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畜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需要用到汇报的地方越来越多,汇报是将某个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结果向领导进行汇报,如何写一份正确的汇报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畜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汇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meta/><meta/>畜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1
近年来,我县大力培育和延伸农业畜牧产业链条,实现从繁育基地+规模养殖场+饲料加工+屠宰加工+肉制品熟食加工+粪污处理到百姓餐桌的'多领域现代农业全产业闭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一、突出品牌优势,做好产业“建链”文章。一是打造区域养殖基地。依托新希望六和项目,聚焦产业连片、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经济辐射带动六大定位,投资30亿元建设“生猪养殖产业园区”,放大畜牧龙头的品牌和资本优势。二是推进产业高质发展。在养殖场周边流转土地50000多亩,引导大中型畜禽养殖场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三是创新分红经营模式。整合全县扶贫资金4326万元,繁育基地畜养规模达4万头母猪数量,同步开启“公司+家庭农场”放养结合,实现221万元收益分红,带动全县近600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二、优化产业布局,做好产业“延链”文章。一是打造全产业链集群布局。与新希望六和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38亿元建设“养殖—饲料—食品深加工—生态环保”全产业链集群布局,打造集屠宰、熟食、肉制品加工及仓储冷链物流的全链条产业服务。二是激活产业连锁反应。树牢食品名县“金字招牌”,投资5亿元建设山东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引进欧洲最先进生产设备,实现年屠宰生猪200万头,生产冷鲜猪肉27万吨。肉产品供应麦当劳、海底捞等龙头食品企业,产业连锁反应逐渐显现。截至20xx年底,千喜鹤食品公司纳税370.6万元,销售收入19.57亿元。三是放大产业链富民效应。建设了覆盖面积90平方公里的“新希望·xx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乡镇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处,年出栏生猪达百万头;投资3亿元建设新好饲料加工项目,收购消纳本地粮食作物42万吨,直接带动农民增收超1.2亿元。
三、推动生态发展,做好产业“强链”文章。一是推进粪污生态利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投资4亿元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所有养殖场全部配套污水池、粪污池、沼气罐,打造出全生态发展模式,与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契合形成生态闭环。二是锤炼生态发展工艺。创新采用“匀浆+CSTR厌氧发酵+热电联产+有机肥”工艺,对全县畜禽粪污进行集中处理,实现了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三是布局有机农业种植。通过粪肥还田推动土地生态修复,扎实推广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稀有药材、名贵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业种植,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形成“养殖—粪污处理—种植”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畜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2
xx县是全省生猪养殖重点县,全国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还是国家生猪调出奖励大县、农业部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县及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县。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8%,xx县以“良种化引领生猪产业,建立xx‘绿色肉食品’名牌,打造‘种猪之乡’”为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抓好抓实品种改良、科学饲养、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规范化防疫,全县生猪产业已逐步向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的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变,全面提升了生猪产业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和xx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x县不断在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扶持龙头企业、推广优良品种、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全县生猪产业化发展取得较大的进展,特别是生猪生产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生猪产业一年一个新台阶。xx年全年生猪饲养量达193万头,其中生猪出栏119万头;有规模养殖专业户1600户,其中有年出栏万头以上专业大户24户,年出栏千头以上的268户,有省一级种猪场11个,二级扩繁场14个,在养殖企业中有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9家,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省级11个,市级3个;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6家,养猪专业合作社30多家;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养殖模式在全县迅速发展,专业户规模养殖占全县饲养总数的90%以上。全县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已经成为xx生猪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围绕现代畜牧业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畜禽产品安全监管任重道远,国内不断发生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二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难度不断增加,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成为影响和制约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最大障碍;三是畜禽养殖场环境保护意识淡漠,粪污处理技术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四是畜牧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较弱,支撑和引领畜牧业的能力也不强;五是生猪深加工发展比较滞后,“僵尸”企业xx祥润食品有限公司亟待盘活。
