠。昨晚彻夜难眠,大清早又听见梁上紫燕呢喃不休,惊扰了我难以安睡。慵懒地睁开双眼,才发现屏风旁,还有一大半夜里推散的香薰锦被。

  新的一年到来,风光依旧如同过去的年岁。唯一不同的是,只恨那远征的车轮载着我的'心上人,为何要一程又一程地离我远去。此刻,纵然有再深远的长情,也难以铺展锦笺,写出来投寄给你。更何妨是我难以化解的相思泪。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送走情郎后的情态与心绪。上阕先点明时间是在清明之后烟雨霏霏的时节,但见残花片片,飘落在地,女子因为思念情郎彻夜未眠,虽然天已大亮,女子昏昏沉沉还在睡梦中,却被梁上叽喳的燕子吵醒,一句“银屏一半堆香被”,将一位孤枕难眠的可怜人夜晚是何等辗转反侧,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下阕写今年的风光和往年唯一不同的是,心爱的人却已出门远行,而且正在一程一程地越走越远,思念之情可想而知,此刻任何文字,都无法真切地表达对情人的爱意,万缕情丝尽在相思的泪水里。

  通篇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不疾不徐地将闺中女子丰富的情感,委婉地表达出来,其情之浓,耐人寻味。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2

  【原文】

  面旋落花风荡漾①。柳重烟深②,雪絮飞来往③。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④。

  枕畔屏山围碧浪⑤。翠被华灯⑥,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⑦,月明正在梨花上。

  【注释】

  ①面旋落花:面前出现被风吹旋转而落的花瓣。

  ②柳重烟深:烟雾笼罩柳树,颜色深暗、不明。

  ③雪絮:此指柳絮。飞来往:飞来飞去。

  ④惆怅(chóu chàng):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的样子。

  ⑤枕畔(pàn):枕边。屏山:屏风。

  ⑥翠被:一作“翠袂”。华灯:指装饰华美的灯。

  ⑦褰(qiān):撩起,揭开,拉开。绣幌(huǎng):绣帘,用各色丝线刺绣而成带有图案的帘子、帷幔。

  【译文】

  面前飞旋而落的花瓣在微风中飞舞,仿佛在水中浮荡。翠柳重重叠叠,如同浓重的绿色云烟,雪白的柳絮飞来飞去,宛如漫天飞雪。这一场春雨过后,还是没有转暖,仍然令人感到微微的寒凉,春天的`愁绪与微醉的病态交织在一起,自然而然就生成了无限感伤。

  躺在床上顺着枕边看去,怎奈这屏风围挡了春天扑面而来的碧浪。如今身边只有翠被和装饰华美的灯相伴,每天晚上只能于空寂中默默相对无言。寂寞中站起身来,掀起绣花窗纱,忽然眼前一亮,只见此刻的月光明净,正好泼洒在洁白的梨花之上。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

  上阕开篇写女子在户外之时所见所感。面对片片落花飞旋而落,柳絮在空中飘荡纷飞,似乎不甘心像花瓣一样落在地上,体现了一派春事阑珊的景象,但春归花落总会使人感伤,加上“雨后轻寒”“春愁酒病”,使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伤春的惆怅。下阕写女子在房中情景。她慵懒地撩开锦被,埋怨枕边的小屏风,仿佛有意把自己与情郎远远地隔开,回想起曾经与情郎同眠共拥的锦被、曾经见证二人欢爱无限的华灯,如今都显得孤孤零零,只能夜夜空相对了。这种夜夜寂寞孤单的感觉不言而喻。但人忽然笔锋一转,女子不再将自己锁在孤单寂寞中。她站起身来揭开窗帘,看见“月明正在梨花上”,心情豁然开朗。此刻,美人与梨花,都在月光的笼罩映衬之下,令人忍不住心生怜惜。

  全词画面鲜明,形象生动,情景交融,且于艳丽处忽生清淡,传达出一种难以排遣而又百无聊赖的惆怅。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3

  晏殊 北宋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释】:

  ①蝶恋花: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本名鹊踏枝,晏殊始改今名。双调60字。

  ②黄金缕:指嫩柳条。

  ③钿筝:用罗钿装饰的筝。

  ④海燕: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⑤浓睡两句:暗用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译文】:

