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1、说教材幼儿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选的这次教学活动来自于小班的语言教材,非常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孩子对好玩的泡泡水也非常感兴趣,《纲要》中也强调了选材即要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随着科技产品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孩子们平时爱玩的泡泡水,充满了好奇,更激发了孩子们操作于探索的欲望,因此,我选择了这节语言活动《吹泡泡》。
2、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即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根据《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
因此,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
1、尝试体验吹泡泡的方法。
2、愿意与同伴交流吹泡泡的发现与感受。
3、制作泡泡水,并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活动的重点:交流吹泡泡的发现及制作吹泡泡的过程,整个过程也是按照这个重点为主,通过学习吹泡泡的方法,交流吹泡泡的发现,制作泡泡水,这几个环节来完成的。
一、说教具
1、每人一瓶泡泡水;
2、洗洁精。水。吸管。瓶子;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我准备了这些教具来帮助我完成整个教学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辅,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中得到发现,得到知识,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乐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另外,活动结构分为兴趣——游戏——创造三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实验得到发现。最后进行创造,不仅是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更使孩子们爱上了这节活动课。
2、学法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操作法、讨论法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为幼儿创造了做实验的条件,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并进行讨论及制作,从而全身心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上。
五、说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教师:小朋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同时教师演示吹泡泡让孩子们看,啊,好美的泡泡呀!孩子太高兴,都争抢着拍打吹出的泡泡,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操作法,演示吹出的泡泡给孩子们看,激发了孩子们对吹泡泡的兴趣。
2、幼儿尝试吹泡泡的方法教师:孩子们泡泡好玩吗?你们想不想吹呀,那么我们玩游戏"吹泡泡"吧!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尝试吹泡泡,在孩子们吹泡泡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你吹出泡泡了吗?你是怎么吹的?宝宝,你吹的泡泡好大呀,是怎样吹的?琪琪你吹的泡泡一串串的,是怎么吹的?让孩子们相互交流吹泡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孩子们吹泡泡。在这里我有意识的追加提问,唤起幼儿深入细致的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利用"游戏"的活动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索吹泡泡的方法,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增强了孩子们自主性。
3、继续玩"吹泡泡"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吹出的泡泡。
孩子吹泡泡的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的秘密?
教师:孩子你们吹的泡泡好美呀!宝宝,你吹的泡泡是大的,是小的?
琪琪你吹的泡泡是什么颜色?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发现了泡泡这么多秘密,泡泡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吹出的是大大的,有时是小小的,有的泡泡飞的好高好高,有的泡泡一下子就破了,你们说,吹泡泡是不是很有趣呀!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引导提问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在吹泡泡的游戏中自主观察泡泡的变化,摒弃以往教学中教师急于把答案告诉幼儿而忽略以幼儿为主的现象。
六、设计亮点重视幼儿语言活动的过程。
在本次活动中,我把幼儿作为主体,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项发言机会,让幼儿自己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去看,自己去玩,去探索,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及求知欲望,也可以说整节课我和幼儿都在说,都在观察,都在发现。
总之,在整个活动中,我追求快乐、科学、宽松的活动气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
我的说课结束了,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力求精益求精,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充分让幼儿自主感知,直接操作或得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而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这个活动组织有序,是和幼儿个性发展,幼儿自然成为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
你乐,我乐,泡泡乐!在本次科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
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找蚯蚓并摄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并记录;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课件;放大镜,白纸,擦手布,记录纸;展板: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引出问题和猜想
1.看录像,回忆经验。
提问:上次我们到花坛边干什么去了?你找到蚯蚓了吗?在哪里找到的?我们来看看那天的录像。(边看录像边讨论)
2.介绍问题并猜想。
师:我们不但找了蚯蚓,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块展板,分别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发现。(分别出示并介绍三块展板,整个活动中提醒幼儿将问题、猜想及发现分类放到相应展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将记录问题的纸片送到“我们的问题”展板上,师幼共同猜想。如幼儿甲:蚯蚓和人一样有手、脚、眼睛吗?同伴1:我见过蚯蚓,没看到它有手有脚。同伴2:我认为蚯蚓有脚,要不然它怎么走路……)
(此环节是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要,同时通过共同猜想,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和带着问题去探究。)
二、自由观察,初步感知
1.提出观察要求。
师:是不是像我们猜的这样呢?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会儿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观察、议论、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师: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用图画或标记记录在纸片上。(幼儿有观察记录经验,这里的记录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幼儿自主发挥。)
师:蚯蚓的身体长什么样的?摸摸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身体里有骨头吗?长了脚吗?