1、继续以“稳增长、保安全”为目标,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稳定提升生猪产业,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认真实施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加快生猪、家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生猪联合育种和性能测定,提升生猪质量。
2、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畜禽养殖标准化项目等,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3、坚持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畜牧产业布局,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确保肉食和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妥善处理好养殖业生产与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关系,加快推进养殖业环境问题治理,不断加强畜牧业生态保护与建设,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畜牧养殖与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的匹配度。
4、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畜牧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努力健全畜产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畜产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5、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认真宣传贯彻省政府《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和政策法律法规培训。编制全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规划,指导全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布局与建设。
6.树立品牌意识,加快生猪深加工发展步伐。积极整合资源,做大生猪产业。以“祥润食品”和“旺旺定点屠宰厂”为依托,开展生猪及其产品深加工,实现多元增值。积极做好xx生猪“供港”出口创汇企业的申报工作,努力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做好供港冷鲜肉供应工作;把xx生猪推出国门走向世界生猪产业更上一层楼。
7。坚持创新驱动与依法治理相协同。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改革新红利,推进科学种养,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强化法治观念和思维,完善畜牧业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依法促进创新、保护资源、治理环境,构建创新驱动和法治保障相得益彰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
畜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3
20xx年,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菏泽畜牧兽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发展现代畜牧业工作要求,以“发展、保护、服务”为重点,大力推进畜牧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积极实现全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投入品监管,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xx年全市牛、羊、猪、禽存栏量分别为68.19万头、1017.38万只、 416.51万头、7587.9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0.22%、0.24%、11.64%、14.05%;出栏量分别为28.69万头、1241.10 万只、653.01万头、13591.9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0.1%、0.29%、10.12%、14.10%;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0.45万吨、 51.07万吨、20.8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39%、6.86%、-1.19%。主要畜产品价格及饲料粮价格均有一定幅度增涨,养殖效益总体趋好,实现畜牧业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5.3%。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全市畜产品加工产值39.1亿元,同比增长6.3%;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产值25.3亿元,同比增长10%;畜牧服务流通行业产值96.7亿元,同比增长20.8%。
一、20xx年畜牧工作情况
(一)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场建设快速发展。20xx年底,全市存栏50头以上的猪场、10头以上的牛场、50只以上的羊场、1000只以上的禽场共有 6615个,比2009年增加990个,增长17.8%,初步形成了以大户、小区、饲养场为主体,以专业村、重点乡镇、基地县为框架的适度规模经营格局,规模化饲养程度达到75%以上,比2009年提高5个百分点。在标准化饲养场建设方面,我市一是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在全市重点推广了畜禽养殖场建设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指导新扩建养殖企业严格按养殖场建设标准进行建设、改造,目前,全市有232个猪场、38个禽场、4个奶牛场、10个肉羊场、 10个肉牛场,共计294个场实施标准化改造。20xx年,我市有31个畜禽养殖场(区)申报了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有13个场区通过省局组织专家组验收,7个成为国家级示范场,6个成为省级示范场,其中11个示范场(区)受到奖励。二是大力加强无公害畜产品认证。20xx年,我市有14家企业申报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其中有8家已通过产地认证。目前,累计有35家企业、37类产品通过无公害畜产品认证,1家企业的7个产品通过了有机认证。
