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8-19 16:41:32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九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三、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四、尝试设计气象预报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五、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激发幼儿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能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4、在探索中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篮子、一块磁铁;积木、积塑、螺丝帽、钥匙、回形针、硬币、纸张、布条、茶杯等物品。

  2、带有磁铁的文具盒、书包等实物及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宝"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寻宝,但是去寻宝时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寻到,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磁铁有什么用呢?人幼儿自由说说。

  2、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巡回指导。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幼:因为它是木头的。师: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幼:因为它是塑料的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

  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幼:他们都是铁做的。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

  二、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师:

  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

  1、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但是用手捡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谁来试试?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2、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 和图片引导幼儿观看了解。

  四、活动结束

  刚才我们知道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回家后河爸爸妈妈再找一找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好不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初步建立分类的概念。

  3、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纸,在活动中激发探究的兴趣。

  难点:根据纸的用途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准备:

  1、环境及物质准备:各种手工纸、广告纸、餐巾纸、报纸等及纸工作品供幼儿操作。

  2、经验准备:老师、家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纸让幼儿认识。

  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1、出示漂亮的纸袋,这是什么?可以放什么?

  2、老师在纸袋里放了小朋友认识的纸宝宝,请你上来摸一摸把纸宝宝请出来?

  二、自由发现,讨论分享经验。

  (一)、探索餐巾纸

  1、餐巾纸有什么用?帮宝宝擦什么?你是怎么擦鼻涕的?擦过的餐巾纸发放哪里?

  2、除了装成小包的餐巾纸,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餐巾纸?(盒装的、袋装的)

  3、一包包的餐巾纸和盒装的餐巾纸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4、出示手帕餐巾纸让幼儿欣赏。

  (二)、探索手工纸

  1、手工纸为什么很漂亮?它有什么颜色?

  2、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剪、撕)

  3、出示折纸作品让幼儿欣赏。

  4、你还认识哪些手工纸(皱纸、色卡纸)

  (三)探索广告纸

  1、么地方的广告纸?超市的广告纸为什么花花绿绿?它有什么用?

  2、儿上来自由发现、认说广告纸上的各种物品。

  (四)、探索报纸

  1、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新闻)

  2、你的家里有哪些报纸?爸爸妈妈看哪些报纸?(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现代金报、宁波日报等)

  3、纸有什么用?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

  三、游戏分类、整理经验。

  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纸宝宝朋友,请小朋友把这些纸宝宝整理一下送到各自的家里去。幼儿上来操作分类。

  四、废纸利用、动作感知。

  1、过期的报纸有什么用?出示纸球,告诉幼儿这是用旧报纸做的玩具。

  2、幼儿捏一捏、团一团、用力捏做纸球,比一比谁的球儿最结实。

  3、幼儿玩纸球:踢、滚、抛报纸球。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摸等感官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在这里课前我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以便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观察。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交替的,因此,我在最后一环节,让幼儿与坐在一旁的家长一起动起来,利用各种纸的用途来制作小礼物。一面可以让幼儿对纸宝宝产生兴趣,另一面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从中生成出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

  科学活动重在让幼儿参与,而这堂课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我讲的太多,可能是我太注重课堂纪律,而忽视了幼儿。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创意来源:

  我们幼儿园地处郊区,很多农村拆迁户迁至镇上。镇上的居民多起来,生活垃圾也多起来。一些老人突然无事可做了却闲不下来,就喜欢收集一些废品去卖,这样孩子们就能经常接触这些废品,我觉得刚好可以带他们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意识。环保是个抽象概念,在生活中利用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我想这是对环保最好的诠释。另外,我们幼儿园本次研究课题就是环保方面的内容,所以我就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了这次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的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了解常见的有毒垃圾。

  2、通过游戏活动能够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

  3、体会整洁环境的舒适,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准备:

  视频、糖果、各种垃圾物品、绿色笑脸、红色哭脸、黄色惊慌标记、垃圾篓、场景布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到小白兔家玩玩,好吗?

  2、呀!小白兔家怎么这么乱啊,我们怎么帮帮她呢?

  (分析:教师布置场景,带幼儿去小兔家,把幼儿带入游戏环境,引起幼儿兴趣。另外,通过发现小兔家的凌乱,孩子们会对后面的整洁更有成就感。)

  二、了解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1、观看视频《哭泣的垃圾》。

  2、垃圾为什么哭呢?他们的家在哪儿呢?

