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居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幽居初夏》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简介
《幽居》为南宋人晚年后居阴时所作。该诗前六句,后二句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这首诗是诗人一生,热爱,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表达。
翻译/译文
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树阴下小径幽幽。
湖水满溢时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处处。
新茬的早已成熟,木笔却刚刚开始绽放。
当年相识,午时梦回前,谁人共话当年?
注释
⑴湖山:湖水与山峦。胜处:美好的地方。
⑵野径:村野小路。
⑶有时: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谓有如愿之时。鹭,原作“鹜”,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⑷深,原作“源”,据钱仲联校注本改。无处:所有的地方。鸣蛙:指蛙鸣,比喻俗物喧闹。
⑸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筼筜谷》诗:“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朱乔年诗:“一惊起箨龙儿,戢戢满山人未知。”
⑹木笔:木名,又名辛夷,是初夏常见之物。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营闲事》诗:“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犹,原作“初”,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⑺叹息:叹气;嗟叹。老来:年老之后。交旧:旧友;老。
⑻瓯(ōu):杯子。
赏析/鉴赏
这首诗选自《剑南诗稿》,是南宋诗人于晚年所作,为诗人表达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的。
晚年诗作渊源所自,历来论者无不指为“学陶”、“学白”。从他大量的写农村光的诗来看,特别是从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的恬静,的明浅,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
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
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观”字,明写;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白鹭不时自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心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
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而承转开阖,井然有序。颔联“水满”“草深”是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则是山地光,承前写“山”。首句概言“湖山胜处”,两联分承敷衍,章法十分严谨。但颔联写湖,是远处宽处景色;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的风光。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的景色之美,显示诗人怡然自得之乐,读诗至此,真令人以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终老是乡了。但结联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老”字,顿兴“万物得时,吾生行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原来,尽管万物欣然,此翁却心情衰减,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一种之感,袭上心头。四顾惘然,无人可诉说。
【《幽居初夏》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幽居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幽居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03-27
幽居初夏原文及赏析09-20
幽居初夏原文及赏析02-10
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03-30
《初夏》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6-17
《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03-22
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12-18
幽居_韦应物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