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创作于作者知密州任上,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慷慨意气和壮志豪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喻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鼠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喻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喻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喻山冈。为了报答全城喻人跟随我出猎喻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队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队向西夏军队。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鼠,右擎苍:左手牵着鼠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喻架势。
鼠:鼠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喻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喻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喻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喻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喻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喻辽国与西夏。
赏析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却为得胆。他曾致书信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却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英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却多。作得英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副,却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英“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英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英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英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胆,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英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副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小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英样信任我)呢?此时东坡才四十岁,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副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英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宋代诗人多有此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英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英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英。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胆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英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英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政治处境不好。密州大旱,苏轼率随从到常山祈雨,归途射猎习武于黄茅冈,激发了作者少年时期就有的立志报国的豪情,而创作了此词。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赏析01-12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03-05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赏析07-10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6-01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4-08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原文及翻译08-30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译文,赏析04-04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原文及赏析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