(二)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全市各类畜牧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新增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11家,使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通过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有效促进和带动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郓城、单县、定陶等县区龙头企业发展迅猛,逐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场户的发展格局。20xx年,我市在畜牧经济合作组织方面发展较快,全年新增畜牧专业合作社236家,经工商注册的合作社总数已达到691家,增长55.9%,入社会员7.9万人。
(三)林下养殖健康快速发展。20xx年,我市提出林下养殖工作要在养殖数量和规模稳步提高的基础上,重点提升林下养殖的档次和水平,把打造标准化示范场建设作为目标,努力增加养殖效益、打造林下养殖品牌、提升我市林下养殖知名度。截至年底,全市新增林下养殖场(区)249个,总数达到1803个;新增林下养殖大棚1937个,总数达到18047个;林下土地利用面积72.81万亩,同比增长7.1%;林下畜禽存栏量5006.71万头只,出栏量 12460.38万头只,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2.7%;林下养殖产值30亿,同比增长11.1%。
(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一是抓好规模饲养场监管。全市所有种畜禽场和存栏5000只以上的禽场、300头以上的猪场、100只以上的牛(羊)场都在市动监所备案,由县区动检所直接监管,小型饲养场由村级动物防疫员监管,并签订监管协议,做到了对规模场用药、用料、防疫、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的全程监管。同时,在全市推广了规模饲养场网络化监管,对全市种畜禽场和2008年、2009年承担国家生猪、蛋鸡标准化改造的养殖场的信息数据进行网络上传,初步建成了网络监管数据库,从而大大提升了规模饲养场的监管水平。二是强化基层兽医队伍建设。今年对全市1300名乡村兽医进行了备案登记,并组织 289人参加了农业部组织的全国首次执业兽医师统一考试,62人考试合格,获执业兽医师资格,通过率21.45%,位居全省第一。三是抓好畜禽程序化免疫。按照省局下达的.免疫计划,做到应免尽免,使全市连续6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四是抓好免疫抗体检测。对全市45个种畜禽场、300余个商品规模场和 18处乡镇(办事处)散养畜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共检测血清样品46628份,抗体水平总体达到标准要求。五是加大了道路检查站执法检查力度。全市12个检查站共检查2万余次车辆,检查生猪31万头,羊26672只,牛4325头,禽1739万羽,检查动物产品2万余吨,检疫出不合格活畜500余头只,不合格活禽2万余羽,不合格动物产品20余吨,全部做了无害化处理,补检车次2000余次,查处车辆100余车次。
(五)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针对畜产品监管现状,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畜牧系统围绕饲料、兽药和生鲜乳,制定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在年初组织召开了20xx年畜产品安全整治暨畜牧执法年活动动员大会,专门进行动员和部署。一是对全市所有的兽药、饲料生产企业实行市、县两级驻厂监督员管理制度;二是加强兽药生产经营企业认证工作。目前,我市有兽药生产企业18家,已全部通过农业部GMP认证;兽药经营企业600余家,目前已有92家通过 GSP验收,比09年新增71家。三是积极组织全市兽药饲料执法大检查。全年共检查兽药、饲料生产企业86个次,经营企业300余个次,查处问题企业7 家,并根据不同情节进行了处罚,责令限期整改。四是积极做好生鲜乳收购站的专项检查。对辖区内10家鲜奶收购站生鲜乳的收购、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加大生鲜乳抽检力度,共抽取检验样品300余批次,未发现质量安全问题。
(六)畜牧科技推广取得良好效果。20xx年,全市重点推广林下柴鸡放养、环保养猪等技术。目前,全市林下柴鸡存栏超过5000只的养殖户已达180户,同比增长28.3%,柴鸡存栏量达150万只,全年出栏量26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6.7%、23.3%,在环保养猪方面,重点抓环保养猪试点示范,树立了菏泽旺达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等一批示范典型,全市自然养猪法猪场已发展到108家,发酵床面积9.2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6.8%;存养生猪8.63 万头,同比增加28.6%;年出栏育肥猪17万余头,同比增加23.6%。
(七)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获得重大突破。根据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快兽医体制改革的意见,20xx年7月份,菏泽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要加快推进全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8月份,市编委下发了《关于市畜牧兽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我局更名为菏泽市畜牧兽医局,由原来隶属农业局变为市政府直属管理,在机构设置上增加了一个科室、一个站所,增加了3个领导职务和5名行政编制。在搞好市级改革的同时,在11月份召开的全市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要求县区加快兽医体制改革步伐,并把郓城、单县两个县作为试点,率先开展改革工作,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畜牧投入明显不足。菏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一直比较紧张,相对我省发达地市,扶持政策少,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县区连疫苗经费都不能足额到位。
二是县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难度大。村级防疫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三是发展“一牛两羊”任务艰巨。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作为我市地方优良品种,由于扶持资金不足,加上市场变化等因素,养殖数量逐步减少。