师:仔细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一圈一圈,一节一节的)它的嘴巴在哪里?
(科学活动离不开观察和感知,这一环节我给予孩子充分观察和探索机会。观察前提出要求,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同时教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集体交流,分享发现
1.提醒幼儿收拾好蚯蚓和工具。
师:请你们轻轻地将蚯蚓放回泥土,把放大镜和记号笔放回篮子,带好你的记录到老师这儿来。
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和你的猜想一样吗?请幼儿将记录纸放到投影仪下介绍展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验证了一些猜想,发现了蚯蚓的身体是细细的、长长的、软软的;身上是一节一节的,它是一种环节动物;它没有骨头也没有脚,但是它能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它靠刚毛和身体的一伸一缩来蠕动。
(幼儿有了充分的观察感知之后急于想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满足孩子的愿望,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发现和先前的猜想作比较,从中领悟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猜想,更离不开实际的操作验证。教师简明扼要的小结,意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四、肢体模仿,体验快乐
师:你们喜欢蚯蚓吗,为什么?我们来学学蚯蚓松土和蠕动的样子。(幼儿模仿蚯蚓钻土、蠕动、打滚、蜷缩……)
(幼儿用肢体模仿蚯蚓,能加深对蚯蚓的认识。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五、观看动画,整理经验
师:我还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小蚯蚓丁丁)。
看动画后提问:小蚯蚓丁丁告诉我们什么了?进一步巩固对蚯蚓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的认识,重点讨论奇怪的再生现象。
六、鼓励提问,引发新的猜想和探究
师:蚯蚓的秘密可真多,关于蚯蚓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1.相互提问并讨论,同时记录问题放到展板上。
2.提问留白,引发新的探究。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蚯蚓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有人知道吗?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呢?
结语:今天,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发现了蚯蚓许多的秘密,又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了新的猜想。那么,蚯蚓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我们可以问问有学问的人,可以去查资料,还可以自己观察、做实验,继续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此环节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能大胆思考和提问,是良好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培养。)
七、将蚯蚓送回大自然
活动延伸
在活动室一角为蚯蚓营造一个“家”,进行进一步的猜想、观察和实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蛋和熟蛋的特征,
2.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并用标记区分生蛋和熟蛋。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活动重点:
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并用标记区分生蛋和熟蛋。
活动准备:
电筒、生鸡蛋和熟鸡蛋人手一个、鞋盒若干、盆子
活动过程:
一、猜测生蛋和熟蛋
1.师:今天海宝带来了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可是它不小心弄混了,要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它,猜一猜哪一个是生蛋宝宝?哪一个是熟蛋宝宝?
师:在猜之前我先要考考大家,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呢?那谁有好办法,来区分生蛋和熟蛋呢?
幼: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摇一摇,转一转(教师同时将这些办法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探索操作,并请幼儿交流自己是用什么好办法来分辨生蛋和熟蛋,教师用标记记录下来。
三、共同探索区分生蛋和熟蛋。
师:现在海宝要用好办法来做实验,并且要把实验的结果用标记贴在蛋上,做区分。
1.摇一摇,通过感官感知生、熟鸡蛋的不同
师:海宝先邀请两个蛋宝宝都要开始玩摇摇乐的游戏,请每个小朋友拿好自己的两个蛋宝宝,仔细的听一听?
要求:请你轻轻地从盒子里取出蛋宝宝,然后放在耳边摇一摇,听一听!有声音的蛋宝宝就贴上五角星,把它和另一个蛋宝宝区分开来!先完成的小朋友做好,老师就知道你已经完成了。现在轻轻开始!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视,操作过后教师指导一名幼儿演示操作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感觉到1号蛋宝宝是怎么样的?2号蛋宝宝呢?(1号蛋是晃动的,有声音的;而2号蛋是不晃动的,没有声音的)教师把结果记录下来。
师:那我们先给会发出声音的1号蛋宝宝贴上五角星吧!
2.照一照,利用光线区分生蛋熟蛋的不同
教师请幼儿来示范电筒的使用方法
师:接下去海宝邀请来小电筒,等一会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大电筒,请你小心的把蛋宝宝放在电筒上,而且要用身体把光线挡起来,仔细的看一看,哪一个蛋宝宝是透光的!先完成的小朋友就先给透明的那个蛋宝宝贴上五角星。
幼儿小组操作,讨论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发现透光和不区别)
在投影一下,教师验证幼儿的发现:原来1号蛋宝宝是透光的,2号蛋宝宝看上去是黑乎乎的。(教师记录下来)师:好,那我们给透光的蛋宝宝贴上五角星!
