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2-06-30 09:32:28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语言活动教案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大班语言活动教案7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对话,尝试用语言及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故事中的角色。

  2.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音频《百鸟朝凤》、故事 《老鼠嫁女》视频、各形象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音乐导入:播放敲锣打鼓的音乐,让幼儿感受喜庆的气氛。

  师:听了这个音乐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你们在什么时候会听到这样的音乐啊?(幼儿自由回答)

  播放喜字图片引导幼儿这是结婚的音乐。

  师:是谁家在办喜事啊?(边说边出示老鼠女儿图片)原来是老鼠家在嫁女儿。新郎会是谁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故事吧。

  2、基本部分

  ⑴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呀?故事里都有什么呀?故事里讲的是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啊?(师幼互动)

  过渡语:有的小朋友刚才可能没有听清楚故事,所以不知道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再去听一听吧!

  ⑵分段讲述

  ①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谁家在办喜事呀?老鼠爸爸想把女儿嫁给谁啊?神气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或表演)

  师:那到底世界上最神奇的是谁啊?让我们往下听故事吧!

  ②讲述故事第二段关于太阳的部分

  提问:老鼠爸爸去找谁了?他对太阳说了什么?太阳自认为不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人,为什么?(师幼分角色对话,然后个别幼儿对话,这里反复练习几次对话,为表演故事及下文做铺垫。)

  ③猜测老鼠爸爸找乌云、大风的情节。

  提问:接下来老鼠爸爸去找谁呀?(乌云)他会对乌云说什么呀?乌云又是怎样回答的?(引导幼儿进行迁移、联想讲述。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猜测大风与老鼠爸爸的互动情节。)

  请幼儿代表进行讲述。

  ④教师从“老鼠爸爸又去乌云”讲至“看见老鼠我就害怕”。

  提问:最后老鼠爸爸去找谁呀?围墙是怎么说的?

  讨论:老鼠爸爸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认为世界上最神气的猫咪吗?

  过渡语: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呢?我们接着往下听。

  ⑤讲述故事至结束。

  提问:结果怎么样了?老鼠爸爸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教师小结:哎!老鼠爸爸明明知道自己最怕猫咪,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他呀!不懂脑筋,真是一个——老糊涂。(让幼儿理解“老糊涂”这个 词。)

  3、结束部分

  完整听故事视频

  提问:⑴你们老鼠爸爸应该把女儿嫁给谁?为什么?

  ⑵你从哪里看得出这个故事幽默有趣的?

  4、进行角色表演,加深体会。(老师当对白人,幼儿分角色表演,引导幼儿注意讲述时的语气、语调和表情。)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故事形象,供幼儿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老鼠嫁女》这个故事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与我们以前听过的“老鼠娶亲”很相似,老鼠村长找女婿,以及寻找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情节,故事画面具有浓郁的“中国风”,且其中的语言朗朗上口,蕴涵了很多中国的习俗。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核心经验:

  1、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体验猜测所带来的乐趣。

  2、能用较连贯的语句,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3、懂得同伴间要互相体谅,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课件、碗、小老鼠、狗熊的头饰

  环境准备:

  椅子排成圆弧形。

  活动流程:

  一、引出故事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出示大碗)请幼儿用手摸摸、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2、师:这只大碗今天要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精彩的故事,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要请小朋友仔细听,故事里有谁?然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它们碰到了谁,最后怎么了?

  教学建议:

  1、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并能说说碗的特点。

  2、鼓励幼儿学说新词:光溜溜

  二、分段剖析故事(看课件)

  1、发现蜂蜜。(开头至这碗光溜溜的,一爬就滑下去了——怎么办呢?)

  师:(1)故事里有几只小老鼠?它们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甜腻腻的会是什么?

  (3)小老鼠吃不到,怎么办小朋友你们来想办法帮帮它们吧?

  教学建议:

  (1)引导幼儿学习新词:湛蓝湛蓝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丰富幼儿有关甜食的常识。

  2、意外得蜂蜜。(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大狗熊看到四只小老鼠偷吃自己的蜂蜜")

  (1)师:大狗熊发现小老鼠偷吃了自己的蜂蜜,它会对小老鼠怎么样呢?你觉得狗熊会怎么做?