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市级能按省的要求拨付疫苗经费,县区疫苗经费缺口较大,监测、工作经费不足;二是规模场监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产地检疫、产品检疫不到位。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大力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今年,我市将以国家、省创建畜禽标准化建设项目为契机,积极争取市县列出专项资金,配合联动。首先,建立全市范围的标准化养殖场区储备库制度,根据各县区情况,在全市挑选100个标准化养殖场区,市级每年逐场验收一次,符合条件的列入储备库项目,并实行动态管理,排出名次,分批申报。其次,计划每年从项目储备库中选取5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对评选上的标准化养殖场进行挂牌宣传。第三,积极组织无公害畜产品和绿色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争申报无公害、绿色等畜产品认证达到15个以上。
(二)大力发展地方优良品种。一方面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市要重点发展建成鲁西黄牛原种场2家,扩繁场3家,青山羊、小尾寒羊原种场各3家,扩繁场各 5家。各县区要积极发展专业村及规模养殖场(户),20xx年全市要重点发展养牛专业村10个,养羊专业村40个,规模养殖场(户)1000个,形成肉牛存栏量10万头、羊存栏量100 万只的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另一方面要建立肉牛肉羊产业化经营体系。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等方式,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为农民提供服务、产品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对区域内的一批屠宰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屠宰加工能力。
(三)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一是加强规模场监管及散养畜禽免疫。重点抓好种畜禽场和5000只以上禽场、300头以上猪场和100头(只)以上的牛 (羊)场的监管,确保按程序进行免疫。抓好春秋散养畜禽集中防疫,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二是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和应急处理。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人员队伍、资金、技术、物资储备,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处置,确保不扩散、不蔓延、不成灾。三是确保防疫经费落实到位。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所需疫苗、耗材、人工、监测及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特别是及时缴纳疫苗经费,确保疫苗供应。四是加强执业兽医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执业兽医考试,加强对乡村兽医人员的管理,对无证经营的动物疫病诊疗机构坚决取缔。五是严格目标考核。凡密度和质量达不到要求的通报批评并责令补防,补防再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选畜牧工作先进县区资格,并启动责任问责制。
(四)积极培育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xx年底,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原料的50%来源于养殖基地,培育出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1家以上,超亿元的2家以上,超5000万元的4家以上,不断提高畜产品加工业的比重。扶持企业从事地方畜禽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尽快培育一批风味好、价格高、潜力大、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禽品牌产品,特别是对现有的中国斗鸡、单县羊肉汤、曹县烧牛肉、东明粉肚等地方品牌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打造1-2个省级以上知名品牌。
(五)有效开展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一是抓好依法治牧的宣传工作。积极向群众宣传《畜牧法》、《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畜牧兽医法律法规。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依法行政的综合素质。制定行政执法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与执法人员签订责任书,按“谁主管,谁检查,谁负责”原则,依法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任务和责任。三是加大工作力度,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工作。对兽药、饲料等畜牧投入品的管理和种畜禽的管理要加大检查清理力度,严把产品出厂关,把不合格产品控制在源头,减少市场监管的压力。四是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由政府牵头,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发挥行政执法合力作用。
(六)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一是结合实际,确定重点工作目标,并对各项工作任务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各项任务目标责落实到人,定期组织检查考核评比。二是加大奖惩力度。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加大表彰力度,今年我市将开展“四个十佳”创建活动,在全市评选出“十佳防疫员”、“十佳检疫员”、 “十佳科技推广标兵”以及“十佳行政执法人员”,以加快推动畜牧执法及防疫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畜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4
一、该县畜牧产业化现状
