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情况汇报

时间:2024-06-29 11:23:38 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舆情情况汇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汇报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汇报就是把某个阶段做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后报告给上级领导,大家知道正式的汇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网络舆情情况汇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网络舆情情况汇报

网络舆情情况汇报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反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xx年底,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公布,年度境内十大网络舆情事件中“改革”居第一,“反腐”居第四。网络反腐作为传统制度反腐的补充,有效推进了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体现了人民参政议政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在惩治贪官污吏、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在肯定网络反腐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产生的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反腐信息的真实性待考,而网民对于事件的判断缺乏独立、理性的认识与思考,盲从跟风,易形成“网络暴力”。因此,如何积极回应和妥善处置反腐倡廉网络舆情问题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1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特点

  1.1突发性

  网络反腐一般采取非线性的传播形式,从陕西的“微笑表叔”,到广州的“退休房婶”,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毫无规律可言。在实践中,网络反腐大多通过网络举报完成,举报人可以选择采取实名或非实名方式,也可以自主选择反腐信息的时间、地点、对象等等,相关信息在网络空间中会经历由点到面、由散到聚、由冷到热的过程。经过情绪的酝酿,一些热点事件的辐射力可能会在瞬间爆发,民众的情绪也可能在瞬间释放,这都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变得不确定与不可控。

  1.2快速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目持续增长,截至20xx年12月,我国网站数量为335万个,年增长4.6%,网民人数高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年增长2.1%。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分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行业、各个领域,借助网络的技术与手段,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进行意见交流与案件评论,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网络反腐力量。且这些信息一旦公布便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完成复制传递。这些事件成为热点新闻后在较短时间内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造成一种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压力,甚至可能会引导舆论导向。因此,在处置网络舆情的过程中需要各级单位、部门与人员快速反应,把握主动。

  1.3复杂性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环境,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网民在网络空间中可以不受约束地自由信息,而信息的真实性却无法保证。有些网民出于私人恩怨、利益纠纷、权力斗争等原因,假借监督之名,利用网络平台,散布谣言,混淆视听,进行诽谤与人身攻击,甚至可能侵害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等正当权利。而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者,往往利用群众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的不满情绪,有意将腐败问题扩大化,以此来达到动摇人民反腐信心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邪恶目的。这些都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给网络监督和网络反腐带来隐患。

  2当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

  2.1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

  一些单位和领导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不够重视,首先是在思想上认为网络舆情工作并非“主业”,甚至是浪费时间、精力的“副业”。因此对相关舆情工作研究少、部署少、落实少。其次是新闻敏感性较低,对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突发性缺乏预判能力,因此对网民关心的热点话题、事件反应滞后,迟迟没有做出回应,往往是在事件形成“风暴”,造成较大影响后,才急于采取补救措施。再次是对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一些单位的纪检监察等专业部门未能做到信息公开,将舆情信息工作与专业工作相分离,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网民对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公开以及参与监督的要求。

  2.2缺乏专门应对的机构

  由于大多数单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软、硬件方面受到较多制约。一般来说,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相关工作涉及办公室、纪检监察、新闻宣传等多个部门,尽管部门间互相沟通,但仍缺少统一的部署和调配,且大部分从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人员都是兼职负责,没有专职人员,在组织上无法为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提供保障。

  2.3缺乏科学处置的手段

  当前,网民获取信息、表达诉求、发表意见更多的是通过BBS、博客、微博、微信等互动栏目。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许多网民掌握了更为前沿、先进、高端的技术与手段。但是,相对于作为个体的网民,大多数单位的监控手段还较为落后,尚无自主研发的舆情监控信息系统,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仍较为薄弱。且多数单位对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信息搜集仍采用人工方式,使用简单搜索引擎进行查询,难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发现、归类、汇总、统计和热点话题的精确定位、自动预警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对于的信息反应滞后,只能消极、被动应对。

  3科学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思考

  要处理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必须要把握两个原则,“快胜于慢,疏胜于堵”,即在处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应对积极研判,快速决策,占据主动,不能等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之后再被动处理。此外,应当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在不泄露案情的前提下,适时向网民通报调查进展,并争取知情网民的配合。对于网络举报事项查证后进行正面回应,积极疏导网民情绪,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科学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要做到以下四个“新”:

  3.1树立“新”理念

  各单位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危机意识教育。要直面而不是回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把此项工作当做常态工作来抓,做到真诚对待网民、科学利用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认识不足、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2建立“新”机制

  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根据工作实际,精心构建组织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明确职责要求,全面开展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建立一套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与宣传、公安、工信等政府机构以及相关网络媒体、网络达人的沟通联系,不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确保更加迅速地了解、掌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和重要网络举报的相关情况。同时,也要注重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在关注网络监督的同时,继续关注现有的写信、上访、电话等监督形式,畅通渠道,推进纪检监察举报系统的全方位构建。

  3.3提供“新”平台

  各单位可通过建立反腐倡廉专门网站的方式,设立权威的官方网络平台,引导广大网民通过官方网络平台反映问题。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畅通了投诉、举报渠道,方便相关部门及时锁定反腐倡廉网络舆论热点事件,并在挖掘事件细节、汇总事件线索、判断可查性的基础上,交由专业机构进行事件处理。对于可查性强、可信度高、反响强烈的网络举报,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及时公布案件进行情况。另一方面,反腐倡廉专门网站也可以通过提供交流、咨询、宣教等相关服务,进一步引导广大网民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思考,通过正当渠道理性表达诉求。

  3.4运用“新”技术

  各单位要做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就必须创新方法、提高效率,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升级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监控技术。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构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努力实现监测系统与热门网站搜索引擎的无缝对接。通过加强对大型网站BBS、微博、微信等媒介的网络舆情监控,在网络信息的甄别、整理、分析、上报等各个环节加以开发与运用,为科学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总之,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反腐工具,成为传播廉政文化的前沿阵地。因此,需要因势利导地加以规范,科学系统地制订制度,树立全新的思维和理念,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准确把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特点与规律,使网络反腐进入规范化轨道,从而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进行,确保网络舆论监督健康发展。

网络舆情情况汇报2

  一、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的意义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观点、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具有直接性、多元性、突发性、隐匿性、扩散性等特点。企业、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消费者等服务对象在互联网中发表各类言论,提出许多问题,迫切需要与工商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反馈,但由于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未建立一套有效的互联网信息筛选分析机制,工商部门不能及时获取相关诉求,导致信息不共享、信息单边传递、信息不能及时反馈、无法建立信息交流等情况。建立一套有效的互联网信息筛选分析机制,并建立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及早收集网络舆情、及早研究网络舆情形成和发展规律、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对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掌握工作主动权,促进工商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收集机制。目前,工商部门建立的舆情收集手段大多只停留在人工收集筛选阶段,没有与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相匹配的技术手段。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难以从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及时有效地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往往造成舆情危机事件引导处置工作的被动。由于网上信息量十分巨大,我们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与研判,从而得出精准的`研判结论。

  (二)缺乏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机制。网络舆情的研判分析机制是对网络媒体上舆情的定性与定量给出的一种价值和趋向判断的过程。网络舆情的研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性和持续性跟踪与搜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二是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某一特定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工作,任务完成则舆情活动便随之结束。这就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研判分析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采集、上报、归并、整理、汇总、分析和研判。

  (三)缺乏预防和引导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由于网络舆情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再加之管理主体缺位等原因,导致网络舆情的产生、传播、处置、引导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极不完善。而网络舆情则能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短时间内得到数以万计网民的共鸣,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集群效应。这就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预防、引导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

  (四)缺乏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引导专业人员。有些部门对网络舆情不够重视,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不注重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善于和新闻媒体沟通。特别是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不能进行科学预测、研判和引导。

  (五)缺乏网络舆情预案演练。从现有情况看,一些地方对工商网络舆情工作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没有编制网络舆情预案,更没有进行网络舆情预案演练,舆情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

  三、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作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和“信息自由超市”,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工商机关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不断增强引导网络舆论的本领,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领导体系。一是精心构建网络舆情监督组织机构。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开展涉及工商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务和党务公开。凡是与工商职权相关而又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都应当公开。三是抓好工商门户网站建设。把工商门户网站建设成为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等多功能有序整合的统一平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四是抓好12315申诉举报处理反馈工作。把12315平台建成一个与广大消费者和人民群众信息互动的平台、畅通民意的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平台以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平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处理消费纠纷的能力,树立工商部门良好形象。