  (分析:视频中垃圾因为回错家而哭泣,哭声很响,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为思考提供支撑。)

  3、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

  你的爷爷奶奶有没有捡过一些东西回来卖钱啊?

  捡过哪些东西?

  4、对,这些东西就是可回收的。不能卖钱的就是不可回收的。

  (分析:对可回收不可回收这样抽象的概念,小班幼儿是不能理解的。可是生活中他们通过爷爷奶奶的行为了解到有些垃圾是可以卖钱的,用这个事实来理解概念,浅显易懂。)

  三、操作垃圾分类

  1、出示绿色笑脸红色哭脸标记:笑脸代表可回收,哭脸代表不可回收。

  (分析:小班孩子对标志还不能认识,所以我用笑脸哭脸来代替可回收不可回收,孩子感兴趣。而且我还利用了颜色的视觉效果来区分,帮助孩子辨认,效果明显。)

  2、帮助小白兔整理屋子,把垃圾分类放进笑脸哭脸垃圾篓。教师巡视。

  (分析:整理屋子,其实是垃圾分类的过程。在游戏中蕴含了教育内容,不知不觉就能完成目标。)

  四、发现电池,了解有毒垃圾

  1、电池放在哪个垃圾篓?

  2、出示黄色惊慌脸标志

  把电池放进有毒标志垃圾篓

  (孩子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有毒垃圾就是电池,所以这里单独提出。利用惊慌的表情来直观表现。黄色,有警告意味。)

  五、感受整洁环境的舒适,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1、我们帮小白兔把家整理得这么干净,你们觉得现在小兔家舒服吗?小白兔回来很开心,请小朋友吃糖呢!

  2、在音乐声中舞蹈吃糖果。

  (分析:体会快乐,对小班孩子来说莫过于吃糖。帮助了别人有好吃的,是最直接的快乐体验。整个活动围绕垃圾分类展开,渗透了环保理念。孩子们在游戏中接受了教育,效果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去小兔家做客,帮助收拾屋子这样的游戏贯穿,用游戏的形式来实现教育目的,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体现“活”教育理念。并用幼儿接触到的事实:能卖钱,不能卖钱来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这样抽象的概念,浅显易懂,孩子容易接受。活动前教师的场景布置,把教室一角围成小兔家,更能让孩子投入其中。但在活动过程中,对能卖钱的不能卖钱的垃圾,还应该让孩子多说,加深印象,这样操作起来效果更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并大胆创新;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使纸桌站起来及站得稳的方法;

  3、激发对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色粉纸人手3张,长条积木若干,幼儿记录表一张,教师记录表一张,水彩笔多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

  1、探索让纸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折)

  除了折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卷)

  2、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两张纸)

  师:如果给你两张纸,能做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还要让它站起来吗?

  1) 做手势——师:这是桌腿,这是桌面

  2) 教师示范——师:我也来做一张(教师示范T放)行不行(不行)怎么才能让一条腿的桌子站起来?

  3) 幼儿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师:请你到桌子后面去试试,想办法让你的纸桌站起来。

  4) 交流结果(出示记录表)——师:为什么刚才我的纸桌没有站起来呢?(桌角是一条直线,不是一个面)那我把刚才我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A、介绍记录表

  师:第一列是记录桌腿的形状,第二列是记录实验的情况,能站起来的打“ ”,不能站起来的打“ ”

  (记录老师第一次失败的结果)

  B、 交流结果

  师:你的桌脚是什么样的?它能站起来吗?谁来说说?

  二、探索纸桌站得稳的方法

  1、教师示范

  师:现在我知道了,把桌脚变一变,直线变成其他的形状就可以站起来了(老师边说边做)

  它有多牢呢?让我来试试!(取出一块长条积木)

  猜猜把它放上去能承受得了吗?我们来试试(示范放几块,边放边数,放到3块故意让它倒掉)

  想想放了3块就倒掉了,那成功了几块呢?(2块)

  我们就把成功的2块记录在表格的第三列

  2、幼儿探索

  师:你们想来试试吗?

