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3个故事

时间:2023-04-23 09:38:45 振濠 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钱学森的3个故事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钱学森的3个故事,欢迎借鉴!

钱学森的3个故事

  钱学森的3个故事

  记得还在小学上学时,老师就会拿钱学森的许多小故事来教育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那是还小,仅仅是记得钱学森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科学家和老师的教诲之外,便无法从这小故事体会到更多的钦佩和感动。

  当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上海交通大学的杰出校友因病逝世时,内心真切的感到悲痛之余,也不禁重温了那些藏在儿时记忆里的关于钱学长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深深为之感动。

  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考卷

  在交大的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试卷,做这份试卷的人就是钱学森。在这样一份普通的试卷之后,却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原来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品学兼优,各门学科都得90多分以上。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答对了所有的6道题,他的任课老师金老师很高兴,给了钱学森100分的满分成绩。但钱学森却发现自己答题时把一处符号“Ns”误写成“N”了。钱学森主动把这个小错误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把100分的试卷该为了96分。任课老师金老师一直保存着他的爱徒的试卷,即使在战乱的迁徙中也一直保存在行李箱中。在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再次回到母校的时候,金老师拿出了这份珍贵的试卷,赠与了母校。这份小小的试卷也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学习、科研的一丝不苟、虚心诚实。

  二、克服重重阻碍艰难回国

  上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三、钱学森的金钱观、权利观、名利观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慷慨献出《工程控制论》一书的万元稿酬,资助贫困学生;80年代,他又将《论系统工程》中自己的那份稿酬捐出,用作研究经费。晚年,他先后获得两笔100万港元的科学奖金,也悉数捐出,情系祖国西部,用于沙漠治理。面对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等实权官衔,他没有向谁伸手,而是主动放手。即便美国曾多次邀请钱学森访美,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仍被他拒之门外,抛在脑后。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外国荣誉。”

  他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曾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管是什么大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样不要。”他曾为自己定下了“不题词,不给人写字,不上名人录,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参加成果鉴定,不接受媒体采访”的原则。

  这就是我们一代伟大科学家的金钱观、权利观、名利观。

  钱学森的3个故事

  01

  钱学森曾说:“我的父亲是我第一个老师。”父亲钱均夫在花钱给钱学森买书上毫不吝啬,并坚持为儿子挑选图书、画报。钱学森行将离开祖国前往美国求学时,父亲送给他的礼物是一大箱“中华文化丛书”。

  满周岁的钱学森和父亲钱均夫

  02

  钱学森3岁时,因为父亲工作调动,举家从杭州迁居北京。当时钱家的四合院附近住着许多穷困人家。母亲乐善好施,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邻居。钱学森说:“我的母亲是个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孩子行善事的母亲。”

  03

  念小学时,钱学森叠的纸飞机比同学们的飞得又稳又远。钱学森的同学张维回忆:“钱学森叠飞机叠得非常精细,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从这里就能看出,尽管年纪还小,要做什么事的时候,他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用科学办法达成目的。”

  钱学森的3个故事

  一、

  钱学森(1911年-2009年),祖籍杭州,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1955年回国,195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参加中国火箭、导弹研制工作,从事航空航天研究。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

  “我在美国待了这么多年,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在美国学习、工作15年之后,钱学森带着8大箱装满书籍和笔记本的行李,毅然回到祖国。

  对于“回祖国去”这件事,钱学森十分坚决。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后,通常会把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养老。但在美期间,钱学森一美元都没有存过。有人觉得奇怪,他坦率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在美国,钱学森经历了限制出境、拘留甚至被监视、“软禁”等磨难,但他要回到祖国的决心一直没有变。1955年8月,在多方努力下,美方撤销了对钱学森回国的限制。同年9月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7岁的儿子钱永刚、5岁的女儿钱永真,终于登上了回国的邮轮。

  钱学森一家回到北京,受到中国科学院的热烈欢迎。他做的第一个安排,就是在翌日清晨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目睹这个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神圣地方。面对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感叹道:“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自力更生造出中国的导弹

  1955年底,回京的钱学森,马上投身到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的筹备组建工作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钱学森任第一任所长。

  为了加速人才培养,力学所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研究班,又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力学系,钱学森兼系主任并亲自授课,培养新一代的专业人才。

  1956年5月,钱学森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在车道沟兵器招待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给刚刚分配来的一批大学生讲导弹的基本知识。后来,这些学生当中的许多人,都成为我国火箭、导弹与航天技术队伍的骨干。

  1957年2月18日,钱学森出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随后,他投入到仿制第一枚导弹“1059”的工作中。1960年11月5日9时2分28秒,“1059”导弹冲上蓝天,在飞行了550公里后准确击中目标,中国的第一枚国产导弹发射成功了!在当晚的庆祝酒会上,聂荣臻元帅高举酒杯说道:“今天,在祖国的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一枚‘争气弹’。”

  1970年4月24日,在钱学森的运筹帷幄下,只用了五年时间,中国就成功地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中国从此敲开了太空的大门。

  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1958年4月6日,钱学森向组织写下了长达7页纸的汇报。9月24日,钱学森正式填写入党申请书。