  栏杆依靠着绿树,春风在轻轻飘拂柳丝。是谁在拨弄弹奏着伤心的乐曲!一对燕子穿过珠帘双双飞去。满眼看去,满天飘拂着飘落的柳絮。红杏正在开放,霎时,清明时又下起阵阵急雨。浓睡醒来,只听见黄莺乱啼,惊破了我的好梦,再也无法寻觅。

  【赏析】:

  本词抒写春日闲愁。上片写迎春之情,下片抒送春之意。词在画面的连接和时间的跨度上均有较大的跳跃性。上片写早春三月,格调清丽,色彩明快,“细筝移玉柱”,则使读者听到了画外之音。下片伤春归去,“游丝”、“落絮”等暮春之景与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暗寓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结语“好梦无寻处”,即是生活哲理,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词的上片五句写阑外杨柳如丝,令人想起别离光景。幽思难遣,故弹筝以寄,谁料双燕穿帘,更显示出闺中独居的寂寞。词的下片五句由景及情,游丝落絮,春雨中杏花开,令人伤春自怜。情思绵绵,方期梦中一晌贪欢,却被莺语惊醒残梦,怅惘无限。全词词意含蓄蕴藉,抒发伤春的意绪,这首词暮春之景与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艺术风格上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4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译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注释

  ⑴初破冻:刚刚解冻。

  ⑵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

  ⑶花钿(diàn):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⑷乍:起初,刚刚开始。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

  ⑸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欹(qī):靠着。

  ⑹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

  ⑺夜阑:夜深。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1、 萧枫,桑希臣编 .唐诗宋词元曲 三 :线装书局 ,20xx.01 :156 .

  2、 朱明伦等编著 .古代情词三百首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7.07 :177 .

  赏析

  此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综》等都题作“离情”,而《草堂诗余别集》还注云:“一作春怀”。由此看来,这些恐均非原题,是后人据词作内容添加的;此外,“春怀”与“离情”确也概括了词作的主要内容。从词作的内容与风格来看,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婚后不久,夫妻小别,李清照独居时。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开首三句,词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笔。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词人前期生活虽然没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独具的才情、细腻的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悟、强烈的关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现在词作里,就是经常慧心独照,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暖日晴风”似还不足以表达春天到来的特征,而紧接以“柳眼梅腮”(此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则使到来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隐在《二月二日》一诗中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苏轼在《水龙吟》词中描绘柳叶情状是“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看来女词人受此启发,抓住两个极具特点的事物,写出春天的生机。第三句的“已觉春心动”,从语意上看,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实亦是自己怀春之情已动之流露。词人游春、赏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这句也暗启后二句词人所抒发的情思:“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女词人的细腻、敏感的`思绪与感悟进一步强化,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联想到自己独处深闺,孤栖寂寞,这与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赏析诗文的温馨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一个“谁与共”,道出此刻词人内心的苦涩。紧接着词人用一个细节来进一步形容自己内心的苦涩,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词作的下片,词人以细微的笔触,紧承上片末句,着重刻画自己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词人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词人不出户观赏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触引伤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一个“损”字,也暗示词人慵懒、无精打彩。末二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愁本无形,却言“抱”,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浓”,多重,更何况是“独抱”,此情更是难堪。“无好梦”,是说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犹”字写活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态。此外,剪弄灯火,古时妇女常藉以卜数夫君之归期。这两句写得极为细致、生动,看似毫不经意,如叙写生活本身,实是几经苦炼,没有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是无法写就的。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皱水轩词筌》)。

  创作背景

  此词很难确切系年,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有的版本中,题作”离情“或”春怀“。当作于赵明诚闲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独自留居青州时。赵明诚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5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①几许:多少。②杨柳堆烟:谓层层雾气笼罩着杨柳。无重数:即无数重。③玉勒雕鞍:代指华丽的车马。玉勒,镶有玉饰的马笼头,雕鞍,雕有花饰的马鞍。游冶处:指歌楼妓馆。章台:本是汉代长安城西南街,因唐代许尧佐《章台柳传》以章台为背景写妓女柳氏故事,后人遂用作游冶之地的代称。④雨横(heng):雨势很猛。⑤乱红:指落花。