3.转一转,通过旋转区分生蛋和熟蛋
师:接下去海宝要请两个蛋宝宝进行转圈比赛了,看一看,他们谁的本领大!
要求: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盒子,所以请你把你的蛋宝宝分别用小手让它转动起来,看一看哪一个转的快!就把五角星送给他。
幼儿小组操作:将生蛋和熟蛋分别放在桌上的盒子里,然后让幼儿用手转动鸡蛋,并在会转的鸡蛋贴上五角星,教师在旁指导。
师:你发现了什么?幼:一个鸡蛋宝宝转的很快。
师:现在我们看一看记录表,他们摇的时候有声音,在电筒下看是透光的,请你们来猜一猜,这些蛋宝宝是生蛋还是熟蛋呢?
幼:生蛋,因为生蛋宝宝里面是液体,所以会发出声音,看上去透明的,而且转的很慢。
4.教师将贴有两个五角星的1号蛋敲开,放在盆子中,验证猜测,并小结:原来,生蛋里面是液体,摇一摇会发出声音,照一照,看一看会透光,转一转能够转的很慢,有这些特征的蛋就是生蛋。
那谁来说一说,有哪些特征的是熟蛋呢?
幼儿验证自己的蛋宝宝,猜测正确的幼儿举手。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这么多方法来分辨生蛋和熟蛋,在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区分生蛋和熟蛋,回家你可以试给爸爸妈妈看一看!
活动延伸:请幼儿拨蛋并品尝熟蛋。
活动反思: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意在创设一个情境,让幼儿在猜测中激发起兴趣,但是提的问题不是很到位,应该更改为“今天海宝带来了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在不敲碎蛋宝宝的情况下请小朋友来猜一猜!你有什么好办法?”,将“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去掉,猜测过后,可以根据教师记录下来的内容进行判断是否可行,从而在第二环节添加一个步骤,幼儿自由探索,并且交流“你会有什么发现?”在环节二中,共同探索区分生蛋和熟蛋,主要分为三个小操作,第一个操作幼儿基本上都没有问题;而在第二个操做中,活动中我使用了幼儿操作代替教师教的办法,但是发现不可行,还是需要教师教幼儿使用电筒,并且,如何照一照鸡蛋,从而有利于帮助幼儿操作探索,并且省去了临时添加的再次操作的环节;
在第三个操作中,同样也发现了幼儿转的时候有所不同,有的幼儿像教师一样双手转鸡蛋,但是有的幼儿是单手转鸡蛋,从而导致熟鸡蛋没法转到最快的速度,因而我邀请一名幼儿上前来掩饰转鸡蛋的方法,让幼儿从中发现在转圈比赛时需要我们用力转,才能真正的比出转圈本领大的鸡蛋,因为又添设了一个再次操作的环节,所以时间有些拖沓。在讨论中,其他教师也认为可以适当调整三个操作的顺序,从而便于幼儿在照一照操作时,仔细的探索,在照一照时需要教师的细致要求,如电筒的摆放位置,电筒照的时候该如何握,最好夹在腿的中间,将鸡蛋放在电筒上面,而且需要用身体遮挡住其他光源,才有利于实验成功。在第二教中,教师们都设想了多种操作的情况,从而让幼儿更自主。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因为一时疏忽,让幼儿也敲了生蛋,所以幼儿敲鸡蛋的技能还没学会,把蛋都打在外面了,所以在活动调整后,需要引导幼儿敲熟蛋,从而便于延伸活动品尝鸡蛋的开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主题“快乐的幼儿园”背景下,本班开展了“我的小手真能干”系列活动。幼儿在动手点画、帮助小朋友、秋天一起捡落叶中体会了游戏、分享、帮助的快乐。结合主题并根据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形成了本次科学活动。本班幼儿对益智区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图形拼摆类游戏。通过在益智区一段时间的游戏以及日常的课程活动中对图形概念的渗透,班级中的.幼儿对各种简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喜爱观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为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设计需要让幼儿可以亲身参与,在游戏中自主观察,获得直接经验。结合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在活动中适当设计有难度的游戏,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幼儿达到“跳一跳可以达到的高度”,获得更深层次的经验。结合班级主题快乐的幼儿园,为了使幼儿间更加熟悉,敢于表达,因此活动的设计环节中还包括了幼儿间简单互动的环节。
活动目标
1、能够区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2、通过引导与观察,知道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各有几条边、几个角。
3、能从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区分图形并在引导下说出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难点:能够区分正方形、长方形。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见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大塑料板一块、剪成三种图形的彩纸、三种图形的大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找一找
请幼儿观察教室,说一说你在教室里找到了什么图形。
二、基本环节——猜一猜
(一)教师引导,观察图形
1、教师将大图形卡片藏在塑料板后面,先露出一个角,请幼儿猜测图形,再逐渐露出其它角,请幼儿进行猜测,并说出原因。
T:小图形藏了起来,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哪个小图形(逐渐露出正方形的一个角)
T:现在你觉得是什么小图形(已经露出三个角),为什么?