  1959年11月12日,钱学森正式入党。他说,他一生仅有过三次“激动”,其中一次就是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个时候,我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我钱学森是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了!我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

  钱学森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发自肺腑地表明自己毕生志愿:“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二、

  钱学森被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35年9月起,钱学森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留学期间勤奋刻苦,后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由于科研能力和成绩突出,钱学森在美国的事业发展一路顺遂。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便决定以探亲为名回国,将整理好的800公斤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祖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钱学森始终受到严密监视。得知钱学森在美国遭受迫害,中国科技界立即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中国政府也多次与美方交涉钱学森回国问题。但由于国内始终无法与钱学森取得联系,因此,美方每次都否认扣留中国公民。此时,钱学森也正在因为没有途径向国内传递消息而烦恼。他深知,自己的回国问题,必须让国家高层知道自己的回国愿望和目前的处境才能解决。

  1955年5月的一天,钱学森在一份中文画报中发现了父亲的朋友陈叔通与毛主席在一起的照片,不由得眼睛一亮,心中有了主意。钱学森立即给陈叔通写信,请把自己的消息传递给国家高层领导。但由于不知道陈叔通的通讯地址,只能寄给在上海的父亲,由其代转。为了避免信件被联邦调查局拆信扣留,钱学森将给陈叔通的信装在一个信封里,让妻子蒋英装入给比利时的妹妹的信中,避开跟踪的特工,将信件投入到一个商场的邮筒里。蒋英的妹妹在比利时收到信件后,立即转寄到上海钱学森的父亲家中。此后,信件几经辗转终于到了周恩来手中。

  此时,中国代表团正在日内瓦与美国进行大使级会谈。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也为钱学森归国创造条件,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提前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但谈判时,美方依然矢口否认美国政府扣留中国公民。这时,中国代表团团长王炳南掏出钱学森的信当众宣读,让美方十分尴尬。1955年8月4日,再也没有借口的美国政府,只好准许钱学森离开美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家人一起来到洛杉矶港口,准备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国。钱学森的回国引起广泛关注,不少记者早早来到码头上采访他。有记者问:你这次回国后,以后是否还打算回到美国?钱学森平静而坚定地回答说:“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今后,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钱学森回国后,对原子弹、导弹等方面的国防科技发展非常关注。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科技水平落后,根本没有能力研制这些先进武器。这让著名将领、负责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建设的陈赓非常不服气。一次,钱学森前往哈尔滨参观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恰巧正在北京。得知消息,陈赓专程赶回哈尔滨来见钱学森。他见面问钱学森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陈赓听后大声说:“好!就要你这一句话。”这次谈话后,钱学森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三、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在上海。而他的祖籍则是浙江省杭州市。钱学森的家世非常显赫,首先是这个钱字来历有非常不一般。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位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统治者叫做钱镠,因为保江南一方平安而被称为钱王,在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某种意义上来说,钱学森也算是有着皇室血脉。

  在钱学森小的时候,他的天赋就体现得非常突出。在三岁的时候,钱学森就有了非凡的记忆力。在这一年,他就已经能背诵上百首唐诗,而且加减乘除都难不倒他。家里的长辈十分喜欢这个孩子,将他称呼为神童。而且学生的父亲也对他非常的喜爱,从小就让他阅读很多的书。

  钱学森:从浙江神童到科学泰斗,波澜壮阔的一生只为践行誓言

  对于钱学森的父亲来说,只要是读书就是好的。在五岁那年,他就让钱学森读了水浒。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水浒是不适合小孩子读的书。但是钱学森的父亲却不在意,而且他还一直在给钱学森讲水浒里的故事。

  有一天,钱学森问爸爸,书里的这些英雄,真的是星宿转世吗?他的父亲告诉他,书里写的不一定是真的,所有的英雄都是英雄。钱学森眼睛里闪着光,问父亲,那么我以后也能成为英雄了?他的父亲郑重地点了点头。

  如果说这些证明了小小的钱学森,从小就是一个有着上进心的孩子,那么这一件事就足以证明钱学森在物理学方面的造诣了。小的时候,他和其他孩子们非常喜欢用废纸折成飞镖,然后比赛谁扔得远。每一次都是钱学森扔得最远,而且最准。

  有一次,他的老师捡起了一个钱学森做的飞镖,发现不带有棱有角,特别规整,而且还符合一定的空气动力学,老师感叹,也许这个孩子在以后会成为物理学家。谁知道真的是一语成谶。

  钱学森的家族是浙江的望族,他们和浙江的另一个望族蒋家交情非常深厚。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蒋百里先生就出自蒋氏家族。他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家治从小就是好友。

  有一次两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蒋百里的三女儿蒋英出现在了宴席上,钱家治一看就喜欢的不得了。就问蒋百里能否将其过继给自己。因为自己只有儿子,没有女儿。

  蒋百里夫妇欣然应允,于是后来蒋英就被过继到了钱家。但是过了几天,蒋百里夫妇又太过思念女儿,就请求能否从钱家将女儿带回。钱家夫妇觉得横刀夺爱也不合适,于是便答应将蒋英还给蒋百里夫妇。但是蒋百里夫妇却表示,在以后,我家女儿一定会嫁给你家钱学森。门当户对十分合适。