  【译文】庭院深深,到底深多少?丛丛杨柳笼烟雾,帘幕重重没法数。金车玉马停在游乐处,独处高楼凝神望,怎么也,看不见那章台路。风狂雨骤,三月将了,黄昏时悄悄地把门掩上,无计把春留住。眼含清泪问花儿,花儿缄默不言语,纷纷飞过秋千去。

  【集评】宋·李清照:“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临江仙》也。”(《临江仙》词序)

  清·毛先舒:“词家境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出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王又华《古今词论》引)

  清·张惠言:“‘庭院深深’,闺中既以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悟也。章台游冶,小人之径。‘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过’,斥逐者非一人而已。殆为韩、范作乎?”(《词选》)

  近代·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又:“固哉,皋文(张惠言字)之为词也!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瞻《卜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人间词话》)

  现代·愈平伯:“‘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唐宋词选释》)

  现代·唐圭璋等:“作者善于以形象的.语言抒写感情上的各种变化,虽然不出闺情范围,但情韵已较花间词为胜。”(《唐宋词选注》)

  【总案】这首词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或说为冯延巳,但李清照及宋人选集《乐府雅词》、《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皆定为欧词,当比较可信。这首词的题旨,历来也颇多歧见,张惠言认为是一首有寓意的政治词,喻指北宋大臣韩琦和范仲淹遭受斥逐事,王国维则认为这是一种“深文罗织”的说法,这不过是一首“兴到之作”。还有人认为词的上片是写公子王孙走马章台的游冶之乐,下片则是写娼妓歌姬的迟暮之感。甚至还有人认为是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的。细揣词意。这应当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一个封建社会上层妇女的苦闷。她独处深院高楼,既惆怅于夫君的浪荡不归,又悲哀于美好春色和青春年华的倏然消逝。全词语意浑成,刻画深致,情思绵邈,意境幽邃。末二句以眼前之景曲折层深地写内心的伤春之情,寓深于浅,情景交融,成为传诵不衰的千古名句。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6

  【原文】

  越女采莲秋水畔①。窄袖轻罗②,暗露双金钏③。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④。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⑤。离愁引着江南岸。

  【注释】

  ①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畔:旁边,边侧。

  ②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③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④鸂鶒(xī chì):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喜欢水上双双共游,故又称紫鸳鸯。滩头:指江、河、湖、海边等水涨淹没、水退而显露的淤积平地。

  ⑤归棹(zhào):指归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远:远去。

  【译文】

  越女采莲在明净的秋水湖畔。身穿轻纱罗裙,扬起窄小的衣袖,一双金光闪闪的手镯在玉腕上时隐时现。她那绰约的风姿和婀娜的身影倒映在水中,抬起纤纤玉手摘下鲜艳的莲,花儿好似她的脸颊一样娇艳。不忍折断花茎,总是被那扯不断的'丝丝缕缕乱了芳心,撩起了心中的绵绵情思,与那藕丝争比谁更缭乱。

  转眼间天色见晚,采莲船在风浪中摇荡,只见一对对紫鸳鸯双宿双栖在浅滩。此刻,雾气浓重轻了云烟,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不见了同来的伙伴。这时,远处隐隐传来了棹歌声,随着归去的行船越走越远。撒下一路离愁,牵引着长长的江南两岸。

  【赏析】

  因得罪宰相而遭到贬谪,被降知夷陵县。这首词大约作此期间,描写了一位采莲女,展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她的相思离愁,借以抒发自己官场失意的情怀。

  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妙龄采莲少女,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的情景。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现,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接下来分别描写了采莲姑娘的动作和表情,在明白晓畅的语言中蕴藏着美好的形象与情感。一句“芳心只共丝争乱”,巧妙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矛盾,以“此丝之乱”拟化“彼心之乱”,语浅意深,构想绝妙。

  下阕写天色渐晚,采莲船在风浪中颠簸,似乎只剩下一个采莲姑娘。“鸂鶒滩头风浪晚”七个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接着“露重烟轻”,是说天幕渐渐暗下来,也许失散的伙伴相去不远,但天色已晚,暮色深重,采莲姑娘却找不到同伴,其焦急之情可想而知。接着一句“隐隐歌声归棹远”,引人遐想,忍不住关心她们是否都已快乐归去,而“离愁引着江南岸”,则使人似若有所失,心绪为之牵绊。

  通篇委婉回环,如此曲终而蕴味不尽,正是这首词的绝妙之处。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7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译文】

  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春天的脚步,春天却匆匆而过不曾稍停。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它随春风要看春归向何处?