  (二)分层管理,建立舆情收集监测引导机制。一是实行分层管理原则,按行政区划和管辖区域划分网络舆情收集、处置、引导级别,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纳入绩效考评,实行责任追究。二是落实网络舆情收集人员。负责每天对网络舆情开展日常监测和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的网络巡查,对网络舆情进行汇总、登记和总结。三是建立网络舆情评论员机制。经常对网络舆情评论员进行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培训和训练,特别要加强如何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进行科学预测、研判和引导的培训和训练。四是坚持对涉及工商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注焦点、舆情级别和程度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五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工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工作偏差。对服务对象的抱怨、过激行为要及时处理化解。六是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收集一体化平台。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舆情自动收集系统,对重点网络进行适时监测,对海量信息进行自动筛选、过滤,缩短网络舆情收集时间,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三)科学分类,建立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机制。一是网络舆情预测性分析研判。根据一定时期网络舆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例会。查找网络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对网络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二是网络舆情提示性分析研判。采取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事件专题研判等形式,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三是网络舆情动态性分析研判。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信息的第一时间获知掌控,及时准确地把握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性发展。四是网络舆情反思性分析研判。组织召开网络舆情评析会,总结交流网络舆情研判决策的得失成败。五是定期进行网络舆情预案演练。既要有危机发生后应对遏制危机、消除危机、重建或恢复正常状态的多套行动方案,又要通过实战演练或计算机模拟演练,以提高领导者的指挥能力和职能部门的应变能力。

网络舆情情况汇报3

  应该说迅速发展的网络媒介,为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各级公安机关更加快速、有效地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挥出日益突出的作用;与此同时网络媒介又赋予了公安舆情应对新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时代中网络舆情的威力巨大:“炒谁谁死,捧谁谁红。”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营造有利于公安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网络舆论环境将成为未来公安舆情应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网络舆情及其特点

  1.什么叫舆情。“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老百姓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舆情”既是人们谈天论地随意发表言论的场所,又是表述对个体事件意愿情绪的方式,不修边幅,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宣泄与言论。

  2.网络舆情现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xx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网民的职业分布广泛,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都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对公安执法工作进行讨论、评价,不仅参与人多,而且面广,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评论都能得到集中反馈。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依法治国战略大环境的影响,网民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都得到空前的提高,加之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出台相对滞后,这必然给公安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3.网络舆情的特点。与传统媒介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其一、网络舆情信息空间维度大。传统媒介中信息有限,版面所能容纳的字数和图片量是有限的;广播、电视固定的时间内只能播出固定量的新闻信息。而网络具有海量信息存储能力,它有巨大的储存和再现功能,不受版面和时段控制,而且超链接的独特功能,使得网络能很便捷地汇总、整合信息。因各类重大案(事)件发生后,网络能够迅速集中各面的信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这就把公安机关处置案(事)件推到了法律的前沿,无形中给公安执法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二、网络舆情信息具有不受审核限制。一般说传统的媒介对民情、民意总有个加工、筛选,而互联网就取消了这道“工序”。如果把传统媒介比喻为“记名投票”的话,那么互联网就是“无记名投票”。自由、平等、开放是网络创建的初衷,在这个原则上,个人的真实身份具有匿名性。这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大胆自由表达意见的安全空间,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促使人们无拘束地发言。

  其三、网络舆情信息极具放大效应。在传统媒体时代,公民的自然舆论力量相对于媒体的“强势”显得比较“弱势”,而网络的传播方式为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机会,网络也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打破更多限制的平台,传播的过程呈发散状,外在的力量难以控制,极易产生舆情的放大效应。随着社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深层利益矛盾突显出来。公安机关在日常处置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过程中,如若处置方法不规范、处置措施不得力,一旦矛盾矛头指向公安机关,极易引发涉警网络舆论,成为不法分子进行涉警舆情炒作工具和手段。

  二、公安机关如何应对与引导网络舆情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处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都可成为信息传播平台,各级公安机关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舆情信息传播上的重要地位。一方面互联网作为宣传工具和舆论传播媒介,公安机关应逐步形成与各类网络媒体的沟通与协作的意识,更新传统观念,不断培养网络信息敏感度,要清醒J识并高度重视舆论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导向作用,积极借助媒体力量,全面展示公安工作。另一方面互联网也是各类违法犯罪分子实施破坏活动的重要手段和阵地,各级公安机关应通过网络舆情研究推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网络信息研判水平、操作本领,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