近年来,民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化工作,坚持把畜牧产业化作为发展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重点来抓,采取政策鼓励、资金扶持、项目带动、典型引导等措施,强化领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使全县畜牧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该县畜牧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一)养殖基础比较坚实。历史以来,该县就很重视畜牧业发展,历届政府把畜牧业当做支柱产业予以重视和扶持发展,广大群众也把抓养殖形成了一种自觉习惯,使全县养殖业有了 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支柱产业,至目前,牛、猪、羊、鸡饲养量分别达到4.93万头、33.54万头、39.8万只和109.73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了 2.81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38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1%。
(二)养殖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近几年,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采取政策鼓励、示范推动、典型带动,使全县广大群众正由分散养殖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
4 养殖转变。至目前,全县建成达到省颁标准以上的各类养殖场82 个,入住农户1673户,存栏畜禽53.69万头只,占全县畜禽存栏的42,6%.发展规模养殖专业村34个,规模养殖户达到12782户。养殖方式业正由以前的放养、散养粗放管理逐步向舍饲圈养、科学管理转变。
(三)龙头企业逐步壮大。"产业发展快,全靠龙头带"。该县在畜牧产业化战略实施过程中,重点突出项目带动、资金投入,扶持发展,建设龙头企业,促其上规模、带农户,全县已初步形成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华瑞公司1万头数字化奶牛养殖场、良源种畜场、种养扩繁场和种猪繁育场为主的龙头企业,现已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实行了良种良法配套,建成了奶肉牛人工受精点28个,绵羊人工受精点8个,建成猪人工供精站2个。全面落实了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保险等政策,全县猪良种推广在92.6%以上。二是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民乐仔猪、民联羊羔肉、生态绿莹鸡等畜产品,具有较高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着眼全县养殖区域优势,已逐步成为该县畜牧产业化经营者的共识。
(五)服务体系正在健全。初步建立了县、乡镇、村畜牧科技服务体系,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5个,发展会员8230人, 培育了一批科技带头人。
二、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低。尽管近几年扶持发展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小区和养殖场,但是,从全县来看,大户、养殖小区、养殖场总出栏量只占畜禽出栏总量的39%左右,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任未占到主导地位。即使现已建成的养殖小区和养殖场,也与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规模化尚有很大的差距。
2、组织化程度较低。从全县畜牧产销格局来看,全县养殖合作经济组织虽有35个,但实际真正发挥作用的没有几个,全县养殖户仍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坑与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3、产业链条不完整。至目前,我们这样一个养殖大县,全县只有3家生猪屠宰场,尚没有一家进行精深加工的加工企业,致使养殖风险高、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养殖业发展。
4、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畜产品的利用、增值和市场占有率不高,品牌效益低,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产品、价格受制于人。
三、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坚持"小区带动",着力提高养殖规模和水平。一要制定好规划。我们要根据全县各乡镇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实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多元养殖。要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部门帮扶"等手段,按照畜牧业生产"五化"的目标要求,逐步改变传统养殖习惯,提升养殖总量和养殖质量水平。当前,根据该县实际,按照"重点发展小区,重视发展大户,兼顾千家万户"的养殖思路,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畜牧业生产,扩大畜牧业总量,提升畜牧养殖质量和效益,真正把畜牧业做成富民强县的当家产业。二是积极推进"小区大户"战略。各级领导和我们畜牧部门要切实深入基层、改变作风,继续抓好畜牧示范村、示范小区和养殖大户建设,以此辐射带动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但如果养殖户饲养规模过大,疫病风险相对就会增加。再加上资金、防疫和管理等服务跟不上,就会出现经济效益衰减效应。因此,养殖户规模要适度,只有规模适度,才能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从调查的情况看,应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小区养殖模式推进畜牧业适度规模发展。选准具有一定资金、技术等养殖条件的户,培养成每批次饲养育肥100头(只)左右的大户,强化大户示范带动作用,以大户群带动养殖强村发展,从而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疫病风险。对广大分散传统养殖户,政府要搞好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着力提高农户的养殖积极性,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户从实际出发,发展畜牧养殖业。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若要养殖发展快,全靠龙头企业带"。发展畜牧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一体化经营,是畜牧业稳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应按照"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带农户,农户增效益"的思路,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特别是培育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推进畜牧产业突破发展。加大对该县新建畜牧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从管理、人才、政策、技术等方面进行实实在在地帮扶,逐步培育出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畜牧龙头企业。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引导全县畜产品生产经营和加工企业统一