  绿色的山川只听杜鹃乌啼叫,它本是无情的鸟,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举杯送别春天,春天却不语,黄昏时候却下起了潇潇细雨。

  【注释】

  1、系:拴住。

  2、青春:大好春光。隐指词人青春年华。

  3、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4、犹自:依然。

  5、杜宇:杜鹃鸟。

  6、便作:即使。

  7、莫也:岂不也。

  8、“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送春,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春的习俗。此句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席卷西山雨”写法相似。

  9、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创作背景】

  朱淑真在少女时有一段纯美的爱情,但婚后生活却十分不如意,最后忧郁而终。这首词正是她对昔日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返的追恋哀伤不已的反映。

  【赏析一】

  惜春伤春,留春送春,词中常调。这首“送春”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春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春嫩柳,这样方与送春之旨吻合。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春”,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还去”,春毕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春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

  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春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归于何处。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春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下片从“春归”生出,转从送春的词人方面着笔。“绿满山川”正是暮春之景。这一望碧绿之中正含有落花飞絮狼藉的伤感记忆,更何况耳畔又时时传来象征着春归的杜鹃鸟凄伤的呜叫声。目接耳闻,无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无情人,恐怕也要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从反面假设,“莫也”句则故用摇曳不定之语从正面渲染愁苦,愈觉情怀酸楚。写到这里,方才引出这位满怀愁情的女主人公。“系春”不住,“随春”难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两句似从欧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化出,但独具神韵。

  在词人感觉中,这即将离去的春天,像是怀着无限别离的惆怅与感伤,悄然无语,与伤春的词人默然相对。时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细雨。这“潇潇雨”,像是春天告别的细语,又像是春天归去的叹息。而女主公情怀的黯淡、孤寂也从中隐隐传出。妙在“不语”与“潇潇雨”之间存在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对应与联系,使读者感到这悄然飘洒的.“雨”仿佛是一种不语之“语”。这一境界空晨。极富象外之致的结语使词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远的情致。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鉴赏二】

  宋代有不少“惜春”词。暮春景色不外乎柳絮纷飞,杜鹃哀呜,暮雨淅沥,抒发的不过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然而,女词人朱淑真却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拟人手法,将暮春景色表现得委婉多姿、细腻动人,在宋代诸多惜春之作中,显出它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朱淑真在少女时期也曾“天资秀发,性灵钟慧”(宋·魏仲恭《朱淑真断肠诗词序》),写过欢快明丽的《春景》诗:“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她要趁春光明媚而及时地去寻觅鲜花,去与女伴们斗草戏耍。这不仅因芬芳秾艳的春景不易常见(故而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由大自然的春光唤醒了自己的青春之感,激发了对自己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所以对春天倍感可亲可爱),因而她不肯为闺中“女训”“女诫”所拘钳去拿针缝线学什么无味的女红,而要欢欣喜悦地举起酒杯,邀请春天这少女般的伴侣陪自己共度人生之良辰。然而,曾几何时,在经历了人世的辛酸折磨之后(传说她“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下配一庸夫”致使“一生抑郁不得志”,“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朱淑真却给后人送来了悲凄幽悒的《送春》词。扫视这前后的强烈反差,读者既可感触到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又可从女作家不同风貌的艺术描述中领略到不同的审美韵致,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