  听好要求:请你和好朋友2个人一组,一组的小朋友做的'桌脚要不一样,做完以后请你用长条积木检验一下,你的纸桌有多牢,可以放多少块积木,请你把成功的数字记录在你的记录表中(幼儿自由探索,教师个别指导)。

  3、交流结果——师:你的纸桌放了多少块积木呢?(幼儿交流结果)

  4、得出结论:圆形桌腿最牢

  三、探索桌腿的牢固程度(出示粗细不同的桌腿)

  师:我用3张一模一样的纸做成3条桌腿,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形状、高矮一样,粗细不一样)

  猜猜他们中间谁最牢?试一下就知道了

  1、教师示范

  2、小结:最粗和最细的都不牢,中粗的最牢!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强调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它要求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孩子潜在的课程内容,是孩子最基本的课程。事物的变化是孩子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但是,变化对于孩子来说又是十分新奇的,熟悉与新奇的碰撞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通过科学活动,旨在让孩子从身边经常接触的事物开始探究,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变化,发现其中的奥秘,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

  活动目标:

  1、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感兴趣。

  2、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小时候的照片。

  2、小蝌蚪变青蛙、蒲公英生长的图片。

  3、每人一个气球、一块橡皮。

  活动过程:

  1、 出示照片(图片),幼儿观察发现人、动物、植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1)出示教师小时候的照片,发现人是变化的。

  a师:小朋友,你们猜一猜照片上是谁?(幼儿猜想。)我告诉你们,这个小孩就是老师。老师和小时候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结论:原来有生命的东西都是会发展变化的。 观察发现周围环境和生活中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是

  b提问:老师是变化的。你会变吗?会变成什么样子?

  (2)小结:原来人是变化的。人的变化过程是:儿童——青壮年——老年——死亡。

  2、幼儿观察图片(小蝌蚪变青蛙、蒲公英生长的图片),发现动植物是变化的。

  (1)提问:人是会变的,那其他的生物会不会变?请看图片,它们会变吗?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结:蝌蚪会变成青蛙,蒲公英会从一颗小种子长大,变成美丽的蒲公英花。

  (3)提问:那还有什么动物会变?还有什么植物会变?

  (4)小结:原来动物、植物都是会生长变化的。

  3、讨论:人、动物、植物都属于什么?

  4、会变化的。

  (1)提问:小朋友,有生命的东西是会变的,那没有生命的东西会变化吗?比如说,桌子会变吗?

  (2)小结:桌子是会变的,它会慢慢变脏,被磨损,坏掉。

  (3)讨论:还有哪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会变?

  (4)出示橡皮泥、气球。

  5、幼儿讨论:世界上师否有不变的东西?

  人在变,动物、植物在变,天气在变,一年四季在变,太阳、月亮在变,世界上的万物都在变,一切都在变。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我认为是适合我班幼儿的。活动目标明确具体,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依托,抓住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获得了经验性的知识,而且能全身心投入,自己探索周围人、动物、植物的变化,调动、激发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

  2、活动中有4个儿童参与不积极。因为这种开放式的活动形式,对教师的驾驭能力是考验,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活动中对幼儿有很多无效回应和漏洞,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塑料玩具、伞、圆纸片、牙签、木片、盖子。

  2、学具:陀螺、电风扇、法条玩具、录音机、磁带、钟表。

  3、视屏展示仪、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转动的经验。

  1、幼儿猜谜: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猜猜什么?(风车)出示风车,请幼儿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

  2、师幼小结:有了风,风车就转动。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

  1、是:你能让自己的身体转动起来吗?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哪些部位能转动。

  2、幼儿探索绳梯部位的转动。

  3、幼儿交流:

  (1)幼儿交流;你让身体的哪一部位转动起来了,请你试一试。

  (2)师: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不能转动,行不行?

  4、师幼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三、探索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1、师:你能够想办法让桌上的东西转动起来吗?玩的时候动脑筋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的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在视屏仪上演示.

  3、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四、拓展生活经验

  1、请小朋友到周围找一找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幼儿交流:哪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2、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或改变形状后下落的速度不一样。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会合作,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纸若干,积木、石头、橡皮泥、沙包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纸片落下来",引发兴趣。

  幼儿两人一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纸片下落形态。

  教师:你们发现两张纸是怎样落下来的?

  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讨论。

  教师:你能让其中一张纸飞快地落下来吗?有什么办法?

