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校企合作方案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企合作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校企合作方案1
一、总体思路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重视专业、岗位技术能力培养,又重视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紧围绕我校的主干专业,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密切关注企业需求,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二、合作原则
(1)为企业服务的原则。支持服务企业的指导思想是搞好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用人标准和技术需求,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培训,满足企业的迫切需求。
(2)校企互利共赢原则。企业保证设备、场地等条件和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企业有优先选择和留住学生的权利,有根据能力部分淘汰学生就业的权利。
(3)校企互动原则。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教学。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明确了领导小组的职责。招生就业服务中心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合作要求
(一)瞄准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展合作。以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紧密结合企业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发展的最新要求,充分运用好企业在师资、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效。
(二)坚持合作方式多样化。可以把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技术引进学校,也可以主动送服务上门,送培训到车间、工厂一线;既可以承接企业订单,也可以根据企业的数量和规格进行订单培养,还可以共同确定培养计划,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双方需求,能产生最佳效益的合作模式。
五、合作模式
(一)“订单”合作模式
实现招生与招聘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践与就业同步。企业根据所需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就业协议,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和培养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岗位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的目标。具体有定向培训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
(二)工学交替模式
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到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程序及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顶岗实践模式
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联合办学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四)现代学徒制模式
校企招生招聘一体化,双导师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试点合作双方要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岗位实际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组织教学和评价,开展教学研究。职业学校承担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企业通过师徒形式提供高新技术岗位并承担专业实践教学。
(五)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小组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参与学校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的制定和调整。
(七)举办企业家沙龙。
学校每年举办企业家沙龙,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由一名校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责任,规范双方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员工选择权,为企业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企业保证设备、场地等条件和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校制定了规范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建立了校企合作的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保证了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校企合作方案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资料。为进一步加强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能够有多种形式,要进取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由各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各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各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景,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资料。各部要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三)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一)总体设计原则。校企合作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构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二)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必须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供给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资料。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供给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三)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并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四)配套的改革措施
1、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
3、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7 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校企合作方案3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潜质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潜质,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奋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用心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带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出处: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到达双赢。(励志名言警句)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思考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资料体系;二是,课程资料综合化,主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联,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状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带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潜质。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八大心态)
(一)新设置专业务必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潜质和实践教学潜质。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带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务必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办公室
20xx年XX月XX日
校企合作方案4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我校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本专业以服务汽车工业、汽车后市场为宗旨,培养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具有“精维修、能操作、会营销、懂管理”和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头脑,也是打开校企协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协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态、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同一管理准绳
校企协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同一,必须同一领导、同一管理、同一计划、同一实施、同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组织机构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汽修教研室主任
成员:教研室各老师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顶岗实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工作;
6、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7、力所能及承接合作基地的生产任务;
8、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9、其它方面的协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协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顶岗实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协作,校企共同计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体式格局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协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锻炼,每学期实施轮换。
3.教学见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研究后,为了解协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激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协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研究;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亭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顶岗实模式
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产学研模式
施展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协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绪,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6.共建校外实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按照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中,工程机械控制技术专业校外实基地运行管理专项资金执行。
2.协作企业实施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前提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由学院制作统一的牌匾,并采用一定的方式举行挂牌仪式。对已挂牌的校外合作单位,要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并做好记录,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3.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校企合作方案5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导,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紧密结合点,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适用的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