  词中首先出现的是垂杨。“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三句,描绘了垂杨的绿姿。这种“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的景色,对于阴历二月(即仲春时节),是最为典型的。上引贺诗中即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句。它不同于“浓如烟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杨基《咏新柳》),也有别于“风吹无一叶”的衰柳(宋人翁灵舒《咏衰柳》)。为什么借它来表现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细如丝缕的枝条的构造成似乎可以系留着事物的联象。“少住春还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条没有达到目的,它只把春天从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两句,对暮春景物作了进一层的描写。柳絮是暮春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所以诗人们说:“飞絮著人春共老”(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他们都把飞絮同残春联系在一起。朱淑真却独出心裁,把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描写为似乎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像黄庭坚在词中透露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清平乐》)。比起简单写成“飞絮”“送春归”或“著人春意老”来,朱淑真这种“随春”的写法,就显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犹自”把“系春”同“随春”联系起来,造成了似乎是垂杨为了留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艺术效果。

  像飞絮一样,哀鸣的杜宇(杜鹃鸟)也似看作是残春的标志。“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远望着这暮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词人在想:杜鹃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鸣,词人通过这摇曳生姿的一笔,借杜宇点出人意的愁苦,这就把上片中处于“暮后”的主人公引向台前。在上片,仅仅从“楼外”两个字,感觉到她的楼内张望;从“系春”“随春”,意识到是她在驰骋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杨和柳絮表现出来的。现在则由侧面烘托转向正面描写。

  “把酒送春春不语”。系春既不可能,随春又无结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春的碧野,听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鸟鸣,于是她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了。

  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这时把酒举杯,以示送春。唐末诗人韩偓《春尽日》诗有“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恹恹”之句。朱淑真按照旧俗依依不舍地“送春”,而春却没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潇细雨。作者用一个“却”字,把“雨”变成了对春的送行。这写法同王灼的“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点绛唇》)相似,不过把暮雨同送春紧密相连,更耐人寻味:这雨是春漠然而去的步履声呢,还是春不得不去而洒下的惜别之泪呢?

  这首词同黄庭坚的《清平乐》都将春拟人,抒惜春情怀,但写法上各有千秋。黄词从追访消逝的春光着笔,朱词从借垂柳系春、飞絮随春到主人公送春,通过有层次的心理变化揭示主题。相比之下,黄词更加空灵、爽丽,朱词则较多寄情于残春的景色,带有凄忱的情味,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关。

  【作者简介】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据魏仲恭《断肠诗集序》)。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

  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著作权。

  但是,她的作品还是存有大胆露骨的香艳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于情爱连时间也不管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犹如今人当街亲吻一般大胆。

  朱淑真曾作一“圈儿词”寄夫。信上无字,尽是圈圈点点。夫不解其意,于书脊夹缝见蝇头小楷《相思词》,顿悟失笑:“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数不尽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儿圈到底。”夫阅信,次日一早雇船回海宁故里。朱淑真的“圈儿词”实际是咏月诗的形象化表达,是抽象画的另一种形态。诗人的幽默含蓄风趣演绎得淋漓尽致。

  圈儿词的作者一直有争议,也有称清朝的梁绍壬写的,但是朱淑真写的已被有关学者证明。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8

  《蝶恋花·凤栖梧》亦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词人写春夜怀人,描绘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黄昏高楼望远图,景中含情,表现了怀念的深情!

  原文

  【朝代】宋代

  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译文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

  赏析

  柳永这首《风栖梧》(亦作《蝶恋花》),是怀念远方恋人的作品,上片写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由望远而怀远。下片写为消除相思的痛苦,打算借酒浇愁,强自宽解,但又觉强乐无味,最后痛下决心,执着地追求他思念中的伊人,为了她,可以不惜一切,宁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本篇亦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词人写春夜怀人,描绘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黄昏高楼望远图,景中含情,表现了怀念的深情。

  上片写登楼远望所引起的无尽愁思,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气氛。“伫倚危楼风细细”词人登高望远,离别愁恨油然而生。“伫倚”二字足见主人公凭栏之久、怀想之深。然极目远望,看到的却是黯然销魂的“春愁”,词人不说“春愁”由心而发,却说生之于天际,一方面是为了将无形变成有形,以具象说明抽象,增加了词的'画面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愁怨是景物所触发。“草色烟光”即是词人极目天涯的所见之景,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一声感叹“无言谁会凭栏意”,又有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这是对独自倚栏、希望成空的慨叹,也是不见心上人、难诉情怀的凄凉感喟。