  幼儿进行预测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幼儿使用的方法并询问幼儿。

  教师引导幼儿集中交流。

  教师: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些方法李有没有相似的方法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装水活动中,感知水的特征。

  2、通过操作,知道物体的沉浮现象。

  3、乐意参加玩水活动,积极进行探索。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⒈给瓶子装水:塑料瓶若干,几种装水的工具如:漏勺、勺子、碗、漏斗

  ⒉物体沉浮:盆子里装好水,各种物品如:塑料瓶、积木、泡沫、石头、硬币、积塑、各种水果等

  指导要点:

  ⒈建议将该区游戏放在接近盥洗室的地方,方便孩子倒取水。

  ⒉准备几盆水,让孩子用提供的装水工具试一试给塑料瓶装水,看看怎样可以把瓶子装满水。

  ⒊提供不同的材料,如:塑料瓶、积木、泡沫、石头、硬币、积塑、各种水果等,幼儿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积累初步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介绍区域中提供的各种材料

  二、提出探索的要求

  ⒈分成两组进行探索。(装水、沉浮)孩子们自主选择,探索操作完可自由交换。

  ⒉装水要求:把瓶子装满水。

  ⒊沉浮要求:看看这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怎样?

  三、观察指导孩子的操作探索 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一步提出要求。

  ⒈装水活动:直接用瓶子装水可以吗?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把瓶子装满水吗?怎样可以很快装满水?

  ⒉沉浮活动:先猜一猜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分一下类)然后实践一下,再分类。

  四、交流操作探索的发现

  讨论:你有什么发现?你用什么方法装水的?哪些东西从沉下去?哪些东西浮在上面?

  活动反思:

  ⒈孩子们对操作本身很感兴趣,能够专注地进行探索,对每一种材料都有兴趣,过程中也能动脑筋想各种办法,老师观察指导时的提示语能够促使孩子有目的地操作和探索。

  ⒉用几种工具搭配装水,小班孩子还不太能主动发现,他们往往都选择单一的一种工具进行,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示。

  ⒊沉浮活动中,由于提供的材料较多,又没有记录,所以孩子们对自己的操作发现很容易就忘记,建议可以设计一张简单的记录表,尝试用贴图片的方式进行记录。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4-01

科学活动教案05-26

有关科学活动的教案09-20

伞的科学活动教案03-07

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2-18

科学领域的活动教案02-17

科学活动教案说课稿04-01

科学活动种花教案04-02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03-30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2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九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三、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四、尝试设计气象预报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五、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激发幼儿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能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4、在探索中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篮子、一块磁铁;积木、积塑、螺丝帽、钥匙、回形针、硬币、纸张、布条、茶杯等物品。

  2、带有磁铁的文具盒、书包等实物及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宝"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寻宝,但是去寻宝时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寻到,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磁铁有什么用呢?人幼儿自由说说。

  2、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巡回指导。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幼:因为它是木头的。师: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幼:因为它是塑料的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

  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幼:他们都是铁做的。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

  二、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师:

  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

  1、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但是用手捡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谁来试试?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2、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 和图片引导幼儿观看了解。

  四、活动结束

  刚才我们知道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回家后河爸爸妈妈再找一找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好不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初步建立分类的概念。

  3、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纸,在活动中激发探究的兴趣。

  难点:根据纸的用途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准备:

  1、环境及物质准备:各种手工纸、广告纸、餐巾纸、报纸等及纸工作品供幼儿操作。

  2、经验准备:老师、家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纸让幼儿认识。

  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1、出示漂亮的纸袋,这是什么?可以放什么?

  2、老师在纸袋里放了小朋友认识的纸宝宝,请你上来摸一摸把纸宝宝请出来?

  二、自由发现,讨论分享经验。

  (一)、探索餐巾纸

  1、餐巾纸有什么用?帮宝宝擦什么?你是怎么擦鼻涕的?擦过的餐巾纸发放哪里?

  2、除了装成小包的餐巾纸,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餐巾纸?(盒装的、袋装的)

  3、一包包的餐巾纸和盒装的餐巾纸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4、出示手帕餐巾纸让幼儿欣赏。

  (二)、探索手工纸

  1、手工纸为什么很漂亮?它有什么颜色?

  2、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剪、撕)

  3、出示折纸作品让幼儿欣赏。

  4、你还认识哪些手工纸(皱纸、色卡纸)

  (三)探索广告纸

  1、么地方的广告纸?超市的广告纸为什么花花绿绿?它有什么用?