  (2)看课件并小结:让幼儿懂得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要像狗熊大叔那样宽容对待和体谅别人。

  (3)请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来表演大狗熊与小老鼠的对话。

  教学建议:

  (1)引导幼儿在猜测狗熊大叔的态度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2)表演时可以给幼儿提供头饰,鼓励幼儿能用不通的语气来表现狗熊和小老鼠。

  3、造碗屋(继续讲述故事至"小老鼠们在倒扣的碗上挖了四个洞——")出示倒扣大碗图

  师::想想他们会把这个倒扣的大碗干什么用呢?究竟老鼠们是做什么的呢?(继续把故事讲完)

  三、这个故事讲完了,谁愿意来为这个故事取个名字?

  四、再一次完整欣赏课件。

  (1)师:小老鼠和大碗之间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吧。

  (2)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谁呢为什么?你做过宽容的事嘛吗?

  小结:能宽容别人,你会有很多好朋友。让我们都做一个愿意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建议:

  进行经验迁移,宽容别人,会有很多好朋友。

  评价指引:

  幼儿角度:幼儿在活动中有哪些表现令您印象深刻?为什么?

  教师角度:您认为在本次活动设计与组织中,什么元素是至关重要的?

  预期目标1.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体验猜测所带来的乐趣。

  2.能用较连贯的语句,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3.懂得同伴间要互相体谅,学会宽容。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环境与材料

  1、课件《碗屋》、电脑、投影仪。

  2、碗、小老鼠和狗熊的头饰。

  重、难点引导幼儿大胆猜测狗熊大叔发现老鼠偷吃他的蜂蜜时的态度,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体验宽容别人的愉悦。

  活动指导

  一、引出故事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出示大碗)请幼儿用手摸摸、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2、师:这只大碗今天要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精彩的故事,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要请小朋友仔细听,故事里有谁?然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它们碰到了谁,最后怎么了?

  教学建议:

  1、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并能说说碗的特点。

  2、鼓励幼儿学说新词:光溜溜二、分段剖析故事(看课件)

  1、发现蜂蜜。(开头至这碗光溜溜的,一爬就滑下去了——怎么办呢?)师:

  (1)故事里有几只小老鼠?它们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甜腻腻的会是什么?

  (3)小老鼠吃不到,怎么办小朋友你们来想办法帮帮它们吧?

  (引导幼儿学习新词:湛蓝湛蓝,鼓励幼儿大胆猜测,丰富幼儿有关甜食的常识。)

  2、意外得蜂蜜。(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大狗熊看到四只小老鼠偷吃自己的蜂蜜")

  (1)师:大狗熊发现小老鼠偷吃了自己的蜂蜜,它会对小老鼠怎么样呢?你觉得狗熊会怎么做?

  (2)看课件并小结:让幼儿懂得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要像狗熊大叔那样宽容对待和体谅别人。

  (3)请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来表演大狗熊与小老鼠的对话。

  (引导幼儿在猜测狗熊大叔的态度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表演时给幼儿提供头饰,鼓励幼儿能用不通的语气来表现狗熊和小老鼠。)

  3、造碗屋(继续讲述故事至"小老鼠们在倒扣的碗上挖了四个洞——")出示倒扣大碗图师::想想他们会把这个倒扣的大碗干什么用呢?究竟老鼠们是做什么的呢?(继续把故事讲完)

  三、这个故事讲完了,谁愿意来为这个故事取个名字?

  四、再一次完整欣赏课件。

  (1)师:小老鼠和大碗之间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吧。

  (2)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谁呢为什么?你做过宽容的事吗?

  小结:能宽容别人,你会有很多好朋友。让我们都做一个愿意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在生动形象的媒体课件故事画面的启迪下,幼儿对故事中的细节掌握很好。

  在重点环节"引导幼儿大胆猜测狗熊大叔发现老鼠偷吃他的蜂蜜时的态度"中,幼儿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有的孩子还能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有的孩子能列举一些自己宽恕别人的事,有效体验了宽容别人的愉悦,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目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目标:

  1、通过电脑课件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4、喜欢并尝试创编诗歌,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准备:

  1、电脑课件。

  2、图片。

  3、背景图:蓝天、大地、小河、单个动物图样:小鱼、小草、月亮、小鸟等。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宝宝也要睡觉,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录音: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摇篮里都有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出示课件,欣赏第二遍诗歌:

  ——“刚才小朋友听的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

  欣赏后提问:

  ——“这些宝宝都睡在摇篮里,他们的摇篮是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学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呢?那我们边看图边轻轻的说好吗?”