  就这样,钱学森的终身大事就被长辈定下来了,但好在钱学森蒋英夫妇一直伉俪情深,也到成就了一段佳话。

  1929年,钱学森考进了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毕业。这一年庚子赔款奖学金依然存在,于是他选择前往美国进行留学。

  1934年,他正式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当时的麻省理工学院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掌管。而冯卡门一看到钱学森,立刻喜欢的不得了,很快,钱学森就成为了冯卡门的关门弟子。

  有了名师的指导,钱学森进步飞快,1939年他就成功地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毕业,并且获得了航空和数学两个博士学位。但是现在的钱学森,却面临着一个十分艰难的处境。

  当时的中国已经爆发战争,他已经没有办法回国了。于是在恩师的邀请之下,钱学森进入了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仅仅两年之后就成为了副教授,1947年,他又担任了麻省理工学教授。1949年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年,钱学森已经在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担任了主任。在加州理工,没有一个教授能够拥有如此飞快的晋升。

  原因就在于,在美国期间,钱学森的贡献实在太过突出。1938年,他就和冯卡门教授一起创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并且成功建造了能够在空中运行一分多钟的小火箭。从此前学生的火箭研究,成为了美国研究的最主要课题之一。而钱学森以及他的其他四名同学,还成为了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始人。

  钱学森:从浙江神童到科学泰斗,波澜壮阔的一生只为践行誓言

  毫无疑问,在美国,钱学森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成绩。而且也终于和蒋英结婚,并且生下了孩子。但是钱学森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回到祖国,建设祖国。可是美国人却并不同意。这让钱学森在美国的最后几年过得十分不顺利。

  20世纪5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在二战期间,钱学森拥有陆军航空兵上校军衔,并且可以任意地出入美国五角大楼。可以说是美国军方眼中的当红炸子鸡。但是等到冷战开始,拥有着中国国籍的钱学森,立刻被监视了起来。而且一监视就是八年。

  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美国海军陆战师。这就是美国海军部副部长的原话。他说出这番话,并不是在恭维钱学森有多么厉害,而只是在威胁美国政府绝对不允许把任何一个中国籍科学家放回中国去。

  当时的钱学森被剥夺了一切特权,并且被软禁在家里,每一天都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但是他却依然十分地热爱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故乡。

  经过长达数个月的日内瓦双边会谈,在1955年,中美政府终于达成了协议。那就是中国释放在朝鲜战争中被俘虏的数十名美国飞行员,然后让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号,钱学森终于带着自己的一家老小,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游轮,踏上了回国的旅程。这一年的10月8日,经过了接近一个月的漂泊,钱学森的脚终于踏到了中国的土地上。

  在他面对着来接自己的同志时,热泪盈眶地表示,我终于回来了。在回到祖国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都亲切地接见了这位全世界有名的大科学家。而在钱学森的建议之下,中国航空工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而中国的航空工业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在钱学森的指导下,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正式成立,而钱学森则成为了这个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为了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钱学森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建设当中。他的妻子蒋英也开始在国内努力普及教育事业,并最终成为一代教育大家。

  这段时间对于他的孩子来说,可以说是记忆非常深刻的。我国著名的计算机学家,钱学森先生的儿子钱永强教授回忆,自己的童年里,似乎父亲和母亲的身影总是缺失的。而这也成为了钱学森先生一辈子的遗憾。

  对于家庭的亏欠,成就了对于国家的贡献。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而在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也成功发射。

  钱学森:从浙江神童到科学泰斗,波澜壮阔的一生只为践行誓言

  在钱学森的领导之下,中国正式成为了世界上的航空宇航大国。中国人从此不用畏惧核武器的威胁。也终于可以仰天看着,天上随时准备探索星空了。

  钱学森在麻省理工的一位同事曾经这样评价他:如果他继续留在美国,也许会取得不错的科研成绩,但是他回到中国,将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变成了世界强国。这番话可能是对于钱学森先生的一个最为公正的评判。

  在前学生的后半生里,他一直坚持着信仰从未动摇。直到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先生在北京逝世。为了纪念这位两弹一星的元勋,数10万人自发前往吊唁。当追悼会在八宝山公墓举行的时候,现场呼声震天。这种哭声是发自肺腑的哭声,是对巨星陨落的惋惜。

  钱学森:从浙江神童到科学泰斗,波澜壮阔的一生只为践行誓言

  虽然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能并没有国葬这样的说法,但是毫无疑问,钱学森先生的哀荣乃是国葬级别的。在他的葬礼上,三军仪仗队抬棺,数10万百姓自发为其送行。

  他表示自己没做过什么贡献,只是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我效忠于中国人民。

【钱学森的3个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钱学森故事04-11

钱学森的故事(精选23篇)04-22

科学泰斗钱学森的故事07-11

钱学森的故事(精选16篇)07-17

钱学森的成长故事简短02-28

爱国名人故事--钱学森01-27

钱学森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01-27

名人故事:“钱学森之问”与高考录取04-10

名人故事:钱学森欠一个道歉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