  2、儿上来自由发现、认说广告纸上的各种物品。

  (四)、探索报纸

  1、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新闻)

  2、你的家里有哪些报纸?爸爸妈妈看哪些报纸?(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现代金报、宁波日报等)

  3、纸有什么用?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

  三、游戏分类、整理经验。

  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纸宝宝朋友,请小朋友把这些纸宝宝整理一下送到各自的家里去。幼儿上来操作分类。

  四、废纸利用、动作感知。

  1、过期的报纸有什么用?出示纸球,告诉幼儿这是用旧报纸做的玩具。

  2、幼儿捏一捏、团一团、用力捏做纸球,比一比谁的球儿最结实。

  3、幼儿玩纸球:踢、滚、抛报纸球。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摸等感官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在这里课前我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以便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观察。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交替的,因此,我在最后一环节,让幼儿与坐在一旁的家长一起动起来,利用各种纸的用途来制作小礼物。一面可以让幼儿对纸宝宝产生兴趣,另一面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从中生成出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

  科学活动重在让幼儿参与,而这堂课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我讲的太多,可能是我太注重课堂纪律,而忽视了幼儿。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创意来源:

  我们幼儿园地处郊区,很多农村拆迁户迁至镇上。镇上的居民多起来,生活垃圾也多起来。一些老人突然无事可做了却闲不下来,就喜欢收集一些废品去卖,这样孩子们就能经常接触这些废品,我觉得刚好可以带他们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意识。环保是个抽象概念,在生活中利用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我想这是对环保最好的诠释。另外,我们幼儿园本次研究课题就是环保方面的内容,所以我就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了这次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的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了解常见的有毒垃圾。

  2、通过游戏活动能够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

  3、体会整洁环境的舒适,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准备:

  视频、糖果、各种垃圾物品、绿色笑脸、红色哭脸、黄色惊慌标记、垃圾篓、场景布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到小白兔家玩玩,好吗?

  2、呀!小白兔家怎么这么乱啊,我们怎么帮帮她呢?

  (分析:教师布置场景,带幼儿去小兔家,把幼儿带入游戏环境,引起幼儿兴趣。另外,通过发现小兔家的凌乱,孩子们会对后面的整洁更有成就感。)

  二、了解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1、观看视频《哭泣的垃圾》。

  2、垃圾为什么哭呢?他们的家在哪儿呢?

  (分析:视频中垃圾因为回错家而哭泣,哭声很响,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为思考提供支撑。)

  3、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

  你的爷爷奶奶有没有捡过一些东西回来卖钱啊?

  捡过哪些东西?

  4、对,这些东西就是可回收的。不能卖钱的就是不可回收的。

  (分析:对可回收不可回收这样抽象的概念,小班幼儿是不能理解的。可是生活中他们通过爷爷奶奶的行为了解到有些垃圾是可以卖钱的,用这个事实来理解概念,浅显易懂。)

  三、操作垃圾分类

  1、出示绿色笑脸红色哭脸标记:笑脸代表可回收,哭脸代表不可回收。

  (分析:小班孩子对标志还不能认识,所以我用笑脸哭脸来代替可回收不可回收,孩子感兴趣。而且我还利用了颜色的视觉效果来区分,帮助孩子辨认,效果明显。)

  2、帮助小白兔整理屋子,把垃圾分类放进笑脸哭脸垃圾篓。教师巡视。

  (分析:整理屋子,其实是垃圾分类的过程。在游戏中蕴含了教育内容,不知不觉就能完成目标。)

  四、发现电池,了解有毒垃圾

  1、电池放在哪个垃圾篓?

  2、出示黄色惊慌脸标志

  把电池放进有毒标志垃圾篓

  (孩子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有毒垃圾就是电池,所以这里单独提出。利用惊慌的表情来直观表现。黄色,有警告意味。)

  五、感受整洁环境的舒适,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1、我们帮小白兔把家整理得这么干净,你们觉得现在小兔家舒服吗?小白兔回来很开心,请小朋友吃糖呢!