  “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会说的小朋友声音再大点,我们再来说一遍吧。”

  “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

  “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我们开始比赛了,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四、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小结:

  ——“这首诗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宝宝,把小鱼比作小宝宝。你们想想还可以把什么比作小宝宝呢?”(幼儿回答)

  “老师想把月亮比作小宝宝,还把它编到了诗歌里。你们想听听吗?”

  “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风儿轻轻吹,月亮宝宝睡着了。”(边说边出示月亮图片)

  “你们能把刚才想的编到诗歌里吗?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动脑筋编了。”

  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鼓励。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是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诗歌,有的小朋友还想编呢,请你们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尝试创编故事《会走路的鸟窝》,能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看看想想说说中,萌发爱护小鸟的情感。

  教学重点

  幼儿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尝试小组合作编讲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会走路的鸟窝》、鸟窝PPT。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出示汉字"鸟窝":你知道小鸟喜欢在哪里做窝?(经验回忆)

  2、出示汉字"会走路的鸟窝":鸟窝怎么会走路呢?(幼儿猜想)

  3、出示"小鹿"图片:原来这件事跟一只小鹿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想想说说。

  1、幼儿分组进行编讲故事"会走路的鸟窝"。

  2、教师巡回指导:大胆想象。

  3、幼儿分组讲述编讲的故事:声音响亮,人人参与,有想象。

  过度:你们编的故事真有趣,那我们来听听鸟妈妈是怎么说的?

  三、听听看看。

  1、教师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2、提问: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鸟窝会走路了吧?

  (2)你喜欢小鹿吗?为什么?

  3、小结:原来小鹿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保护着小鸟。

  四、情感迁移。

  1、这真是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爱护小鸟呢?

  2、鼓励幼儿用废旧物为小鸟做窝。

  教学评析:

  此次活动是结合4月爱鸟周环保活动来设计与实施的,前期孩子对鸟的一些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友好关系及护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主题开展中孩子们对小鸟的家是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基于此,通过在"课程资源"中的搜索,老师找到了这次活动点"会走路的鸟窝"。

  其实故事的本身对幼儿来说并不难理解,但故事中蕴涵的教育价值却很有意义,当然本着优化的原则,随即教师对此活动进行了调整与设计,考虑到班中孩子语言发展的需要,即将活动的重点确立为:幼儿大胆想象故事情节;难点为:尝试小组合作编讲故事。

  在活动中首先运用经验回忆,让幼儿重温对鸟窝的认识。幼儿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展开想象;其次在问题设疑中步步推进,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如:"鸟窝怎么会走路呢?原来这件事跟一只小鹿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鼓励激发幼儿不断地大胆地想象,正是有了这些想象的堆积,孩子们才会有丰富的故事情节。

  难点的确立也是基于孩子们一次次的发展需要的,刚开始时孩子的编讲可能是个体的,这在活动中也有体现,慢慢地让孩子们手持图片有序的合作编,而今天的活动中试着让孩子们每一组就一个想法进行编讲,没有序号、没有图片,有的只是每个孩子脑海中想象的画面,然而最终要将她们汇编在一个故事中,这对她们来说协商、合理的排位、个体表达的组合是一个挑战与考验,活动中也花了一定的'时间去让孩子尝试与练习,因此在难点的实施中我更多的运用了体验法;当幼儿合作编讲中教师适时的指导与推动也是比较有效的,如一组幼儿在编讲中以1位幼儿为主,其他的孩子几乎没话讲,这与合作编讲的目的是有距离的,于是老师进行了介入与引导,使其进行合理的分配。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丽的景色图片。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

  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

  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

  3、了解古诗结构。

  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4、分句理解古诗。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玩玩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3)欣赏画

  欣赏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画。

  活动反思: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整个画面给人孤独、寂寞、忧愁、寂静的感觉。教学设计中,抓住“愁眠”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让幼儿说说这个愁眠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结合诗人的心境,让幼儿展开想象,力求想象出画面,入情入境。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2、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相对应的汉字。

  3、体验汉字中的趣味性,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萌发阅读汉字的兴趣。

  重点: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难点:知道以“木”为偏旁的字均与“木”有关。

  活动准备 床、桌、椅、木块、大树等图片,并写出相应的名称。

  “木、林、森”汉字卡片及相应的图片。

  书法作品及“火、水、山”的演变图。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书法作品

  教师:“你们觉得这些字怎么样?这是汉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字。”

  了解汉字的演变

  二、出示火、水、山的演变图。

  教师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教师:“我们的汉字是古代的人发明的,很久以前人们为了记忆一些东西就想办法先画出他们的样子,后来人们为了方便就慢慢地简化他们,就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了汉字。”

  三、寻找汉字的秘密

  1、床、桌、椅图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2、出示汉字,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字。

  教师:“这些汉字你们认识吗?”“它们是什么?”