品牌,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积极壮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安全食品认证的品牌,力争在全省、全国扩大"民乐瘦肉猪、民联羊羔肉、民乐草虫鸡" 等品牌知名度,提升民乐畜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步建立稳固的肉类食品营销网络,把民乐肉食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培育发展畜牧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合作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畜牧养殖场、畜牧强村、小区和畜牧养殖大户为龙头,组建各类专业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走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壮大的路子。协会组织负责与政府、银行、保险、良种场、龙头企业的协调联系,并对养殖户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切实解决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销售等各种困难和问题。教育和引导畜牧加工企业及畜牧经纪人树立诚信意识。积极推广 "企业与农户联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做法。探索并逐步推广公司"与农户联合养殖、利润分成"模式,化解农户规模养殖缺资金、缺技术、愁场地的问题。
3、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一是加强畜牧防疫队伍建设。俗话说"养殖成败在防疫,效益高低在管理",完善防疫体系,加大防疫力度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按照 "强化县级、充实乡镇、提高村级"的原则,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不断加强乡镇兽医站建设,逐步健全村级服务站。村级防疫员报酬应按照村级干部标准同等对待,纳入同级财政转移支付。二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普及率。按照"总体规划、分工协作、联合建设"的原则,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县政府应适时认定、公布一批重点种畜场,集中资金扶持。同时,实施种畜生产、经营许可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加强养殖行业预警体系建设。在主产区和主销区建立信息监测点,逐步形成覆盖全县,连接全国的监控体系,加强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测,组织专家开展供求关系及产品风险分析,科学预测需求走势,利用互联网络、"电子农务"等媒介,及时向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发布预警分析报告,提供科技信息,引导养殖户生产经营,规避风险。四是积极推广养殖保险,有效防范疫病风险。五是建立畜牧免疫死亡补偿基金,有效降低防疫风险,促使防疫工作走上规范化道路。
4、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要实现畜牧业效益最大化,就必须把科学养殖作为重点来抓。因此,要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力度,推广普及科学养
殖技术。政府应把科学养殖作为畜牧科技推广的重点工作来抓,采取"畜牧技术进村"、"技术咨询到户"等形式,组织畜牧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有计划的对乡村干部和农民加强技术培训,使之掌握养殖新技术。大力推广规范化、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彻底改变"草+糠+料"的吊架子饲养方式。培训引导养殖户使用预混料,利用本地饲料资源,自行配制全价饲料;引导养殖户种植高产饲料玉米等饲料作物,大力发展青贮饲料,解决传统养殖户饲料来源问题。根据本地自然气候特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建设符合生猪生长的标准化圈舍。对于山区传统养殖户的圈舍,主要应与沼气建设配套,圈、厕、沼、种、养、加循环发展,促进资源综合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比较效益。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以政府投入资金为引导,养殖户投入资金为主体,引导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共同投向畜牧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建立养殖业行业稳定发展基金,由政府发起,养殖户、屠宰加工企业和政府分比例共同出资建立行业稳定发展基金,按风险和收益相适应原则,根据整个行业的平均收益水平,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环节给予补偿。充分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把闲散资金投向畜牧业发展,同时吸收民间资金投入畜牧业。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上的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加大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以适宜的养殖条件、优惠的政策服务和加工企业的生产许可,吸引外来资本和本地民营资本投向畜牧业。引导小额信贷、扶贫贷款、贴息贷款等政策性贷款投向畜牧建设,同沾养殖效益、共担养殖风险,确保畜牧业快速发展壮大。
【畜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助力报告11-04
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汇报材料(精选5篇)11-22
助力乡村振兴情况报告11-06
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报告03-15
助力乡村振兴情况报告11-06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精选10篇)10-17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08-30
助力乡村振兴事迹材料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