  2、在音乐声中舞蹈吃糖果。

  (分析:体会快乐,对小班孩子来说莫过于吃糖。帮助了别人有好吃的,是最直接的快乐体验。整个活动围绕垃圾分类展开,渗透了环保理念。孩子们在游戏中接受了教育,效果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去小兔家做客,帮助收拾屋子这样的游戏贯穿,用游戏的形式来实现教育目的,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体现“活”教育理念。并用幼儿接触到的事实:能卖钱,不能卖钱来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这样抽象的概念,浅显易懂,孩子容易接受。活动前教师的场景布置,把教室一角围成小兔家,更能让孩子投入其中。但在活动过程中,对能卖钱的不能卖钱的垃圾,还应该让孩子多说,加深印象,这样操作起来效果更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并大胆创新;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使纸桌站起来及站得稳的方法;

  3、激发对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色粉纸人手3张,长条积木若干,幼儿记录表一张,教师记录表一张,水彩笔多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

  1、探索让纸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折)

  除了折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卷)

  2、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两张纸)

  师:如果给你两张纸,能做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还要让它站起来吗?

  1) 做手势——师:这是桌腿,这是桌面

  2) 教师示范——师:我也来做一张(教师示范T放)行不行(不行)怎么才能让一条腿的桌子站起来?

  3) 幼儿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师:请你到桌子后面去试试,想办法让你的纸桌站起来。

  4) 交流结果(出示记录表)——师:为什么刚才我的纸桌没有站起来呢?(桌角是一条直线,不是一个面)那我把刚才我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A、介绍记录表

  师:第一列是记录桌腿的形状,第二列是记录实验的情况,能站起来的打“ ”,不能站起来的打“ ”

  (记录老师第一次失败的结果)

  B、 交流结果

  师:你的桌脚是什么样的?它能站起来吗?谁来说说?

  二、探索纸桌站得稳的方法

  1、教师示范

  师:现在我知道了,把桌脚变一变,直线变成其他的形状就可以站起来了(老师边说边做)

  它有多牢呢?让我来试试!(取出一块长条积木)

  猜猜把它放上去能承受得了吗?我们来试试(示范放几块,边放边数,放到3块故意让它倒掉)

  想想放了3块就倒掉了,那成功了几块呢?(2块)

  我们就把成功的2块记录在表格的第三列

  2、幼儿探索

  师:你们想来试试吗?

  听好要求:请你和好朋友2个人一组,一组的小朋友做的'桌脚要不一样,做完以后请你用长条积木检验一下,你的纸桌有多牢,可以放多少块积木,请你把成功的数字记录在你的记录表中(幼儿自由探索,教师个别指导)。

  3、交流结果——师:你的纸桌放了多少块积木呢?(幼儿交流结果)

  4、得出结论:圆形桌腿最牢

  三、探索桌腿的牢固程度(出示粗细不同的桌腿)

  师:我用3张一模一样的纸做成3条桌腿,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形状、高矮一样,粗细不一样)

  猜猜他们中间谁最牢?试一下就知道了

  1、教师示范

  2、小结:最粗和最细的都不牢,中粗的最牢!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强调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它要求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孩子潜在的课程内容,是孩子最基本的课程。事物的变化是孩子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但是,变化对于孩子来说又是十分新奇的,熟悉与新奇的碰撞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通过科学活动,旨在让孩子从身边经常接触的事物开始探究,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变化,发现其中的奥秘,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

  活动目标:

  1、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感兴趣。

  2、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小时候的照片。

  2、小蝌蚪变青蛙、蒲公英生长的图片。

  3、每人一个气球、一块橡皮。

  活动过程:

  1、 出示照片(图片),幼儿观察发现人、动物、植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1)出示教师小时候的照片,发现人是变化的。

  a师:小朋友,你们猜一猜照片上是谁?(幼儿猜想。)我告诉你们,这个小孩就是老师。老师和小时候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结论:原来有生命的东西都是会发展变化的。 观察发现周围环境和生活中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是

  b提问:老师是变化的。你会变吗?会变成什么样子?

  (2)小结:原来人是变化的。人的变化过程是:儿童——青壮年——老年——死亡。

  2、幼儿观察图片(小蝌蚪变青蛙、蒲公英生长的图片),发现动植物是变化的。

  (1)提问:人是会变的,那其他的生物会不会变?请看图片,它们会变吗?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结:蝌蚪会变成青蛙,蒲公英会从一颗小种子长大,变成美丽的蒲公英花。

  (3)提问:那还有什么动物会变?还有什么植物会变?

  (4)小结:原来动物、植物都是会生长变化的。

  3、讨论:人、动物、植物都属于什么?