  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字的共同之处。

  教师:“这些汉字有个共同的小秘密,谁能找到?为什么这些字里都有一个木字呢?”(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木头做的)

  出示树的图片。

  引导幼儿了解一棵树用一个木表示;许多的树在一起成为树林就用两个木字表示,就是树林的“林”字;很多很多数不清的树在一起是一片森林,我们用三个木字表示,就是森林的“森”。

  游戏:找名字

  在很多的名字中找出自己的名字,然后观察好朋友的名字进行初步记忆,然后再在很多的名字中找出好朋友的名字。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并尝试在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根据画面信息仿编。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散文诗,激发兴趣

  ——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散文诗,我先不告诉你们诗里说的是谁,念一段请你们一起听一听,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念散文诗)

  ——你觉得它是谁?为什么?

  ——散文诗又没有说叶子,你从哪里听出来是说叶子的事情?

  ——你们猜对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再欣赏一遍。(PPT图片)

  小结:看来,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叶子,我带来的这首散文诗就是关于叶子的,叫《一片叶子的猜想》

  二、观察画面,理解散文诗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遍散文诗《一片叶子的猜想》,仔细听散文诗里面把叶子猜想成了什么?(配乐完整欣赏)

  1.隐身城堡

  ——飞蛾的隐身城堡?隐身是什么意思?飞蛾在哪里?为什么飞蛾会隐身?除了说它是隐身的城堡还可以说它是隐身的什么?如果是绿色的树叶会让谁隐身?

  小结:黄黄的树叶是枯叶蝶的隐身城堡(衣)。那么绿绿的树叶可能是……

  2.柔软的摇篮

  ——叶子上面有什么?为什么这时候的树叶会猜想成摇篮?柔软的是在说什么?除了说它是柔软的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摇篮?

  小结:卷起的树叶把飞蛾宝宝的茧紧紧地包裹,软软的叶子,就像是柔软的、舒服的、可以做美梦的摇篮。看来猜想的时候加上好听的词散文诗就更美了。

  ——可爱的盛水的小碗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树叶可以是盛水的小碗?你觉得它会成为谁的盛水的小碗?

  3.盛水的勺子

  ——如果是小蚂蚁(小牛)来到这个盛水的树叶前面你觉得它会把它当成什么?(叶子,可以是……)

  小结:盛水的叶子是小绵羊喝水的小碗、是小蚂蚁……。虽然画面上没有看到有小动物,但是我们可以看着叶子猜想出来,同一片叶子不同的小动物来可以有不同的猜想呢。

  过渡语:那么,叶子还可以有哪些猜想呢?

  三、解读画面,想象仿编散文诗

  ——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能不能给你们启发。

  1.共同仿编(鸟巢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时候的叶子可以猜想成什么?

  ——会说好玩的话、好听的词以及猜想画面中没有的角色吗?

  小结:叶子可以是……

  2.分组创编

  ——我还带来的好多的叶子,每张叶子上有着树叶猜想的秘密,请你们一起去看一看编一编散文诗。记得把好玩、好听的词以及没有的角色都可以猜想进去哦,三个小朋友一组,等一会我们来分享。

  3.交流分享

  ——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编的散文诗吧!——这里有一张会说话的魔毯,地毯上每次只能站一个人,不要争抢,也不要让它空着。

  这样吧,我来读开头,让我们伴着动听的音乐把散文诗《一片叶子》继续下去。

  三、结束,引发继续猜想

  ——一片叶子只是一片叶子,一棵树上的一点儿,我们还可以试着去想象,叶子还能变成什么……

  附:

  它就是它,(叶子就是叶子)

  每一个春天,

  当黄鹂开始鸣叫,

  当温暖的阳光洒在这里,

  它就冒了出来。(叶子就冒了出来)

  它是枯叶蝶的隐身城堡

  它是飞蛾宝宝柔软的摇篮

  它是可爱的盛水的勺子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活动教案04-0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4-0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6-08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9-09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家》04-01

大班语言看图活动教案04-0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课件03-22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芽》06-24

大班语言活动照片教案01-11

大班语言活动主题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