二、合作内容
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定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接受学校一定数量、专业对口《白话文·》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
2、在职员工培训:当合作企业需要培训在职员工时,学校会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培训专业和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商定,培训教师由学校安排或聘任,教材由学校提供。可以签订具体的培训协议。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内容应包含实践内容、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联合成立教学顾问委员会,由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提供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交流,通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三、校企合作的实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校办、市场研发部和就业办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
校企合作方案6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通过甲乙方双方进一步友好协商,特制订“秭归职教中心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一、建设总则
以甲乙双方互惠互利为建设原则,甲方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项目给予适当安排,并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甲方派员跟随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乙方负责为甲方教师提供免费培训。
二、合作目标:
1、校外实训基地:甲方以乙方为中心安排顶岗实习活动。乙方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校内实训室:甲方积极扩大实训室建设规模,加大投入,更新设备设施。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由乙方按照台套/4人的标准无偿提供焊枪、空调等约20万元的设备新建焊接技术、装配维修两大实训室。
三、建设内容:
1、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甲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乙方生产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并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学生从面试到签订实习合同、实习鉴定评议等整个过程中,甲方需安排一名额教师进入企业配合乙方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乙方在此期间为甲方教师免费提供食宿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为甲方教师的转岗培训、提升培训提供必要支持。
2、甲方每年春季开学10天后安排学生进乙方开展为期3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乙方充分满足活动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并保证与乙方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
3、甲方需向乙方提供实习生实习推荐表(盖有学校公章、贴有照片)、学籍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如甲方提供的实习生有关资料与事实不符或违反有关规定,乙方有权随时通知甲方退回学生。乙方必须向实习学生提供《劳动法》规定的相应权利保障。
4、乙方负责对实习生进行考勤,实习生不得擅自离职,如有正当原因确需离职的,需提前一周提交书面申请,经乙方批准后方可离职。
5、甲方积极加强技能教学,每学年举办一次技能操作考试,对于成绩优秀者乙方拿出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予以奖励。
校企合作方案7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潜质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潜质,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奋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带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5业基本素质;第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出处:
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到达双赢。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思考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联,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状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带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实施“双百工程”,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潜质。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新设置专业务必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1—2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务必实施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务必实施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3﹪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潜质3和实践教学潜质。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带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务必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每年评选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方案8
根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关于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的通知》(黔经信园区〔20xx〕40号)、《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通知》(黔经信园区〔20xx〕41号)要求,为进一步建立和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有效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途径,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资源和环境,大量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使中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共生,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校企合作特色,积极探索“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取得实效。
二、目标任务
坚持“紧盯专业、融入行业、服务企业”的思路,到20xx年,初步建立与园区产业群及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相对应的中职教育专业群。在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种植、养殖业、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产品加工、电工电子、煤化工等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主动与有技能人才需求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合作双赢。
三、基本原则
(1)为企业服务的原则。通过积极深入的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举办各种合作模式的学历教育班,开展各种岗位培训。
(2)校企互利原则。加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积极入园办学,园区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训条件。围绕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扩大就业,切实解决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实训师资等问题,推动产业园区加快完善配套措施,提高园区企业入驻率和园区企业履约率,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实现合作共赢。
(3)统一协调原则。校企合作是双向活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和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县教育局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与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农业示范园及相关企业互动协调,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共享园区软硬件资源,切实解决中等职业学校经费缺口大、学生容量有限、实训条件差、技能型教师短缺等困难。
(四)课程开发原则。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校企合作双方要达成一致。所设置专业和所开设、开发的课程,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前提,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相对接,课程教学设计有预设或临设的生产或模拟生产的项目任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
四、组织领导
为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县政府决定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县政府县长任主任,县政府分管教育和工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副主任,县教育局、县工业和能源局、县人社局、县招商局、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农业示范园区、黔西县中等职业学校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指导委员会成员。指导委员会在县教育局设办公室,傅沛为办公室主任,洪大新为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五、合作模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职业学校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招生时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培养就业协议,并将招聘与学生综合评价结果挂钩,实现招生与招聘同步,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和培养标准。学校负责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岗位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的目标。
(2)工学交替模式。企业因就业需求向职业学校发送就业订单,与职业学校紧密合作,共同规划实施职业准备教育。其方式是学生在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岗位技能培训,每月或每学期实行轮岗。
(三)顶岗实习模式。也称“2+1”教学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职业学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四)勤工俭学模式。学校在节假日组织有需要的学生到园区企业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有偿学习,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公益劳动一样,是学校教育活动之一。
(五)课程共同开发模式。根据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意向,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制订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实现深度合作。
(六)岗前培训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模式。构建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分为岗前培训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两种形式,对企业急需培训的员工采用岗前培训形式,对企业相对固定使用且符合省、市中职非全日制招生条件的员工采用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模式。