  4、会变化的。

  (1)提问:小朋友,有生命的东西是会变的,那没有生命的东西会变化吗?比如说,桌子会变吗?

  (2)小结:桌子是会变的,它会慢慢变脏,被磨损,坏掉。

  (3)讨论:还有哪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会变?

  (4)出示橡皮泥、气球。

  5、幼儿讨论:世界上师否有不变的东西?

  人在变,动物、植物在变,天气在变,一年四季在变,太阳、月亮在变,世界上的万物都在变,一切都在变。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我认为是适合我班幼儿的。活动目标明确具体,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依托,抓住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获得了经验性的知识,而且能全身心投入,自己探索周围人、动物、植物的变化,调动、激发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

  2、活动中有4个儿童参与不积极。因为这种开放式的活动形式,对教师的驾驭能力是考验,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活动中对幼儿有很多无效回应和漏洞,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塑料玩具、伞、圆纸片、牙签、木片、盖子。

  2、学具:陀螺、电风扇、法条玩具、录音机、磁带、钟表。

  3、视屏展示仪、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转动的经验。

  1、幼儿猜谜: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猜猜什么?(风车)出示风车,请幼儿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

  2、师幼小结:有了风,风车就转动。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

  1、是:你能让自己的身体转动起来吗?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哪些部位能转动。

  2、幼儿探索绳梯部位的转动。

  3、幼儿交流:

  (1)幼儿交流;你让身体的哪一部位转动起来了,请你试一试。

  (2)师: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不能转动,行不行?

  4、师幼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三、探索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1、师:你能够想办法让桌上的东西转动起来吗?玩的时候动脑筋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的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在视屏仪上演示.

  3、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四、拓展生活经验

  1、请小朋友到周围找一找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幼儿交流:哪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2、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或改变形状后下落的速度不一样。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会合作,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纸若干,积木、石头、橡皮泥、沙包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纸片落下来",引发兴趣。

  幼儿两人一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纸片下落形态。

  教师:你们发现两张纸是怎样落下来的?

  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讨论。

  教师:你能让其中一张纸飞快地落下来吗?有什么办法?

  幼儿进行预测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幼儿使用的方法并询问幼儿。

  教师引导幼儿集中交流。

  教师: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些方法李有没有相似的方法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装水活动中,感知水的特征。

  2、通过操作,知道物体的沉浮现象。

  3、乐意参加玩水活动,积极进行探索。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⒈给瓶子装水:塑料瓶若干,几种装水的工具如:漏勺、勺子、碗、漏斗

  ⒉物体沉浮:盆子里装好水,各种物品如:塑料瓶、积木、泡沫、石头、硬币、积塑、各种水果等

  指导要点:

  ⒈建议将该区游戏放在接近盥洗室的地方,方便孩子倒取水。

  ⒉准备几盆水,让孩子用提供的装水工具试一试给塑料瓶装水,看看怎样可以把瓶子装满水。

  ⒊提供不同的材料,如:塑料瓶、积木、泡沫、石头、硬币、积塑、各种水果等,幼儿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积累初步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介绍区域中提供的各种材料

  二、提出探索的要求

  ⒈分成两组进行探索。(装水、沉浮)孩子们自主选择,探索操作完可自由交换。

  ⒉装水要求:把瓶子装满水。

  ⒊沉浮要求:看看这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怎样?

  三、观察指导孩子的操作探索 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一步提出要求。

  ⒈装水活动:直接用瓶子装水可以吗?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把瓶子装满水吗?怎样可以很快装满水?

  ⒉沉浮活动:先猜一猜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分一下类)然后实践一下,再分类。

  四、交流操作探索的发现

  讨论:你有什么发现?你用什么方法装水的?哪些东西从沉下去?哪些东西浮在上面?

  活动反思:

  ⒈孩子们对操作本身很感兴趣,能够专注地进行探索,对每一种材料都有兴趣,过程中也能动脑筋想各种办法,老师观察指导时的提示语能够促使孩子有目的地操作和探索。

  ⒉用几种工具搭配装水,小班孩子还不太能主动发现,他们往往都选择单一的一种工具进行,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示。

  ⒊沉浮活动中,由于提供的材料较多,又没有记录,所以孩子们对自己的操作发现很容易就忘记,建议可以设计一张简单的记录表,尝试用贴图片的方式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