  (二)加快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互联网管理法律仅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新闻网站电子公告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整个互联网法律体系缺乏权威性的法律依据,权力交叉、责任不清问题时有发生,往往出现立法落后于互联网发展、管理脱节现象。完善现有的互联网管理法律,以法治网,强化政府的制度管理,是引导网络舆论的根本武器。

  (三)积极搭建全新的网络舆情互动平台。

  1.注重实际,加强合作。公安机关要经常性地主动向党委宣传部门汇报工作,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赢得强力支持:定期与网络媒体单位、本地网民召开联席会议,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在这过程中,既要讲究策略,加强协调。同时也要积极进行新闻宣传,为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和素材,满足网络媒体、网民对警务新闻的需求,促进互动,实现双赢。

  2.加大对公安工作的正面宣传报道。要通过网络媒体,及时把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信心和决心传递给群众,增强群众认同感;把公安工作的亮点和成绩汇报给群众,增强群众安全感:把违法犯罪规律、治安形势通报给群众,增强群众防范感,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共筑和谐家园。

网络舆情情况汇报4

  xx认真贯彻落实《网路舆情隐患风险排查工作的.方案》的通知要求,坚持“防范为先、有效控制、加大排查、化解纠纷”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全面排查,确保以各项任务稳步推进。现将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认真落实《通知》要求,强化舆情管控工作力度,确保“国庆”期间不发生非正常上访和负面舆情,xx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就此项工部署安排,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密切关注所属职工及相关人员动态,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遇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

  二是紧抓重点,严密排查。xx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紧紧围绕“队伍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职工自媒体使用情况”、“队伍涉负面网路舆情问题”、“敏感时期内部越级访隐患”、“重点人员现实表现”等五个方面在对内部开展全面排查,通过“一对一谈话”“与家属沟通”、“召开形势分析会”等方式全面摸排当前可能存在的涉网络舆情问题隐患,准确掌握职工的真实想法,现实困难和有关诉求,有针对性做好谈心谈话、教育疏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网络舆情情况汇报5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互联网中心的指导下,我办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本着全面、及时、准确、实效的原则,切实做好舆情处置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本办全员参与网络舆情工作

  年初,《关于印发XX县20xx年度网络舆情宣传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X委办[20xx]29号文件精神,成立网络舆情宣传工作领导组,由县委办副主任、县委台办主任贾伯根任组长,县委台办主任袁副组长,徐向东为本办网络发言人,本办其他人员任组员。七月,由于负责人职务变动,按照要求,本办及时调整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组长改由孙中主任担任。本办已为网络发言人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电话等办公设备。

  二、注重实效,扎实有效开展网络舆情处置工作

  本办网络发言人按要求工作日上网签到,遇特殊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保证每月签到22次以上。通讯工作保持24小时畅通。每天按要求浏览“海田漫思”、“海田网事”、“海田网”等范围内有影响的.网站,关注与本办、本县有关的帖子,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将矛盾消除在萌芽时期。认真做好交办的发帖、跟帖等交办工作。

  三、强化职责,及时高效做好舆情网络宣传工作

  本办网络发言人按要求每天浏览,并每月转发500条以上微博信息,较好地宣传。本办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做好台办宣传工作,全年在网事网站发表宣传帖子30余篇,并按要求完成上级交办的跟帖、回帖工作。

  四、积极处置,妥善完成好网络舆情专项工作

  本办积极处置《舆情专报》、《舆情交办》等事项,消除网上不良影响。积极响应网络宣传交办工作,妥善处置重大舆情,注意扩大本办的知名度和巧妙化解危机。

  五、严格要求,认真做好网络舆情归档工作

  根据领导的要求,认真好履行本办的工作职责,搞好网络舆情工作。每天安排好网络回帖人员,负责对涉及本县的相关舆情进行收集,并在发现舆情时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对于网络重大事件实行专职人员上网浏览、发帖、跟帖、回复及网络信息宣传等情况的记录,认真做好网络舆情处置和网络宣传等方面的资料归档工作。

【网络舆情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网络舆情应急方案05-14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12-01

网络突发舆情应急预案06-05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03-19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03-07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模板11-16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04-02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精选10篇)07-12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实施方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