  下片直抒胸臆,抒写了为心上人死而无悔的坚贞执著的心怀。词人为了排遣内心深沉的离愁之情,决意借酒浇愁,“拟把疏狂图一醉”,打算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而且还要“对酒当歌”放声高歌抒发自己的愁怀,但强颜欢笑,却是“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末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道破:“春愁”缘起“相思”,如此一波三折,激情回荡,颇具感染力。结尾二句是柳词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曾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王用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第二境界,即献身精神,并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全词抒情写景,构思巧妙,感情真挚,荡气回肠,颇具柳词的抒情特色。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9

  【原文】

  小院深深门掩亚①。寂寞珠帘,画阁重重下②。欲近禁烟微雨罢③,绿杨深处秋千挂。

  傅粉狂游犹未舍④。不念芳时⑤。眉黛无人画⑥。薄幸未归春去也⑦,杏花零落香红谢。

  【注释】

  ①门掩亚:意思是门没有关严,只是虚掩着。

  ②寂寞珠帘,画阁重重下:意思是宁静的画阁,垂下重重珠帘。画阁:彩绘华丽的楼阁。

  ③禁烟:禁止烟火的日子,指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晋文公征介子推入朝做官,介子推不肯,文公命人烧山以迫其出,介子推抱木而死。为纪念这位高士,文公下令在这几日里不准起火做饭,故名“寒食”。罢:停止。

  ④傅粉:白面少年。《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未舍:没有尽兴。

  ⑤芳时:良辰,花开时节。

  ⑥眉黛无人画:意思是在如此美好的时节里,女子的黛眉却没有人替她描画了。《汉书·张敞传》:“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因此称眉为眉黛。

  ⑦薄幸:薄幸郎,古代女子对负心男子的称呼。

  【译文】

  清幽深远的小院,大门虚掩着。宁静的画阁上悬挂的珠帘一重一重放下低垂。要到寒食节了,细密的春雨刚刚停下来,那绿杨深处的秋千静静地悬挂着,纹丝不动。

  白面少年发狂似的到处去游冶,还是不舍得回家。可恨他从不顾念在一起的大好时光。如今没有人为我画眉。薄幸郎再不回来,整个春天就已经过去了,你看那粉红鲜嫩的'杏花已经零落,花香伴着红艳也一起凋谢了。

  【赏析】

  这首闺怨词是作者早年行役江南时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无从考证。从词的内容上看,或许作者境遇不佳而创作了这首词,以借闺人之怨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

  上阕“小院深深门掩亚”,既表明了小院主人的身份,又表现了她此时的心境。女子之所以不把门紧紧锁上,是因为她朝思暮想的情郎还没回家,她在苦苦等待他归来。可她又为什么把重重的珠帘都垂下来呢?正是由于如此大好时光里没有人与她共度,使她感到无比寂寞,没有心情去欣赏春光。寒食节的一场小雨过后,秋千静止无心去荡,更显凄凉。

  下阕写女子的孤独与哀切。她在心底埋怨深爱的情郎只顾自己在外面寻欢作乐,眼看春天将尽,那粉红色的花瓣都已经随风飘落了,可这个薄情郎还没有回家。这不仅昭示了女子盼归失望的心情,更把女子红颜易逝的哀苦,通过杏花飘零折射出来,从而更加强化了全词的情感张力。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10

  【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译文

  春水涨满一篙,增加了水面的深度;芳草与鹅儿,在微风中绿满河岸。画船缓慢前行,河道曲折多湾,横塘古塔看去很近,实则还有好远。

  江南水乡依旧春寒,水田农事相对较晚;村庄四周,到了谷雨才耕遍水田。出穗扬花的麦子布满山冈,桑叶也便宜了,看看即将又到了品尝新面,收获新茧的季节。

  注释

  1、一篙:是指水的深度。

  2、鹅儿:小鹅,黄中透绿,与嫩草色相似。

  3、画舫:彩船。

  4、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

  5、横塘:在苏州西南。

  6、江国:水乡。

  7、秀麦:出穗扬花的麦子。

  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范成大的一首谷雨田园风光词。

  上阕首句,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是说,谷雨时节,南国多雨,天气依然寒凉。只是河中的水涨起来了,河岸的青草绿起来了,水中的小鹅活泼热闹起来了。二句,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是说,最惬意的.是乘着画舫在弯弯曲曲的河道上,舒缓前行。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正是词人眼前的情景。