六、实施步骤
(一)20xx年11月。
中职学校深入园区对实际运作的企业进行调研。
(二)20xx年12月。
中职学校与乌骡坝泰丰园达成种养殖专业、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合作意向,与水西大酒店达成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合作意向,与黔西县兴黔建材初步达成电子专业合作意向,与县卫生局、县中心医院达成护理专业的合作意向。
(三)20xx年1月至2月。
中等职业学校与五罗坝泰丰园、水西宾馆、黔西县兴黔建材、黔西县卫生局、中心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实施合作模式。
(四)20xx年3月至6月。
1、根据企业需求,将企业需要的技能融入教学进行培训,聘请企业的专家或技术人员到学校上课。
2、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
(五)20xx年7月至20xx年7月。
逐步落实与其他相关企业合作协议,切实推动我县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七、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由县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统筹,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各司其职,形成规范、稳定、灵活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育人”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建立长效合作运行机制。企业自觉、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学校和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各学校要不断深化对校企合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学校、企业、学生、社会满意为原则,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专业调整、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启动试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形成职业教育的良好导向。
(三)协同合作,加强学校专业群与园区产业群的有效对接。各部门、行业、企业、学校要在硬件设施、软件资源等方面加强互动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专业设置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的职业教育理念,面向园区设置,并按园区需要进行调整,要真正建成适应园区发展的专业群。
(四)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结合我县中职教育的现状,县教育局、中职学校要把深化教学改革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及时进行彻底的、全新的、大规模的改革。要高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开展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加强培训,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县教育局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对教师任职培训进行全面、整体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分步实施。对文化基础课教师,重点要在有用、实用上下功夫,在教材活用、教学模式变革上下功夫,在让学生满意上下功夫。同时,要引导文化基础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对专业课教师,除要求教好课程外,要求他们积极到企业参观学习、参加相关企业运作,以提高实践能力,更新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方案9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针,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紧密结合点,进取探索开展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二、合作资料
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定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理解学校必须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
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作企业需培训在职职工时,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帮忙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资料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培训师资由学校安排或企业委派,教材由学校供给。具体可签培训协议。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必须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资料应包含实践资料、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进取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供给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交流,经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校办、市场研发部和就业办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
校企合作方案10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最大限度为在校学生带给足够的“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机会,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增强持续发展潜力。结合我院的实际状况,拟定校企合作建设实施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围绕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要求,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加强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带给技术服务。
1、以现代化汽车科技发展为导向,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2、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人才素质和潜力的要求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基础,保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成功。
二、校企合作建设的具体资料
1、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1)新生入学,首先校外实训基地到参观,理解企业文化教育和熏陶,增强对专业的了解,也明白行业对人才潜力、素质的要求。透过这一环节,增强了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兴趣,也明确了努力方向,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2)每个学期都主修专业课,每个学期都有到实训基地实习的这一教学环节。
(3)加强实践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
(4)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揉合,专业理论课课室安排在实训室内的多媒体课室进行,随时将演示板、台架推入课堂,又可随时根据教学资料进行现场教学。
2、校企间人员互聘
(1)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任课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指导毕业实习,一方面弥补了教师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多渠道、更直接地了解社会和行业。
(2)我院汽车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生产实践,既服务企业,又锻练实践潜力,并持续对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和最新实用技术的掌握。
(3)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健全
由于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后,脱离学校大环境的管理,加上实训基地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一部份学生出现作风散漫、精力不集中、与社会人员发生冲突等现象。应根据实训基地的实际状况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学院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一套实训制度,并由系部派遣辅导员或者教师到实训基地去具体执行和落实。
(4)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利用学生休息时间,安排企业专家举行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讲座,或者举办岗位技能大赛,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都作到有事可做,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校企合作方案11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由于在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各国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点,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作用,从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现出大致不同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它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企业际需要出发,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课程;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以及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教学工厂,等等。我国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的经验。但德国的双元制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着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德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社会分工没有很大的高低层次之分,即使是技术工人也能够有较高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我国目前都还不具备。国外的这些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的,而国内高职毕业生愿意进入技术工人岗位的十分少见,一般都从事于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工作或技术员工作。因此,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搬,要有原则性吸收。
2.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其他相关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从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订单式模式强调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意味着一旦学生成为订单培养的对象,毕业后即可优先成为企业的员工。
(2)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训。通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2+1教育模式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学校与企业往往难以紧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间意见和信息交换不够及时与通畅,容易导致两个阶段脱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学做结合。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简单,但实施起来比价困难,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专业。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职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应明确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量外来劳动力人口从东部回迁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明显,每年的劳动力增量在下降。因此,建筑行业对于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技术工人的1.5%,其中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具备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好职业道德的综合职业素质。
