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技活动教案

时间:2023-02-16 15:46:13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科技活动教案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科技活动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科技活动教案3篇

初中科技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2、了解大气压中臭气层的作用及其保护。

  3、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

  重点难点分析:自然界的氧、碳循环

  教学预设:

  一、自然界中氧元素的循环:

  【知识小结】氧是构成生命的物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之一。氧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占地壳总质量近一半。在江河湖泊中,氧元素占水体总质量的90%。据化学家估计,在每平方米地球上空约有2吨氧气。

  【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增加?--换水、使用增氧气泵、养水草等。

  【问题】为什么在鱼缸里养一些水草,可以增加溶解氧呢?

  【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实验现象:钟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是放有绿色植物的时间长。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氧的产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糖类等有机物供人类和动物需要,并向大气释放氧气。

  氧的消耗:

  ⑴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重返大气

  ⑵动植物死后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破坏,最后被氧气氧化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⑶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业需要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汽。

  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元素的含量保持恒定。科学家自1910年开始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个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使物质转化、循环和平衡)

  【思考】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屋内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使空气保持清新?--开窗通风,使用清新剂、白天放置绿色植物。

  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作物增产?--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肥水管理,增强光照,夜间适当降温等。

  二、保护臭氧层

  1、关于臭氧:

  氧气不是空气中唯一的氧化剂,空气成分中含臭氧,它的氧化性更强。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是一种具有天蓝色和刺激性腥臭味的气体。

  臭氧不溶于水,常温下不稳定,20分钟便自行分解:O3=O2+O,产生氧分子和氧原子。这个原子氧的.能量很高,能杀死细菌和病毒。氧气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转变成臭氧。3O2=2O3。

  大气中的臭氧90%聚集在距地面20-35千米处的大气平流层里,即臭氧层。在臭氧层约有3亿吨臭氧,臭氧可以把太阳射来的致命的紫外线转化为热,从而阻止了高能紫外线直接射到地面上危害生命。

  2、【讨论】臭氧层对人和生物的影响?

  --高能紫外线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会破坏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阻碍农作物和树木的光合作用。而臭氧层就有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人和生物起保护作用。

  3、【现状】臭氧层正遭受破坏,变薄,并出现臭氧空洞。

  --原因:电冰箱、空调器的致冷剂的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渗入;太空火箭喷出的氢氧化氮以及高空飞行的飞机喷出的尾气;大量使用化肥等。

  --措施:各国颁布保护臭氧层的计划,在联合国探讨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如禁止生产、使用含氯氟烃的致冷剂、发泡剂、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讨论】收集资料,讨论人类健康与臭氧层的关系。(交流)

  三、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关于碳: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大气中碳的气态化合物主要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自然界的碳循环主要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

  2、碳循环的主要途经:

  ⑴ CO2 光合作用 有机物 植物的呼吸作用 CO2

  ⑵ CO2 光合作用 有机物 动物吸收 体内氧化 CO2

  ⑶ CO2 光合作用 有机物 动植物残体 微生物分解作用 CO2

  ⑷ CO2 光合作用 动植物残体 地下漫长反应 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CO2

  --说明: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的唯一途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腐烂分解等的过程,又被重新释放。这样使得吸收得二氧化碳的数量与

  释放出的数量大致相等。

  --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的含量对地球上的生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中层大气的热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对地球产生一种“温室效应”。

  四、温室效应

  1、【问题】为什么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会使地球变暖?

  【实验】温室的保温原理

  实验现象:B杯的水温高。

  原因:玻璃片阻止热量向外扩散。

  --说明:温室的保温原理就是如此。太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后,会使室内的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反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温室具有保温作用。

  2、温室效应的利弊:

  温室效应是保证地球上的气温适应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宜的温室效应对于人类和各种生物来说是非常有益的。科学研究表明: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摄氏度,否则将会下降到-18摄氏度。而且,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保持不变的话,大气表面的温度也将维持恒定。

  【讨论】过强的温室效应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讨论】为什么温室效应会加剧?

  1、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2、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

  所以控制温室效应的增长速度,关键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初中科技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教 学 预 设

  【引入】讲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史

  【新授】

  一、元素的种类

  1、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二氧化碳、水等。

  【注意】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及分类依据

  【阅读】元素名称的'由来:进一步来了解元素的分类

  二、元素的分布

  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

  【阅读】人体种元素的作用

  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课外探究】海水中氕、氘、氚的利用

  4、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5、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有利有弊: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初中科技活动教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在校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在师生中形成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思想,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的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按“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青少年科技教育力度,努力在青少年中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科学世界观,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从学校实际出发,本着坚持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并有所突破的原则,立足课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开展科学普及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热爱科学、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活动。

  二、工作目标

  1、继续保持过去科技制作活动中获得的荣誉,并努力有所突破。

  2、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市以上各级科技活动中获得好成绩。

  三、主要工作

  1、自主创新,形成学校师生共同的理念。在新的一年里,中学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将科技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2、完善制度,活动经常化。学校为了推动科技活动,要求各班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今年,九年级的80班科技活动做到经常化。学校科技活动中心的成立,从制度上保障活动的经常开展,能使我校开展科技活动有了较好的氛围。

  3、增强意识,师生教学相长。今年,我校的科技活动继续与综合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加强新课程的改革。我校教师认真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在“以人为本”的新的质量观、人才观的思想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学习一般的劳动技术。科技活动还与《心理教育》校本课程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创造教育的新的尝试。总的目标都是通过了解自己周围环境里的人与事,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学会在学习生活中探索与创造,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科技活动课计划安排

  第一周:浅谈科技活动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周:观测太阳和影子

  第三周:有趣的液体分层

  第四周:仙人掌净化水

  第五周:社团活动指导教案

  第六周:手的`重量

  第七周:实验太阳灶

  第八周:哪根蜡烛先熄灭

  第九周:机器人

  第十周:草莓的无土栽培

  第十一周:野生资源的调查

  第十二周:校园植物调查

  第十三周:显微镜的使用

  第十四周:酸奶的制作

  第十五周: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动物呼吸作用的关系

  第十六周:针浮在水面

  第十七周:身边的气象

  第十八周:科学技术的成就

【初中科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技活动教案08-25

社团科技活动教案08-25

小学科技活动课教案08-25

科技活动总结12-30

科技活动方案03-31

初中化学课外科技活动总结11-10

科技活动总结最新02-02

学校科技活动总结02-20

学校科技活动计划02-08

科技活动总结【精】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