  上阕写谷雨景色,下阕写农事。

  下阕首句,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是说,在蒙蒙细雨中,横塘古塔,隐隐约约,矗立在江南烟雨中,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这样的谷雨,这样的乡村,多么生机勃勃,多么诗情画意,多么令人心生欢喜。

  村北村南皆春水,正是江南水乡耕种的好时节。开犁破土,田畴之上,老百姓开始忙碌起来了。

  末句,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是说,春田里才刚播下稻子,遍布山岗的麦子就拔穗了。它们随风起伏,送来麦香阵阵,也送来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田野里桑树茂盛,桑叶卖得很便宜,转眼就到了可以品尝新面,收取新茧的时候了。

  纵览全词,清新明丽,极具田园生活气息,如同一幅绝美的江南水墨画,令人陶醉,心向往之。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11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有着无尽的忧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注释】

  ①槛(jià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

  ⑤碧树:绿树。

  ⑥彩笺:彩色的信笺。

  ⑦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

  此作品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12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译文】

  本来春天是百花盛开、野草芳菲的季节,处处都有令人赏心悦目、欢情无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长,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就过去了。久处异乡,又是一年清明节。黄昏坐在小院思念亲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时偏偏遇到伯劳鸟。

  亲人所处之地与这里仅隔咫尺江山,却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来而只能悬目相望,鱼雁互通。望穿秋水却音信全无。及至五更,不仅美梦不成,而且让人梦中惊醒的又是刺耳的角声。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为之心碎呢?

  【注释】

  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阑珊:衰败、将尽之意。芳草歇:香草将凋萎,不再芬芳。

  客里:离乡在外期间。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民间有上坟扫墓、插柳、踏青、春游等习俗或活动。

  落红:落花。啼鴂(jué):又名伯劳鸟,类似杜鹃的一种鸟,鸣声悲凄,古人认为是不祥之鸟。

  咫(zhǐ)尺:形容距离近。楚越:春秋战国时两个诸侯国名。

  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魂销:谓灵魂离体而消失。形容极度悲伤或极度欢乐激动。

  音尘绝:音讯断绝。音尘,音信,消息。

  梦破:梦醒。心欲折:形容伤心欲绝。

  梅花:指《梅花落》,笛曲名。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当年暮春,苏轼在镇江一带办理赈饥事,已将近半年未能回家,因作此词以表达对杭州家人的思念。

  【作品赏析】

  这是苏东坡写的近十首《蝶恋花》的一首。从词面上看,显然是一首于暮春时缅怀亲友之作。词中没有说明所怀念之人是谁。从所表达的情感来看,他所怀念的不是一般的亲友,而是关系比较密切而又常常为他所想念的人。

  词的上片抒写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作者与亲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来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苏东坡举目所见,确实“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他对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过清明。按习俗,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茔墓的节日,但是他乡作客,先茔不在此地,无从祭扫。落红处处,入耳之声,偏偏是鴂鸟啼鸣。这是他对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又是“春事阑珊”的形色补充。

  词的下片,作者继续表述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亲人所处之地可以说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声吹落梅花月”,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奏的进军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这里的“梅花”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东坡此词,如单纯把它看作怀人之作,调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挚,婉转曲折,感人至深,但为了进一步领会它所含的真情实意,应从东坡的政治生涯与诗词创作的发展过程加以探索。

  【外一首】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苏轼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译文】

  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洒论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夸说当时扬州的繁华富丽。从早春又到晚春初夏,离恨之情千斤重。

  小船连夜渡江来到扬州,大家同时吃惊而又笑我经过旅途辛苦的疲困容颜。说的话仍然带着江东口音。夜深喝酒的地方,仍是像作梦一样。

  【注释】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⑵草堂:杜甫在成都时的住所。江东: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往来于金陵(今江苏南京)、采石(今属安徽)之间。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⑶‘‘珠帘”句:杜牧《赠别二首》之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⑷轻舸(gě):小船。

  ⑸“语音”句:言友人说话时吴地口音未改。吴侬,吴地口音。

  ⑹“夜阑”二句: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苏轼从杭州任上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设宴,于是作此词于席上。