2.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因此,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公认。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确定教学与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因此,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学内容,明确专业定位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与校企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关。通过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设置岗位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高职院校、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可利用师资力量为提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技术咨询以及科研项目联合开发等各种服务,不仅为企业准备了大量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能力,企业获益很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通过校企教师的双向流动,即企业定期选派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这不仅可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更主要的是通过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国内外校企合作分析中,中国知网论文可以看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培养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改革,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结合是当今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订单班或2+1等独立模式,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等方面实行校企全方位结合,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为例进行说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类中的小专业,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在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而大力推广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都离不开建筑设备专业的支撑。对于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对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联盟,共育企业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和积极性,相互补充,走出了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养之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以特色订单形式组建企业冠名班实施教育和培训。目前已与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装特色订单班和五洲安装特色订单班。所谓特色订单班,是以合作企业人才需求为特色,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将企业个性人才需求与行业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结合,形成了以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特色岗位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根据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行业社会普遍性需求等诸多因素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标准,共同选择专业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教材。这样设置的课程即符合企业的需要,也能够适应本专业社会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据企业工程特点,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实训课程。企业奖学金是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办学的标志项目之一。中国期刊特色订单班均由企业出资奖励那些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对企业来说,这部分资金既能够在学生中营造对企业实力的一种信任,产生归属感,有利优秀学生留在企业工作,同时也能够通过合作办学冠名奖学金的形式扩大企业知名度。总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特色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有三点:①专业方向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做了修正,强化了建筑设备施工管理和造价方向,削弱了原专业中的设计方向。②地域经济特色。针对企业性质,订单班对学生的课程体系做了改革,强化了建筑给排水安装、建筑电气安装,通风工程安装、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调工程安装。③企业文化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企业实践环节做了改革,将实习环节设计成生产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段。从企业的管理出发,要求学生从基层做起,认识企业、了解专业,然后进入技术管理。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都有着双向选择的权利,订单班并不意味着全部学生都在合作企业就业,因此我们这种特色订单班,避免了普通订单班仅面向合作企业、就业面偏窄的问题,在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企业和学生的利益。
2.校企携手,共建校内实训。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课程的衔接,课程实训必须坚持以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分析为基础,内容必须强调工学结合,突出技能培养,能体现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就要求应当参照相关的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实训内容;这些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在教室、校外实训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实验室、实训室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完成。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元投资、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也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xx年我院与上海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博力)共同建设的给排水实训室,由吉博力成本价提供设备,并培训学院教师。此实训室至今已为我院培训相关专业学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将要建的辐射地板供热实训室和地源热泵系统展示台,由我院提供适合需求的相关场地及空间、水电等基础条件,伟星集团负责对展示装置的技术设计、材料配置及安装工作。本实训室将展示给排水、暖通、管道安装等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仅针对在校生培训,更针对企业员工、社会人员培训,真正发挥我院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行业的积极作用。
3.校企结合,促进专业改革。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不足,中国知网论文检测在合作企业的带动下,分析当前建筑设备专业形式,分析常规企业对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分析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设备人才,我们对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更具区域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课程的知识点按照企业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对不同课程内容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整合。我们不仅强调水、暖、电等相近专业内容有效合理的相互渗透,而且注意到跨学科(如安装、土建、装饰的互相配合)的交叉渗透。在教师培养方面,我们通过组织教师经常性地到相关企业参观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企业人才需求,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从业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方面,考虑到企业在关注学生成绩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态度等综合能力。教师不再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重新制作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考核其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总结
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结合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这种特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学院、专业学生三者的共赢局面。职业教育的进步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支持和推动。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明确方向,但如何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企业真正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训中区,将是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
校企合作方案1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根据上级有关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校实际,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校的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3、立足电力做强,面向社会做大,多方进取联系,构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领导组织机构
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
组长:崔作让
副组长:王畅郭明德杨宇松闫文贵
成员:霍宇平董跃中郭雪珍刘海荣陈坚孟昭祥郭福祥张圣孙国经
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
组长:霍宇平
成员:董跃中高晓维郭雪珍王宏广刘海荣郭福祥任松青牛建平
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资料、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善,保证持续提高。
三、校企合作目标
1、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2、做到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以坚持服务行业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景,实施联合培养。
3、坚持培训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
4、力争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方式
1、主动将服务、技术送到企业,将培训送到现场一线。
2、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
3、校企共同、联合开展培训。
五、校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
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任务是为省公司进行职工技能及全员岗位培训,多年来一向将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们工作的主要任务,仅20xx年,学校就完成行业内外营销自动化、变电仿真等培训任务47期1618人次。
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加大为系统外企业服务力度,目前学历教育学生共有1500人。
20xx年,校已进取转变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山西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运行
实际,全年8次主动把现场需要的生产知识、技能主动送到一线员工手中,共培训员工418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校企合作的实施步骤
(一)山西省电力公司内校企合作
1、对20xx年校企合作情景进行进一步总结,针对培训实际,加大活动的覆盖面,增加培训资料。