教师将图形完全露出,请幼儿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看看边的长度一样吗。
2、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图形出示完毕。
请小朋友上前,带领其他小朋友再数一次,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
3、教师拿起正方形与长方形,请小朋友观察正方形与长方形哪里不一样。(正方形的边一样长,长方形的边不一样长)
(二)幼儿分辨,寻找图形
1、教师在地面摆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大图形卡片。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悄悄在每个小朋友的手上放一个小图形,再请幼儿睁开眼睛。
2、请小朋友将图形宝宝送到大图形妈妈身边。
T:小图形悄悄跑到了小朋友的手上,她们找不到妈妈了,你们可以帮小图形找到大图形妈妈吗?
T:看仔细你手上是哪个宝宝,把宝宝送回妈妈身边吧。
三、结束环节——说一说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送了哪个图形宝宝回家。
2、回顾
(1)请幼儿上前,拿起大图形,说出大图形的名字,和下面的小朋友一起数一数这个大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2)正方形和长方形站在一起,他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四、活动延伸
到户外去找一找都有什么图形,看看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都藏在哪里。回家找找家里有什么图形。
活动总结
在基本环节——猜猜我是谁的部分中,幼儿对逐渐露出一个个角的小图形非常感兴趣,眼睛一直看着逐渐露出来的小图形,注意力非常集中。在三个小图形相继出现的时间里,幼儿的情绪得到了充分调动,都能够大声说出自己的猜测,在这之后,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这样猜的原因时,几乎所有幼儿都身体前倾,举起了手。找妈妈环节中,幼儿全部迅速的找到了图形宝宝的妈妈,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妈妈身边。
本次活动旨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关于图形的直接经验,在初步认识图形的已有经验上逐渐深化,通过观察知道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各有几个角几条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不一样。
小班幼儿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隐藏起一部分的事物,观察和猜测往往能充分调动幼儿探究的兴趣,结合教师适宜的引导,幼儿就可以在游戏中获得自己可以理解的直接经验。逐渐露出一个一个角的图形宝宝充分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随着图形的角一个个出现,幼儿的猜测也随之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获得了“角”与“图形”间的经验。幼儿的学习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各领域的学习是不可分的,虽然今天开展的是科学领域的活动,但是活动中仍旧融合了其他领域,在表达环节,幼儿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图形宝宝,虽然小班幼儿连贯表达的能力仍有待提升,但是在活动中,幼儿敢于上前来表达,这也是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领域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本次活动我认为不足的地方是,活动的设计缺乏挑战性。在找妈妈环节, 大部分幼儿非常容易就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妈妈身边,这个环节我认为可以适当提高难度,给幼儿更多思考的机会,比如:妈妈住在大房子里,门关上了, 要想拿到钥匙开门,就要拼出正确的图形拼图,拼对了才可以拿到钥匙。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受、了解风速的不同。
2、愿意积极交流自己对风的印象,了解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危害。
活动准备:风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师:看,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什么?(风车)
师:风车可以转吗?风车为什么能够转起来呢?
师小结:原来是因为有风吹着,所以风车就转起来了!
二、尝试用不同的风力转动风车,感受风力的不同对风车的影响。
1、引导幼儿用身体制造出风。
师:怎样用我们的身体制造出风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制造出风。
如:用手扇出风。
3、引导幼儿用嘴吹气制造出不同大小的风带动风车转动,观察风力不同对风车转动的影响。
师:你每次用嘴制造的风力大小一样吗?
师:风车转动的情况一样吗?怎么不一样?风力大小和风车转的速度有关吗?