  【作品赏析】

  上片写对友人怀念的深切。“尊酒何人怀李白”两句,运用杜甫怀念李白的典故,抒写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何人”,当然是指杜甫,故作设问,不仅增加了句法的变化,也使语言显得含蓄有味。杜甫、“草堂”都是词人自喻,“李白”、“江东”则是他喻,即比喻友人,亦即“扬州席上”的主人。“珠帘十里卷香风”,用杜牧诗意写扬州,暗指东道主王存,与上文“怀李白”、“指江东”语意相承。词人怀念之情虽深,可是“花开花谢,离恨几千重”。“花开花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这里是说离别之久;“离恨几千重”,是夸说离恨之深,而且使抽象的感情有了形体感,似乎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有了上片的铺垫,下片写扬州席上意外相逢时的惊喜和迷惘,就显得十分真实可信了。“轻舸渡江连夜到”,承上“珠帘”句,点出题目“夜到扬州”。词人是从江南京口渡江而来的,所以才如此便捷。“一时惊笑衰容”,紧承前句,写出了与友人意外相逢时惊喜参半的复杂感情。词人当年已56岁,又久历宦海沉浮,天涯游宦,说是“衰容”,想来是极为吻合的。彼此倾谈时,词人还发现,对方“语音犹自带吴依”。结穴二句写“席上”的情事:“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这里化用杜甫写乱离中与亲人偶然重聚时深微感情的名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来表现这次重逢时的迷惘心态,从而深化了与老友间的交谊。

  这首词真实地表露了词人当时“量移”后的心境。“量移”,虽未能彻底平反昭雪,但已显现出宽赦之君恩。所以,词人先以李白受谗自喻,后以杜甫乱中幸得生还相譬,其用事贴切,暗与自己实际遭遇相合。故而在六十字的短短篇幅中,写了相忆、相聚、慰藉、话旧、伤离等广阔的内容,含蓄地倾诉了自身之不幸遭遇,使作品更富于感愤。使人读之浮想联翩,为之凄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巨大,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13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1]。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1]绕:一作“晓”。通吟全章似以“绕”字为胜,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而通篇无“晓”景。

  【译文】

  红花凋谢,杏子初结,又青又小,紫燕轻飞,房舍为绿水环抱。枝上的柳花被风吹得越来越少,无边无际,到处都是丰茂的芳草。墙里秋千高挂,墙外是条小道,墙外行人听见墙里佳人嬉笑。笑声渐小,墙里静悄悄,天真无邪的佳人哪里知道,多情的行人正为你烦恼。

  【解析】

  这首词上阕写春末夏初景色,虽然“燕子飞时”二句较为舒展,但基调是感伤忧郁的,蕴含着春光易逝的叹息。下阕写墙外行人的单相思,写他为墙内佳人的`归去而烦恼,表现出一种寂寞失意的情绪。这首词不知写于何时,只知苏轼晚年贬官惠州(今广东惠州)期间,曾叫随行的侍妾朝云唱这首词,每当她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两句时,总是泪满衣襟。而她又特别爱唱这首词,直至病危仍不断唱。联系苏轼当时的处境,这两句确实最能表达好景不长的感慨。可见这首词不单是普通的伤春言情之作,它寄寓了苏轼仕途失意、有志难酬的惆怅。初读这首词,上下阕之间似乎没有内在联系,故前人有“后半手滑”之讥(先著《词洁》)。其实上阕写春光易逝,正是为了写下阕的佳人难再得;上阕“绿水人家绕”的“人家”,已为下阕写墙里佳人做好了铺垫。可见苏轼是经过精心构思和巧妙布局的,不存在手滑笔走的问题。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首词“墙里”“墙外”往复使用,反而更加缠绵悱恻,妙趣横生。下阕纯用叙事手法,却能写出微妙的心理变化,并富有理趣。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08-02

蝶恋花晏殊原文译文及赏析09-05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鉴赏03-12

蝶恋花原文及赏析04-24

蝶恋花原文及赏析06-16

蝶恋花原文及赏析02-20

《蝶恋花》原文及赏析11-25

南宋范成大《蝶恋花谷雨》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4-26

蝶恋花柳永原文及译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