2、培训目标
主要针对现场人员急需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开展培训,提高参培人员综合素质,强化技能知识的培训。
3、培训方式
现场进行专题性培训,现场演示,个别指导,互动答疑等方式。
4、培训对象
选择忻州、朔州、大同、临汾等供电公司所属支公司进行。培训对象为县供电营销人员、供电所人员及农电工作人员等,同时,尽快签定相关合同予以保障。
5、培训资料
营销自动化培训、变电仿真培训、农电电能计量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紧急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线路钳压技术及接线制作技能培训等。
6、培训时间
每月进行2次,每次约2-4天。
(二)山西省电力公司外校企合作
1、合作对象
河南送变电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
2、合作方式
承接企业定单,也可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并经过合同等法律形式予以确立。
3、培训资料
为企业送变电专业输送必须数量的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方案13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最大限度为在校学生提供足够的“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机会,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拟定校企合作建设实施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围绕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要求,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加强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1、以现代化汽车科技发展为导向,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2、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基础,保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成功。
二、校企合作建设的具体内容
1、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1)新生入学,首先校外实训基地到参观,接受企业文化教育和熏陶,增强对专业的了解,也知道行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通过这一环节,增强了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兴趣,也明确了努力方向,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2)每个学期都主修专业课,每个学期都有到实训基地实习的这一教学环节。
(3)加强实践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
(4)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揉合,专业理论课课室安排在实训室内的多媒体课室进行,随时将演示板、台架推入课堂,又可随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
2、校企间人员互聘
(1)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任课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指导毕业实习,一方面弥补了教师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多渠道、更直接地了解社会和行业。
(2)我院汽车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生产实践,既服务企业,又锻练实践能力,并保持对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和最新实用技术的'掌握。
(3)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健全
由于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后,脱离学校大环境的管理,加上实训基地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一部份学生出现作风散漫、精力不集中、与社会人员发生冲突等现象。应根据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学院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一套实训制度,并由系部派遣辅导员或者教师到实训基地去具体执行和落实。
(4)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利用学生休息时间,安排企业专家举行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讲座,或者举办岗位技能大赛,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都作到有事可做,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校企合作方案14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状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开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开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潜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开展作出更大的奉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两个率先的经济开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开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那么
1.效劳企业原那么
为企业效劳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翻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根底,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上下。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用心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那么
校企合作双互利是校企合作的根底。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潜力对学生就业进展局部淘汰。
3.统一管理原那么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的利益与职责务必高度统一,务必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那么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透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潜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根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必须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根本任务:
1、理解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理解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透过学院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合作模式能够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共同开展,是否双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厂中校合作模式
厂中校模式,即学校进企业。厂中校模式可采用: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与合作企业建立一体化模块式培养式的车间课堂企业夜校短训班强化班的学生与企业生产零距离对接的教学培养机制。
2.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共同制订教学方案、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根底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到达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3.工学交替模式
根据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理解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4.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透过必须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理解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职责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展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潜力。
5.顶岗实习模式〔2.25+0.75模式〕
2.25+0.75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25年,之后进展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 .
2.25年在校完成教学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展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xx〕;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6.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酿酒生产操作、分析与管理、菌种生产操作、分析与管理,以及相关质量监控与营销效劳等培训基地。
7.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方案的案,带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方案和实训方案,协助学院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8.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院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双的行为。学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带给培训、技术等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资料、模式、进展状况、顶岗实习状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2.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xx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3.学院制定相关制度规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状况纳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方案15
一、合作目的
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合作原则
(一)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
(二)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三、合作模式
(一)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二)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1、订单培训。学校应企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制订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为企业培养专项技能人才,培训毕业后即实现就业。
2、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上岗前的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招收熟练工难的问题。
3、在岗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在岗职工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
(三)共建服务平台。由青XXXXX就业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让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享校企合作成果。
四、合作方法
(一)校企对接。校企双方找准合作点,自行对接沟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按协议书要求开展校企合作。
(二)协调指导。校企之间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的协调沟通,学校派专人到企业进行学生日常管理,企业各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三)费用计算。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企业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按月支付给学校150元生/月的管理费用。
【校企合作方案】相关文章:
企校合作方案02-02
校企合作方案05-25
校企合作方案11-04
校企合作方案03-31
校企合作合作方案通用06-25
校企合作方案【实用】05-18
【实用】校企合作方案05-26
校企合作的方案(精选15篇)01-31
校企合作方案范文03-30
(合集)校企合作方案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