师小结:当我们风吹得大,风车就转得快,风吹得小,风车就转得慢些。
三、通过故事,了解风力大小对事物产生不同变化。
1、教师讲述故事。
师:风力大小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风娃娃的故事》。
师:故事中风娃娃到了哪些地方?它都做了些什么?你喜欢风娃娃的哪些事呢?不喜欢它做的哪些事?(教师根据孩子们对故事中的风进行小结)
2、迁移幼儿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自己对风的印象。
师:你还见过哪些风?他们怎样?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四、了解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危害。
1、幼儿翻看幼儿用书,观察哪些是有好处的风,哪些是没有好处的风。
师:你喜欢图片上的哪些风?不喜欢哪些风?为什么?
师:我们怎样可以减少不好的风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加强天气监测并及时预报,提醒大家在不好的风来之前做好防范措施,还可以在我们多植树,树能够挡住一些风,这样带来的危害就更小。
2、教育引导小朋友从现在开始要学好本领,想出更多的好办法让风比现在更加听话、更有用、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师小结:生活中有一些会对我们生活带来危害的风,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知识,防止不好的风破坏我们的生活。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
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
4、小橡皮,黑布一块。
【活动过程】
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
一:光影揭秘
1、在"小精灵"的肚子里有你们想吃的、想看的和想玩的,你们相信吗?不过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谁能勇敢的走上来看一看?(请一名幼儿参与)请你把小手放在"小精灵"的身上说:"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把所看到的东西告诉小朋友们"(请这名幼儿观看)。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你看到了什么物体?(边提问边看)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请一名小朋友揭示"小精灵"的奥秘。
4、出示
儿歌
你我的好兄弟 有你就有我 你来我就来 你走我就走
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二:光影实验
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2)影子的兄弟是谁?
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
三:作品欣赏
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
要求: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2、作品的特点?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
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乘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
四:做一做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
撕纸方法:1、先把轮廓画好。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注意事项:1、左右手配合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
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1、填画2、组合。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
2.幼儿能够把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1.课件:迎春花的变化。
2.课件: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3.课件: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4.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叫我宝宝,后来,我慢慢长大了,变成一个大姑娘,你们说我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样?
2.请小朋友寻找自身的变化。
二、找教室里的变化幼儿去教室四周围找,找到后逐一讲述。
三、寻找教室外的变化幼儿结伴商量后再讲述。
四、课件。
迎春花的变化通过课件演示,幼儿观察迎春花的变化。
五、课件。
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六、课件。
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七、画渐变图幼儿画好以后互相交流。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丝瓜的名称、种植季节以及生长过程。
2.学习正确使用简单的种植工具,如铲子、喷水壶。
3.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劳动工具。
2.丝瓜秧苗。
活动过程:
一、情景带入主题
1.孩子们,刚刚我们去逛了逛幼儿园的菜园地,你们发现里面都种了些什么呀?(西红柿、土豆、葱等)
2.那你们发现有种长长的瓜吗?谁认识?(丝瓜)
3.那我们也来种种吧!
二、交代任务及要求。
我们要把长好的丝瓜秧苗种到菜园地里,种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秧苗的根。
三、种植丝瓜。
1.师幼共同整理种植园地。让幼儿知道一些整地的粗浅知识,认识一些农具,提高幼儿种植兴趣。
2.师幼一起种丝瓜。
教师示范:用小铲子挖一个深一点的坑,小心的分出一棵瓜秧,放入坑内,注意根部尽量保持垂直,然后用泥土盖上根部,浇上水。
重点指导幼儿挖坑、浇水,秧苗入土、覆土最好由教师完成。教师提醒幼儿浇适量的水:用手指蘸上去,既不干,泥也不粘手指为好。
幼儿合作种植。(在种植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四、学习护理丝瓜的技能。
1.丝瓜种好了,我们应该怎么爱护它们呢?教师告诉幼儿丝瓜会爬藤,组织幼儿观察成人如何搭藤架,如何施肥。可让幼儿经常浇水、观察,若发现异常情况,商量解决方法或告诉老师。
2.设计一个观察记录表,指导幼儿用图画表示丝瓜的生长过程。(长出几瓣叶子——开花——结果等)
3.鼓励幼儿每天来认真观察、记录。
五、可根据实际情况种植黄瓜、苦瓜、葫芦等其他瓜。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4-01
科学活动教案05-26
有关科学活动的教案09-20
伞的科学活动教案03-07
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2-18
科学领域的活动教案02-17
科学活动教案说课稿04-01
科学活动种花教案04-02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03-30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24